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心智訓練的承諾

心智訓練的承諾

一系列的評論 像陽光一樣訓練心靈 由宗喀巴大師的弟子 Nam-kha Pel 於 2008 年 2010 月至 XNUMX 年 XNUMX 月期間開示。

  • “不可撤銷的承諾”部分的開頭 思維訓練“ 部分
  • 對對像不偏不倚意味著什麼 心靈訓練
  • 面對苦難,不屈服,不忍耐是什麼意思

MTRS 46:承諾 心靈訓練, 第1部分 (下載)

動機

讓我們以強烈的意識培養我們的動機,無論我們出生在輪迴中的任何地方,無論我們做什麼,都不會帶來任何持久的滿足。 這些都不是確定的或真實的。 讓我們產生強烈的意願去理解現實,讓我們的生活有意義,讓我們自己從無知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然後環顧四周,看到其他有情眾生也處於同樣的境地——想要快樂,卻不斷地做著製造痛苦的事情,做出不明智的選擇——讓我們自己生起堅定的決心,做出明智的選擇和修行。 讓我們生起堅定的決心去實現這條道路,以引導他人走上圓滿證悟之道。 這是我們今晚所做工作的長期動機。

檢查我們的選擇

我們一直在做出選擇,不是嗎? 而我們的選擇創造 因果報應. 我們的選擇 因果報應 從某種意義上說,選擇是意圖的心理因素。 但有時我們並沒有真正考慮我們正在做出的選擇。 我們只是有下意識的反應,或者我們做出習慣性的舊選擇,因為它們是我們一直選擇做的同一件事,所以我們只是再做一次。

有時我們懶得去想什麼是明智的選擇,什麼不是。 有時我們只是失去了控制,我們甚至沒有考慮我們正在做出的選擇。 頭腦只是被推來推去。 有時我們的頭腦可能會被推來推去,我們會意識到這一點並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決定。 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然後我們還是這樣做了。

我認為佛法修行的一部分正在放緩,因此我們可以真正審視我們正在做出的選擇,並思考這些選擇的結果。 這也不只是長期選擇,因為我們的短期選擇會導致長期選擇,不是嗎? 有時候一個小小的選擇,可以改變之後發生的很多事情。 所以,注意我們的選擇很重要,因為我們關心對自己的影響,對我們周圍其他人的影響。 考慮這些事情很重要,不是嗎? 有時我們不小心想,“哦,我的選擇,我的行為——誰在乎呢?” 之後我們就會遇到麻煩,不是嗎?

思維訓練 就像太陽的光芒 正在教我們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為了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必須學會正確思考並區分善惡。 我們必須知道如何培養良性的心態,然後我們還需要具體的指導方針來指導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在本節中,我們將討論思想訓練的承諾。 在那之後的下一節中 戒律 的思想訓練。 其中很多只是非常簡短的說明——做這個,不要做那個。 即使對於我們這些不喜歡別人告訴我們該做什麼的人來說,這也非常有幫助。 我們很有趣:我們不想讓任何人告訴我們該做什麼,但是當人們不告訴我們該做什麼時,我們會感到非常迷茫。 我們說,“我需要一些結構。 告訴我應該如何將其付諸實踐。”

 我們這樣不奇怪嗎? 如果有人說,“好吧,做這份工作,”我們回答說,“我不知道我在做什麼。 他們為什麼不給我更多指導?” 但如果他們說,“這樣做,這樣,這樣,”我們會說,“你為什麼要指揮我?” 這是 meshuggeneh,不是嗎? 總meshugeneh。 你知道meshugeneh是什麼意思嗎? 這是“瘋狂”的意第緒語。 meshuggeneh 的人做事不明智。 我們就是這樣,不是嗎? 

現在我們進入名為“不可撤銷的承諾”的部分 思維訓練” 它有兩部分:

對出現在詩句中的內容和出現在文本中的格言的解釋。

首先,“經文中出現的韻文”是藏文是怎麼寫的。 它在這裡給我們一些指示:“做這個,不要做那個。” 所以,如果你不想被人指揮,那就怪 Nam-kha Pel。 別怪我。 我們應該讚美 Nam-kha Pel 告訴我們該做什麼,不是嗎? 這是明智的指導。

三個要點

常修三大要點。 這些如下: 心靈訓練 這與承諾並不矛盾, 心靈訓練 這不會誤入歧途,並且 心靈訓練 這是公正的。

心靈訓練 這與承諾並不矛盾”是指 心靈訓練 這並沒有違背我們的承諾,我們的保證。 他就是這樣描述他們的。

首先,當我們打破一些小的承諾時,我們不應該與所有車輛共有的做法相矛盾,說“這沒有壞處,因為我正在訓練頭腦”,當我們打破一些小的承諾時,聲稱我們的追隨者不需要其他任何東西這 心靈訓練.

這是 心靈訓練 不違背誓言。 三要點就是不要違背誓言。 我們絕不能違背所有車輛的共同做法。 換句話說,避難指南中的五個 戒律是, 修道院的 戒律,基本的一般做法,十種不善:我們永遠不應該與這些事情相矛盾。

我們不應該說,“好吧,我這樣做沒有壞處,因為我正在練習 心靈訓練” 換句話說:“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做法,我是一個偉大的實踐者 心靈訓練,所以我不需要遵循這些。” 捨棄十不善,守住十善,是一切乘道的核心。 我們牢記並遵循這一點非常重要。

相反,我們應該修行 從基本邏輯的教導到密集金剛的全部教導 密宗.

這是為了頭腦。 有時人們會說:“好吧,我是高等修行者,所以我不需要做這些小修行,”這不是正確的態度。 如果你看看真正偉大的上師,他們在小修行上做得很好。 即使在我們的 戒律,我們有禮儀指南,比如正確穿著我們的長袍等等。 你看看尊者:他總是穿著得體。 他們並不草率; 他們不在這里和那裡。 重要的是要妥善保存小東西,並尊重所有的指導方針 教。

第二點是關於不被誤導:

其次要避免亂挖壞土,砍壞樹,攪壞水,不注意探望傳染病人,不在觀念和行為上與道德敗壞、被鬼附身的人聯繫在一起。 我們應該遵循從偉大的阿底峽尊者,唯一的神聖主宰,到無所不知的宗喀巴和他的弟子的純正和不間斷的傳統。

“不被誤入歧途”是指有人進行思想訓練,但對此有點自大。 這個人說:我修行的修行很高,所以我可以挖其他眾生居住的土,攪動它們。 我不會有事的。” 當它說“險惡的樹”時,它是基於西藏文化和靈魂的概念。 所以,這意味著砍伐這些樹木並想:“哦,靈魂不會傷害我,或者納迦不會傷害我。”

“攪動毒水”是一回事。 這也意味著不採取任何預防措施就去拜訪那些受傳染病折磨的人,並想:“好吧,我不會生病,因為我進行了思想訓練。” 這是傲慢:“哦,我不需要這樣做,因為我不會出事。 我可以做所有這些危險的事情,因為我不會從梯子上掉下來。 我不會在車禍中喪生。 我可以喝下它。 不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正是這種傲慢的心在想:“好吧,因為我修行佛法,因為我修行思想訓練,所以我不會有任何不好的事情發生。” 所以,我們的行為變得很粗心。 這就是第二個。 這是一種傲慢,不是嗎? “哦,我可以欺騙這個並欺騙那個。 沒有人會知道。” 就是那樣的事情。 這就是說我們應該遵循從阿底峽到傑仁波切的清淨不滅的傳統。 我們真的應該尊重並很好地遵循傳統。

第三,我們應該不偏不倚地對待我們的對象 心靈訓練,無論是人還是非人,是朋友還是敵人還是陌生人,是上等人還是下等人還是等人,是上等人還是中等人還是下等人。

當我們練習 心靈訓練 我們應該在與每個人的關係中實踐它。 我們不只是練習 心靈訓練 在與重要人物的關係中,這樣我們就不會發脾氣,在他們面前看起來很糟糕。 “我練習 心靈訓練 當我和他們在一起時,因為我想有一個好名聲。 我想看起來不錯。 但是和我認為低人一等的人,我不需要練習 心靈訓練 因為誰在乎他們對我的看法。 我可以很粗魯。”

又如:“我只是在某些情況下才捨棄不善,比如人們看我的時候。 當我一個人在房間裡時,我會做任何事,因為那裡沒有人。” 呃哦。 所以,這是在談論偏向於我們練習的人 心靈訓練 我們在什麼情況下練習 心靈訓練 用。

因為對天下一切眾生,我們應該無差別地發慈悲心。

這意味著不要只對我們喜歡的人練習同情,而忘記對我們不喜歡的人的同情。 這意味著不要對善良和讚美我們的人表現出愛和同情心,然後對刻薄的人忘記它。 或者甚至可能恰恰相反:與有點刻薄的人一起進行思想訓練,但隨後卻非常輕率地對待對我們友善的人,而不是照顧他們。

這是我們可以做的另一件事,不是嗎? 我們並不總是偏袒我們喜歡的人而虐待他人。 有時我們會很好地照顧陌生人或我們認為有病或有需要的人,但我們卻認為與我們一起生活的人是理所當然的。 這也是在談論不要有那種態度,而是要對每個人都實踐愛和慈悲。

應用解毒劑

考慮到我們心流中的煩惱情緒,即要捨棄的對象,要被調伏,僅應用部分或替代療法是不夠的。

換句話說,我們不只是對某些苦難採取補救措施,而不是對其他苦難:“我要努力解決我的問題 憤怒附件 沒關係。 每個人都有 附件. 如果我和他們一起行動他們會理解的 附件. 憤怒 我最好練習一下,因為那看起來不太好。” 說的是那種心想:“我只帶著一些煩惱修行,其他的不修。”

我們應該訓練了解解藥的一般應用方式,而不偏向於乾擾情緒。

這意味著,例如,知道如何使用 冥想 論無常、論無我——這是一切煩惱的一般解藥。 這也意味著了解特定煩惱的個別解毒劑。

這是因為所有這些煩惱情緒都是解脫和遍知的障礙,並且同樣會把我們拖入輪迴的痛苦之中,所以如果我們要對一切有一個不偏不倚的態度,我們就需要不偏不倚。

以“公正”的方式修行是指我們修行的眾生 心靈訓練 與我們使用的苦難 心靈訓練 抵消。 這意味著作為一個人要努力保持一致。 不是我們對重要的人有禮貌,而是對我們認為低人一等的人不禮貌,或者我們為恩人裝出一副好樣子,然後我們對其他人說“隨便”。 它實際上是試圖以平等的方式對待每個人——不僅是對人類,而且是對動物和昆蟲。 這意味著要善待我們所有的動物朋友和昆蟲朋友。

大力搞強耕強棄。

我們一聽到強力就說:“哦,緊張,壓力,強力修煉,強力捨棄。” 不是這個意思好嗎

一般來說,我們不應該對人類或非人類使用武力,因為這會激怒他們 憤怒.

在這裡,我認為“積極地”而不是“有力地”。 修、舍,我們要強行修行。

但是,如果我們採取攻擊性的行動——以那種方式對人類採取強有力的行動——就會激怒他們 憤怒. 然後我們結束了困難的關係。 這與非人類相似。 我們激怒了他們 憤怒. 那麼人或非人也對我們懷恨在心。 他們在今生傷害我們,或者在未來的生命中,我們以這樣一種方式聚集在一起,以至於他們當時對我們造成傷害,因為我們現在對他們的行為。 它們可能會在今生、來世以及中陰境中傷害我們。

所以,這意味著要意識到我們如何對待其他眾生,以及這會引起什麼反應。 有時,當其他人對我們感到不滿時,我們會感到非常驚訝。 “我做了什麼?” 我們忘記了也許我們的行為不體貼——背後攻擊、不可靠或類似的事情。 或者也許我們傾倒在他們身上,讓我們的 憤怒 出去,然後我們想知道為什麼他們對我們心情不好或者為什麼他們對我們懷恨在心。

在人間,我們不應該對那些對我們好的人,甚至對我們的親戚、僕人,也不要強硬。 否則,他們以前給我們的幫助將變得毫無價值,成為我們的事業 憤怒.

我認為這意味著不要對那些對我們友善並幫助我們的人有攻擊性,因為那樣他們之前給我們的幫助將變得一文不值。 我不認為這意味著它一文不值,但他們可能會後悔他們給我們的幫助,這對他們的思想來說不是很好。 他們之前給我們的幫助甚至可能成為 憤怒 對他們來說,因為他們後悔了:“哦,我真是個傻瓜,竟然幫助了某某人。” 當其他人這樣想時,他們就破壞了他們的功德。

那麼,我們應該對誰強硬呢?

 如果我們不對有情眾生具威力和攻擊性,我們要對什麼具威力和攻擊性呢?

總的來說,一切輪迴的過失,都是從它們的因緣生起的, 因果報應 或行動和令人不安的情緒。 和行動或 因果報應,是因為煩惱的情緒而產生的。

如果我們要強硬,如果我們要指責說,“離開這裡”,我們應該把矛頭指向煩惱情緒,因為它們是造成 因果報應 這導致了dukkha。

由於在所有煩惱情緒中,對自我的執著是最主要的,因此我們所有的修行,如聽聞、思惟和 冥想 涉及我們的 身體、口語、意念應集中於消除它。

因為我執的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所以我們應該把所有的聽、想、修都集中在消除它上。 我認為這很重要,因為有時我們可能會想:“哦,消除無明,這意味著實現空性。 空性是困難的——所有這些滲透和反滲透,大詞。 我無法理解它,所以我將把空虛放在一邊。”

我們很容易這樣想,但這不是一個好的思考方式。 相反,無論我們對空性有什麼理解,我們都應該嘗試反思它,並將其應用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上。 這樣我們會感覺更符合現實的本質,我們會繼續研究和反思它。

專注於苦難

關於執行此操作的方法, 一個指南 菩薩的生活方式 說,“這樣做將是我唯一的痴迷。”

“作此”就是斷除煩惱。 所以,如果你要沉迷於某件事,這就是你必須關注的,好嗎? 這一定是你的執著:擺脫煩惱.

懷著強烈的怨恨,我將在戰鬥中與他們相遇。 在這裡,一種煩惱情緒可以摧毀其他煩惱情緒,但除此之外就不行了。

所以,我們說:“好吧,消滅煩惱將是我的執念,我將對它們懷有強烈的怨恨。 我要在戰鬥中消滅他們。” 但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煽動性語言,不是嗎? 我們說,“痴迷? 作為佛教徒,我們應該培養執著和強烈的怨恨嗎? 那不是很佛系。 我為什麼要那樣做?”

Shantideva 所說的是,這不是一種普通的痴迷。 這不是一般的怨恨。 他是說,如果你要執著於某事,執著於摧毀無明,那麼一種煩惱情緒可以摧毀其他煩惱情緒,因為那樣會摧毀它。 如果你要對某事產生強烈的厭惡,對煩惱和煩惱產生強烈的厭惡。 因果報應,因為那樣會給你力量去反對他們。

寂天經常使用這種語言——一種戰士的語言,有些人真的很喜歡這種語言並且發現它非常有幫助。 “我是一個精神戰士,反對煩惱。” 有些人覺得這種語言很有用,有些人覺得它一點用處也沒有。 他們發現他們需要更溫和、更容易接受、更柔和的語言。

不管我們是哪一種人,我們都要懂得對立的語言,才不會陷入極端。 如果你是喜歡這種強硬語言的人,當有人談論自我接納和溫柔時,不要說,“哦,那隻是懦弱。” 相反,試著理解他們在說什麼。

同樣,如果你喜歡用更柔和的語言來表達接納——對自己溫柔,善待自己——當別人說“我要成為一名戰士,粉碎我的痛苦”時,不要生氣! 因為那是適合他們的方式。 這個想法是我們需要理解所有這些不同種類的語言背後的含義,因為有些老師可能使用一種語言,有些老師可能使用另一種。 我們必須理解他們想表達的意思,而不是僅僅做出下意識的反應。

有時我們聽到某種語言並自動做出反應。 在我們的一些背誦中可能有一些特定的方式來表達事物,我們只是聽到那種語言,然後我們就會說,“啊!”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這是一種真正的按鍵式語言。 我們回到與那種語言的舊聯繫。

當我們擁有那種語言時——無論是我們的老師使用它還是寫在我們的背誦中——我們嘗試理解它的意思而不是那麼被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你採取“以自我為中心 是我們最大的敵人,”然後說,“但我是我的 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我是我最大的敵人。 我恨我自己。” 那是錯誤的結論。 我們要明白教法的意義是什麼,不是要恨自己。

我的一個大問題是“取悅 精神導師”,因為我聽到的是“取悅上帝”。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按鈕推動者,因為你取悅上帝,但你不知道規則是什麼。 如果你不討好,你就有大麻煩了。 此外,這是一種非常為人父母的語言:“做一個好女孩,取悅別人。” 我對此反應非常強烈。 然後我不得不真正坐下來思考,“嗯,這種語言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這並不意味著,“做一個好女孩,做別人想要做的事。” 不是這個意思。 意思是我們的靈性導師只想讓我們快樂並創造快樂的因。 當我們創造快樂的因時,他們會非常快樂,所以我們取悅他們。 無論如何,創造美德是我們要做的。 我們這樣做並不是為了與其他人一起贏得布朗尼積分。 這就是那門語言的意思,“做自己喜歡的事 精神導師

其他人可能喜歡其他語言,比如“做對你有益的事”。 他們可能會想,“哦,做對我有好處的事? 那挺好的。 我會做對我有利的事情。” 但隨後他們會想,“哦,現在對我有好處的是半加侖的冰淇淋。” 所以,你必須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這並不意味著放縱。 這意味著真正地思考,“好吧,到底什麼對我有好處? 那個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我只是想說不要太拘泥於語言。 因為即使在我們彼此之間的正常互動中,有時也會有人說一個詞,我們有一個關於這個詞的故事,所以當我們聽到它時我們會大發雷霆。 我們把我們所有的意思都放在這個詞或這個評論上,我們的想法就是,“啊啊啊! 這個人啊啊啊!” 他們只是說了一個詞或發表了一個評論,但因為有一些事情我們有一個大按鈕,我們的思緒變得一團糟。 那不會發生嗎?

Shantideva 繼續說,“對我來說,被燒死、被砍下我的頭並被殺死比向我的敵人、無處不在的煩惱情緒低頭更好。”

可以說是很給力了這並不意味著每次你對某人說出刻薄的話就應該砍掉你的頭,或者想,“我應該死而不是批評這個人。” 這不是這個的意思。 寂天所說的是,當我們真正看到煩惱、煩惱是給我們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快樂的真正原因時,我們應該有一些能量並勇敢地面對它們。

我們不應該只是躲避它們然後想,‘哦,我必須對這些煩惱有慈悲心,’或諸如此類的事情。 不,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他們並思考,“如果我屈服於這種痛苦,那真的是有害的。 那會在未來給我帶來更多的痛苦,因為那個痛苦會把我送到惡道。 鑑於今生我的頭被砍掉了,最壞的情況就是我死了。 就是這樣。”

有了這個觀點,你就會明白,與其相信我們的苦難並繼續忍受它們,不如勇敢地面對它們並對自己說:“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寧可失去這一世,也不願為來世製造苦因。” 因此,我們以一種給自己一些能量來抵禦苦難的方式來使用它。

真的,它讓我們想到煩惱的危害有多大,因為有時候我們對煩惱太忍耐了。 我們對自己的煩惱太溫柔慈悲:“哦, 憤怒,你想對別人說些刻薄的話? 往前走。 哦, 憤怒,你想揍我? 你可以進行一些自我批評。 哦, 附件,你想要拿走屬於別人的東西,因為你想要它? 沒關係。” 我們不應該以這種方式放縱煩惱,因為從長遠來看,這只會造成有害的結果。

我們必須堅持與我執作鬥爭,讓自己熟悉對他人的關心。

這就是結論.

關於我們必須怎樣做才能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經文說,

征服所有自私的理由,因為 以自我為中心.

那是根文本說,“征服所有原因 以自我為中心

粗細無常

我們應該壓制每一個實例 附件 仇恨會導致對朋友、敵人或陌生人、有吸引力的人和不吸引人的人產生過分的偏見。 那是因為世間 現象 總的來說是不可靠的,尤其是朋友和敵人之間的關係,是不確定的。

所以,它談論的是每一個實例 附件 和仇恨,每一個誇大偏見的例子, 不適當的注意 上面寫著,“哦,這真是太棒了,太棒了。 這真的很糟糕,很糟糕。 我必須得有這個。 我必須擺脫它。” 這是對朋友、敵人或陌生人的所有這些反應性情緒和行為,以及對有吸引力的和沒有吸引力的事物的反應。 基本上就是這種溜溜球的想法。 被它吸引的溜溜球心想,“我必須擁有它,”並反對它,想,“我受不了了。” 反應如此強烈的是頭腦——只是下意識的反應,按按鈕。

他說要真正放慢腳步,審視我們的偏見,審視我們對某些人、某些人群產生偏見的方式。 因為所有這些都是非常致命的。 每當我們開始概括時,可能會有某些人共有的一般特徵,但認為該群體中的每個人都具有該特徵並不是一種很有幫助的思維方式。

我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從小就以這種方式受到製約。 我們的父母告訴我們要和某些人交談而不是和其他人交談,在學校和一些人一起出去玩而不是和其他人出去玩。 現在媒體上什至有太多的偏見。 重要的是要真正地非常專心,不要讓我們的思想擴散到針對人群或個人的那些事情上。

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世俗的 現象 一般來說,是不可靠的,尤其是朋友和敵人之間的關係,是不確定的。

世俗的東西一般都是靠不住的。 為什麼? 因為它們是無常的。 它們中的許多都具有粗無常的特徵,即它們將完全分裂,以至於不再被認作是 現象 他們以前。 房子會倒塌,你不會認出它是房子,或類似的東西。 一個人會死:那是粗無常。

但萬事萬物也受制於微妙的無常:在每一個瞬間,它都在生起滅去,生起滅去,沒有任何片刻真正地安住於穩定之中。 它只是不斷地生起和瓦解。 這是所有人的本性 現象 並且非常符合科學。

它說的是所有 現象 我們周圍每一瞬間的生滅,尤其是朋友和敵人之間的關係,是非常不確定的。 它們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但有時也會在更大的時間段內發生變化——一個小時、一天、一年以上——我們可以觀察到我們與人的關係是如何變化的。 太神奇了,不是嗎?

十年前你和誰很親近? 你和誰親近? 1999 年底,這就是我們所處的位置:那時你和誰很親近? 你現在和其中一些人很親近嗎? 那些人變了嗎? 如果你和一些相同的人很親近,他們改變了嗎? 關係和以前一樣嗎?

 有些人以前是敵人,現在成了朋友; 一些曾經是朋友的人變成了敵人。 事情一直在變化。 不是很穩定,不是很確定。 正因為如此,為什麼要相信我們所有關於“某某是這樣,某某是那樣”的想法? 考慮到所有這些事情是如何不斷變化的,這沒有任何意義。

龍樹菩薩說 友好的信,

你的父親成為你的兒子,你的母親,你的妻子,你的敵人成為朋友。 相反的情況也會發生。 因此,在輪迴中,根本沒有確定性。

我們在這一世以某種方式與之相關的人,我們在前世與他們有著完全不同的傳統關係。 在未來的一生中,我們可能還會有非常不同的傳統關係。 上次是我們的父母,這次是我們的孩子。 以前是朋友的人現在是敵人。 以前僱用我們的人,現在我們僱用他們。 所有這些事情都在不斷變化。 出於這個原因,抓住某些人並說“但這些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像這個、那個或其他東西”是沒有意義的。

一百年後,我們將與他們建立完全不同的關係。 最多一百年——可能更少。 我 懷疑 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將在一百年後還活著。 那麼,那些我們現在如此親近的人,我們甚至可能都不認識。 我們現在可能與他們有一種關係,但下輩子我們將有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出於這個原因,重要的是不要太拘泥於“但是這個人在這方面很有意義”或“這個人太糟糕了”。 因為一切都會改變,不是嗎? 這些東西都沒有任何本質。 人沒有固定的、具體的個性,對嗎? 我們可能會說,“哦,但我喜歡他們的個性。” 但他們不會長期保持這種個性。 人這輩子也沒有一貫的性格吧? 在我們的下一世,我們可能出生在十億億個宇宙之外,甚至不知道它們。

如果你看,你會發現一個人只是根據那裡的任何蘊被貼上標籤。 一個人的內心沒有任何東西是某種終極人格或靈魂或他們真正的東西。 這一切都在改變。 這也意味著我們都可以成佛。 這是一個不去把握的好理由。

也有一句俗語叫“在最危險的地方築堡壘”。

將此與之前抑制每個實例的想法聯繫起來 附件、厭惡、偏見等等,在危險最大的地方建造堡壘。 換句話說,在你有最大偏見的地方,最大的 憤怒, 最偉大的 附件,首先處理那些事情。

我認為在我們的實踐中了解對我們來說是最大問題的領域並著手解決這些領域非常重要。 真正最有害的行為是什麼? 最強烈地以不良方式影響我們的情緒是什麼? 重要的是要知道這一點並真正處理這些事情,而不是沉迷於小事。 我們會處理小事,但如果我們處理大事會更有價值。

有必要 幽思 關於導致您的修行下降的因素。 課文說,“持續訓練以應對困難情況。”

這是指示,以便我們將 幽思 關於可能導致我們的精神修行下降的因素,這是困難的情況。 困難的情況會激起困難的情緒,而這些情緒會引發不健康的行為。 所以,它告訴我們要持續訓練以應對這些困難的情況。 文中列舉了五種困境。 可能還有更多,但我們現在只討論五個。

五種困境

首先,因為即使是最輕微的不當行為 三顆寶石,你的 方丈, 精神導師、父母之類的,對你很好的人,非常認真,你要注意不要跟他們發脾氣。

三顆寶石,我們的 方丈,我們的 精神導師,我們的父母:這些都是在這一世對我們非常友善的人,所以任何有德或無德的人 因果報應 我們與他們一起創造的特別強大。 因為它們是我們創造的強大對象 因果報應,我們應該非常小心,不要對他們發脾氣。

當我們發脾氣時,我們會說和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不是嗎? 這可能非常非常危險。 憤怒 甚至可以導致某人離開他們的父母或他們的 精神導師、偷竊、詆毀——做各種對我們自己的修行非常有害的事情。 所以,這是需要注意的事情。

當然 憤怒 出現了,不是嗎? 我們需要在它從我們嘴裡說出來或在我們的行動中表現出來之前抓住它並嘗試做一些 冥想 讓自己冷靜下來。 如果它真的出來了,我們需要去道歉,並在這方面努力克制我們的思想。

其次,與家人有關的煩惱情緒有很多機會生起,因為你一直和他們住在一起,這需要特殊訓練。

所以,這不僅是 三顆寶石,我們的 方丈,我們的 精神導師——也是我們的家人。 我認為這不僅意味著我們的生物家庭,還意味著我們的精神家庭。 這些是與您同住的人,以及為什麼說“您一直與他們同住,因此需要特別注意”。 因為我們一直認為身邊的人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不再欣賞他們的好意,也習慣於挑剔他們的過失。 此外,當我們花更多時間與人相處時,我們就有機會更好地註意到他們,因此我們會看到他們的缺點。

特別是如果我們喜歡吹毛求疵的話,我們真的可以深入其中。 當我們挑剔我們的家庭——無論是我們的親生家庭還是我們的精神家庭——時,我們往往會貶低它們,所以我們會做一些不太好的事情。 我們在他們背後八卦他們。 我們告訴其他人關於他們的故事,然後我們創建派系:站在我這邊的人和站在他們一邊的人。 然後整個事情變得非常非常兩極化。

我剛剛讀了一篇文章,內容是關於某個為企業工作的人,他們的原則之一是,如果你要被錄用,辦公室裡不容忍八卦。 這個人在說,“我從來沒有在招聘和麵試過程中聽到過這樣的話:不允許流言蜚語。” 她說,“這實際上讓在那里工作變得非常快樂。” 你知道沒有人會在你背後談論你,如果他們這樣做,有人會打電話給他們。 所以,你也閉上嘴。 你不能在別人背後說閒話。 有時我們可能需要交換信息以便人們了解某人的情況以便提供幫助,但這與八卦、貶低他人和拉幫結派完全不同。

處理反饋

聽眾: 你上週提到了其中一個說法是當你檢查你的進步時,有兩個來源:一個在你自己之外,一個在你自己裡面。 問題又回來了,你的老師呢? 他們對你進步的反思難道不會比你自己的觀察更重要嗎?

尊者圖登卓龍(VTC): 上週我們談到了兩個見證人:評估我們進步的內部見證人和外部見證人。 我們說內部見證是最重要的。 那麼,您老師的反饋如何融入其中? 我認為這很重要,因為我們的老師經常在我們身上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 但是我們也不應該聽老師的話然後說,“好吧,這比我內心的感覺更真實。” 我們需要培養一些能力來思考老師所說的話,並根據我們自己的實踐來理解這意味著什麼。 我們不會放棄自己的智慧。

讓我們想想一個例子。 我們的老師可能會說:“你有點懶惰,你需要在修行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多下功夫修行會很有幫助。” 我們必須審視內心並說,“好吧,我懶惰嗎? 老師說我懶惰,我需要投入更多精力,這是什麼意思? 這意味著什麼?” 因為我們會聽到那種話,然後立即想,“我做的不對。 我的老師說我很懶惰,我需要在練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那意味著我做的不對。 我完全是個懶漢。 我不值得。”

我們會根據一些反饋進行所有這些類型的旅行。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我們不會放棄我們的智慧,只是進入我們所擁有的這些下意識的反應。 “好吧,我的老師說我懶惰,那是什麼意思? 有哪些不同類型的懶惰? 懶洋洋地閒逛是一種懶惰。 太忙於輪迴的事情是一種懶惰。 還有自嘲的懶惰。 我參與其中的哪一個? 他們說的是哪一個? 到什麼程度?

我們看看內心:“好吧,我確實經常閒逛,但我浪費的時間比睡過頭還多。” 或者,“與睡過頭相比,我浪費在忙於輪迴的事情上的時間更多。” 對於其他人來說,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我們必須考慮我們的老師從他們給我們的反饋中理解了什麼,並確保我們正確理解。

通常,我們的老師會在我們身上看到我們自己看不到的潛力。 我們的老師會要求我們做某事,而我們只是開始兜售、找藉口、開玩笑——這個、那個和其他事情,而不是接受挑戰。 我們不會說,“哦,他們在我身上看到了一些潛力。 我需要站出來,看看我能不能開發這個。”

每當我們收到任何反饋時都是一樣的,我們總是需要思考,“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即使有很好的反饋,這樣做也很重要。 有人說,“你真是個好人,”然後我們說,“哦,我在各方面都很完美。” 而他們的意思可能是上週二您對某些訪客或其他事情表現出禮貌。 但我們會說,“我根本不需要改進。” 這通常是我們交流的方式,不是嗎?

聽眾: 我有一個關於受受法的問題。 當我承擔別人的痛苦時,它打開了我的思想和心靈。 這是一種積極的感覺。 然後我就變成如意寶了,那是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現在對我來說是個謎的部分是關於粉碎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的部分。 我不知道那裡發生了什麼。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職業訓練局: 你是說當你索取和給予時 冥想,承擔其他有情眾生的痛苦可以擴大你的心,這很好。 成為如意寶,給他們帶來快樂的感覺也很好。 但是打破你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對你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也許你必須想想你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是什麼——它是如何出現的,它是如何讓你的生活變得一團糟的。 也許這會幫助你看清自我中心思想是什麼,從而想要摧毀它。 否則這一切都變成了一種感覺良好 冥想:“我正在承受他們的痛苦,並給他們我的幸福。” 我們不是在挑戰那種說“我想要”的想法。 我必須這樣。 不要告訴我該怎麼做。”

我們必須看看那個思想是什麼,並考慮摧毀它。 我認為這是索取和給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冥想. 我們不只是承擔別人的痛苦然後想,“哦,我承擔了他們的痛苦,所以現在我在受苦而他們自由了。” 坐在那裡受苦沒有任何好處。 我們必須用他們不想的東西來破壞我們不要的東西。

我們必須用他們的痛苦來摧毀我們的煩惱,我們的 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必須真的有一個強烈的意圖來摧毀我們的 以自我為中心,通常我們並沒有非常強烈的摧毀它的意圖。 我們有很強的保護它的意願。 我們甚至會以保護我們的方式使用佛法 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必須真正看到它並要反對它。 但這是一個過程。 這並不意味著每次我做一件以自我為中心的小事時我們都應該緊張起來,想著“我是個失敗者!” 這是一個過程。

對你們所有人說這些話很有趣,因為你們中的一些人是如此不同。 如果我對你說一件事,我擔心其他人會誤解它。 如果我對那個人說些什麼,恐怕你會誤解。 你知道? 因為人是如此不同。 這正是我所說的,關於我們如何理解單詞以及我們的按鈕是什麼。

我們稍後繼續。 前兩點是關於我們身邊的人,然後是我們的父母、導師和方丈, 三顆寶石. 在課間回顧這些教導,然後儘可能多地將它們付諸實踐。 如果我們都想到一種我們真正想要努力的行為,那可能會很好。

讓我們想想我們想要努力的一種身體和語言行為,然後看看背後的思想是什麼,讓它也對那個思想起作用。 這不僅僅是改變外在行為的問題。 這是改變內在思想的問題。 所以,想想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內在的和外在的——然後讓我們看看如何使用思維訓練實踐來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問其他人他們認為我們應該做什麼——哇! 那可能會很有趣。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