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無常、苦、無我

無常、苦、無我

佛法四印三天閉關中的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心經 舉行 舍衛城 5 年 7 月 2009 日至 XNUMX 日。

  • 我們如何理解無常
  • 如果不仔細檢查,持久性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 超越我們理解的事物,以及是什麼讓我們脫離痛苦
  • 三種苦

佛教四印02(下載)

第一印的問答

尊者圖登卓龍 (VTC):來自您的討論組的評論或問題?

課程對象:: 我們在談話,從你今天早上的談話看來,你在談論真正能夠深入思考無常並實現它和一切。 所以對我來說,問題是,如果你真的深入了解無常,那不會導致了解緣起嗎? 這是否意味著你必須有空性的證悟才能深刻而正確地理解無常?

VTC: 你說要深入了解無常,你不是要了解緣起空性嗎? 其實微細無常的證悟是第一位的。 當然要了解緣起,尤其是因緣和緣起的緣起 條件,對於理解無常非常重要。 但以緣起的緣起來理解緣起——事物只是由心所賦予——這並不是證悟無常所必需的。

然而,空性的證悟與無常的證悟有關,因為如果事物本來就存在,那就意味著它們將是獨立的。 這意味著它們不依賴於任何其他因素——這意味著複合物、複合物、生產 現象 將是永久的,因為永久的東西不依賴於原因和 條件. 它只是憑著自己的本性而存在。 如果你接受固有的存在,這就是其中一個矛盾。 例如,眼鏡,你會說眼鏡是永久的,因為它們本來就存在。 你會把這個後果扔給那些知道眼鏡是無常但他認為眼鏡是固有存在的人。 所以,“哦,是的,眼鏡是天生就存在的。 但不,它們不是永久性的。 你不能說它們是永久性的。” 但隨後他們開始思考它,然後他們意識到,如果事物本質上存在,它們就必須是永恆的。

其他問題?

課程對象::你說的是電子; 我很容易認為一個電子從這裡移動到這裡,它本來就是存在的。

VTC: 他們只是換了地方,是的。

課程對象:: 是否有關於時間移動意義上的無常的討論? 似乎唯一的區別是它比之前早了半秒。 所以因為有些東西沒有,好吧,也許在分子水平上它們發生了變化。 我不知道,但似乎有些事情似乎並沒有太大變化,除了它們可能會變老。

VTC:你說,我們在談論原子和電子,看起來,這是你的固體電子,它只是從這裡移動到這裡。 所以看起來有些事情,你知道,你在問是否有時間方面的無常討論,因為看起來事情有點保持不變,只是它們變老了。

課程對象::是的,本質上也許有些東西似乎沒有物理變化,只是在某些時候它們比以前更老了?

VTC: 是的。 他們的身體似乎沒有變化,但他們比以前更老了。 事實上,這顯示出微妙的無常,因為生起的東西已經滅去了。 從總體上看,這個杯子看起來和今天早上一樣,所以我們的頭腦會想,“哦,它是永久性的。” 但仔細一想,杯子不可能是永久的。 如果是的話,它就不可能被建造出來,它就不會破裂。 最終它會以某種方式瓦解的事實是因為每時每刻,你都知道它存在的每一刻都已經停止並消失了。 雖然從我們的肉眼看來,某些東西可能看起來相同,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相同的。

像我們一樣,我們看起來和今天早上一樣,就像我們今天早上一樣老。 但有時我們會很驚訝,有時我們照鏡子,“哦,我看起來好老了!” 那是怎麼發生的? 它只是在一夜之間發生嗎? 不,這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這是因為每一秒 身體 生滅,生滅; 所以這些微妙的變化是不斷發生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累起來的。 然後我們的粗感官開始注意到它們。 我們不能總是相信我們粗略的感覺。 他們不了解事物的真實性。

課程對象:: 我問這個是因為它實際上看起來,如果你真的考慮它,那麼它似乎並沒有那麼好用。 但似乎可以接受的是,有一個造物神既能創造又能永久存在。 如果你仔細想想,它實際上是行不通的。 但如果你只是看看它,它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VTC: 是的,沒錯。 事情就是這樣,許多未經審查的事情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有一個永恆的絕對創造者,他不會改變,但會創造。 如果你從小就被教導這個想法,而你從未進行過調查,這似乎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一旦您開始使用分析對其進行調查,您就會發現它不起作用。

同樣,數百年前,宇宙的其餘部分圍繞地球旋轉似乎是完全合理的。 這就是我們肉眼看來的樣子,不是嗎? 太陽繞著地球轉。 我們是宇宙的中心。 一切都圍繞著我們。 直到人們開始真正分析他們才發現,不,事情不是那樣存在的。

因此,僅在根據表像做出假設的層面上,這是非常冒險的。 這就是為什麼佛法之道實際上是關於調查、檢查和分析的。 不僅僅是關於假設和不加區別的信念。 有時,當我們調查和分析時,事情的存在與我們以前認為的完全相反。 但我們必須勇敢地去做,並且願意拋棄我們錯誤的假設,因為它們經不起分析和智慧的考驗。

課程對象:: 那麼有什麼超出我們理解的嗎? 因為歷史表明有些事情超出了人類的理解——直到他們理解它們。 地球幾個世紀以來都是平的,人們認為如果他們走得足夠遠,他們就會從盡頭掉下來。

VTC: 他問是否有超越人類理解的東西。 是的。 我當然希望如此,因為我們知道的不多,我們了解的不多,僅僅因為人們過去認為世界是平的,這並沒有使它變平。 並不是說世界曾經是平的,伽利略有了這個理論就變成了圓的。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當我們進入反空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哦,以前事物本來是自有的,但是我們一分析,我們就讓它們空無自在”,不,我們沒有。 我們只是在意識到現實是什麼——因為我們人類的思維是非常有限的。 它在一個方面非常廣闊,它有很大的潛力,但它也非常有限,並且由於我們的無知而充滿了錯誤的觀念。

課程對象:: 也許創作者只是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

VTC: 創作者是不是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 我們必須有一些標準,不是嗎? 否則我們可以發明各種理論,然後說它們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 我可以編造很多不同的理論,然後說——實際上有很多人這樣做,他們推銷它們說,“這是你無法理解的深奧教義。” 光說都是這樣,那智商就沒法用了。

我們必須依靠推理。 我們必須依靠什麼經得起推理,什麼經得起推理。 否則我們無法確定任何事情。 因為我們可以隨便說什麼,說那是真的,因為我說了。 這通常是我們的運作方式,不是嗎。 “這是我的想法,所以它是正確的。” 這不是很合理,不是嗎?

課程對象::我認為所有這一切的要點或中心是:什麼是有益的,什麼不是。 很可能存在一個超出我們理解的造物主,但這如何幫助我們擺脫痛苦呢?

VTC: 你是說分析實際上不是標準,但好處是。 你是說可能有一個我們無法理解的創造者,但這如何幫助我們擺脫痛苦?

其實,從很多人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幫助他們脫離痛苦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尊重所有不同的宗教,即使我們可能會與他們的一些論點和信仰進行辯論。 我們仍然尊重他們,因為他們可以使相信他們的人受益。

但僅僅因為人們相信某事並不能使它存在。 否則我可以說聖誕老人存在,但他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還有牙仙子和酒鬼,他們都存在並且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 大家能看懂牙仙子嗎? 我們仍在祈禱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牙齒脫落,我們正在祈禱牙仙子的到來,因為我們需要更多的錢。 我在看牙醫我拔牙了。 放在我的枕頭底下。 如果牙仙沒有現身,那他絕對不是我能理解的。

課程對象:: 是不是當我們獲得智慧開悟之後,就沒有什麼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了? 但那樣我們就不會變成人形了。 現在事情超出了我們的理解,但是當開悟時,什麼都不是?

VTC:好吧,所以你是在問,事情在什麼時候變得在我們的理解範圍內? 實際上,作為人類,我們有可能對任何事物都有這種理解。 只是無明阻礙了它。 因此,我們嘗試並利用我們的潛力來反駁無知認為是真實的東西。 通過反駁無知所抓住的東西,我們開始真正理解什麼是存在的,什麼是不存在的。 因此,作為人類,我們具有這種潛力。

課程對象::在我們的小組中,當我們討論經驗和我們對無常的理解時,它似乎經常回來,而使它變得困難的是我們對永恆的實體自我的感覺。 對無常的理解或整合遇到了這個障礙。 儘管我們有這樣的概念,“我們不是固體,不存在”,但我們仍然有那種“我”的感覺。它似乎妨礙了對無常的經驗理解,因為它是基於仍然有那種“我”的感覺.

VTC:所以你說在你的團隊中,障礙來了,人們可以理解事物是如何無常的,但是有一種我的感覺,它就在那裡,不會改變,就像某種靈魂一樣。

課程對象::我們知道我們的身體會發生變化和死亡,但我仍然有那種感覺,我。

VTC: 但我還是我。 我的 身體 改變和死亡,但我仍然是我。 有某種永恆的靈魂,永恆的自我。 這是當我們談到四印中的第三印時——空虛和無私——我們要談論的事情之一。 這是我們許多人在有神論宗教中長大並被教導的一個想法,即有一個靈魂或一個自我是永恆的、單一的、獨立於原因和 條件. 這是一種信念。 他們說這是人為的。 它甚至不是天生的。 但這是我們創造的一個想法,有一個永恆的我,它是單一的、單一的、整體的,不依賴於原因和 條件.

所以有靈魂和我的 身體 可以關注我的 身體會分崩離析,但還有我沒變。 即使我活在今生,我的 身體 變化和年齡,我的思想在變化,我的情緒在變化——但仍有一些東西是我的本質,它完全沒有改變。

我們是帶著這種想法長大的,所以它就在某個地方,我們堅持下去。 這是一種更粗糙的抓握形式。 執取本性存在實際上要微妙得多。 但是這個粗糙的、永久的、無分割的、獨立的自我——許多宗教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 許多哲學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 這也是一個在情感上感覺非常安全的想法。

當我們面臨這樣的想法時,不僅我們的 身體 瓦解但我們的意識瓦解,那麼我們是誰? 這意味著,“我要崩潰了。” 太可怕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恐懼呢? 我們編造了一個理論,認為有一個永久的、完整的、獨立的我; 在情感上這是非常安慰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還必須看看這個:僅僅因為某些事情在情感上得到安慰並不意味著它是真的。 例如,在 , 賓毗沙羅王是其中一位 的讚助人。 他有一個非常渴望擁有王位的兒子 Ajatasatu。 他囚禁了他的父親,然後殺死了他的父親,篡奪了王位。 後來的阿阇世太子,現在的阿阇世王,對殺了他的父親感到非常後悔。 他實在是太痛苦了——而且他還殺了他的母親。 他囚禁了他的母親,也殺死了她。 他不想讓任何人擾亂他對王位的要求。 事後他感到非常後悔,以至於他變得如此沮喪以至於無法正常工作。 所以 當時對他說:“殺了你的父母好。”

這樣做是作為一種巧妙的演講方式,以減輕他的內疚感。 但是什麼 他說殺父殺父好,是真正的意思,是十二緣起, 和抓取。 或者有時他們說 和存在,第八和第九個環節。 或者有時他們說第八和第十環節,這些是重生的“母親和父親”,殺了那些很好。 這就是 當他說“殺死你的母親和父親是件好事”時,他的意思是真的。 但在那一刻情緒上安慰 Ajatasatu 他說了。 然後稍後 引導他走上正道,使他能夠從導致再生的兩個緣起中解脫出來。

非常熟練。 殺了自己的父母,這不是好事。 這實際上是我們可以做的兩個最可怕的行為,但他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出於特定的原因說的。 好的? 所以我們總是要檢查事情,而不是從字面上理解一切,而是看上下文是什麼,意圖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課程對象:: 當我們談到微細無常的證悟時,那是直接的感知嗎?

VTC: 是的。 微細無常的了悟是對微細無常的直接認知。 或者我應該說,你可以有一個知識分子或 推理實現 微細無常,但你所追求的實際證悟是對微細無常的直接證悟。

課程對象:: 我很難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 我可以看到您如何進行推理理解。 但你的感官無能為力。 就像你看著那個杯子它會變,但我這輩子可能看不到變化,我怎麼能有直接的感覺呢?

VTC: 好吧,如果我們的眼、耳、鼻、舌、觸都只能察覺粗無常,我們怎麼能有直接的感知呢? 那是因為有心理感覺。 所以這些微妙無常、空性的證悟,所有的佛法證悟,都不是由感官意識完成的。 它們是由意識完成的。 它被稱為瑜伽直接感知的一種形式。

課程對象:: 好的,所以這不是您所看到的,而是您所意識到的。 我能理解這些話……

VTC: 你意識到的是,隨著你的發展非常強大 三摩,心變得越來越精細,並且能夠在越來越精細的時間增量中看到事物,因為心是如此專注和專注。 所以當你有非常強的正念、非常強的定力,然後你知道你應該觀察事物如何變化時,你就能看到它們瞬間的生起和滅去、生起和滅去、生起和滅去、生起——通過頭腦,通過瑜伽直接感知的力量。 所以這發生在 冥想.

課程對象::這似乎有點像當事情看起來以慢動作發生時——就像你在車禍中一樣。 有一次我出了車禍,有那麼一瞬間,一切似乎都慢了下來。

VTC: 是的,我聽說有人這麼說。 就像車禍發生之前,感覺時間過得很慢。 我不知道。 我還沒有體會到微妙的無常。 我不知道你是否真的會看到那樣的事情,因為走得很慢並不一定能看到事情生起滅去、生起滅去、生起滅去。

課程對象:: 當你說看到事物時,此時你是在談論更像是體驗它們嗎?

VTC: 是的。 我說的是你的精神意識。 當我說看見時,我指的是你的心識——你的智慧。 憑藉你的智慧,你能夠看到事物在非常小的時間增量中發生變化,憑藉你的智慧,憑藉你非常深刻的 三摩,非常強的正念。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在 冥想 修行,因為這些洞見不是我們的感官所能擁有的。 事實上,我們的感官分散了我們獲得這些洞察力的注意力。 相反,我們必鬚髮展思想的力量,即精神意識。

課程對象::在頭腦的力量中發展起來的智慧真的可以影響感官的感知嗎? 因此,例如,您聽到有關具有千里眼的高度認識的從業者的故事,並且也許他們從很遠的地方聽到了事情,所以……

VTC:好的,所以你問的是心靈的力量似乎可以影響感官嗎? 我們確實在談論不同的神通。 比方說,能夠在很遠的距離聽到事物,能夠看到過去的事物,或者看到遠處的事物。 但這種觀看不是用眼睛完成的。 聽力不是用耳朵完成的。 那是通過意識來完成的。

這使您對思想的強大程度有所了解。 然後你會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我們是如何忽視我們的意識的。 我們被感官意識迷住了。 我們說,“哦,那太美了”,“哦,那太醜了”,“哦,我想要那個”,“哦,我不想要那個”。 通過我們看到、聽到、聞到、嚐到和触摸到的東西,有太多的向外凝視——太多了 感官體驗而忽略心。 然而,實際上是心識發展智慧,發展智慧 三摩 和專注力,這會培養正念。

所有這一切都是通過意識而不是感官來完成的。 所以這意味著我們要進步,我們必須開始更多地向內轉。 放開一些我們經常與我們的感官相關的分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挖掘和發展我們的潛力。

課程對象::在發展心識,所以這是一道練習題。 當你練習時,我給你舉個例子是個好主意。 我是聽覺型的,所以我喜歡大聲說出來。 試著在心理上嘗試是個好主意嗎,你知道的,不使用語言……

VTC: 好的,所以你要問,五種感官在學習佛法中的作用是什麼? 好吧,我們最初是通過閱讀、聽聞和諸如此類的事情來獲取佛法信息的。 有些人在看到時學得更好。 有些人聽到後學得更好。 有些人在接觸時會學得更好。 因此,無論哪種感覺最能幫助你學習佛法,你都可以使用那種感覺。 但是對佛法的思考和沈思是用意識完成的。 如果您通過聲音更好地學習事物,那麼大聲背誦事物會很有幫助,因為它們會更好地留在您的腦海中。 然後,當你也在打坐時,你可以記住它們,對自己再說一遍,並沉思它們。 然後有些人通過閱讀學得更好,所以他們可以強調這一點,然後當他們 幽思 他們可以反思他們讀過的內容。 動覺和做事也是一樣。

課程對象:: 但你是想擺脫對他們的依賴嗎?

VTC: 你想擺脫對視覺和聽覺的依賴嗎? 我們的感官、視覺、聽覺,這些東西可以用來學佛,我們應該用它們來學佛。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麼我們就無法學習佛法。 隨著你的進步和你的理解加深,你自然會變得不那麼依賴,因為理解和智慧在你的意識中增長。 好的? 但是使用感官。 這就是我們在學習佛法時必須學習的。

我們不想做的是被感官分心。 我坐在這裡,讀我的佛法書,然後抬頭,“哦,看看那邊的山脈。 太漂亮了。” 你知道? 然後時間流逝,山脈生起又滅去,生起又滅去。 我的意識生起又滅去,生起又滅去,但我的心認為它是永恆的,它在那裡供我享受和執著。 然後當他們走了,他們把山上的樹砍下來時,我很不高興。

課程對象:: 我有一個問題,我質疑。 它與你剛才所說的關於在學校和所有這些形式的知識要掌握的內容有關。 觀照無常如何幫助我們審視,究竟什麼樣的知識才是真正持久和有用的,而什麼樣的知識不那麼重要。 所以我想多了一點,因為現在我在學校。 有些東西我必須研究,但它們不是佛法。 所以我可以研究我為什麼要研究這些東西的動機。 也許我最終能夠以某些支持佛法的方式使用其中的一些,但我想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 我的心所從事的仍然不是佛法,動機如何影響那個行為?

VTC:你是說,當你想到無常,然後想到你在學校學習的主題時,這會讓你有一些 懷疑 關於你所學的價值。 但是你知道你可以通過改變你的動機和思考,將它轉化為佛法行動,你知道,“我要學習這些材料,然後我會用它來利益眾生。” 但是後來你說,“但是材料本身並不是明確的佛法,那麼它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你在學什麼?

課程對象:: 可持續農業。

VTC: 哦,太好了! 可持續農業。 Chandrakirti一直在談論種子和豆芽。 龍樹喜歡種子和豆芽。 它們是我們經常用來比喻緣起,特別是緣起的類比,事物不是從自身產生的,它們不是從他者產生的,兩者都產生,兩者都沒有產生。 所以你可以學習你的可持續農業。 您可以通過良好的動機來學習這一點,以造福他人。 然後你也可以退後一步思考並說,“嗯,這些種子和芽的真正性質是什麼? 實質原因是什麼? 什麼是 合作條件? 事情是如何產生的? 種子在什麼時候發芽? 想想種子在萌芽的同時停止。 但如果萌芽正在出現,這是否意味著它已經存在? 如果它已經存在,它怎麼會生起? 你可以引入很多關於緣起和空性的概念。 想想你正在研究的可持續農業——種子和豆芽確實是一個好方法。

課程對象:: 我們有時間回去嗎? 我想更多地了解這個“我”。 “我”的無常。

VTC: 自我的無常。 是的。

我們一直在談論物體的無常性。 但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可以談論心的無常——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然後因為自我,我,依賴於 身體 和頭腦——我,它不存在於 身體 和介意。 可以? 你能有你的 身體 介意這里和你自己那邊? 當你說“我”時,那不是在某種程度上指代你的 身體 和頭腦,還是頭腦? 當你說,“我在走路。” 走什麼? 這 身體. “我在想。” “我在吃東西。” “我感覺很開心。”

每當我們說“我”並且我在做某事時,它總是與 身體 或頭腦。 如果你把心和 身體 走開,你能把我放在某個地方嗎? 那就是你想要的那個永久的,那個與靈魂分離的靈魂 身體 並且記住它仍然存在。 當你真正分析的時候,你能有一個人嗎,你能有一個與世隔絕的自我嗎? 身體 頭腦不依賴於 身體 介意嗎? 這麼說吧,你能告訴我一個沒有 身體 介意嗎?

課程對象:: 當你死了 身體 頭腦停留,然後如果有什麼東西在繼續,那是什麼?

VTC:“ 身體 留下來,但思想不是由分子構成的。 死後心靈不會留在這裡。 思緒繼續。 依靠心的連續性,我們給“我”貼上標籤,我們說“某某”重生。

課程對象:: 所以重生的是心?

VTC:是的。

課程對象:: 那麼思想就是靈魂? 我們找到了! [笑聲]

VTC: 不。當我們談論頭腦時,頭腦並不意味著大腦,因為大腦是身體器官。 頭腦不僅僅意味著智力。 頭腦意味著我們認知、感知、體驗的每一部分——也就是有意識的。 所有這些都包含在“頭腦”這個詞之下。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沒有精神或靈魂。 只有 身體 和思想,並依賴於我們將其標記為“人”。 心有非常粗糙的層次,就像我們的感官意識一樣。 它有非常微妙的層次,就像我們死亡時的心一樣。 但就清明和知曉的意義而言,這就是心。

課程對象::它不是永久的,因為它一直在生生不息、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VTC: 確切地。 是的。 心是無常的,總是在變化。 它是我們標記“我”的基礎—— 身體 和頭腦。 如果這兩者時時刻刻都在不斷地變化、生起和滅去,那麼依附於它們而被標記的自我又怎麼可能是永恆的呢? 不可能的。 如果你是永久性的,你就不能成為 . 考慮一下。 如果我們有一個永恆的靈魂,我們就永遠不會成為一個 , 我們能? 持久性也對我們有利。 因為事物是無常的,所以我們的心可以改變。 我們可以獲得新知識、新見解、新智慧。 我們可以培養 菩提心. 我們可以增強愛和同情心。 正是由於無常,所有這些因素都可以增加和增強。 然而,如果我們的思想是完全永久的,我們就永遠無法改變。 我們總是會被卡住。 永久意味著它不會隨時改變。

課程對象:: 所以當你死去時,頭腦會繼續……[聽不清]

VTC: 是的。 正確的。 無常意味著它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永恆意味著它永遠存在。

課程對象:: 我也糊塗了。 有時對我來說,這似乎是一個語義問題; 思想是從 身體身體 管他呢。 但我可以將靈魂視為,我的意思是,使用它就像使用術語一樣,就像某些人以相同的方式使用靈魂和精神一樣。

VTC: 好的。 所以你是說我們談論的是思想的延續,難道我們不能只說靈魂的延續嗎? 好吧,我們所說的思想和我們所說的靈魂是非常不同的。 頭腦認識。 心每時每刻生起滅去。 心靈是一種依賴 現象. 這取決於原因和 條件. 這取決於零件。 這取決於被貼上標籤。

靈魂不變。 它就在那裡,靜止的。 不受其他影響 現象. 反過來,它不能影響其他 現象. 永恆的東西是超越原因和 條件. 這意味著無論你練習什麼,無論你做什麼,如果有靈魂,它就不會改變。 這也意味著靈魂不會依賴於原因和 條件. 因此,說上帝創造它是因為上帝是一個原因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而永恆的東西不依賴於原因。 永久的東西不受原因的影響。

所以這不是語義的問題。 這不僅僅是說,“思想繼續,靈魂繼續,精神繼續——這一切都是一樣的。” 不,這些詞指的是非常不同的東西。 心智存在,但永恆的靈魂不存在。 還有一種與世隔絕的精神 身體 介意嗎? 那是一種新時代版本的靈魂。 給我看看。 如果存在,它是什麼?

課程對象:: 總而言之,真的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VTC: 那麼有什麼東西是永久的嗎? 在現象世界中,在合成的、被生產出來的事物中,沒有一個是永恆的。 然而,有永久的 現象. 有些事情是不會改變的。 在這裡,我們必須進入概念的整個概念——以及否定、肯定 現象 與否定。 所以在否定中,事物不是 X、Y 和 Z。這些否定是永久的,因為它們是由概念創造的。 實際上是空性,缺乏內在的存在,空性本身是永恆的。 它沒有改變。 這是 終極本性 of 現象. 但這是一個否定。 這是缺乏固有的存在。 它不是某種積極的物質。

不要讓你想要相信靈魂的頭腦把空虛變成某種積極的宇宙能量,一切都是由它創造出來的——因為事實並非如此。 空是一種否定。 這就是我們在哲學中所說的非肯定否定或非肯定否定。 它只是否定固有的存在,而不是肯定任何東西。 所以空性不是某種普遍的宇宙物質,一切都來自於它——儘管你們肯定願意相信。

這實際上是古代印第安人之一 意見. Samkhya 的觀點是存在這種原始物質。 從它整體 現象 出現了。 解脫是一切都消融在其中。

但是,你知道,如果存在普遍意識或普遍宇宙物質,你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它是永恆的嗎? 它是無常的嗎? 它是如何創造的? 你遇到了同樣的困難。

課程對象:: 兩個問題。 第一個很快。 無常是永恆的嗎?

VTC: 不是,無常也是無常。

課程對象:: 所以這不是否定嗎?

VTC:沒有。

課程對象::然後我的另一個問題是,你幾分鐘前說過,擁有這種永久性的想法很令人欣慰——所以我們提出了這種永久性的想法來保護自己。 但根據我的經驗,認為我們是永久的似乎很自然。 我從來沒有在一種宗教觀點中長大,特別教導你天生就存在。 所以感覺好像我和今天早上醒來時的我是同一個人似乎很正常。 我沒有變。 我沒有經歷過,當然,我做過一些事情,但本質上我是同一個人。 在我看來,雖然它可能很久以前就發生在潛意識層面,但在我看來,這並不是我想出的概念。

VTC:所以你是說,感覺“我還是今天早上的我”似乎很自然,這不是任何人教你的,但你只是覺得,“好吧,我和今天早上是同一個人。” 我們中有一部分人覺得我和今天早上是同一個人。 但還有另一部分,我們也很自然地感覺到我與今天早上的我不同。 今天早上我肚子疼,現在不疼了。 因此,自我的自然感覺也會發生變化。

課程對象::這似乎更像是體驗不同事物的感覺,我再次認為它是頭腦,但我們傾向於認為它不止於此; 就像我們的本質一樣。

VTC:所以你說的是在體驗事物方面,所以我們覺得,“這裡有我——堅實的、永恆的、不變的。 我只是經歷了不同的事情,這就是它的感覺。 但確實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有時候會有這種感覺。 但另一方面我們會說,“今天早上我心情很好,但現在我心情不好。” 所以我們確實有另一種感覺,“嗯,是的,我確實改變了。”

關鍵是我們有很多矛盾的感覺和想法。 這才是重點。 我們的頭腦充滿了矛盾的事情。 因為有時會有這種感覺,“是的,只有我。 我接觸所有這些不同的感官對象,但我沒有改變。” 但下一刻我們會說,“我聽了那麼吵的音樂,現在我頭疼了。” 這意味著我改變了。 在聽音樂之前我沒有頭疼。 音樂影響了我,“現在我不一樣了。”

我們有所有這些不同類型的概念。但問題是我們幾乎從未檢查過它們,看看哪些是真正現實的,哪些不是。 就像我們說“你讓我生氣了”一樣,我們從不檢查。 “我生氣了。 你讓我生氣了。” 我們從不檢查它。 但如果我們開始檢查它,我們會意識到,“不,另一個人並沒有讓我們生氣。”

我有一天要寫的一本書的標題是 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

課程對象:: 我認為有這樣的保險槓貼紙。 他們偷了你的想法。

VTC: 他們偷了我的主意。 你不會知道嗎?

第二印:一切污染現像都是苦的本質

好的,那麼我們繼續第二點。 你會更喜歡第二個。 第二點,全被污染了 現象 本質上是 dukkha,或不令人滿意。 都被污染了 現象 不滿意。 有時,污染這個詞被翻譯為被污染或被污染。 這兩個詞都可能被誤解。 這個想法是當我們說某物被污染時,它被什麼污染了? 抓住真實存在的無知。 所以任何 現象 被無明污染的,是苦的本質。 它本質上是不令人滿意的。

有時你會聽到它本質上是痛苦的。 在這裡我們看到苦難這個詞不能很好地翻譯為 dukkha——它非常有限。 如果我們說這本書本質上是痛苦的,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是嗎? 那本書沒有痛苦,這本書也不用讓我痛苦。 事實上,我讀了它,它讓我很開心。 所以你看這裡的受苦並不意味著痛苦。 Dukkha 並不意味著痛苦。

三種苦

我們談論三種類型的苦。 一種是“痛苦的苦”。 那種苦是所有眾生都認為是不圓滿的。 即使是昆蟲、動物、地獄眾生、天神,每個人都認為痛苦是不令人滿意的。 你不需要學位。

那麼第二種苦叫做“變化的苦”。 這指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快樂或幸福。 它被稱為 dukkha 或不滿意,因為我們擁有的任何快樂和幸福都不會持久。 它改變。 它消失了。 它不僅會改變和消失,甚至在我們體驗它的時候,雖然我們稱之為快樂,但我們所說的快樂實際上是一種低級的痛苦。

例如,當你坐在這裡,你的膝蓋開始疼痛,你的膝蓋疼痛,你的膝蓋疼痛,你在說,“這節課什麼時候結束? 這個修女沒有閉嘴。 她一直在說話,我的膝蓋受傷了。 我想站起來。” 所以最後我們奉獻,我們站起來,當你站起來的那一刻,你會感覺,“哦,多麼高興”——你會感到真正的快樂。 現在如果你繼續站在那裡——你站著,你站著,你站著,你站著,你站著,會發生什麼? 然後就像,“我想坐下。 我在櫃檯排隊等了很久。 我只想坐下。” 所以我們必須看看:如果站立是幸福的本質,我們做得越多,我們應該越幸福。 但我們只在第一次做的時候才稱它為快樂,因為站立的痛苦還很小,但坐著的痛苦已經消除,所以我們稱之為快樂或快樂。 我們越站越痛苦,然後我們渴望坐下。 當我們第一次坐下時,就像“啊”。 所以很高興。 但那隻是因為坐的痛苦很小,站的痛苦暫時消失了。

如果我們審視我們在無明的影響下用這顆心體驗到的任何我們稱之為愉快的事情,那麼它們本身都不是真正令人愉快的事情。 例如,讓我們吃東西。 如果你現在正在夢見藥餐,“哦,藥餐。 我想知道他們在吃什麼。 湯! 這是我們上週、上個月、去年一直在吃的湯。 它看起來總是一樣的。 每次我來看望  舍衛城,都是一樣的湯。”

想像一下,你真的很餓。 所以你真的很想喝湯。 你坐下。 你太餓了。 你得到湯。 你開始吃,它很好吃,“哦,多好的湯啊!” 然後你繼續吃,你繼續吃,你繼續吃,你繼續吃,會發生什麼? 你肚子疼,是嗎?

如果吃的本質是快樂,那麼你吃得越多就越快樂。 但事實並非如此。 最初的快樂是因為飢餓的痛苦已經消失,或者無聊的痛苦已經消失,你得到了當下的快樂。 但是你吃的越多? 它本身並不令人愉快。 當我們說“所有被污染的東西都不如意”時,這是另一個意思。 它指的是第二種苦。

那麼第三種苦叫做“緣起法”或“緣起法”。 這意味著剛出生時 身體 和受煩惱影響的心 因果報應. 關於煩惱:根本的煩惱是我執的無明。 它引起了 附件 和 憤怒 嫉妒、驕傲、怨恨和所有其他的東西。 所以只要有一個 身體 和受苦惱影響的心, 因果報應,那是第三種苦。

我們坐在這裡可能會有一種中立的感覺:沒有什麼特別好,也沒有什麼特別壞。 我們可能會有一種快樂的感覺——我們剛剛中了彩票,或者交了新男朋友,得到了你想要的工作,或者不管是什麼。 你真的很開心。 但這並沒有安全感,因為它所需要的只是任何情況的最輕微變化,幸福就會崩潰,或者中性的感受會變成痛苦。 為什麼? 這是因為我們的 身體 心受煩惱的影響, 因果報應.

根本的煩惱是無明,執著於事物具有真實或本有的存在。 這意味著它把事物理解為完全獨立於任何其他因素——無明。 因為我們理解我們的自我是固有存在的,我們理解我們的 身體 心靈和外在 現象 本來就存在,那麼我們就認為有實實在在的東西。 “這裡有一個真正的我。 那裡有一個真實的外部世界。” 然後我們執著於事物,“我想要這個。 我要那個。 我想要另一件事。” 這是因為這個固有存在的大“我”總是需要,總是想要,總是在尋求快樂。 然後與 附件——當我們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當我們得不到我們想要的 因為——然後我們有痛苦。 所以無論什麼干擾我們的快樂,我們都會有仇恨和 憤怒 對他們或它。 當然,當我們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幸福時,我們就會傲慢自大。 當他們比我們擁有更多的幸福時,我們會嫉妒。 當我們懶得去關心任何事情時,我們就是懶惰的。

所以我們有所有這些煩惱,然後煩惱產生行動。 受這些不同的心理煩惱的驅使,我們會以不同的方式行事。 在影響下 附件 我們可能會撒謊以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可能會偷竊或欺騙以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 在影響下 憤怒 我們在口頭上傷害他人,我們在身體上傷害他們。 為什麼? 這是因為我們的幸福受到了乾擾,所以我們會心煩意亂。 在混亂的影響下,我們只是抽空吸毒和喝酒,並認為這會讓我們平靜下來。

有了 身體 和在煩惱和影響下的心 因果報應 產生動作。 行動或 因果報應 在我們的思想流中留下業力種子。 死亡的時候那些業力種子成熟了? 當它們成熟時,它們與 執著,想要輪迴中的另一個存在,這會促使我們的心去尋求另一個重生。 以便 因果報應 開始成熟,那是存在的鏈接 十二因緣, 和 boom-birth 發生了。 我們重生到另一個存在。 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在 因果報應 和煩惱,就是不斷地 身體 和心在那些煩惱之下, 因果報應. 尤其是心,在死亡的時候,強烈的煩惱生起,一些 因果報應 成熟,然後繁榮,我們進入下一次重生。 然後我們在下一次重生中再次體驗所有這三種類型的苦——痛苦、變化、普遍的條件存在。

即使你出生在這些非常高的極樂境界,也許你沒有痛苦的感受,但你仍然有變化的苦和無處不在的有為苦。 即使您出生在以下州 三摩 你就在這個單點集中的地方 極樂 恆久以來,你不會體驗到痛苦,也不會體驗到一般的快樂。 但是 身體 心還在無明、煩惱、煩惱的影響下 因果報應. 當那個 因果報應 結束,然後你再次轉世。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輪迴、輪迴。 當您聽到它時,如果您有這種“討厭!”的感覺,那就太好了。 我們想感受一下——“哎呀! 我不喜歡這個。 我想擺脫這個。” 我們想感受到這一點。 這就像監獄裡的囚犯。 如果囚犯認為監獄是仙境,他們就不會試圖逃出去。 但如果你真的認為你的監獄是地獄,那麼你就會有一些能量和動力離開。

所以當你聽到這個關於什麼是輪迴、什麼是輪迴的討論時,你會說:“這真的很不令人滿意。 它真的很臭”——這很好。 這將激勵你尋找出路。 解脫之道,是生起證悟本性不存在的智慧。 這是因為智慧與執著於事物本然存在的無明是完全相反和矛盾的。

所有受污染的事物都屬於苦的本質。 在這裡,當我們談論以這種方式發生的輪迴時,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根本是心。 這 身體 是我們重生時得到的。 但它是什麼? 煩惱在哪裡? 它們存在於頭腦中。 是什麼創造了 因果報應? 就是心有各種意圖。 這 身體 除非那裡有心理意圖,否則演講不會起作用。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心比 身體. 科學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 身體. 同樣,我們——因為我們太外向了,就像我們之前談論的那樣——我們通常想了解外面的世界。 但那樣我們就讓自己保持無知。 這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快樂和痛苦的真正來源是什麼。 它是我們內心的意識,並與那個思想一起工作。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心總是最重要的。

這四個印記中的前兩個,所有產品或複合材料都是無常的,並且所有的都被污染了 現象 是苦的本質,這兩者是相關的。 這是因為它們都描述了前兩個聖諦。 尤其是因為事物是無常的,所以它們取決於因和 條件; 什麼是原因和 條件? 這是苦難和 因果報應. 這就是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然後前兩個一起與前兩個聖諦有關——苦聖諦和苦源聖諦。

現在如果就此打住,那麼一切都顯得很無助和絕望,不是嗎? 有無常。 有些事情我認為會給我帶來快樂,所有這些複合 現象 應該帶給我快樂的是苦的本質。 什麼用途? 我放棄。 我認為,這就是許多人抑鬱症的根源。 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焦慮。 他們對無常和苦有一些概念——但不是一個清晰的概念。 他們不知道最後兩個聖諦,而對前兩個聖諦只有一些了解。 他們沒有聽過教義。 他們不知道苦的止息及其起源; 並且有一條道路,一種實現這種停止的方法。 所以最後兩個聖諦對整體來說真的很關鍵,因為它們提供了一個替代方案——了解這個替代方案非常重要。 如果我們看到有苦和苦的起源; 說有人告訴我們或者我們聽到了一些關於這件事的信息。 但這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也有真正的停止和 真正的路徑. 然後你會說,“好吧,我該如何擺脫這種束縛我的無知? 如果無明是一切的根源,我該如何去除它呢?” 並且,“它可以被擺脫掉嗎,或者它是存在的並且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嗎?” 這就是推理、情報和調查真正至關重要的地方。 這是因為我們接著看無明,以及無明所理解的是本性存在。 它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固有存在的,獨立於所有其他因素、原因和 條件,零件,甚至是構思和標記它們的大腦。 這種對固有存在的執著使事物以一種方式存在,因此它產生了混亂, 附件是, 憤怒,等等。

那麼問題是,事物是否以無知理解它們存在的方式存在? 無明將事物理解為固有存在,真實存在。 事情真的那樣存在嗎? 因為如果他們這樣做了,那麼就沒有辦法擺脫無明,因為無明將是一種準確的感知。 但是,如果事物並不像無明所理解的那樣存在,那麼就有可能通過培養看到事物真實存在的智慧來擺脫無明。 這是因為你反駁了無明所相信的對象。

那麼我們開始調查。 事物本來就存在嗎? 這讓我們進入四印中的第三印,也就是,“所有 現象 是空虛和無私的。” 所以我們開始調查:事物是否像無知所理解的那樣固有地存在? 當我們開始運用智慧並開始分析調查時:事物是否獨立於其他因素? 我們發現他們不是。

例如,我們在會議的早些時候談到了我的這種感覺。 “我就在這裡。 我就是我。 所有這些東西,我接觸,但我並沒有真正改變。 我只是我,坐在這裡,獨立於一切,沒有什麼能真正影響到我。” 於是就有了這種感覺。 然後我們開始檢查它:“這是真的嗎? 真的沒有什麼能影響到我嗎?” 我們很容易受到影響,不是嗎? “我們生產出來了嗎?” 看看我們的生活,我們是不是被生產出來的 現象? 我們是否依賴於原因和 條件 過這樣的生活? 我們的生命是生產出來的還是不生產出來的? 是生產出來的不是嗎? “它一直存在嗎?” 不。這種感覺,“我在這裡,我只是在這裡獨立於一切,”這是一種準確的看法嗎? 不! 我們會死嗎? 是的!

這種感覺,“只有一個不會改變的我,沒有因緣而存在的我, 條件” 這種感覺是準確的還是不准確的? 不准確! 很垃圾,不是嗎? 我們是否感覺到它並不重要。 如果它不合情理,我們就得把它扔掉。 我們不能使用這個東西,“好吧,我感覺到了……”我們已經感覺到了很多東西,不是嗎? 就像,例如,你墜入愛河,“我覺得這個人永遠是我的靈魂伴侶”。 然後你和他們說話,不管多久之後,就像,“我不是在和那個人說話!” 是的,但一開始,“哦哦,我相信我們真的是命中註定的,神意相投的。 我們是前世的靈魂伴侶。 我們將永遠在一起,密不可分。” 我們真的有這種感覺,當我們有這種感覺時,就像是,“哦,我確定確實是這樣。” 我們都這樣過,不是嗎? 然後你等了一會兒,就像,“男孩! 我在想什麼? 我在想什麼! 我到底相信什麼?

僅僅因為我們認為這是真的,那不是合乎邏輯的證據。 這就是為什麼調查和反思如此重要,為什麼分析如此重要。 當我們開始調查時,感覺就像這裡有一個大我,不依賴於原因和 條件,這不取決於零件。 有一個自我,但它與自我無關 身體 和介意。 就像你說的那樣,“是的,有一個自我——但它不依賴於部分,也不依賴於被貼上標籤。” “誰,我? 我只是被貼上標籤而存在嗎?” “忘了它! 我存在! 我不只是被貼上標籤。”

但是當你看時,“我”是如何存在的? 自我如何存在? 你必須有收藏 身體 和頭腦。 但是是集合的 身體 介意自己嗎? 不,你還必須有一個頭腦來構想那些並給他們貼上“我”或“人”的標籤。 它還取決於構思和標記的頭腦。 是否有一些不依賴於其他人的固有存在的我 現象? 當你尋找它時,你找不到它。

然後你會看到事物是空的和無私的; 無明所抓住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這讓你相信解脫是可能的。 然後你了解 真路. 這條路不是你走的物理路徑。 道路是一種意識。 當我們說“修行”時——我們是以某種方式訓練意識。 它是通往涅槃的道心,導致證悟。 正是因為事物本身是空的,所以才有了發展視事物為空的智慧的道路。 因此,真正的停止和 真正的路徑 存在。 因此,有眾生證悟了 真路 和真正的停止。 那是 僧伽 我們的寶石 避難 in. 真正的止息和 真正的路徑 我們是法寶嗎 避難 中。圓滿法寶證悟者,是 . 那麼我們有 存在。 所以我們有 三顆寶石 作為存在的避難所 現象——一切都基於這樣一個事實 現象 是空的固有存在。

這是龍樹菩薩所教導的美好事物之一。 當你學習它時,它只會讓你大吃一驚。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明天我們將進一步討論第三印和第四印。 我們今天下午談到了他們。 然後我們將進入 心經. 我們已經在處理很多材料 心經.

課程對象:: 有了第二個苦,法喜究竟落在哪裡?

VTC: 當我們談論第二種苦時,法喜落在哪裡? 當我們還是凡夫時的法喜 三摩 以及真正維持它的智慧。 但這是一種朝著我們想要去的方向前進的喜悅,它將帶我們走向一種不會衰退的喜悅。

課程對象::所以,只要我們是有情眾生,我們所體驗到的所有愉悅感受都是……

VTC:只要我們是眾生就不是,因為在你成佛之前你就是眾生。 在我們證得見道之前,我們的喜悅被明顯的無明所污染。 一旦我們到達見道並成為聖賢,喜悅就不再被明顯的無明所污染,但它仍然被無知的潛伏所污染。

課程對象:: 在那之前……

VTC: 在此之前,讓我想想。 可能會有一些例外。 比如你對空性有推論性的認識,我說是例外。

課程對象:: 我沒有理解你剛開始的時候,你是說前兩個印章是如何相關的,因為它們都描述了前兩個聖諦。 我不明白。 我明白比丘菩提說苦是這樣的,因為事情不是永恆的,所以我們很沮喪。

VTC: 所以你問的是前兩個有什麼關係? 全複合 現象 是無常的。 當我們說它們是無常時,這意味著它們依賴於其他因素,主要是它們的原因和 條件. 然後在第二個中,我們說那些原因和 條件 在無明的影響下,主要是受污染的。 這是因為 身體 心是在無明和無明的影響下產生的 因果報應.

讓我們安靜地坐一分鐘,然後我們會奉獻。 在你的 冥想 今晚和休息時間對此進行更多思考。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