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空性的教义

空性的教义

一系列的评论 像阳光一样训练心灵 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南卡佩于 2008 年 2010 月至 XNUMX 年 XNUMX 月间开示。

  • 关于最终的文本部分的开头 菩提心, 空虚
  • 适合接受空性教法的人
  • 有人会如何误解教义

MTRS 55:谁适合接受空性教法(下载)

动机

让我们培养我们的动力,真正思考什么 避难 ,在 , 佛法和 僧伽 方法。 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考虑过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处的情况。我们知道苦是什么。 我们知道,主要的原因来自我们自己的心,如烦恼和 因果报应. 我们知道可以消除这些,从而存在和平状态,然后我们来到第四圣谛,我们想要遵循通往和平状态的道路。

所以,我们的避难所是 , 佛法, 和 僧伽. 对四圣谛的这种信念是我们皈依佛法的一部分。 然后,当我们能够实现最后两个真理时——真正的停止和 真正的路径——那些成为我们心流中真正的佛法皈依处。 而现在我们 避难 ,在 , 佛法, 和 僧伽 我们认为对我们来说是外部的,我们的目的是成为三个 避难对象 我们自己通过实现真正的停止和 真正的路径.

 我们的目的是成为圣贤,完善那个觉悟,然后成为一个 . 我们这样做的全部原因是因为我们不仅要终止我们自己的痛苦,而且要终止所有众生的痛苦和痛苦。 我们寻求圆满的觉悟,以便能够做到这一点。 让我们 避难 现在并产生我们的动力。

究竟菩提心

我们正在开始一个新的部分。 我们完成了常规的 菩提心 现在我们开始终极 菩提心,意思是直接了悟空性的智慧。 上周我们谈了一些程度 菩提心,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菩萨可以证得无上法的三个地方。 这不仅意味着他们不会失去他们的 菩提心, 但他们的一些特殊品质 菩提心 不会是可逆的。

似乎在这些不同的时间,当他们可以接收到不可逆转的迹象时,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 谁预言了他们将要开悟的时间。 在大乘经典中,有所有这些经典,其中 将预言某个时间 菩萨 会开悟。 通常是在这三个时间的其中一个时候,他们有不可逆转的迹象。 对于非常敏锐的根菩萨来说,他们在进入加行道时获得了那个相。 那时,在第一条路——资粮路——他们自发地 菩提心 在积累路径的中途之前,它仍然可以减少。

但是,当他们到达第二条道——准备道时——那时他们对空性所缘有了平静和观智的统一。 那是对佛法的概念性认识——如果这些是新入道的菩萨,而不是那些以前成为声闻和孤独的阿罗汉的人。 那时他们有这种强烈的空性证悟。 它仍然是概念性和推理性的,但它非常强大,因此与常规的结合 菩提心, 在一个 菩萨 高院系,将是相当重要的,不是吗?

因为当你真正看到众生的空性时,对他们培养慈悲心就容易多了。 你也明白他们苦的因是可以消除的,你对证悟的可能性充满信心。 这将彻底改变你的传统 菩提心不是吗?

下一个他们通常可以拥有不可逆转阶段的地方——这是中根菩萨的——是他们拥有见道的时候。 在见道上,这是第三 菩萨 道,那是他们对空性有直观的时候。 他们仍然有那种清净与观照的统一,现在变成了空性的直接体悟,而不是像加行道那样的推论。

再说一次,当你直接了悟空性时,那将真正改变你的世俗观念 菩提心,不是吗? 因为那只会让你对开悟的可能性的信念更加强烈。 还有,你自己也在接近觉悟,你能感觉到,你在进入十法门的修行。 菩萨 bhumis也在那个时候。

对于钝根菩萨,他们在八地或八地有不退转相,也就是在正道上。 冥想. 的路径 冥想 是第四道,当你习惯于证悟空性,当你证得八地时,在中间,你已经消除了所有的烦恼障碍。

就你对空性的体悟而言,你变得可以与阿罗汉媲美。 再一次,这将真正改变你的传统 菩提心,不是吗? 当你去除了所有的烦恼和所有的无明之后,你对众生的看法就会改变。 你对开悟的看法将会改变。 一切都将真正改变。 那是给低学历的。 然后,在第五道——即无学道——那是你成佛的时候,那是你成佛的时候。 三颗宝石,完全和完全。

如果你的根很迟钝,你就得稍微努力一点。 其实他们对钝根和敏根的定义是,敏根的人是智慧的一面,他不会因为别人说了什么就接受,而是很想去了解。 他们探究、提出问题、询问、推动、辩论以及类似的一切,直到他们真正理解并且对他们有意义为止。

能力迟钝的人——或者谦虚的能力更礼貌——是更倾向于信仰和奉献的人。 因此,与其询问太多,如果他们的老师说了什么或他们读了一段经文,他们只是出于信仰和奉献而相信。 他们以这种方式进步。 与真正质疑和运用智慧的敏锐人才相比,这被认为更为谦虚。

我们将从这里开始:

在培养觉醒心的训练中,有三个因素。

这是从这里开始的大纲。

应该给什么样的人传法、传法的时间和修究竟觉心的实际教法。

这就是三大纲。

陷入虚无主义的危险

现在我们要从第一个开始——应该向哪些人发出指示。 因为这并不是说你只是给走进门的任何人开示关于空性的指示。 这不一定对他们有帮助或对您有帮助。 我们的作者说,

首先,应该将这些教法传授给具备合适接受者功德的人。 否则,师徒双方都会犯错。

第十一根 菩萨 誓言,就是“不教无备者空”。

其原因是——我们会在经文中看到——如果有人没有准备好,那么当他们听到空性时,他们会认为空性是虚无,他们就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极端。 . 当你否定我们行为的道德层面并否认我们所做的行为有影响时,当你否定法律时 因果报应 及其影响,那是极其危险的,因为那时你会说,“好吧,我做什么并不重要。 它不会有任何影响,所以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一个有这种性格的人 错误的看法 为所欲为,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制造了很多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这就是为什么当他们以一种方式谈论十种不善业时 错误的看法 据说其实是最严重的。 因为如果你有那种 错误的看法,你做其他九个。 你想,“没关系; 我可以为所欲为。” 这就是我年轻时的想法。 我对前世和来世一无所知,我想,“只要你不被抓到”——因为我不想坐牢——“只要你不被抓到” ,随心所欲,因为它不会产生任何持久的影响。”

也许有时会有某种内在的正直感——“我不会那样做,因为那不是一件好事”——但在我年轻的某个时期,我只是把它抛到窗外说,“好吧,让我们尝试用另一种方式来做,看看我能把它推进多远。” 你经历过吗? “让我们看看我能在不被抓住、不惹麻烦的情况下把它推进多远。” 然后你最终创造了很多负面的 因果报应. 这是不认为我们的行为具有道德维度并带来我们自己体验的结果的缺点。

当然,有些人有一种天生的正直感,他们可能对前世和来世一无所知,但他们会说:“这不符合我的道德标准。 我不会那样做。 那样做可不好。” 他们考虑的是他人的福祉,或者他们持有有神论的世界观,他们会说:“那会令上帝不悦。” 不管什么原因,他们会舍弃恶行,这很好。 但如果你走极端,认为“哦,什么都没有”,那么你就真的陷入了道德大麻烦。 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个 戒律 不要把空虚教给从街上走进来的乔·布洛。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分辨谁具有合适容器的功德,月称 龙树菩萨《中观论》补遗”说——这些是经常被引用的诗句——

见烟而知有火,见水鸟而知有湖,观相而知其脉。 菩萨.

如果有烟,就知道有火; 如果有水鸟,你就知道有一个湖。 所以,如果有某些特征,你就知道这是某个人 菩萨 传承,他们正处于适合接受这些教义的容器中。

现在它要继续告诉你那些迹象是什么。 每个人都在这一点上兴奋。

您将能够根据外部身体和语言迹象进行适当的衡量。 但是这些迹象会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当你第一次听到关于空性的教导时,你会感到一种愉悦、喜悦和狂喜,并引起诸如毛发竖立、泪流满面等身体症状,这些都是无误的迹象。

所以,当你去听空性的教法时,你会有这种感觉 极乐 狂喜和喜悦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你的头发 身体 站直了,你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你真的很感动。 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次听空性的教导时都会想,“他究竟在说什么?” 或者我们想:“这个教法很长; 我想伸伸腿,”否则我们会有其他反应。 现在,我还必须说,仅仅因为你的头发都竖起来了,你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是一个高 菩萨. 天冷了头发都竖起来了,听到悲伤的故事就热泪盈眶了,大家不要太激动了。

如果你有这些迹象,也意味着你已经遇到了你的根本上师。 我记得多年前,有一个人在格西索南日千开示后上来,她说:“哦,我的头发都竖起来了; 我很激动。 他是我的根 领袖,我想出家。” 她对佛法一无所知,而我试图说:“格西拉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 是的,你绝对应该跟着他。 他会让你完全受益,但也许要等一段时间,直到你出家。” 她生我的气了。 多年后,她来到静修会,感谢我所说的话。

补充 月称说,

当凡夫,闻空性,

——凡夫是没有了悟空性的人——

感到巨大的喜悦在他内心反复升起,由于如此的喜悦,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睛和他的头发 身体 站起时,他心中有圆满觉悟的种子,是适合空性密教的器皿。

这就是月称所说的这个人。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其他人不适合容器,不应该被教导空性,因为正如我们将在这里继续看到的,如果我们在四加行上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空性.

许多年前,在 1981 年或 82 年,嘉杰宋仁波切在达兰萨拉,我去问他一个关于空性的问题。 仁波切有时非常非常严厉。 他的眼睛令人难以置信。 当你看着他们时,你知道他已经了悟——那里好像没有人。 我问他关于空虚的问题,他看着我说了一些大意是“如果我告诉你你不会明白答案的”。 是这样的。 我说,“好吧,”然后他开始和我简短地谈论空虚,尽管他知道我不会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他很坦率。

为什么不向没有准备的人教授空性

现在我们要探讨为什么你不向不适合容器的人教授空性。

如果空性被教导给不合适的人,有些人会因恐惧和无信而远离它,如果他们放弃它,他们就会拒绝出世间的伏法教义,由于他们拒绝了那个教义的真理,他们将无休止地游荡通过持续存在的领域。

有些人很害怕。 他们没有太大的信心。 他们听到有关空性的教法,他们想:“那是错误的。 那是虚无。 这是荒谬的; 我不想变得一无所有。” 有很多恐惧; 他们认为:“如果空性是真实的,那就意味着空无。 我要消失在虚无中。 什么都不存在,这是不对的。 这不可能是真的。 这种教导全是胡扯。” 所以,然后他们把它推开。

因为那个人还没有通过了解 因果报应,关于世俗谛,那个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那种准备,一听就跳错了结论,把它推开。 那样他们就放弃了佛法; 他们拒绝 的教诲。

他们可能会非常害怕,然后说:“我要离开这里,我再也不会听任何 又上课了这没有任何意义。 这太荒谬了。” 那种拒绝佛法的心态造成了他们不满足佛法的原因。 即使遇到了,也不去了解教法。 因此他们在轮回中无休止地流浪。 那是一回事; 那是一种人。

然后还有一种人——

有些信仰肤浅的人会误解空性的意思,以为它是不存在的。 由于这种扭曲的思维,他们将因忽视积极和消极行为的具体后果而坠入悬崖。

这是一个信仰非常肤浅的人。 他们听到这些关于空性的教法,和第一个人一样,也认为空性就是空无。 但是第一个人推开它说,“那不是真的,”这个人说,“哦,是的,什么都没有。” 然后他们忽略了积极和消极行为的后果——换句话说,他们拒绝了法则 因果报应 及其影响,就是我之前所说的。

两个人都以一种扭曲的方式认为空就是虚无,但他们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一个人的反应是拒绝这种解释并说:“ 的教义是错误的。” 另一种是接受他们的错误解释并说:“我不需要保持良好的道德行为,因为这都是无用的。” 这是最大的危险。

然而,如果将这些教法传授给具有上述特征的合适的接受者,由于他们对空性的正确理解是缘起的意义,他们对空性的了悟将成为完全清净的解脱之道。

那些毛骨悚然,眼睛发亮的人,显然是前世与佛法有过一些缘分,所以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的种子就开始成熟了。 那些种子是前世学法、思空、悟空等时留下的。 所以,虽然他们前世没有体悟,但他们对它有很大的信心,因为他们确实对它做过一些研究和反思。 那么他们这一生就会有这些迹象,他们就会成为合适的接受者。

那些是 100% 的人,A-okay 合适的接受者。 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人可以听到空性的教法,但他们是最好的教法。 因此,当他们理解空性时——当他们思考空性时,当他们 沉思 在此之上——他们的证悟将成为完全清净的解脱之道。 他们会从一个开始 推理实现 空性,然后当他们有空性的直觉——见道——这就变成了 真路. 然后那些 真正的路径 导致真正的止息,即不同层次的烦恼的止息, 菩萨 布密斯。

为什么有些适合空性教法?

这是因为他们会保持道上所有方面的方法,例如纯粹维护他们的道德行为,这使他们有资格成为合适的接受者,以修习空性的听、思、修。

使他们有资格成为合适的接受者的是,他们已经很好地学习了道路的方法方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始谈论如此多宝贵的人身、死亡、皈依、 因果报应, 四圣谛, 菩提心 所有这些事情都与传统的存在有关,以及不同的事物如何协同工作——什么导致什么,什么是什么的结果。 前面这么多 拉姆林 冥想正在谈论那个,不是吗?

当你研究宝贵的人命时,你就是在学习什么是宝贵人命的因。 你已经知道它存在,它是由因产生的。 然后,如果你想到死亡和未来的重生,它就存在; 它是由因产生的。 这 避难对象 存在; 它们是由因产生的。 真正的戒烟是永久性的——我们不计入这一点,但其他的戒烟是。 然后我们学习 因果报应. 当你在做的时候 菩提心 冥想,你可以看到每个最初的冥想如何成为理解后续冥想的原因。

 这是路径的整个方法方面。 当你研究它并开始进行这些冥想时,你会更好地了解传统现实,了解不同的因果关系如何运作,并且你会被教导事物是存在的。 它们可能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存在,但它们确实存在,因为它们是由原因和 条件. 如果你有这样的基础,那么当你听到关于空性的教义时,就不太可能陷入虚无主义——因为你已经研究了所有其他关于因果关系和世俗存在的东西。 所以,你不会陷入虚无主义。

此外,通过练习道的方法方面并非常熟悉它,你已经完成了很多 纯化. 你积累了很多功德,所以当你 沉思 在空性上,心更稳定,不容易曲解事物、妄下错误的结论、误解教法。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很多 纯化 和创造功德。

我们可能在世俗方面非常聪明——你可以有一个谁知道什么的智商和各种程度——但如果你还没有做到 纯化 累积功德,当你听闻教法的时候,有时你只是没有得到,或者你得到了,但你跳出错误的结论,或者你对教法根本不感兴趣,所以你不去听。第一名。 这就是我们修三十五佛的原因。 你每天晚上都在做它们,做曼陀罗 供品, 提供 服务,做 菩提心 冥想 以及所有这些东西,因为这会让头脑更强大、更稳定。 你可以在练习时感觉到,不是吗? 你会说你的心态比一年前更稳定了吗? 我想是这样。 我很了解你们中的大多数人。

另一个引自 补充 月称说,

他们将始终采用纯粹的道德规范并遵守它们。

这些人是合适的接受者。 他们尽其所能地舍弃十种不善业,然后修持不同层次的 戒律 当他们能够的时候。

他们会出于慷慨给予。

再次,这是因为他们相信因果关系,他们知道布施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快乐,而且也是拥有宝贵人生的条件。 如果是出于动机 菩提心,它可以成为通向圆满觉悟的东西。

因为相信因果,他们布施,然后通过布施,他们积累了很多功德。 无论你是谁,慷慨都是好的。 我们有所有这些理由——“你积累功德,所以你接近证悟,然后哒哒哒哒哒哒”——但即使在完全非宗教的层面上,人们也看重布施,不是吗? 我们看着慷慨的人,然后说:“哇,他们真好。 他们并没有完全被自己包围。”

今天我不得不嘲笑自己,因为住在小屋旁边的松鼠 Samatha 找到了我的猎物 提供 今天下午。 她并不比黑豹大多少 提供,但她抓住了它,我发现自己在说,“现在,与你的朋友分享。” 就像,“好吧,松鼠萨玛莎,别吝啬了。” 我不得不笑,因为我想到当我得到好东西时,我不会与朋友分享,然而,我在这里告诉松鼠这是她应该做的。

慷慨的人会培养同情心。 再者,修道法面的人,肯定是要培养慈悲心。 这与您是否在 听者,孤独的实现者,或 菩萨 路径——所有这些 沉思 于四无量心,故修悲心。 有些人认为,“那些追随 听者 和寂寞的道都是自私的。 他们没有同情心。” 这不是真的。 他们 沉思 在四无量心上,就像我们一样。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比我们这些只说四无量心然后自己全盘接受的人更有慈悲心。

他们会培养同情心和意志力 沉思 on 坚韧.

再次,保持道德行为、慷慨和 坚韧 是前三个 深远的实践. 他们有耐心或 坚韧 因为他们知道,修那个,就不会害那么多人了。 它减少了生气的机会,并且 愤怒 破坏我们的功德。 他们对此有信心,所以他们练习 坚韧.

将每一种功德完全回向于圆满觉醒,以解脱流浪众生。

当他们创造功德时,他们将其回向于圆满觉醒,以解脱一切流浪众生。 他们把它回向给他们自己的开悟,这样作为一个开悟的人,他们将能够最好地利益他人。 这种回向功德的做法是布施的另一种做法,因为你对自己的功德很慷慨。 你不是说,“这是我的优点! 我只想生在某个超豪华的感官享乐天堂; 这就是我想要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我。” 相反,他们真的很想分享他们的功德果报,因为他们知道当你分享你的功德果报时,那些果报会增加和倍增。

通过做所有这些事情,

他们礼敬有成就的菩萨。

当他们看到有成就的菩萨,看到那些菩萨的功德时,那些适合容器的人可以认出它们是他们想要修行的功德。 所以,他们礼敬那些菩萨。

再一次,在这里我们看到,当我们向他人致敬时,它实际上使我们自己的思想更容易产生与他们所拥有的相同类型的认识。 通过尊重和欣赏的过程,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培养自己的这些品质。 而当我们嫉妒别人的优点时,这根本无助于我们自己产生这些优点。 我们的心态处于相反的模式; 当它嫉妒时,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模式。

什么时候传法合适?

下一部分是关于传法的时间。 文中说,

当达到稳定时,传授秘密教义。

或者另一种翻译是,

获得安定后,接受密教。

秘法就是空性法门。 它们之所以被称为“秘密”,是因为您必须做好一定的准备才能真正从中受益; 它们不是你在街角教授的教义。

当尊者发表公开演讲时,他不会以“一切都是空的,伙计们”作为开场白,因为人们可能真的会误解这一点。 他总是谈论爱、同情和宽恕,不是吗? 总是这样,因为当你修习它时,你的心就稳定了,你就积累了功德,你就净化了——你甚至在此时此地都过着更好的生活。

大乘传承的人一般踏入修行的方式,都是先稳住空见,然后再修行法门。

这里他说的是敏锐的人。 这里的措辞,听起来好像他们只做智慧的一面,不做方法,然后在他们证悟空性之后再去做方法。 那是不正确的,因为你总是必须一起做方法和智慧——总是,总是,好吗?

意思就是这个人在修行的时候会更加重视智慧的教法,当他对空性有某种体悟的时候,他会回过头来圆满自己的修行。 菩提心.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做任何事 冥想 on 菩提心 之前,或者他们没有听过任何关于方法方面的教法。 这不是那个意思。 他们当然有。 但是他们强调的是什么,首先要证悟什么,他们是往智慧的方面去的。

有人可以有一个 推理实现 还未进入资粮道,就已经空虚了。 在你进入第一个之前 菩萨 路径,你可以有一个 推理实现. 入道前不能有直接的体悟,但可以有推论的体悟。 那可能是非常强大的东西,有些人可能会非常专心地工作以获得它。

现在,我们可能会说:“好吧,我理解这个论点,即‘人是缘起,所以本性空无。’” 是的,我知道我是缘起,所以我证悟了空性。” 在三段论中,“我因为是缘起而没有固有的存在”,首先你必须认识到他们所谓的主体中存在的原因。 换句话说,你必须了解“我”是缘起。 这是一回事——“哦,是的,我是缘起”——但我们真的了解缘起意味着什么吗? 我们真的有这种感觉吗? 更何况,你必须看到一切缘起也是空的。 或者换句话说:如果它是缘起,它就是空的。 而这也很难实现。

在不同的哲学教义流派中,只有应成派这样说。 他们是唯一说“如果某物是缘起,它就是空的”的人。 其他宗派都说:‘缘起则自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应相派观点的真正独特之处,因为这种缘起法在佛教传统中非常重要,但只有应相派会说:“如果它是缘起,它就是空的。”

 其余宗派都说:“有缘则自有”。 他们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它是缘起,就意味着它存在,如果存在,它就是本性存在。 他们混淆了存在和固有存在,认为它们是一回事。 他们认为,如果事物本身不存在,那么它们一定是不存在的。

你不能说,“如果它是缘起,它就不存在”,所以你必须说它存在,这意味着它对于那些信条系统来说是固有存在的。 而应成派说:“如果它是缘起,它就没有自性存在。” 完全相反,180度。 当你想到它时,它有点令人惊奇,但我们并不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能会说:“哦,是的,我明白了——我是空的,因为它是缘起,”但我们并不真正明白。

我们正在冥想“我”是缘起这个想法。 我们正在考虑。 我们正在获得某种理解。 然后我们必须想:“如果它是缘起,那么它一定是空的。” 为什么? 因为如果它是依赖的,它就不能独立。 它们是相互排斥的。 而独立存在就是自有的同义词,所以如果是缘起,就不能自有。 它们不能有自己的本质——一些你可以找到并说“就是它”的可客观化的基础。

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当他们谈论从一个生命到另一个生命时,是什么承载着 因果报应,他们都假设了某些东西确实是携带该物品的人 因果报应. 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说:“哦,这都是五蕴。” 嗯,这有点奇怪,因为 身体 不能携带 因果报应. 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说:“是意识承载着 因果报应” 他们说精神意识就是人。

然后 Cittamatrin 说,“哦,但是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意识叫做‘基础意识’,‘仓库意识’,你把你所有的业力种子放在那里,那就是下一世继续的那个。 这是从它自己的一面真正存在的东西,这个业力种子的宝库。” 所以,他们都假设了一些你可以隔离的东西,当你调查并说,“这是从一种生活到另一种生活的人时,你可以找到它。”

每个人都必须有一种方法来解释业力种子如何从一个生命转移到另一个生命,因为如果你做不到,你的整个理论 因果报应 再见了,不是吗? 他们都假设了一些东西,所以他们都持有一些内在的存在——“有一些你可以找到的东西,你可以将其识别为将把业力种子带到来世的人。”

Prasangika 观

而应有派说:“你不需要像基础心这样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你也不需要说心识、心相续或任何类似的承载种子的东西,因为一切都只是贴上标签。” 有一个单纯的我,单纯的我从一个生命走向另一个生命。

然后你会说,“啊,仅仅是我——你看,应有派认为有一个真实的人。” 好吧,不。 因为如果你问,“什么是纯粹的我”,那就是仅仅依赖于那里的任何蕴而指定的我。 你能找到我吗? 不,不,你找不到它。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称它为 聚体 一、因为 聚体 是否定它以其自身的特性而存在,或从它自身的一面而存在。 只有我带着 因果报应,却找不到单纯的我。 当你不寻找它时,你可以谈论它。 当你寻找它时,你找不到它是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使用分析智慧来调查 终极本性 事物如何以更深层的方式存在。 但当我们谈论世俗存在时,你不使用 终极本性 理解,因为那只是语言、符号和类似事物层面上的名义存在。 你不必分析。 有人说,“猫在哪里?” 然后你说,“那里。” 你不会去,“什么猫?”

如果你开始说,“哪只猫? 我想看到真正存在的东西。 文殊菩萨究竟是谁? 我想知道,”然后你就进入了终极分析的层次。 你不会找到任何真正属于他的东西。 当你不分析时,你会说:“有小猫文殊师利,还有小猫阿赫。” 我们也一样——“有 Semkye。” 但是当你问,“Semkye 是谁? 什么是真正的 Semkye? 真正的 Semkye 会站起来吗? 然后看看你现在的那种感觉; 就是那个。

有的人强调道的空性面,然后当他对空性有了推论性的理解时,他们就会去真正地努力修行 菩提心. 当他们有这样的理解 菩提心 自然而然地进入资粮道。

在思想训练中,我们正在以相反的方式进行。 这里说,

然而,按照这个传统,

- 七点的传统 心灵训练 -

你首先深入思考的四个基本主题 初步实践 然后在实际修行中,你会熟悉觉醒的心及其属性,为他人的利益寻求证悟的意义。

所以,在这个传统中 心灵训练 首先深观四加行,即:人身珍贵; 死亡和无常; 因果报应 及其影响; 及轮回之苦。 你 沉思 在那些之上,你真的把它们融入你的脑海中。 如果你这样做,你可以在你的生活中获得一些非常强烈的体验 冥想. 不要因为叫前行就认为是小东西,不会影响你的心。 如果你真的 沉思 在他们身上很深,他们会影响你的思想。

那么当你有了那种稳定性之后,

你会熟悉觉醒的心及其属性,为他人的利益寻求开悟的意义。

以这四个为基础,你开始做所有的 菩提心 冥想。 在。。之间 菩提心 冥想, 戒律, 的承诺 心灵训练 以及所有这些类型的练习,然后你就这样做了。

在这个传统中,只有在你对方法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稳定之后

- 菩提心 和四个预赛——

说修究竟觉心之密教。

我不认为这意味着在你对所有其他事情都保持稳定之前,你不会听到任何关于空性的教义。 当你对预备动作和令人难以置信的练习产生一些意识和感觉时 菩提心,你当然同时听到一些关于空性的教法。

 这会影响你对预赛和赛程的理解 菩提心,但您并没有将其作为您的独家做法。 你不是把重点放在那里,也不是只听空性的教法。 当你在修行方法面的时候,如果你听到空性的教法,它肯定会对你修行方法面有所帮助。 因为如果你没有全局观并且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很难修行道。 当你听到关于空性的教法时,它会激发你修行 菩提心 和预赛。

问题和答案

观众: 你说除了应成派外,所有的宗派都会说,如果某物存在,它最终必定存在。 但是 Cittamatrin 不会接受有些东西确实存在但最终不存在吗?

尊者图登卓龙(VTC): Cittamatrin 谈论不以其自身特性而存在的事物,但唯一不以其自身特性而存在的事物是想象。 在他们的三个分类中 现象,这只是虚构的。 虚有两种:一种是不存在的东西,如兔角、人的自我;另一种是无相的常空。 永久的 现象 因为它们被概念化而存在,并不是因为它们自己的特性而存在。

观众: 那么,Cittamatrin 中存在虚构的东西吗?

职业训练局: 是的,就像永久空间一样存在,但它只是在概念上存在。 而其他一切都有某种固有的或 终极本性.

观众: 我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十一 菩萨 发誓 而不是教那些没有准备好的人。 考虑到几乎所有的教义几乎都是给任何人的,这似乎是一种口头上的服务。 就像,我们的教义正在互联网上传播,任何人现在都可以看到。 那么,那是什么 发誓,如果没有人关注,那意味着什么?

职业训练局: 好吧,我假设即使我们在广播这个节目,也只有到目前为止一直在关注这个系列的人才会收听。如果这是你第一次晚上收听,而且你还没有听过任何佛教教义之前,请给我们发电子邮件让我们知道,好吗? 但我假设没有这样的人,他们都是跟随了一段时间或读过一些书或类似的东西的人。

观众: 例如,书籍——任何人都可以在没有任何想法的情况下拿起一本关于空性的书。

职业训练局: 是的,你可以去拿龙树菩萨的书,但这就像宋仁波切对我说的——“我告诉你你也不会明白。” 就像你拿起龙树的 基本智慧, 而且你还没有做过任何研究,你不会明白他到底在说什么。 所以,我认为你不会有陷入虚无主义的危险,因为你甚至不会理解到足以陷入虚无主义的程度。

观众: 我也想举一个极端虚无主义、否定因果的人的例子。 有人用了查尔斯·曼森的例子,我觉得很好。 我认为他甚至没有真正意识到查尔斯·曼森如此出名,因为当审判发生时他正在观看真实的审判,而且我认为他去了斯里兰卡或其他什么地方。 但他说查尔斯·曼森在法庭上,他说的是“这一切都是梦。 一切都是梦。 伙计,这一切都是一场梦。”

职业训练局: 这就是有人会误解事情的方式。 我们在传统中说,“事情是 喜欢 梦。” 如果你在听法,老师也会说:“它们像梦一样,但那并不意味着它们 ,那恭喜你, 梦。” 只有当你认为它们是梦想时,你才能像曼森那样走向虚无主义的极端。

观众: 他刚才说,一个敏锐的人强调智慧教法,但在这个传统中,我们不这样做。 ,这是愚钝之人的传统吗? 他这么说是在说什么?

职业训练局: 我有同样的问题。 我想他们是说有些人先修空性教法,然后生起 菩提心. 但这是一个 心灵训练 教学,所以他们可能会说它是为更谦虚的教职人员准备的,或者他们可能会说你想从一开始就用宝贵的人生、死亡和无常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来训练心。 另外,如果有些人对 放弃 和智慧,有他们不会产生的危险 菩提心,他们将进入 听者 乘或证道乘而成为阿罗汉。 所以,你想确保你有很多关于 菩提心, 即使你强调智慧的一面, 所以你确定你会进入 菩萨 车辆。

观众: 七分因果不讲空性,但 交换自己和他人 做。 这就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

职业训练局: 他们在书里没有说,“这是愚钝人的技巧”。 [笑声] 他们没有这么说。

观众: 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教; 它只是不强调……

职业训练局: 是的,它没有强调它。 因为我们研究了均衡和 交换自己和他人,那确实有空性的观点。 但是你明白我在说什么吗? 我没说如果你 沉思 在智慧方面你什么都不做 菩提心,如果你 沉思 on 菩提心 你没有做任何智慧。 我没有那样说。

观众: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声明对我没有任何意义。

职业训练局: 什么声明?

观众: 这个东西按照思想修养的传统,我们不强调空性。

职业训练局: 它说,

然而,根据这个传统,你首先要深入思考这四个基本主题 初步实践 然后在实际修行中,你会熟悉觉醒的心及其属性,为他人的利益寻求证悟的意义。 在这个传统中,只有当你对方法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稳定之后,才会传授关于培养究竟觉醒心的秘密教义。

我解释说,当它说“仅在”时,并不意味着您必须输入 菩萨 在你得到任何关于空性的教法之前。 这只是意味着在你得到空性教法之前,你在方法上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里没有说你不教人空。

观众: 只讲空和教空有什么区别?

职业训练局: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喝茶时他们说:“嗯,你昨晚在佛法课上听到了什么?”会发生什么? 然后你说,“嗯,这是一个秘密教法,你还没有完成加行,很抱歉,我不会告诉你。” 不。你可以对你的朋友说,“哦,我们只是在谈论事物如何不以它们在我们意识中出现的方式存在,”或者,“我们在谈论事物如何依赖地存在。” 因为如果你谈论缘起,你就是在暗示空性。 但是你在谈论缘起,所以你在鼓励人们。 每个人都能理解缘起。

这个关于不教无准备者空性的说法,并不意味着你不教缘起。 仅仅因为缘起是证明空性的原因之一,并不意味着你不教它。 实际上,缘起是主要的推理,因为它建立世俗存在并否定自有存在。

有时我会被邀请讲空性,我对听众的背景一无所知。 这可能是一次公开演讲,那里可能会有一些新人。 所以,我所做的是谈论我们如何通过概念创造事物,然后我们认为它们本身具有某种意义。 然后我举一些例子,比如当我们谈论礼貌时——一种文化会说,“这是礼貌,这是不礼貌,”但在另一种文化中,情况恰恰相反。

当我们在某种文化中长大并了解该文化中的良好举止时,我们会巩固它并“合法化”它,然后当我们看到有人不那样做时,我们会批评他们。 实际上,这只是因为我们给事物贴上标签的方式导致了不礼貌。 这并不是天生的不礼貌,因为在另一种文化中这是礼貌。 例如,在我们的文化中,伸出舌头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但在藏族文化中,这是一种尊重的表现。 所以,我会用这种例子来说明事物是如何从他们自己的角度不那样存在的; 由于我们的概念过程,它们变成那样。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可以理解,他们不会想到这一点而陷入虚无主义。 这实际上可能使他们在文化上更加宽容。

或者,如果你想谈论事物在心理上是如何被标记的,你可以举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个白马王子,完美无瑕,没有他我活不下去,但其他人看着这个人会想,“哎呀! ” 而如果他内在有某种内在的东西,每个人都会看到并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 所以你可以看到没有一些内在的美。 这是由于我们的概念过程和我们的观点。 这是在不教授空性的情况下向人们介绍空性概念的好方法。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