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关系

改变关系

来自文本的一组经文的一系列教导的一部分 噶当大师的智慧.

  • 从终极层面看自己与他人的平等
  • 改变朋友、敌人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 关系不会结束,只会改变
  • “自我”和“他者”如何仅仅是归因和相对的

噶当大师的智慧:(下载)

我们一直在谈论的方法 平衡自己和他人 这是更大的一部分 冥想 的均衡和 交换自己和他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九点中的六点。 这六点都是从常规层面上看的。 最后三点与最终水平有关。 为什么朋友、敌人、陌生人、我们自己和其他人之间没有区别。

首先,关系一直在变化。 这更多是在朋友、敌人和陌生人方面。 他们不可能是真正存在的朋友、敌人或陌生人,因为关系会改变。 如果事物真的存在,那么无论某人是第一个类别,他们将永远属于那个类别,并且他们永远不会改变。

你可以看到这是我们思想的一个问题,因为一旦我们将某人归为一类,我们就会将他们永久化,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对某人的想法发生变化,或者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发生变化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

在这里,让我稍微分散一下,因为我有时听到人们谈论“我要结束这段关系。 我们一直有一段关系,而我要结束这段关系。” 我想了很久,我们永远不会结束关系。 我们只是改变关系。 我们与整个宇宙中的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有关系,即使我们今生不认识他们,即使我们今生看不到他们,我们仍然与他们相互依存,与他们存在关系。 所以,说“我要结束这段关系”听起来好像你再也没有任何关系,永远,永远,永远,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你去山上,你仍然被有情众生包围。 我们只是改变关系。 也许人们会在一段时间内更多地进入陌生人类别。 但我们永远不会结束它们。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如果我们理解这一点,那么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陷入对某人的真正负面情绪中。 “我要结束这段关系,我再也不会关心他们了!” 首先,如果你这样想,你就失去了你的 菩提心,这是个大问题。 但也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只是改变,亲近,距离,无论它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我们的父母,所以……

因此,关系不断变化的事实。 我们不要让它们太具体。

其次,如果自我和他人真的存在 会那样看他们。 但是 没有。 如果我们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人 会看到的。 和 没有。 我知道众生是愚蠢的,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一点,但是我们可以说 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宇宙的中心? 那个不行,是吗? 不能说自己和别人有那么大区别,我是最重要的,如果 无所不知,直接了知一切,无论是在世俗状态还是在究竟形态上,都看不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修改我们的想法。

然后第三个(我喜欢这个,这个真的打动了我)是自我和他人的名称只是归因,依赖归因,就像“山谷的这一边”和“山谷的那一边”。 当你在这里时,这是山谷的这一边,那是 [指向] 山谷的那边。 当你在那边时[指向]“山谷的这一边”就在那里。 山谷的另一边就在这里。 到处都变了。 这就是重点。 到处都变了。

同样,“自我”和“他人”取决于视角。 在与你的关系中,我是自我而你是他者。 但从你的角度来看,你是“我”而我是“他者”。

我记得当什贡仁波切在教授这个,亚历克斯在翻译它,仁波切在“你是我,我是你”之间来回徘徊,亚历克斯在翻译中纠缠不清,仁波切说,“所以你不不知道你是‘我’还是‘他者’,是吗?” [笑声]“你不知道你是‘我’还是你、你、我或你是谁。” 这就是重点。 一旦我们给出“我”这个词,就会有这样的包袱随之而来,这只是因为“我”这个名称恰好是从一个有情众生的角度给出的。 只有一个在给那个标签。 那么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我”就是你。 它是一个有效标记的“我”或一个有效指定的“我”。 我不能说我是真正存在的“我”,而你是真正存在的“他者”,因此不那么重要,因为从你的角度来看,“我”的标签依赖于你的 身体 头脑和其他被标记为依赖于此 身体 和头脑。 如果你真的想了很久,“我”和“你”真的变成了那个,它们只是名称,它们只是术语和概念,没有任何支持。 当您真正深入思考时,这是非常有力的。 那么,我们应该以这种方式平衡自己和他人。 即使我们仍然认为在底部我们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下一步是缺点 以自我为中心,但我们下次再谈。 寂天不会放弃我们

.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