路徑階段概述

路徑階段概述

系列教學的最終教學 通向全知的捷徑,第一世班禪喇嘛班禪洛桑確吉堅讚的《論經》。

  • 的關係 密宗 和修行
  • 奉獻詩
  • 三種能力眾生——整體概覽 拉姆林
    • 每種能力都有一定的動力
    • 有產生動機的冥想和實現動機目標的冥想
  • 騎自行車穿越的目的 拉姆林 冥想
  • 了解的好處 拉姆林 概述並進行每日一瞥冥想或 拉姆林 朗誦

Easy Path 60:概述 拉姆林 (下載)

 

晚上好大家。 我們將從呼吸開始 冥想 和往常一樣的做法。 然後我們將進行教學、問答,這將是 Easy Path 上的最後一次教學。 我們今天要在 60 節課後完成它——大概是這樣。

今晚將是我最後一次領導這個練習。 我認為在 60 次之後你應該知道你在做什麼。 如果你不記得形象化,回到最開始的課程,回顧你應該形象化的東西,你在每次祈禱時應該想什麼。

也在 智慧之珠第 1 冊,藍色的祈禱書,它有這個的長版。 在那裡,您應該想到的一切都包括在內。 實際上非常重要 幽思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而不僅僅是背誦。

你必須學習如何形象化,思考什麼,然後在沒有我或其他人指導的情況下按照你所說的去做。 但如果在新加坡、墨西哥或斯波坎的任何地方都有一個小組:如果你們想一起練習並輪流領導,那可能非常好,因為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領導它並獲得一些這樣做的經驗。

初步的背誦、冥想和動機

讓我們從一些沉默開始。 觀察呼吸一兩分鐘。 讓心安定下來。

然後在前面的空間想像 光明為諸佛菩薩所圍繞。 和你自己被所有有情眾生包圍。

避難所

南摩古魯比亞。
南無佛陀。
南無法師。
南無僧伽耶。 (3x)

皈依與菩提心

I 避難 直到我在佛、法、法中覺醒 僧伽. 以我通過布施和其他所創造的功德 深遠的實踐,願我成佛,利益一切眾生。 (3x)

四無量

願一切眾生皆得樂樂因緣。
願一切眾生離苦及其因。
願一切眾生不離無憂 極樂.
願一切眾生安住,遠離偏見, 附件憤怒.

七肢禱告

我虔誠地用我的 身體,言語和思想,
並呈現各種類型的雲 ,實際和精神上的轉變。
我懺悔自無始以來所累積的一切破壞行為,
並為所有聖者和普通眾生的美德而歡喜。

請保持直到輪迴結束,
為眾生轉法輪。
我將自己和他人的所有美德奉獻給大覺悟。

曼陀羅供養

這片土地,灑滿了香水,灑滿了鮮花,
須彌山,四地,日月,
想像成一個 土地並提供給你。
願眾生享受這淨土。

的對象 附件,厭惡和無知——朋友、敵人和陌生人,我的 身體,財富和享受——我提供這些,沒有任何失落感。 請愉快地接受它們,並激勵我和其他人從 三種有毒的態度.

IDAM 領袖 拉特納曼陀羅金尼耶塔亞米

請求教法的曼陀羅供養

可敬的聖人 大師,在你真實的空間裡 身體,從你的智慧和慈愛的滾滾雲中,以任何適合降伏眾生的形式,降下深廣的佛法之雨。

釋迦牟尼佛咒

Tayata om muni muni maha muniye soha (7x)

然後你自己創造動力。

我們聽法是為了讓生命有意義。 通過在道上不斷進步,我們可以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有意義,這樣我們就可以越來越多地利益眾生——尤其是通過成為一個完全覺醒的人,因為佛陀在利益他人方面沒有自己的障礙。

圓滿智慧:(續)

大綱:無相法無實性確立後的修行方法

上次我們談到時間,不是嗎? 繼續,文字說,

簡而言之,一方面有如虛空般的專注,專一地專注於確定所有輪迴和非輪迴 現象 ——“我”,諸蘊、山脈、柵欄、房屋等等——甚至沒有一個粒子的價值,即非概念指定的自生存在。

我們談論的是智慧的完美。 有一個空間,如吸收,我們不雙重地專注於空性。 不二是指沒有主體和客體的出現。 沒有本來存在的事物的表象,沒有世俗事物的表象。 心知道它自己的本性。

你看到的不僅是頭腦或自我的空虛,還有所有的空虛 現象. 那麼無論是 現象 在煩惱所生的輪迴中, 因果報應,或者他們是否 現象 淨因所生之涅槃,無所謂。 它們都沒有本性存在。 並不是說輪迴的事物是空的,而是當你證悟時,一切事物都是堅實的、具體的、真實存在的。 不,不是那樣的。

事實上,有時你會聽到他們談論輪迴與涅槃的平等。 這並不意味著在世俗層面上輪迴和涅槃是一樣的。 這是荒謬的! 它的意思是:看著他們 終極本性 輪迴和涅槃都是空的真實存在。 它們就是這樣平等的——它們都是空的。 所以不要具體化純粹 現象菩提心 或未受污染 因果報應 等等。

一方面,有類似太空的 冥想 你單點關注的地方; 你看事物連一個自有的原子都沒有——就好像自有是物質的一樣。 但事實並非如此。 意思是:連一點自我存在都沒有; 一切都是由概念指定的。

另一方面,隨之而來的是幻覺般的[專注],它隨後理解所有出現的[固有存在]並且來自一系列原因和 條件 並非固有存在,因此本質上是錯誤的。

所以一方面,有禪定的平衡,直接了悟空性。 另一方面,還有後-冥想 時間。 當您起床並四處走動並做其他事情時,這稱為後續成就——或者您可能正在冥想其他類型的主題: 菩提心 或慷慨。 或者你正在做慷慨的行為。 換句話說,你不在 空性的冥想平衡. 在那段時間裡,事物出現在你面前,但它們看起來本質上是存在的,即使它們實際上並不存在。 因為看到了自性的空性,所以後來事物看起來自性存在的時候,你就知道那是假相,事物並不像它看起來的那樣存在。 在這方面,它們就像幻覺。 它們不是幻覺。

成為一個幻覺和像一個幻覺之間有很大的區別。 這是因為錯覺的對像不存在; 但事物如幻,就是它們以一種方式出現,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所以事物看起來確實存在,但它們並不是那樣存在的。 相反,事物是依賴的。 它們取決於原因和 條件,在零件上,在被術語和概念標記時。

你有這兩件事。 在 冥想:直接感知沒有自有存在。 在......之外 冥想:尚有自在之相,而知其虛; 事物存在,但它們像幻覺一樣存在。 那就是當你在 菩薩 階段。

當你真正成為一個 ,然後你可以同時感知兩個真理。 禪定平衡與隨後的證得時間之間並沒有這種矛盾的現象。 佛陀能看到事物的緣起,同時看到事物是空的。 他們能看到世俗的東西,同時也能看到它們的空性。 直到你是一個 你不能那樣做。

洞察力被定義為吸收與 極樂 通過在這兩種瑜伽中進行良好的訓練,通過分析引起的身心柔順。

洞察力是觀智。 這是與相關的吸收 極樂 精神和身體的柔順,所以你至少有平靜——甚至可能是一種禪定。 在這裡,如果你在做分析,當你 幽思 在空虛的情況下,它會干擾你的注意力——因為你在分析。 當你專注於專注時,你通常不會分析,因為分析會打斷你的專注。 通常如果你有定力,你就無法分析; 如果你在分析,你的注意力就會被打斷。

當你有一個真正的洞察力,這也是 寧靜與洞察的結合,你有能力以身心的柔順專注於對象。 但是這種柔順不是由單點性引起的(一種穩定的 冥想), 是由分析本身引起的。 所以在那之後,分析和單點性就不會相互干擾了。

大綱:總結的方式同前。

然後下一個大綱是,“總結的方式( 冥想) 一如既往”與你的奉獻精神。 並且,“介於 冥想 像以前一樣,閱讀解釋內觀系統等的經典和釋經著作。

等一下,我在這裡跳過了一點。 我跳過了一段所以讓我們回過頭來。

大綱:一旦建立了非複合現象的缺乏真實性後的禪修方法(續)

我剛才解釋的關於平靜和洞察力的內容:“通往 幽思 一旦非複合 現象無實性成立。 所以這裡說,“以空間為例”。 有兩種空間。 在這裡我們談論的是 無條件 空間——完全沒有障礙性和有形性的空間; 僅僅是沒有形式。 “由於空間有許多部分,有方向的和相互的,分析它是與它們一體還是與它們不同。 一旦你生起非自有的確定, 幽思 和以前一樣。

當你觀察太空時,這是同樣的分析。 這是沒有障礙。 但它仍然有部分,因為你有東邊的空間和西邊的空間。 你有桌子所在的空間和椅子所在的空間。 即使那樣,也有空間的部分 無條件 空間是一種缺席而不是某種積極的 現象. 同樣,您可以分析空間作為一個整體是與它的各個部分(存在空間的不同地方)是一體的還是完全分離的。 同樣,您無法將其與或分開。 這意味著空間是依賴的。 它不是天生就存在的。 它是永久的,但它也是依賴的。 它不依賴於原因和 條件, 只有條件 現象 取決於原因和 條件. 但是空間肯定是依賴於部分,依賴於被構思和命名。

然後我們有一點關於平靜和洞察力; 以及如何總結“閱讀經典和註釋作品”的部分。

結束語

然後它說:“以這種方式在共同道路上訓練你的心……”共同道路指的是我們到目前為止所涵蓋的內容。 之所以叫共道,是因為它與經文共通, 密宗. 當他們談論經文和 密宗,或顯乘和密乘:顯乘是在經典中教導的乘具; 密宗是密宗中採用的方法。 我們之前介紹的所有內容對這兩者都是通用的。

這一點對於想要修行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密宗 意識到——那個 密宗 不是與經無關的獨立乘具。 它具有與經文相同的所有這些材料。 它被稱為公共路徑。 所以你必須先掌握這些材料,然後你的密宗修行才能帶來任何結果。 否則你只是念誦這個那個,想像這個那個,但你的頭腦沒有任何改變。

以這種方式在共同的道路上訓練你的心之後,絕對有必要進入 金剛乘,感謝這條道路,你將輕鬆完成 [兩個] 系列,而無需花費三個無數的億萬年來完成。 此外,在獲得依止上師達到止觀之道的實證解說後, 幽思 每天分四節課,或至少一節課,獲得修道次第的轉化體驗。 這是充分利用自由和財富的生活的最佳方法。

他說絕對有必要進入 金剛乘 當你做好準備時,因為 金剛乘 可以幫助你成為 比經道更快。 這是因為我們在經道上有智慧和功德二藏,是在不同的時間分別收集的。 在密宗道中,做一件事就能圓滿功德慧集。 冥想. 您可以同時滿足它們。 所以這是一種不同的訓練。 但是要使培訓真正有效,您真的必須 放棄菩提心, 智慧了悟空性。

如果你還沒有意識到這些事情,那麼至少你必須對它們有一些很好的理解。 如果您對它們沒有任何真正的了解,那麼 密宗 對你來說意義不大。 過了一會兒,你會想“這有什麼用?” 然後你放棄了誓言和承諾。 那不是很好。 不急著衝進去 密宗; 最好為你的練習建立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

所以 密宗 如果你準備得當,你可以在今生——或中陰中——而不是用三個無數的大劫來積累功德和智慧。 但是你必須在這之前練習很長時間。

然後他說:“在依止上師達到止觀的道路上得到了經驗性的解釋……”在你聽到教法的地方得到了經驗性的解釋,然後你就離開了,你 幽思,你會獲得一些經驗。 那麼在那種學習佛法的方式中,你應該做四件事 冥想 每天(或至少一次)會議 拉姆林 獲得修道次第的轉化體驗。 這是充分利用您的生活的最佳方式。

我不了解你,但在我小時候接觸佛教之前,我一直在想,“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我在這裡? 目的何在?” 他在這裡告訴我們——非常簡單明了。 你通過冥想來做到這一點 拉姆林 並獲得經驗。 你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看到 拉姆林 所有這些教法,你可以看到你的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你和以前不一樣了。 保持原樣是不可能的。 當你真正修行時,你的煩惱會自動降下來。 拉姆林.

奉獻詩

然後他有一首奉獻詩。

蔗糖宗無雙宗師【釋迦王宗】的想法
由光榮而卓越的燃燈 [Atisha] 及其精神繼承人闡明,
第二個 , 傑洛桑 (Drakpa) [Je Tsongkhapa]
此處按練習順序簡要介紹,
作為幸運者前往解脫的方法,...

這就是為什麼他把它放在一起。 並不是因為他無聊無事可做。 這不是因為他想出名。 不是因為他編造了這條路。 他正在解釋 那是通過阿底峽尊者和傑宗喀巴大師傳給他的。

由一位名叫確吉堅讚的人創作。
以其功德,願我及其他眾生
圓滿三種眾生的修行。

三種眾生是指/應該是眾生的三種機能——初、中、大機量或廣大機量(待會兒講)。

然後它說,

我,佛法上師洛桑確吉堅贊,根據我的筆記,在[扎什倫布寺]的廣大僧眾中,對修道的這些次第進行了實證解說,即通向一切知的簡易道。 夏日靜修. [他們在做 如果 當他教這個的時候。] 當時做了筆記,我被展示並糾正了。 願接下來的工作成為寶貴的、永不衰落的教義的勝利旗幟!

在尊貴的達波仁波切的指導下,羅斯瑪麗·巴頓將其翻譯成英文。 我認為羅斯瑪麗是一個在法國生活多年的美國人。 她是達波仁波切的親近弟子之一。

圓滿覺醒(道次第道次第)的階段概述

現在我想回到他對三種能力眾生的參考。 這將是整個的概述 拉姆林. 如果可以,請記住這一點; 記下並記住它。 它會極大地幫助你了解道上的所有禪修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 我認為還有一個圖表 馴服心靈 [尊貴的 Chodron 所著]。 你可以檢查。

我們做什麼[在 拉姆林] 就是我們講眾生的三種能力:每一種能力都有眾生有特定的動機。 為了產生這種動力,他們會進行某些冥想; 在產生那種動機之後,他們會進行某些冥想,以實現這種動機的意義。 如果你記得這些,你就會明白道的所有不同面向是如何配合一個人的修行的。 然後,當你聽到不同老師的不同教法時,你就不會感到困惑,而且你能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一個人的修行中。 那個人,那個存在,就是你自己。

存在者的三種動機和三種能力

三發心:本能眾生的發心是要證得上生,即人或天人的上生。 中根略微提升一點,並被激勵去證得解脫或涅槃——阿羅漢果,即從煩惱的障礙中解脫。 高容量的眾生又提高了一些,他們的動機是為了利益眾生而獲得圓滿的佛果。 您可以看到這三種動機如何相互疊加:它們如何從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 要培養每一種動機,你不只是坐在那裡對自己重複動機。 你必須進行不同的冥想,才能讓這種動機在你的腦海中浮現。

一、初始層次動機與初始層次存在

初生的人,要生起想要往生的動機,已經打坐要依靠上師和寶貴的人身。 他們以前做過。 但是他們為產生[善投生]的動機而做的具體冥想是他們 幽思 關於死亡和無常。 當你想到你的死亡,而你所執著的一切都是無常的,那麼——只執著今生的快樂; 如此沉迷於世間八法——當你開始明白這一切都是無用的 幽思 關於死亡和無常。 然後你會想:“死後我將按照我的 因果報應, 隨你 因果報應 成熟了。” 你意識到。 “我有很多負面情緒 因果報應 所以有投生為地獄、餓鬼或畜生的危險。” 你變得很擔心。

你意識到,“我擁有寶貴的人生,但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我花很多時間在世俗八法上,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如果它在死亡時成熟,我會去惡道。” 一旦你出生在惡道,就很難離開惡道。

當你這樣想時,你的動機自然會變成什麼? “我想要高重生,怎麼辦? 我不想去下界。 我要往生得更高。” 正是這兩種關於死亡/無常和下界的冥想幫助你創造這種動機。

實現更高的重生

如果你想避免惡趣而獲得善趣,那麼你需要修習兩種禪修。 一個人去避難 , 佛法, 和 僧伽. 為什麼? 這是因為當我們意識到投生惡道的危險時,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幫助。 我們自己無法弄清楚。 我們意識到我們不知道道路,我們無法彌補道路,實際上我們處於危險之中,我們迷路了,我們需要快速的幫助。 所以我們 避難, 佛法, 和 僧伽.

第一條指令是什麼 , 佛法, 和 僧伽 為了免生惡道而賜予我們? 這是道德行為——這意味著了解法律 因果報應 (或行動)及其影響; 清理我們的行為。 這成為與相關的所有冥想 因果報應 及其影響。

當我們觀想皈依時,我們觀照 , 佛法, 和 僧伽. 我們考慮了原因 避難. 我們考慮了以下指南 避難. 現在,當他們對我們的教導是保持清淨的道德行為並放棄消極的行為時,那麼我們必須了解如何 因果報應 作品。 所以我們研究的四個原則方面 因果報應. 我們開始明白什麼是十惡道,什麼是十善道。 我們了解到: 因果報應 帶來; 什麼被認為是沉重的 因果報應,輕 因果報應; 如何淨化它——所有這些類型的冥想。 這就是你開始為初始能力存在做的事情。

二。 中層動機與中層能力存在

最初的能力是——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佛法修行並得到了皈依和 五戒. 過了一會兒,他們準備好前進了。 他們想要產生的下一個動機是來自所有輪迴(輪迴)的動機。 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必須進行冥想,讓他們產生那種動力——因為這種動力不會突然出現。

為了讓我們想要脫離輪迴,我們 幽思 關於 aryas 四諦的前二 [四聖諦的前二]: 真正的苦 和dukkha的真正起源。 在這裡,我們真正開始非常清楚地了解輪迴的含義。 我們考慮三種苦、輪迴的六種不利、人類的八種困難。 你真的開始實事求是地看待無常,進入無常的骯髒和骯髒的方面。 身體. 你開始看到輪迴並沒有那麼好。 事實上,它就像一個恐怖屋。

當你 幽思 根據聖諦的第二聖諦[第二聖諦],起源,然後你開始檢查輪迴的起源。 就像,“我怎麼會在輪迴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生?” 那是你開始真正審視的時候:輪迴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輪迴的根源是什麼? 你開始明白什麼是無知。 他們談論人的自我執著和對事物的自我執著。 現象——以及這兩種執著如何成為輪迴的根源,以及它們如何生起煩惱。 那麼當煩惱出現時,我們如何創造 因果報應 [行為]——有些是不善的,有些是善的——但所有這些都被污染了 因果報應 都是在我執無明的影響下造成的。 你開始看到在我執無明的影響下創造的一切都不會是偉大的。

當然,上生比下生好。 但是只要你被無明、煩惱、 因果報應 你不會擁有永恆的幸福。 你總是有墮入惡道的危險。 為什麼? 這是因為輪迴(samsara)如此不穩定,而我執的無明又如此難以預測,所以它會一次又一次地生起煩惱。 我們的心被煩惱壓倒了。

看到這一點,然後你說:“好吧,一個良好的重生是一個權宜之計,但實際上,如果我關心自己,我需要完全離開輪迴。 這就像我一直在旋轉木馬。 我一直在旋轉木馬上上下下。 我騎過馬、驢、恐龍和龍。 該下車了。 我完了,我不想再坐這個旋轉木馬了,因為它不會帶我去任何地方。 這都是一堆 dukkha。”

這有助於你發展 放棄——這就是放棄苦。 你不是在放棄快樂,你是在放棄苦並發展 心願 為了解放—— 自由的決心.

那是你的動力。

禪修四聖諦中的前兩個[四聖諦]是產生這種動機的方法。 然後為了實現那個動機並讓你脫離輪迴,就像你現在有動機去做的那樣,你必須 幽思 四諦中的後二諦——真滅與 真正的路徑. 如果你分解 真正的路徑 你可以把它們分成 三項高等培訓——對道德行為、專注力和智慧進行更高程度的訓練。 你也可以打破 真正的路徑八正道.

八正道,正見和正意屬於更高的智慧訓練。 那麼正業、正語和正命都屬於道德行為的更高訓練。 最後,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屬於更高的定力訓練。 實際上,正精進適用於所有這些,但尤其適用於正念和專注。 你練習那些。 當我們談論 真正的路徑,這就是我們擁有 37 種覺醒和聲的地方。 他們屬於 真路. 所以這就是你擁有四念處、四精進、四神足、五力、五力、七覺支,然後又是 八正道.

這就是所有這些的來源——在 真路.

通過練習 真路——特別是根據應成派的觀點,消除我執的無明、我執 現象,反駁自有存在——那麼你就能證得真滅。 真正的止息是涅槃或解脫的另一個名稱。 有時它被稱為從無知中解脫出來, 憤怒附件. 但它實際上歸結為什麼,真正的停止是什麼? 它是清淨心的空性,即已去除煩惱障的心。 就是那顆心的空虛。 或者有時我們說那個心的純淨。 這就是涅槃。 這就是你實現涅槃的方式。

這裡說的是實證涅槃、證得阿羅漢果。 如果你想進入 菩薩 從頭開始的路徑,你不會一直走完 聽者 或道者道而成為阿羅漢,然後成為 菩薩 然後。 之所以稱為與中層眾生“共”道,是因為中層眾生會滿足於解脫。 但是一個 菩薩 慣於。 菩薩不會完成所有的真正的停止和 真正的路徑 當時。 因為如果 菩薩 那麼在涅槃中是如此的快樂,你在涅槃中度過了很長的時間——同時眾生正在遭受很多痛苦。 所以 菩薩 當時沒有完成那部分路徑。 他們在高級部分時完成它。

三、 先進的動力和先進的能力

高級或高功是:你已經練了一段時間的中功。 你真的很堅定 放棄. 然後你開始環顧四周; 看到世界比我大,你會想,“好吧,我自己的解放並不那麼重要。” 那麼他們當時的目標是產生的動機是 菩提心 心願 為了利益所有眾生而達到完全覺醒。

那個人是怎麼做到的? 他們是如何產生的? 有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稱為因果七點教法。 第二種方式叫均化互換。 他們都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完成的。 所以首先你 幽思 在平等心上。 然後你可以做這兩種方式中的一種或另一種來開發 菩提心. (傑仁波切[喇嘛 Tsongkhapa] 也有一種方法將它們組合成一個十一要點法。)

發菩提心的兩種方法

如果你在做七支法,那麼在舍心之後,你會反省這六因一果。

第一個是一切眾生都曾是我的母親。 第二,他們像我媽媽一樣善良。 三是要報恩。 四是 暖心的愛,視眾生為可愛。 五是悲心,願離苦。 六是 大決心,說我要參與並實現這一目標。 這些是六因,然後是一個果 菩提心.

代替使用那個方法,你可以使用寂天菩薩更深入解釋的平衡和交換自我的方法。 舍之後你 幽思 關於使自己與他人平等。 你考慮:缺點 以自我為中心,珍惜他人的好處,那麼你就等於自己和他人。 然後你做受法 冥想 然後由此而來 菩提心.

這些是你為了產生 菩提心 動機。 一旦你產生了 菩提心 你做了什麼冥想來實現它? 是為了引導你達到你現在想要達到的圓滿覺悟? 修十波羅密為六波羅密,修四眾弟子法。

你具有深遠的慷慨、道德行為的圓滿, 堅韌、喜悅精進、禪定安定和智慧。 及四眾弟子法:布施、善言,即授法、勉勵、助行、作好榜樣。 所以你修那些,那些特別是在顯宗道中,但即使你修 金剛乘 你做那些。 然後你進入 金剛乘 小路。 有四類 密宗 並且建議如果你開始接受灌頂,你就用最低等級的 密宗, kriya,首先是因為它更容易——而且你會逐步提高。 那就是你實現完全覺醒的方式,以實現你的 菩提心 動機。

你有這張照片嗎? 如果你畫這個就太好了,因為你會有自己的心目中的形象。 您還可以從中看到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所以你有動機的三個層次和道路的三個主要面向。 你可以很清楚地找到它們。 當你接受不同類型的教法,知道它們適合你的修行時,這真的對你有幫助。 那樣你就不會感到困惑,你也不會認為這些教義相互矛盾,因為你開始看到那些處於修道高級層次的人,他們可以做到這一點,而這是處於初級層次的人所無法做到的。該路徑還沒有能力做。 你看到別解脫在哪裡了嗎? 發誓 來了? 它在初級或中級路徑上。 這 菩薩 發誓 出現在更高容量的存在上。 還有密宗 戒律 最後是密宗。 所以你開始看到,“哦,這些 戒律 根據你的能力在不同的時間給予。” 這就是為什麼 戒律 鼓勵或阻止不同的事情——因為它們適用於你在那個練習水平上放棄和掌握的具體事情。

它真的可以幫助你不把事情看成是矛盾的。 把它看成一條完整的道路,你可以從頭到尾修行。 它也幫助我們看看,當我們誠實的時候,看看我們在路上的確切位置。 我不了解你,但我處於初始水平。 現在當我們在初等眾生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做中等以上眾生的禪修,以熟悉那些禪修,因為我們越熟悉它們,當我們有能力真正實現它們時我們的腦海中已經有了很多印記,我們將更容易意識到它們。

此外,當你完成整個循環中的所有冥想時,你就會開始真正看到它們是如何相互幫助的。 即使高級實踐更高級,你也會對它們有所了解,這會激發你的靈感。 雖然你個人是初階,但要珍惜你寶貴的人身,不想被世間八法完全淹沒——因為你可以開始看到,“哇,我有潛力掌握這些高尚的品質容量被。 那些真的很棒。 所以我真的不想再糾纏世間八法了。”

當你循環所有這些冥想時,它們都會互相幫助。 例如,當你 幽思 關於死亡和無常,你會看到,“哇,我要死了,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我也不知道我還有多少時間。 對我來說重要的是修持佛法。 但我不會只練習初級練習。 我真的想在我的腦海中播下一些關於更高層次實踐的種子; 甚至在我接受的時候, 密宗——這樣我對所有這些東西都有一些了解。” 您的 冥想 對寶貴的人生以及對無常和死亡的思考會激發你想要獲得真實的 放棄 和真實的 菩提心. 修中道會啟發你擁有寶貴的人身或下一次善生。 因為你看到,如果你要擺脫輪迴,即中層的動機,你必須有一系列的良好再生作為基礎才能做到這一點。

當你 幽思 關於中層眾生的禪修——輪迴的苦、苦的起源等等,你 幽思 就你自己而言。 當你開始從你自己的角度看待這些問題時,你也會說,“好吧,其他人都受制於同樣的事情。” 所以這會激發你想要 幽思 on 菩提心. 當你做這些時,你會發現它們都會激勵你去做其他的事情。 你真的想對它們保持一些熟悉,即使你可能更強調你目前所處的道路層次。

但是你在初級和中級的時候,就叫和初級眾生共練,和中級眾生共練。 它說“與...共同”,因為你不僅是那個層次的存在。 你已經從一開始就留下了印記 菩提心 在你的腦海。 所以你只是和那些眾生一起修行。 你不是在修行他們的真實道路,也不是滿足於獲得良好的重生,或者脫離輪迴。

你會看到有些人真的,他們認為他們肯定是初級生命。 他們不會比那更進一步。 他們完全是,“我需要創造功德,這樣我才能過上好日子。” 這就是他們所想的。 他們不考慮解脫。 他們沒有那種自信,沒有那種胸懷。 他們只想著創造 因果報應 為了一個好的重生。 這很好,但我們正在與他們“共同”練習。 我們並沒有將我們的動機限制在最初水平的存在動機上。 我們帶著這樣的想法進入那裡,“我想成為一個 菩薩. 所以我正在和這個一起練習,但我要去那裡。”

這有點像一年級。 你可以是認為我的目標是完成一年級的人,我真的不能想太多。 我只想學習一年級的閱讀和寫作。 而已。 他們專注並做到這一點。 這與有人說“實際上,我想成為一名火箭科學家或在收容所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並徹底改變這個領域的人”不同。 或者我想成為一個通過重組社會結構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的人。 你有這個遠大的目標,但是和那個只想考上一年級的孩子還是同班。 但是你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動機。 你仍然在做同樣的 ABC,但你做它們的方式是不同的,因為你的最終目標是廣闊的。 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為“共同點”。 我們有 菩提心 但我們正在沉思聖諦的四聖諦。

這不同於真正的中層眾生,他們想要脫離輪迴,他們不考慮證悟或其他有情眾生。 他們並不可怕,但他們並沒有把生命奉獻給有情眾生。 但他們有愛心和同情心,他們是善良的人。 他們想脫離輪迴——美妙的動機。 但是作為菩薩和佛,我們是和他們一起修行的。 我們不修中道,因為我們不想證得涅槃。 我們想走得更遠。

我們與初級和中級共同練習; 我們練習的層次越高。 沒有共同之處。 你這樣做是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擁有廣泛的 心願.

每天背誦從開始到結束的所有階段的眼禪修之一是非常好的——因為這樣我們就把它種在了我們的腦海中。 掃視冥想非常短暫。 你有所有優良品質的基礎——一頁,幾頁,這取決於紙張的大小; 這 路徑的三個主要方面, 菩薩三十七行, 拉姆林 最後的祈禱 喇嘛 喬帕。 有許多這樣的祈禱。 每天背誦它們是很好的,因為這樣每一天你都在把所有這些認識的種子植入你的腦海。 即使你只是在閱讀關於克服困難的祈禱文 以自我為中心 這不是主要的 冥想 那天你在做——它仍然像,“我要小心我的 以自我為中心 今天。” 它在腦海中。

在我們做問題之前,我想從頭開始,只讀開頭的經文。 這是我們必須重新開始文本的傳統。 只讀了一點,沒有讀完,說明你還得重新聚在一起才能讀完。 它是 通向全知的捷徑 班禪洛桑確吉堅贊著。

在與釋迦牟尼金剛總持不可分割的尊貴聖潔上師足下,
我頂禮不斷。 和你的 大慈大悲 我祈求你照顧我。

菩提道次第的解說,即引導幸運眾生成佛的甚深法門,分兩部分:

如何依賴 精神導師, 路徑的根
依其後,如何漸進修心

第一部分有兩部分:
一.1. 如何進行實際 冥想 會議
一.2. 之間做什麼 冥想 會議

一.1. 第一部分分為三個部分:
一.1.1。 預賽
一.1.2。 實際的 冥想
一.1.3。 結論

預習時,找一個你覺得舒服的地方,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八字坐,隨便什麼姿勢都舒服。 然後好好審視你的心,以一種特別善的心,想:

在我面前的虛空中,在一個又高又寬的寶座上,由八隻大獅子支撐,在五彩蓮花日月圓盤座上,是我慈祥的主要上師佛祖釋迦牟尼。 他的顏色 身體 是純金。 他的頭上是皇冠突起。 他有一張臉和兩隻手。 右邊觸地; 左邊,在 冥想 姿勢,托著盛滿甘露的缽。 他優雅地穿著三件藏紅花色的 修道院的 長袍。 他的 身體,由純粹的光製成,並裝飾著一個符號和標記 ,散發出一股光芒。 以金剛坐姿,他被我的直接和間接包圍 精神導師, 由本尊、佛陀和菩薩、英雄、女英雄和聖利安護法會組成。 在他面前,精緻的台子上放著他以光之書的形式出現的教義。 功德場的人都滿意地看著我。 反過來,一想到他們的慈悲和美德,我就對他們充滿信心。

你可以看到這篇文章真的是為 冥想. 從一開始就是你的觀想,然後下一頌就是修行的動機。 他寫這個真的是希望人們會 幽思 就可以了。

問與答

聽眾:我們熟悉所有這些主題。 當我們死去時,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其中的任何一個。 那我們怎麼辦 幽思 在死亡?

尊者圖登秋準 (VTC):如果你可以 幽思 關於空虛——太棒了。 如果你做不到, 幽思 關於索取和給予 冥想. 如果你這樣做 幽思 在空虛的情況下,預先激勵去做 菩提心 動機。 如果你做不到 菩提心 or 冥想 在空性上,那麼最好的事情就是 避難; 幽思 認為你的精神導師和本尊具有相同的本性——真的 避難 ,在 , 佛法, 和 僧伽 有著永不分離的強烈願望 ,佛法, 僧伽 來自你的任何一生。 那麼你發願往生好,或往生淨土,所以你對往生的地方立下強烈的願力。 當我們死去時,我們是習慣的產物。 如果我們想死於冥想這些事情中的任何一個,我們現在就必須熟悉它們。 我們現在必須做出這些願望和奉獻祈禱。

這並不是說我們在生活中隨心所欲,享受美好時光,然後意識到,“我很快就要死了。 我最好熟悉一下這些東西。 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當我們是人類時,我們現在很健康,吃得很好,而不是積極地死去——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練習和控制我們的思想是多麼困難。 我們是否認為在我們的一生中不修行,然後等到我們死了,然後突然間我們就會有很好的定力並能夠專注於這些主題? 不! 有些人認為我會唱“南無阿彌陀佛”。 但是如果你活著的時候連念南無阿彌陀佛都不記得了; 如果你在世時不能觀想阿彌陀佛; 如果你不知道阿彌陀佛是誰,他的功德是什麼; 什麼是成阿彌陀佛之道? 那你臨終的時候能記得念南無阿彌陀佛嗎? 或者即使你記得它,你會知道你在這個世界上的目標是什麼嗎? 不,你會坐在那裡充滿遺憾,充滿你一生中做過的所有你後悔做過但沒有淨化的事情。

我們甚至不應該指望淨土。 這就像把我們的一生搞得一團糟後的最後一次練習。 即使你要修那個法門,你也必須在你活著的時候修過它; 知道阿彌陀佛是誰,往生的道是什麼。 所以你會想,“好吧,如果我不那樣做,我死後我所有的朋友和親戚都會為我做很多祈禱和修行。” 他們會唱口號——儘管我不記得了。 他們會讓 供品. 他們會為我安排法會。 這對我們的朋友和親戚有好處。 他們這樣做會創造很多功德。

但是我們的心呢? 它會給我們帶來一些美好的共鳴,但如果我們在活著的時候沒有修行,我們是否會認識到那些美好的共鳴和它們給我們帶來的功德? 或者我們的思想是否會被各種其他事物淹沒——僅僅是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養成了一種習慣,即我們的思想完全被各種其他事物分心。

我們不能只是說,“我死後我的朋友和親戚會做這一切。” 他們這樣做很好。 他們這樣做是有益的。 但為了讓我們從他們所做的事情中獲益,我們必須在活著的時候練習。

人們總是說,“好吧,當我的朋友和親戚快要死的時候,我怎麼能幫助他們呢?” 我說,“先在他們還活著的時候幫助他們。 不要等到他們死了。” 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幫助他們。 鼓勵他們慷慨大方。 鼓勵他們保持良好的道德行為。 教給他們方法,讓他們改變看待情況的方式,而不是生氣。

鼓勵他們去參加佛法講座和閱讀佛書。 向他們介紹一些他們在活著的時候可以銘記在心的美德。 幫助他們創造良性行為。 這是幫助他們的最好方法。 我們的一些朋友和親戚對此不感興趣。 你做什麼工作? 你能做什麼? 也許你剛剛談到 達賴喇嘛 是因為他們在電視上看到他,知道他是誰。 所以你可以談論他的品質,這會給他們留下一些良好的印象。

也許對某些人來說這就是你所能做的——而有些人甚至可能不想听 達賴喇嘛.

聽眾:那些念很多咒語的人怎麼樣,他們學得不多,但他們做很多祈禱,而且他們有很大的信心和奉獻精神。

VTC:他們繼續最初的能力。 因為他們有虔誠心和信心,通常他們的祈禱是為了一個好的重生,而這正是他們真正想要的。 他們可能有更高的抱負,但他們並不真正了解它。 但他們有更高的抱負,這仍然是件好事。 最基本的是你理解得越多,你就能練習得越好。 要了解你必須聽教和研究。 但人們有時仍然擁有巨大的信念並實踐非常良好的道德行為,這很美好。 有時他們的道德操守甚至比那些學了很多書的人還好,因為他們知道很多字,所以認為自己很了不起。 這真的會讓我們質疑我們這些學習很多的人是否真的有那種程度的信仰和奉獻——或者,“我是不是因為我所知道的而自高自大? 我真的在練什麼嗎?”

聽眾:我們需要為每種類型獲得多少感覺 冥想——例如,在我們進入下一個之前的無常和死亡 冥想?

VTC:就像我說的,你需要經歷所有這些,並在你從一個到下一個強調之前繼續循環所有這些。 對於寶貴的人命,他們說你必須感覺像一個剛找到珠寶的乞丐。 這就是你如何意識到你的生命是多麼寶貴。 對於死亡和無常,你會覺得:“我的死是確定的,我不知道什麼時候。 可能很快就會到來。 為了做好準備,我需要純粹練習。” 基本上,在體驗式教學方面,你需要繼續進行下一個教學:在進行這些冥想時,你對自己說的一切——你對這些有直覺。

聽眾:我們需要修密宗嗎? 戒律 在我們修密宗之前?

VTC:不,你只學密宗 戒律 當你做瑜伽和最高瑜伽時 密宗. 而你無法知道 戒律 在你服用它們之前,所以你在服用它們之前肯定不能觀察它們。 你只有在達到這些水平時才服用它們 引發. 尊者 達賴喇嘛 建議你對我們走過的整個道路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你已經成為佛教徒至少五年了,甚至在你接受較低層次的密宗灌頂之前,更不用說較高層次的了。

眾:你若是初階生命,何必在世間打坐四種收徒法?

VTC:這並不意味著作為初始級別,您正在收集門徒。 這意味著你正在熟悉這些品質,這樣你就知道這些品質是什麼——所以當你需要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會記住這一點。

聽眾:目的是什麼 供品 對諸佛? 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應該有什麼感覺?

VTC:有很多目的。 它與我們和 ——因為你觀想諸佛菩薩。 這些你都有 供品,你創造的身體和精神。 你可能是 一個蘋果,但你想像整個天空充滿了 供品. 所以它與 三寶 [即, , 佛法, 和 僧伽]. 它創造了很多功德,因為你很慷慨。 它創造了樂於給予的心智,這是一種美德的心智狀態。 我們應該以真正快樂的心態思考,因為你創造了所有這些美麗。

當你做的時候很簡單 供品 它讓你的心很快樂。 因為你觀想你面前的諸佛菩薩淨土,觀想這一切美好的事物。 你在這裡 於諸佛菩薩。 你正在創造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美麗形象,讓你的頭腦充滿靈感和光明。 如果你真的讓 供品 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你生成 菩提心 之前,你在做完之後思索空性 供品, 你把整個 拉姆林 進入製作的實踐 供品. 這不僅僅是走到祭壇上,把一些蘋果和橘子放在那裡。 遠不止於此。

還要別的嗎? 好吧,讓我們奉獻。

[每個人都唱奉獻祈禱]

注:節選自 簡易路徑 經許可使用:翻譯自Ven。 羅斯瑪麗·巴頓對達波仁波切的指導; 由 Edition Guépèle, Chemin de la passerelle, 77250 Veneux-Les-Sablons, France 出版。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