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心胸開闊,頭腦清晰學習指南

心胸開闊,頭腦清晰學習指南

Open Heart Clear Mind學習指南封面

根據土登秋卓尊者教授的佛教入門課程的筆記,本指南中的所有參考讀物均來自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由尊者 Chodron。 這本書和學習指南提供了對佛教的基本理解,既深刻又易於理解。

內容

I. 冥想 和佛教的方法
二。 有效處理情緒(第 2 頁,見下文)
三、 我們目前的情況(第 3 頁,見下文)
四、 我們的增長潛力(第 4 頁,見下文)
V. 覺悟之道(第 5 頁,見下文)

一、禪修與佛法

讀: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I 和 V, 6

為了發揮我們最大的潛力並最有效地幫助他人,我們必須找出並克服自己的缺點,認識並滋養我們的優點——即發展我們的慈悲、智慧和技能,並成為一個完全證悟的人 . 為此,我們將 幽思.

為了從這些教法中獲得充分的利益,你不妨背誦和冥想一些祈禱文,以準備好你的思想,培養對他人的愛和同情的態度。 嘗試 幽思 每天,最好在同一時間。 在家中留出一個安靜整潔的區域 冥想. 早上更好,因為頭腦更新鮮,但有些人更喜歡晚上。 就像滋養我們的 身體 每一天都很重要,我們需要時間吃飯,精神上的滋養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致性很重要,在您感到懶惰或匆忙的日子裡,可能需要一些自律。 讓你的會議長度適中,這樣當你結束時,你會感到神清氣爽。 您可以逐漸擴展它們。 坐在 冥想 如第 169 頁所述的姿勢。如果盤腿坐著不舒服,您可以坐在椅子上。

培養對他人的愛和同情心

通過思考四無量心和利他的意圖開始每個會話:

願一切眾生皆得樂樂因緣。
願一切眾生離苦及其因。
願一切眾生不離無憂 極樂.
願一切眾生安住,遠離偏見, 附件憤怒.

釋迦牟尼佛咒

你可能還想念誦 口頭禪 幾次安定心神:

塔亞塔 om muni muni maha muniye soha

正念呼吸

呼吸 冥想 使頭腦安靜並集中註意力。 正常自然地呼吸,不要用力呼吸。 專注於:

  1. 鼻尖和上唇。 觀察空氣進出時的感覺。
  2. 腹部。 每次吸氣和呼氣時,觀察它的上升和下降。

選擇這些要點之一來集中註意力。 不要在它們之間交替。 開始時,有些人發現對每個呼吸週期進行計數很有用,從 XNUMX 到 XNUMX。 其他人會覺得這讓人分心。 看看哪個最適合你。

逐漸擴大你的意識,不僅要注意呼吸的感覺,還要注意:

  • 呼吸的階段。 注意當你要吸氣時的感覺,同時
    你正在吸氣,當吸氣結束時。 注意你什麼時候要
    呼氣,呼氣時和呼氣結束時。 活在當下,與
    呼吸。
  • 各種呼吸。 注意你的呼吸何時長或短,何時呼吸
    粗糙或精細,當它們粗糙或光滑時。
  • 呼吸與你的關係 身體. 是你的 身體 或多或少舒服
    當呼吸長或短時放鬆等等?
  • 呼吸與你的精神和情緒狀態之間的關係。 怎麼做
    當呼吸長或短時,感覺心的音調不同等等? 做一定的呼吸
    模式對應特定的情緒? 呼吸和各種情緒和
    快樂/不快樂的感覺會相互影響嗎?
  • 呼吸的變化性質或無常。
  • 是否有一個堅實的、獨立的人在呼吸或控制著
    呼吸。

如果您的注意力變得鬆弛或煩躁,請按照第 171-2 頁所述使用解毒劑。

分析或辨別冥想

接下來,您可能想要根據本學習指南中包含的“沉思和討論要點”進行一項檢查或分析冥想。 當你對事物的意義有經驗或強烈的感覺時 冥想,專注於那種感覺,讓它與你的頭腦融為一體。

貢獻

在課程結束時,迴向所累積的功德,將您的善行銘記於心:

由於這個優點,我可能很快
達到覺醒狀態 領袖-,
或許我能解脫
一切眾生離苦。

願珍貴的菩提心
尚未出生的興起和成長。
願生者不衰
但永遠增加更多。

思考和討論的要點
  1. 你為什麼對佛教感興趣? 你要買什麼? 你希望得到什麼
    通過遵循精神道路? 什麼是現實的和不現實的精神的例子
    願望?
  2. 你的某些部分是否類似於三個罐子(第 21 頁)? 您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工作
    用這些?

二。 有效地處理情緒

讀: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二, 1-3

幸福在哪裡? 心是快樂和痛苦的源泉

  1. 記住你生活中令人不安的情況。 回想你當時的想法和感受。 檢查你的態度如何創造你的感知和體驗。
  2. 檢查你的態度如何影響你在這種情況下的言行。
  3. 你的態度現實嗎? 是看到情況的各個方面,還是通過“我,我,我的,我的”的眼光看待事物?
  4. 想想你還能如何看待這種情況,以及這會如何改變你的體驗。

結論:決心意識到你是如何解釋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的
培養有益和現實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所有令人不安的態度都是基於一種先天的假設,即幸福和痛苦來自我們之外。 然而,令人不安的態度並不是我們固有的一部分。 當我們的智慧和慈悲增長時,煩惱的態度就會減少。 主要令人不安的態度是:

  1. 附件:一種誇大或投射物體或事物積極品質的態度
    人,然後抓住或 執著 上它。
  2. 憤怒:一種誇大或投射物體或人的負面品質的態度
    並且,無法忍受它,希望逃跑或反擊打擾我們的東西。
  3. 驕傲:堅持自我膨脹的形象的態度。
  4. 無明:對事物的本質不清楚的迷惑狀態,例如
    四聖諦、業與果、空性等。
  5. 迷惑 懷疑:一種優柔寡斷的態度,傾向於得出不正確的結論
    要點。
  6. 扭曲的觀點:要么是一種迷惑的智慧,它抓住了一個固有存在的自我,要么
    抓住其他錯誤觀念的人。

擺脫依戀的痛苦

通過反思自己的生活,檢查:

  1. 我依附於什麼事物、人、想法等?
  2. 在我看來那個人或事是怎樣的? 他/她/它真的具備我所感知和歸因的所有品質嗎?
  3. 我是否對人或事物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期望,認為他/她/它會一直在那裡,會不斷地讓我快樂,等等?
  4. 我的怎麼樣 附件 讓我行動? 例如,我是否為了得到我所依附的東西而無視我的道德標準? 我會陷入功能失調的關係嗎?
  5. 以更平衡的方式看待人或事物。 認識到他/她和你們的關係是短暫的。 以清晰和善良的態度,認識到它的缺點和弱點。 認識到他/她/它的自然極限給你帶來快樂。 像這樣的冥想不會讓你感到悲傷或失望,而是平衡、現實、自由地享受而不會陷入困境。
思考與討論的要點:附批文
  1. 我們為什麼要尋求別人的認可? 為什麼別人的認可對我們如此重要? 當我們得到它時,我們感覺如何? 我們怎麼做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2. 當我們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我們的感受和行為如何? 之間有什麼關係 附件 批准和 憤怒?
  3. 如何 附件 批准與自尊有關嗎?
  4. 尋求反饋和尋求批准有什麼區別?

憤怒和其他令人不安的態度

閱讀:心胸開闊,頭腦清晰:II,4-8

帶著憤怒工作

憤怒 (或厭惡)可以對人、物體或我們自己的痛苦生起(例如,當我們生病時)。 它的出現是由於誇大了一個人、物體或情況的負面品質,或者疊加了不存在的負面品質。 憤怒 然後想傷害不幸的根源。 憤怒 (厭惡)是一個通用術語,包括被激怒、惱怒、批評、評判、自以為是、好戰和敵對。

耐心是在面對傷害或痛苦時保持不受干擾的能力。 耐心並不意味著被動。 相反,它提供了行動或不行動所必需的頭腦清晰。

思考和討論的要點:憤怒是破壞性的還是有用的?
  1. 我生氣的時候開心嗎?
  2. 當我生氣時,我能有效地與他人溝通嗎?
  3. 我生氣的時候該怎麼做? 我的行為對他人有什麼影響?
  4. 後來當我平靜下來時,我對自己生氣時的言行感到滿意嗎? 或者,有沒有羞恥感或自責感?
  5. 我生氣的時候怎麼出現在別人眼裡? 做 憤怒 促進相互尊重、和諧與友誼?

轉化憤怒

  1. 通常我們從自己的需要和利益的角度來看待一個情況,並認為情況在我們看來就是它客觀存在的方式。 現在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問:“我(即對方)的需求和興趣是什麼?” 看看對方眼中的情況。
  2. 看看你的“舊”自我如何出現在另一個人的眼中。 我們有時可以理解為什麼其他人會以他們的方式對我們做出反應,以及我們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衝突。
  3. 記住對方不開心。 他們想要快樂的願望是他們做任何讓我們不安的事情的動機。 我們知道不快樂是什麼感覺:試著對這個不快樂的人培養同情心,但他和我們一樣渴望快樂和避免痛苦。
思考和討論的要點:原諒和道歉
  1. 原諒一個人是什麼意思? 我們必須寬恕某人的行為以原諒他們嗎? 必須有人向我們道歉,讓我們原諒他們嗎?
  2. 當我們寬恕時,誰會受益? 當我們懷恨在心時,誰會受到傷害?
  3. 向某人道歉是什麼意思? 我們是否有時會因為道歉而害怕失去權力或尊重? 一定是這樣嗎?
  4. 必須有人接受我們的道歉才能讓我們感覺好些嗎? 當有人不這樣做時,我們能想什麼或做什麼?

自我中心

閱讀:心胸開闊,頭腦清晰:II,8-9

反思他人的善意

  1. 想想你認識的人和你不認識的人,想想你喜歡的人和你不喜歡的人,反映出他們所有人都想像你一樣快樂並避免痛苦。
  2. 記住您從中獲得的好處:
  • 朋友們:他們的支持和禮物,
  • 陌生人:他們所做的工作以及您從他們的努力中獲得的好處僅僅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社會中,
  • 與您相處不融洽的人:他們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按鈕以及我們需要做什麼; 它們使我們有機會在面對傷害時培養耐心。

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和珍惜他人的優點

  1. 當我們以自我為中心時,我們的感受和行為如何? 我們的行為是虛偽的還是無視我們的道德原則?
  2. 表現出我們的 以自我為中心 帶來我們所尋求的幸福? 它是否有助於創建我們希望生活的和諧家庭或社會?
  3. 當別人關心我們時,我們的感受如何? 當我們照顧他們時,他們會有什麼感受?
  4. 當我們的心向他人敞開時,我們對自己的感覺如何?
  5. 當我們以一顆真正關心他人的心行事時,它如何增強我們自己和他人的幸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
思考和討論的要點
  1. 你是否曾經因為不關心他人或沒有義務關心他人而感到內疚? 其背後的態度是什麼? 如果你出於義務、恐懼或 附件? 您還能如何看待這種情況,以免出現這些態度?
  2. 幫助某人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這是否意味著做他們想做的一切? 如果他們想要有害的東西怎麼辦?

三、 我們的現狀

重生、業力和輪迴

讀: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三、1-3

新生

  1. 通過逐步回憶過去的事件,感受思維的連續性。 現在和你 5 歲時是同一個人嗎? 你完全不同嗎? 當你80歲時,你會是同一個人嗎? 我們所說的“心”是各種因素的綜合,所有這些因素都在不斷變化。
  2. 想想重生的邏輯原因:我們的 身體 心由因生起。 他們 身體 來自物質材料的連續性,我們的心智來自心智時刻的連續性。
  3. 思考那些記得前世的人的故事
  4. “試穿”接受重生。 它還能幫助解釋哪些其他事情?
  5. 自從我們 身體,我們出生的生命形式,是我們精神狀態的反映,想想怎麼可能出生在其他身體裡。

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 是有意的動作。 這些行為會在我們的思維流中留下印記,影響我們未來的體驗。 反思一般方面:

  1. 因果報應 是確定的。 幸福總是來自建設性的行動,痛苦來自破壞性的行動。
  2. 因果報應 是可擴展的。 一個小的原因可能導致一個大的結果。
  3. 如果沒有創造起因,就不會體驗到結果。
  4. 業力印記不會丟失。

反思結果 因果報應 以及我們現在的行為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經歷。 從你的生活中舉例:

  1. 成熟結果: 身體 和我們在未來生活中的想法
  2. 結果與原因相似

    • 就我們的經驗而言
    • 就我們的行動而言:習慣性行動
  3. 對環境的影響
思考和討論的要點
  1. 重生對你有意義嗎? 哪些具體的事情給你帶來了困難?
  2. 可以重生和 因果報應 解釋以前對您沒有意義的事情,例如為什麼好人會發生可怕的事情?
  3. 相信重生會有什麼影響 因果報應 有關於你如何看待生活以及你如何與世界相互聯繫的嗎?

循環存在的原因

令人不安的態度和在其影響下產生的行為使我們陷入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的循環中。 主要的煩惱態度已在前面列出,並在此重複,以幫助我們將它們與輪迴聯繫起來:

  1. 附件:一種態度,誇大或投射一個物體或人的積極品質,然後抓住或 執著 上它。
  2. 憤怒: 一種在物體或人身上誇大或投射負面品質的態度,由於無法忍受,想要逃避或反擊擾亂我們的事物。
  3. 驕傲:堅持自我膨脹的形象的態度。
  4. 無明:對四聖諦、業果、空性等事物的本質不清楚的無明迷惑狀態。
  5. 迷惑 懷疑: 優柔寡斷的態度,傾向於對重要的觀點做出錯誤的結論。
  6. 扭曲的觀點: 要么是執著於本性存在的自我的迷惑的智力,要么是執著於其他錯誤觀念的人。

刺激煩惱態度生起的因素

  1. 干擾態度的傾向:你是否有產生干擾態度的種子或潛力,儘管它們現在可能不在你的腦海中顯現?
  2. 與客體接觸:哪些客體或人觸發了你內心煩惱態度的升起? 當你在他們身邊時,你會留心嗎?
  3. 有害影響,例如錯誤的朋友:您是否受到行為不道德或使您偏離靈性道路的朋友或親戚的強烈影響?
  4. 語言刺激——媒體、書籍、電視等:媒體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你的信仰和自我形象? 您花多少時間聽或看媒體?
  5. 習慣:你有什麼情緒習慣或模式?
  6. 不適當的注意: 你只關註消極方面嗎? 你有很多偏見嗎? 您是快速下結論還是做出判斷? 您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糾正這些傾向?

結語:了解煩惱態度的壞處,下定決心摒棄它們。

四、 我們的增長潛力

佛性與寶貴的人命

讀: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四、1-2

心的本質

心有兩個品質:

  1. 明:它是無形的。 此外,它允許對像在其中出現。
  2. 意識:它可以與物體接觸。

通過觀察呼吸來讓你的心平靜下來,然後將你的注意力轉向心本身,轉向正在冥想、體驗、感受的事物,即轉向主體,而不是目標 冥想. 觀察:

  1. 你的心有形狀嗎? 顏色? 它在哪裡?
  2. 試著清楚地了解什麼是感知、感覺和體驗。 只專注於此。
  3. 如果念頭生起,觀察:它們從哪裡來? 他們在哪裡? 他們消失在哪裡?

寶貴的人命

檢查我們是否有某些 條件 有利於修行。 考慮每種品質的優勢,擁有它就歡喜,如果沒有,想想如何獲得它。

  1. 我們擺脫了不幸的狀態嗎? 我們有人類嗎 身體 和人類智能?
  2. 我們的感官和心理功能是否健康完整?
  3. 我們是否生活在一個 出現並傳授教義? 那些教義還以純粹的形式存在嗎? 我們是否生活在我們擁有的地方 訪問 給他們?
  4. 我們有沒有犯過五行使心蒙蔽、修行困難的惡行中的任何一種?
  5. 我們天生對修行感興趣嗎? 我們是否本能地相信值得尊重的事物,例如道德、啟蒙之路、佛法?
  6. 我們是否有一群支持我們的精神朋友,他們鼓勵我們的修行並為我們樹立了好榜樣? 我們住在附近嗎 僧伽 僧尼社區?
  7. 我們有材料嗎 條件 練習——食物、衣服等?
  8. 我們是否有 訪問 向能夠引導我們走上正確道路的合格靈性導師?

結論:感覺像一個剛中了彩票的乞丐,即對你在生活中為你所做的一切感到快樂和熱情。

思考和討論的要點
  1. 你認為人類天生就是壞的還是邪惡的? 為什麼或者為什麼不?
  2. 一個眾生的覺知如何能 自然會幫助您對自己和他人更加寬容和耐心嗎?
  3. 你通常認為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它們對你的修行有何幫助?


五、覺悟之道

四聖諦

讀: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五, 1

這四個真理描述了我們的現狀以及我們的潛力:

  1. 我們經歷苦難、困難和問題
  2. 這些都是有原因的:無知, 附件憤怒
  3. 有可能完全停止這些
  4. 有辦法做到這一點

為了更好地了解不滿意 條件 考慮我們目前的情況並因此激勵我們糾正這種情況,請考慮我們人類所經歷的困難:

  1. 分娩
  2. 老化
  3. 死亡
  4. 與我們喜歡的東西分開
  5. 遇到我們不喜歡的東西
  6. 即使我們很努力地得到它們,也沒有得到我們喜歡的東西
  7. 有一個 身體 心受煩擾的態度和 因果報應
思考和討論的要點
  1. 出生:這是一個愉快、舒適的過程嗎?
  2. 衰老:你如何看待衰老? 可怕嗎? 安慰? 兩個都? 您認為衰老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衰老的哪些方面給您帶來最大的困難? 這與什麼有關 附件?
  3. 你的生病經歷是怎樣的? 身體疾病如何影響您的思想和情緒? 你的精神狀態如何影響你的健康?
  4. 你如何看待死亡? 你覺得你的人生圓滿了嗎? 當死亡來臨時,你準備好了嗎?

從你接下來的三個生活中舉例子:

  1. 即使我們很努力地得到它們,也沒有得到我們喜歡的東西
  2. 與我們喜歡的東西分開
  3. 遇到我們不喜歡的東西
  4. 最後,考慮由於有 身體 心受煩擾的態度和 因果報應,出現以上七種不盡如人意的經歷。 我們對這些困難的經歷有多大的控制力? 我們可以停止我們的 身體 從疾病、衰老和死亡? 控制強烈的情緒有多難,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思想? 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困難的經驗,以便它們幫助我們走上正道?

自由的決心

讀: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五, 2

世間八事

檢查以下態度如何在您的生活中發揮作用。 他們讓你快樂還是困惑? 他們是幫助你成長還是把你關在監獄裡?

附件 至…

厭惡……

 

(1) 接受物質財產 (2) 不接受物質財產或與物質財產分離
(3)表揚或認可 (4)責備或不贊成
(5) 好名聲(形象好,別人看好你) (6) 壞名聲
(7) 五種感官的愉悅 (8) 不愉快的經歷

結論:感覺你不想繼續“自動”過你的生活,你想改變導致你有問題的態度。

思考和討論的要點
  1. 有時,最初似乎沒有 附件 和厭惡,沒有辦法快樂。 真的嗎? 有不同類型的幸福嗎? 感官享樂的快樂排名如何?
  2. 對自己有同情心是非常重要的。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 自由的決心 從循環存在被認為是對自己的同情。 你同意嗎

培養擺脫困境的勇氣

世間八法主宰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問題,讓我們浪費我們的潛能。 當我們只想到今生的快樂時,它們很容易生起。 反思無常和死亡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明智地設定優先次序。 這反過來又使我們能夠將注意力從世間八法轉移到更重要的活動上,例如培養慈悲和智慧。

冥想 關於無常的討論在第 138 頁上進行了討論。此外,以下冥想可以幫助您明確您的優先事項,從而使您的生活最有價值和最有意義。

九點死亡冥想

  1.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確定的
    • 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最終死去
    • 當我們該死的時候,我們的壽命是無法延長的,而且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接近死亡。
    • 即使我們沒有時間修行佛法,我們也會死去。

結論:我們必須修持佛法。

  1. 死亡時間不確定
    • 總的來說,我們的世界沒有壽命的確定性
    • 死亡的機會更多,而活著的機會更少
    • 我們的 身體 非常脆弱

結論:我們將從現在開始不斷地修持佛法。

  1. 臨終時,除了佛法,沒有什麼能幫上忙。
    • 財富無濟於事。
    • 朋友和親戚都幫不上忙。
    • 甚至我們的 身體 有任何幫助。

結語:我們會清淨地修行。

想像我們的死亡冥想

  1. 想像你的死亡:你在哪裡,你是怎麼死的,你的感受,朋友和家人的反應。
  2. 問問自己,“我對自己一生中所做的事情感到滿意嗎? 什麼是值得的? 我有什麼可後悔的?”
  3. 也問問自己,“鑑於我終有一天會死去,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在我活著的時候我想做什麼和避免做什麼? 我能做些什麼來為死亡做準備?”
  • 結論:意識到你的死亡是確定無疑的,以及讓你的生活有意義的重要性。 從現在開始,對你想做什麼和避免做什麼做出具體的結論。

倫理

閱讀:心胸開闊,頭腦清晰:V,3

十種破壞行為

反思你做過哪些破壞性的行為。 了解您是如何參與其中的,它們的近期和長期結果是什麼。 雖然我們可能會為自己所做的許多事情感到後悔,但這些可以被淨化,並且對自己誠實會產生一種解脫感。

  1. 殺害
  2. 偷竊行為
  3. 不明智的性行為
  4. 說謊
  5. 分裂言論
  6. 嚴厲的話
  7. 閒聊
  8. 貪圖別人的東西
  9. 惡意
  10. 錯誤的觀點

淨化的四種對手力量

覺知你的破壞行為的結果,培養強烈的願望,以淨化它們。 四個對手的力量:

  1. 後悔(不是內疚!)不是為我們的錯誤找藉口或否認,而是在佛陀面前對自己誠實。
  2. 修復關係: 避難 並產生利他主義
  3. 決定以後不再做那個動作
  4. 補救行為:社區服務、修行等。

反复做這些可以淨化我們破壞行為的業力印記,可以減輕內心的負罪感。

思考和討論的要點
  1. 什麼是罪惡感? 它從何而來?
  2. 後悔和內疚有什麼區別?
  3. 我們怎樣才能擺脫罪惡感?

培養利他主義:培養一顆善良的心

讀: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五, 4

別人的善意

為了培養我們與所有其他人相互聯繫並從他們那裡得到很多善意的感覺,請思考:

  1. 一切眾生都曾是我們的父母和親人。 在我們無限的前世中的某個時候,我們與所有其他人都有過牢固、親密的關係。
  2. 作為我們的父母或密友,他們對我們非常友善。 特別想一想小時候照顧你的人的好意。
  3. 我們這一生從他人那裡得到了無量的利益和幫助。 沉思:
    • 我們從親友那裡得到的幫助:教育、年幼或生病時的關懷、鼓勵和支持、建設性的批評等。
    • 從陌生人那裡得到的幫助:食物、衣服、建築物、道路——所有我們使用和享受的東西——都是我們不認​​識的人創造的。 沒有他們在社會上的努力,我們就無法生存。
    • 從我們不相處的人那裡得到的好處:他們向我們展示了我們需要做什麼,並指出我們的弱點,以便我們能夠改進。 它們讓我們有機會培養耐心、寬容和同情心。

結論:認識到你從別人那裡得到的一切,敞開心扉去感激他們。 以珍惜他人的態度,希望回報他人。

慈愛

  1. 從你自己開始,想想,“願我健康快樂。” 想想所有不同類型的幸福——世俗的和精神的——祝你自己幸福。 讓這成為你心中的一種感覺。
  2. 通過首先思考“願我的朋友和親愛的人幸福快樂”來將其傳播給其他人。
  3. 想:“願我不認識的所有眾生都健康快樂。”
  4. 最後祝所有傷害過你的人,或者你討厭的人,害怕的人,都幸福快樂。 在所有這些步驟中,觀想這個念頭,讓它變成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
思考和討論的要點
  1. 祝自己好運難還是容易? 你怎麼能原諒自己,放下評判或完美主義的態度?
  2. 接納自己是什麼意思? 我們應該怎麼做?

實現現實的智慧

讀: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五, 5

緣起

全部 現象 依賴於其他事物的存在。 它們以三種方式依賴:

  1. 我們世界上所有運作的事物都是因緣而生的。 選擇任何對象並反思所有的原因和 條件 進入它的存在。 例如,一所房子的存在是因為它之前存在的許多非房子的東西:建築材料、設計師和建築工人等。
  2. 事物的存在取決於部分。 對事物進行心理剖析,以發現構成它的所有不同部分。 這些零件中的每一個又是由零件製成的。 例如,我們的 身體 是由許多非身體 事物:四肢、器官等。每一個都由分子、原子、亞原子粒子組成。
  3. 事物的存在取決於被構想和命名。 例如,丹增嘉措是 達賴喇嘛 因為人們構想了那個職位並給了他這個頭銜。

因為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依附而存在的,所以它們是空的,沒有獨立的或固有的存在。

避難

讀: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五, 7

避難所:它的意義、原因、對象

  1. 避難所意味著將你的精神指導委託給 , 佛法和 僧伽.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神奇地“拯救”你,但他們會向你展示方法並引導你沿著改變自己思想的道路前進。
  2. 皈依之因。 培養這些會加深你的皈依。
    • 對未來可能遭受痛苦的恐懼或謹慎。
    • 對能力的信心 三顆寶石 引導你擺脫這種潛在的痛苦和導致它的困惑。
    • 同情其他在同一條船上的人。
  3. 對象。 了解他們的品質可以豐富我們的信心和信心。
    • – 一個已經消除了所有煩惱並完全培養了所有良好品質的人。
    • 佛法——一切困難的止息和通向它的道路。
    • 僧伽 – 那些對現實有直接感知的人
  4.  類比:我們輪迴的眾生就像病人一樣。 這 是醫生,佛法是藥, 僧伽 是護士。 通過服用他們開的藥,我們可以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結論:對痛苦的謹慎和對治療能力的信心 三顆寶石,從你的內心向他們尋求指導。

思考和討論的要點
  1. 我們需要精神指導還是我們可以獨自完成?
  2. 我們如何與我們的 避難對象? 他們能神奇地拯救我們嗎? 自力更生與依賴他人之間的平衡點是什麼? 三顆寶石? 考慮的類比 三顆寶石 作為醫生,藥物和護士在這裡可能會有所幫助。
  3. 什麼是信心或信心? 是必要的還是有益的? 有健康和不健康的“信仰”類型嗎? 怎樣才能培養健康的人呢?

我們對兒時所學的宗教有何看法? 我們和它和好了嗎? 我們是否以消極的感覺對此做出反應? 即使我們現在可能不信奉該宗教,我們能否看到它的積極品質並尊重信奉它的人?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