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給佛法新人的建議

給佛法新人的建議

緬甸一所寺院學校的男孩們正在晨禱。
在深入研究更複雜的練習之前,學習如何讓你的頭腦平靜下來並處理你的痛苦情緒。 (攝影者 迪特瑪溫度 )

我清楚地記得我在佛法中的最初幾年,試圖弄清楚我應該如何在佛法中心、寺院和僧侶中行事。 弄清楚要學習和練習什麼並不容易。 學習用我的思想工作是最大的挑戰! 有時我想放下一切,用我最喜歡的消遣來分散注意力。 但在度過了那些充滿挑戰的時期後,我將向那些新來者傳授一些技巧。

當你去佛法中心時,與門口的人交談,詢問是否有關於禮儀的小冊子,並拿起一本祈禱書在上課時使用。 如果門口沒有人,可以問問熟悉中心的人,甚至可以和另一個新來的人談談。 人們通常很友好。 在問答時間,提出問題。 沒有問題是“愚蠢的”。 事實上,房間裡的其他幾個人很可能也在想同樣的事情,並希望有人能克服他們的害羞來問老師。

你會看到人們鞠躬。 如果您覺得這樣做不舒服,請不要這樣做。 沒有壓力。 與祈禱相同; 花點時間去理解它們,這樣你在背誦它們時就會感到舒服。

作為初學者,去初學者的課程。 儘管該中心可能會舉辦知名老師的啟蒙活動,但請等到您在該中心建立適當的基礎後再參加這些活動 拉姆林 (啟蒙的漸進路徑)和 洛瓊 (思想轉變)。 在深入研究更複雜的練習之前,學習如何讓你的頭腦平靜下來並處理你的痛苦情緒。 如果您從一節課跳到另一節課或經常缺課,您將錯過重要的學習步驟。 正確理解基本的佛教原則並在一開始就建立堅實的基礎的重要性怎麼估計都不過分。

您會聽到許多新想法,其中一些可能對您沒有意義。 沒關係。 你不需要強迫自己相信它們或認為它們很荒謬。 相反,將它們擱置一旁,不時回過頭來思考它們。 漸漸地,事情會開始變得有意義。

不要期望一下子理解或實現所有事情。 這需要數年、一生、億萬年。 學習佛法不像西方教育,我們學習事實並告訴老師他們在考試中已經知道的東西。 專心聆聽佛法,在家中思考所聽到的。 從邏輯上檢查它並將其應用到您的生活中,看看它是否有效。 多聽同一個教法,因為每次你聽到它時,它聽起來都不一樣,因為你的心變了。 慢慢閱讀佛法書籍,停下來思考你所讀的內容,將其應用到你的心中。 雖然急於獲取大量信息很誘人,尤其是關於異國情調的信息,但主要還是閱讀與您的練習水平相對應的書籍。 這樣,你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就不會迷茫了。

佛教不是理智的概念。 修行對於將佛法帶入心中是必不可少的。 這需要設置一個固定的每日 冥想 練習並堅持下去。 只有通過製作 冥想 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您會體驗到它的好處。 預約 將它寫入您的日常日曆將幫助您獲得緩衝。 如果這時候有人打電話讓你做點別的事情,你可以如實說“對不起,我很忙”。 我們不會破壞與重要人物的約會,例如 .

在你的日常 冥想 練習時,首先要背誦一些詩句來建立你的動機並使你的心有接受力。 然後做檢查(分析) 冥想 關於你在佛法課上學到的主題。 這個正式的時間 冥想 為你在接下來的一天中修行佛法做好準備——在工作中、與家人在一起、在學校裡,在任何地方。 在那些情況下,注意你在想什麼、感覺什麼、說什麼和做什麼。 注意你的 菩提心 動機並嘗試將愛和同情心帶入您與他人的所有互動中。 晚上,回顧你的一天,為自己做得好的祝賀自己,當你犯錯時承認併後悔,並為第二天更新你的同情心。

當你第一次開始修行時,你可能會對你在內心發現的想法和感受感到震驚。 不要氣餒,認為這條路太難或對自己失望。 我們都是相似的; 任何修行佛法一段時間的人都經歷過你正在經歷的事情,並從另一端走出來。 對自己要有耐心。

不要迷失在陷阱中。 佛法是關於轉變我們的思想。 藏傳佛教有許多迷人的外在事物——高寶座、深誦、彩錦、法會——但這些都只是輔助。 真正的修行是與我們的心一起工作。

不用急著找老師。 佛經教導我們,在拜某人為師之前,要先了解他的功德。 與此同時,繼續參加佛法課程並實踐所學。 慢慢走: 避難戒律 準備好後建立師生關係。 有時情緒可能會突然湧上來做這件事,但最好等一段時間,直到你的理解穩定下來。

與同樣修行佛法的人培養友誼。 通過這種方式,你們互相鼓勵學習和實踐。 認識人的一種方式是在佛法中心做志願者。 從一份小工作開始,記住你的佛法修行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承擔超出你能力範圍的志願工作。

我們把投入佛法的東西拿出來。 我們對自己的精神實踐負責。 沒有人會用勺子餵我們。 我們的老師和 三顆寶石 在那裡指導、教導和啟發我們,但我們必須做改變思想的工作。 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變得更聰明、更平靜、更富有同情心、更清晰,我們的幸福感也會增加。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