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节 38: 熟练的商人

节 38: 熟练的商人

一系列讨论的一部分 智慧宝石,七世达赖喇嘛的一首诗。

  • 期望回报的付出就像做生意一样
  • 施舍时力求培养明确的动机

智慧宝石:第 38 节(下载)

诗歌38:

谁不是世间众生中的巧商?
施舍的赞助人希望得到回报。

“世间众生,谁非巧商? 施舍(或布施,慷慨)希望得到回报的赞助人(或捐赠者)。”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鼓励布施。 每个人都认为分享、给予和慈善是一种很好的品质。 世间八法很容易进入我们的布施,污染我们的布施,因为念头来了:“哦,如果我布施这个,那么……

  • “……其他人会认为我非常慷慨,这将有助于我的声誉。”
  • “……其他人会知道我的生意进展顺利。”
  • “……我会得到特殊待遇。”
  • “……我的名字会被到处提及,佛法中心的负责人——或者医院的负责人——在开法会或者大宴会的时候,都会为我做些好事。”
  • “……我会坐在重要人物的前面……”

你知道那种心思吗?

甚至换一种方式,也许我们只是在给朋友一些东西,但我们的头脑在想,“哦,现在他们会喜欢我了。”

我们对人友善或慷慨有多少是出于纯粹的动机? 其中有多少是别有用心的,想要一些自我福利? 实际上,如果不期望收到任何回报,就很难完全给予。 但这正是我们的目标。 因为每当我们出于接受的动机而给予时,我们实际上就像这节经文中提到的商人。 我们在做生意。 好的? 所以我给你这个然后作为回报:

  • 你喜欢我。
  • 或者你给我津贴。
  • 或者我得到一个很好的重生。
  • 或我来世得财。
  • 或者…。 我从中得到了一些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在 Abbey 举办的任何活动都不收费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较长的活动中,我们要求人们布施,以支持整个团体的到来。 因此,这与人们为自己付费的情况截然不同。 我们鼓励人们请他们​​的朋友和家人以及任何人来布施。 很多时候,如果人们不能给予,那么他们就会带来他们拥有的任何东西。 但是,总的来说,人们来这里是为了进行短期活动,而且不会向他们索要报酬。 还有楼下的书什么的,都是免费赠送的。 那是因为我们想过一种慷慨的生活,我们也想鼓励其他人也慷慨大方。 因为那时每个人都会创造功德。 但如果你对活动收费,你对书籍和其他东西收费,那么它就是在做生意。 不是吗? 而在那个时候 是, 从未向任何人收取任何费用。 一切都是免费提供的。

佛法不应该只是富人的专利。 医疗保健不应该只是富人的专利。 食物不应该只是富人的专利。 我认为这些都是每个人都应得的。 如果有某种方式只是给予,然后希望人们给予回报,那么每个人都会创造功德,让每个人都拥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但是当你收费并且每个人都在做生意时,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然后你会得到那种“好吧,让我们看看我们能收取多少费用,这样人们仍然会来……”。 真的那不是很好。 当你能过一种慷慨的生活时,真的感觉好多了。

因此,你知道,我收到很多邀请去不同的地方传教,在考虑去哪里和不去哪里时,人们布施多少并不是我考虑的标准之一。 我考虑到邀请者的诚恳程度,以及他们对佛法的接受程度。

有时候,这对在家教师来说非常困难,因为他们依靠收到的布施来养家糊口、教育孩子等等。 而作为一个 修道士 这要容易得多。 我们没有孩子,也没有很多外行教师需要的东西来支持他们的正常生活方式。

但是,作为僧侣,我们必须非常小心我们的动机。 所以这节经文是为了让每个人都真正注意,并尽可能多地尝试给予并乐于给予。 我们给予的那种喜悦实际上是“回报”。 仅此一项就足够了。

人家赞美不赞美,感谢不感谢,欣赏不欣赏,我们都放在一边。 那不是我们要找的。 但只是我们能够给予的满足感。 无论我们给予的是大事还是小事。 给予带来的喜悦本身就是回报。 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