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33-1節:報恩

33-1節:報恩

一系列討論的一部分 41發菩提心祈請文 來自 華嚴經 (“ 花飾經).

  • 報答眾生恩情
  • 報答諸佛菩薩的恩情
  • 動機如何重要

41 祈求修煉 菩提心: 第 33-1 節 (下載)

部分1

部分2

“願一切眾生報答一切諸佛菩薩的恩德。”
這是主的祈禱 菩薩 見人報恩時。

很漂亮不是嗎? 這裡有兩件事:一個是報答眾生的恩德,一個是報答諸佛菩薩的恩德。 有時我們將它們視為兩種不同的事物。 提供 侍奉佛菩薩是一回事, 服務於我們的 精神導師 是另一回事, 服務眾生是另一回事。 我發現很多人喜歡為佛菩薩和上師服務,但是眾生呢? 不。

我住在一個佛法中心,我們的老師住在一間小屋裡,當我們上課時,人們互相推搡著試圖進入別墅的廚房只是為了洗碗。 但是去佛法中心的廚房洗碗? 沒門! 他們不打算去。

這很有趣,因為事情完全一樣。 活動完全一樣,不是嗎? 洗碗就是洗碗。 我們的心對洗碗的行為所做的是,“洗其他眾生的碗。 為什麼我必須這樣做? 他們為什麼不自己洗臟盤子? 他們把盤子留在這附近讓我洗。 所有這些杯子周圍都有硬皮和垃圾,我必須去洗這些臟東西。” 然後,來自 冥想 大廳,我們用來做的盤子 tsok 或一些非常漂亮的東西:“哦,我想洗那個! 我會以這種方式積累功德。” 當我們為我們的上師做某事時:“哦,那是所有功德中最高的。”

我認為,我們必須做的是讓所有這些行動平等。 不等於最低公分母,“我不想為任何人做任何事,無論聖人與否”,而是要認識到,為眾生服務就是為我們的老師服務,就是為世人服務。 三顆寶石. 如果你想一想,為什麼 努力成為一個 菩薩 (因為 曾經是一個普通人)。 為什麼他要用那麼大的力氣成為一個 菩薩 然後成佛? 不僅是釋迦牟尼 ,但所有其他諸佛。 為什麼要經過三個無量大劫呢? 不是因為他們想成為超級巨星,所以有人會給他們一些蘋果和橘子。 因為他們關心眾生。

對佛陀重要的是什麼? 菩薩? 是眾生。 覺悟對諸佛菩薩來說很重要,因為有情眾生。 如果他們不關心有情眾生,他們就會獲得自己的涅槃並進入 極樂 他們自己的必殺技。 因為他們太關心眾生了,所以他們不僅沒有進去 極樂 他們自己的必殺技,但不是只有七世,而是經過三個無量劫來證得圓滿覺悟。 如果那是多少 三顆寶石 關心眾生,那我們為眾生做事就是在為眾生服務 三顆寶石. 就像有人有了孩子,如果你想站在父母的一邊,就為孩子做點什麼。 為什麼? 因為父母愛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稱讚父母,有時它會進入一隻耳朵而另一隻耳朵。 但是你誇他們的孩子? 然後他們在那之後愛你。 如果我們想讓佛陀和菩薩快樂,為眾生做點什麼,也是一樣的,因為那是佛菩薩關心的人。

聽眾: 在關心他人時,有行動,也有意圖。 你在之前的某個討論中說過,無論動機如何,行動在一定程度上都很重要。 那麼問題來了,在為人服務的時候,不為自己著想和為自己著想,應該是有區別的。 如果那次討論有差異,那麼這裡也應該有差異。

尊者圖登卓龍(VTC): 你的問題是:無論你有某種動機還是沒有那種動機,做一個動作是有區別的。 在這裡,你也說如果我們為眾生做點什麼,因為我們關心眾生,因為我們關心眾生。 三顆寶石 出於這個原因而這樣做與僅僅因為必須完成而採取行動之間有區別嗎?

聽眾: 似乎應該有,但你是說動機並不重要。

職業訓練局: 不是的,其實我說的是發心很重要,所以當我們為眾生做事的時候,我們應該想:“我是在為眾生服務”。 三寶. 我在侍奉我的老師。 我是在為眾生服務。” 然後一切都在一起了。 然後你提出一個中立的行為,比如洗碗——或者甚至是一個消極的行為,比如“嗶嗶嗶嗶嗶嗶這些愚蠢的人,他們為什麼不自己清理乾淨?”——通過改變你的態度,使同樣的事情變成 因為你是 三顆寶石.

聽眾: 如果他們只是幫忙,他們不一定 為諸佛菩薩服務。

職業訓練局: 不必要。 這也取決於您在哪裡提供幫助以及您在做什麼。 如果你為一個聖物做某事,那麼你會通過那個聖物的力量創造一些額外的功德。

我們有這些特定的場域,它們是強大的客體,比如你的父母、窮人和有需要的人,以及 三顆寶石:“ 三顆寶石 因為他們的了悟,窮人和有需要的人因為他們的需要,我們的父母因為他們的仁慈。 幫助這三個領域中的任何一個都比僅僅為自己或為他人做更多的美德。 即使你沒有“我在為眾生服務,或者”我在為眾生服務 三顆寶石” 當你幫助你的父母時,即使你沒有,你仍然在創造更多的功德,因為你的父母是一個強大的對象。 同樣地,來這里為寺院提供服務的人,我認為因為我們是一個佛法組織,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利益眾生和弘揚佛法,這比在其他地方種植園藝創造更多的功德。 如果你想進一步增加功德——因為記住我們在談論使行為變弱或變強的不同因素——一個是你提到的動機,一個是對象的力量。 如果你同時擁有這兩個(那是最好的)。 這是否回答你的問題?

聽眾: 我的結論是有層次。 做善事有一個層次,比如用動機幫助喬吹氣,而做一個動作也有一個層次。

職業訓練局: 沒錯。

聽眾: 哪一個是侍奉佛菩薩呢? 或者這只是一個比喻?

職業訓練局: 我想一方面,從一個角度來說,他們都是在為佛菩薩服務,因為我們是在為眾生服務。 但是為了我們積累 因果報應, 有點像“超級 因果報應”,那麼我認為我們最好有這樣的意圖,即我們也在為 三顆寶石.

聽眾: 我在想,他們所謂的“清淨見”,就是想把一切都看成是淨土和菩薩會。 對我來說,當我在另一個尋找烏托邦的過程中第一次接觸到它時,這是一種虛幻的東西……似乎如果你的動機更像你今天所說的,鼓勵每個人,那就像是做事的動機那個,讓你的思想更加廣闊,讓每個人都得到提升。

職業訓練局: 你問清淨見,把環境看成淨土,把眾生看成佛。 是的,以一種方式將所有有情眾生提升到成為 . 然後,為他們做事、舉止得體以及其他一切就變得更容易了。 清淨見地,也是幫助我們不生氣不煩惱的解藥。 如果你認識的人是 有點把地板上的爛攤子留在地上,你可能不會那麼難過。

聽眾: 想要採用這種做法的正確動機是什麼?

職業訓練局: 採用純粹的觀點? 你這樣做是作為密宗修行的一部分,我認為你這樣做是為了積累功德,為了防止煩惱也生起,為了讓自己熟悉空性見。

聽眾: 你說“創造功德”。 我假設從增加善行的力量的角度來看,取決於對像是什麼,比如佛陀和菩薩、你的父母、窮人和有需要的人。 如果你把某人看作 菩薩 當你對他們做善事時,這會增加力量還是那個人實際上必須是一個 or 菩薩?

職業訓練局: 我認為這符合她的問題。

聽眾: 我實際上是指“窮人和有需要的人”。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在佛法中心,人們不想去洗碗,如果我下定決心“這些人又窮又窮,就像他們沒有錢一樣,他們會受苦,因為他們不想這樣做,他們有消極的心理狀態,”我會以這種方式幫助他們。 是不是要把他們變成更有德行的對象……?

職業訓練局: 我不認為這會像改變你自己那樣把他們變成一個物體。 你是說如果你和一群人在一個佛法中心,他們不想自己清理,如果你把他們看作是窮人和有需要的人,並以這種方式在他們之後清理,那會成功嗎?更強大的對象? 我不認為你是在把他們變成“窮人和有需要的人”,就像你在改變自己的想法一樣,因為你在改變自己的想法,以這種方式創造更多的功德。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是貧窮和有需要的,因為如果他們看不到為他人做一些簡單的善舉的價值,或者即使他們期望其他人在他們自己之後清理乾淨,那麼在精神上什至是非常貧窮和有需要的儘管他們在身體上可能非常富有。

聽眾: 將我們的思想轉向它的那個方面,是否將它的那一部分設置為使他們成為善良的對象 因果報應?

職業訓練局: 我不知道你是否將它們更改為對象。 你在改變你的心,讓你的心變成善心。 讓我給你舉個例子。 有一次我住在修道院裡,走進廚房時,我花了很多時間,人們會把他們骯髒的杯子留在水槽裡,然後他們的髒盤子就放在水槽裡。 他們只是喝了東西,用了一些東西,然後把它放在那裡,然後指望別人來清理它。 我真的會被打勾的。 我喜歡住在一個乾淨的地方,我希望能夠進去做我的事,而不是花半個小時在有人打掃衛生之後。 我會生氣。 當然,如果你聽了足夠多的教義,你就會意識到,當你生氣時,那不是一種良性的心態,你正在製造負面情緒 因果報應. 在某個時候,你突然明白了。 我一直都知道我沒有一個正確的想法,但我很難改變它。 幾年後,我和一個做同樣事情的人住在一起,我只是對自己說,“現在我要在她之後清理乾淨,這是我的 純化 因為有這麼多 憤怒 當我跟著別人打掃的時候。” 我腦子裡只有那個意圖,“我創造了消極的 因果報應 即使我在他們之後清理,幾年前,用 憤怒 我需要淨化它。 現在這是我這樣做的機會。 我是 服務於 僧伽” 我就是那樣做的。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