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本質

35 佛教修行的基礎

基於本書的正在進行的一系列教學(靜修和星期五)的一部分 佛教修行的基礎,達賴喇嘛尊者和土登秋敦尊者所著的“智慧與慈悲圖書館”系列的第二卷。

  • 冥想 關於意識的連續性
  • 所緣如何在心中生起
  • 我們與外部對象的接觸使我們無法看到心的本質
  • 觀察心的世俗本性,並舉例說明
  • 心的每一個剎那同時生起、住、滅
  • 應用因果關係的三個原則來研究心靈的連續性
  • 物質是心靈的原因嗎?
  • 多個意識流能產生一個意識流嗎?

修行基礎35:心性(下載)

沉思點

  1. 跟著 冥想 關於意識的連續性,這是否會放鬆你認為自己是誰的想法? 你能指出一個人的連續性嗎? 頭腦怎麼可能時時刻刻都不同,卻仍然感覺像一個人?
  2. 想像一下認知可能是什麼感覺 現象 具有完全不同類型的意識。 這會改變你看待“外部物體”的方式嗎? 以這種方式思考,對像是否真的存在於那裡,完全獨立於感知它們的頭腦?
  3. 將心視為靜止的水池。 花一些時間停止所有概念性思維,不要被聲音或想法分散注意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做,心的清晰本質將變得更加明顯。 你體驗到心與所緣之間的差距,試著留在其中。 感受如鏡子般清晰的頭腦。
  4. 什麼是無著的因果三原則? 每個原則反駁了什麼?
  5. 如果我們假設意識來自物質、我們的父母或外部創造者,會出現什麼矛盾?
  6. 反思:一切起作用的東西都源於一個原因。 就像我們的 身體 由因生起,我們的心也由因生起。 考慮因果關係的三個原則。 能夠產生心念剎那的唯一因是先前的心念剎那。 與受精卵結合創造生物的思想一定是來自一個以前生活過但最近死去的生物的思想。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