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执着

四种执着

来自文本的一组经文的一系列教导的一部分 噶当大师的智慧.

噶当大师的智慧:四种类型 执着 (下载)

我们一直在谈论这条线,

更高成就的最好标志是你的 gehechtheid.

我们只谈了一般 gehechtheid 在日常生活中,然后上次我讲到 渴望 和不同种类的 渴望: 渴望 为了欲界的感官享受和重生, 对存在的渴望 (意思是在你拥有非常崇高的专注状态的物质和非物质领域中重生),然后 渴望 不存在(这意味着我们不喜欢的一切都消失了,或者在极端情况下自我停止)。

那么还有一种 gehechtheid。 (附件,有很多种 gehechtheid,因为我们有很多 gehechtheid.) 这个的 执着. 有四种不同的 执着. 当我们把它分解成这些组时,它们并没有包含所有不同类型的 渴望, 而这四种并不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 执着.

执着,我们再次找到了我们的旧爱, 执着 来感知物体。 美好的事物,气味,声音,味道。 触动、名誉、荣誉、赞美,所有这些外在的事物,等等,真的 执着 对他们非常强烈。

执着 这里通常被称为增加 渴望. 我们有普通的 gehechtheid 去感知物体,然后我们有了 渴望 对于他们来说,它变得有点粘。 接着 执着,我们就像[一起拍手]“一定要拥有它。” 就是这样。

下面三个其实是 执着 不同 意见. 我们并不总是执着于轮回中的外在对象或存在,我们执着于 意见. 当我们执着时,这尤其有害 错误的看法.

第二种 执着 只是被称为 执着意见。 这表示 执着 对各种 错误的看法 除了 执着 个人身份和 执着 不良道德和守规矩,这是第三种和第四种类型 执着,我们将要谈到的。 第二个包括所有其他 错误的看法。 这些 错误的看法,这不是投票给错误的人。 那不是我们要说的。 (虽然我可以对此推断很长一段时间,如你所知。但我会克制自己。)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是 意见 这对修行很重要。 例如,如果我们说没有这样的东西 因果报应 及其影响,这意味着我们的行为没有任何道德维度,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它不会影响你的体验。 这是一个漂亮 错误的看法. 或者说众生本来就是自私的所以说 菩提心 只是童话。 那是一个 错误的看法. 我可以继续说下去:有一个永久的创造者,没有像 , 不断地。 所有这些种类 错误的看法 如果我们跟随他们,我们就会走上错误的灵性道路,我们不会获得任何真正的证悟。 他们称之为你获得“错误的认识”。 这有点矛盾,但他们就是这么说的。

然后是第三个,这个是 执着意见 的个人身份。 它可以从 执着 一个永恒的、统一的、无分的自我,它独立于五蕴,是承载五蕴的东西 因果报应. 它可以包括 执着 到一个自给自足的、实质上存在的自我,这就像我们有一种“我”可以控制我们的感觉 身体 和头脑——控制器。 我们真的很喜欢那个。 然后更微妙 执着 对自我而言,当我们认为自我是固有存在时,它不依赖于任何其他因素,包括术语和概念。 完全独立于思想。

所有这些 错误的看法 让我们牢牢地扎根——尤其是个人身份的观点——让我们非常扎根于轮回,这是所有其他烦恼的根源。

那么第四种 执着 是另一种特定的 错误的看法 这是…… 这个真的很难得到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好译本,但它是怎样的呢 执着 道德败坏,然后遵守。 在藏族传统中,他们把它说成是道德败坏:认为可以为了养家糊口而偷窃,可以为了除掉异教徒而杀人,诸如此类。 我们认为不道德的事情是道德的。 还有纪念活动。 我想这里指的是他们在古印度所做的一些做法。 我记得我的一位老师说过,如果你跳上三叉戟,它从你的头中央伸出来,那就表明你证悟或解脱了。 我认为这不是通过考试的好方法。 但是有各种各样的 意见 关于什么是解脱道。 所以, 错误的看法 关于那个。

在巴利传统中,它们还包括——在这里我认为这很有意义——错误的看法 关于仪式和仪式。 考虑到佛教存在于婆罗门教社会中,在这个社会中,真正强调 100% 完美的仪式和仪式比改变你的思想更重要。 所以你必须正确地发音,正确地进行仪式,这就是解脱之道,这就是积累善 因果报应 以及任何其他构成路径的东西。 拥有那种 错误的看法 关于仪式和仪式,我认为这在我们的文化中也很容易拥有,因为它是,“好吧,让我们做这个仪式吧,仪式本身就有力量,会改变我们的 因果报应 或让我们开悟”,因此不将仪式和庆典视为转化我们思想的实际方式,而是将它们视为本身就是那条道路。

那个很容易滑入,特别是当我们处于一个有很多仪式的传统中时,你可以整天吟唱。 我记得在一个重大节日里住在一个西藏尼姑庵,我们从早到晚诵经。 真的,从字面上看。 不断地。 因午餐和浴室休息而休息,仅此而已。

如果你不转化你的心,认为仪式本身具有某种内在的解脱力量,那并不是真正正确的修道。 所以这是第四种 执着.

去感知物体,去 错误的看法 (除了两个 错误的看法 那是第三个——执着 从个人身份来看,第四个——执着 到不良道德和遵守的观点。)而这两个被误解了。

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经常想到 gehechtheid 特别是在感官对象方面,因为那是我们生活中如此明显的东西。 但我们也确实会变得非常执着、渴望和执着很多错误的观念。 这在我们的佛法修行中是非常严肃的。 在这里,我们又回到了,请记住,龙树菩萨在“珍贵的花环”中关于奶牛的诗句,一头接着一头,第一头走错了路,带领它越过悬崖或进入丛林,这是多么危险。 这意味着跟随正在教学的人 错误的看法. 那么那个人有多危险。

附件 是一个困难的。 愤怒更容易被视为故障。 尤其是别人的 愤怒. 那个,不 怀疑 关于它。 但是我们自己的 gehechtheid? 困难多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星期五晚上我问你有什么缺陷 gehechtheid——在这里我们特别谈到 gehechtheid 对人们来说——但考虑这些事情并自己找出缺点是非常重要的。

观众: 当你谈论 gehechtheid 去感知物体 我想知道在哪里 gehechtheid 只是愉悦的感觉进来了……。

尊者图登卓龙(VTC): 其实我们比较执着的是感受,但是我们认为感受存在于所缘之中,所以两者有点混为一谈。 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认为“我想要巧克力蛋糕”。 因为我们认为快乐就在巧克力蛋糕里面。 然后我们可能会想,“名誉、赞美,这些不是更内在的东西吗?” 但它们都是通过外部对象来的——听到声音、人们的声音、阅读他们在报纸上或任何地方写的关于我们的文章。 所以它归结为外部沟通。

返回 gehechtheid 为了感知物体,我们必须真正学会区分我们想要的和我们需要的。 因为我们经常说“我需要这个”,而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我想要它”。 有些东西,如果我们拥有它们就好,但如果我们没有它们,我们仍然可以生活。 在这里,我谈论的是非常基本的事情。 我们需要足够的食物来维持生命。 我们不需要很多美味滋补的食物。 这很有帮助,尤其是滋养部分。 美味的部分是进入豪华区。 当然,如果不好吃,你就不吃,结果营养不良。 除非你真的绝望了。 但要真正开始问自己我们想要什么,我们需要什么,什么是我们可以使用的实用物品,什么是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奢侈品。 因为在这个国家我们已经习惯了…… 我们需要奢侈品,不是吗? 而且我们真的不需要奢侈品。 一旦你在第三世界国家生活过,你就会意识到你不需要那么多你认为需要的东西。

观众: [听不清] 思维的分界点是什么 渴望执着.

职业训练局: 哦,当你从 渴望执着? 就是强度。 就感官对象而言,就是强度。 下次我会讲到 渴望执着 在死亡的时候。 那是另一种 渴望执着.

[回应听众] 多长时间并不重要 投标 是的,如果你正在通过它转变你的思想,那很好。 这就是修行。 但是当你认为我连心态都不需要看的时候,我只需要做 投标 因为 投标 本身就会有力量——是的,就像一个神奇的东西。 但是法会绝对是为了转化你的思想而设计的。 但如果你只是有点进去,你就像'blah blah blah'那么这是另一回事。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