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在自殺後康復的同時培養聯繫、同情心和對善良的信心

在自殺後康復的同時培養聯繫、同情心和對善良的信心

2006 年初,尊者圖登秋準 (Thubten Chodron) 受邀在自殺倖存者會議上發言。 以下是她對要說什麼的初步想法,她在會議上將其擱置一旁,只是作為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交談。 您可能還想听聽她在 失去親人自殺. (這篇文章將包含在即將出版的出版物中 自殺葬禮(或追悼會):紀念他們的記憶,安慰他們的倖存者, 由 James T. Clemons, PhD, Melinda Moore, PhD 和 Rabbi Daniel A. Roberts 編輯。)

我很榮幸能夠與這樣一位受人尊敬的聽眾分享一些想法,他們是一群真誠地關心其他生物的人。 對他人的關心和愛——那種被聯繫在一起的感覺——是過有意義的生活的重要因素。 與此相關的是,儘管我們遭受苦難和痛苦,但我們人類仍然有一些基本善良和純潔的感覺 憤怒. 我們知道我們有特殊的潛力,僅僅因為我們有思想/心靈,我們的生活不會注定疏遠、自我憎恨、內疚和怨恨。 在佛教語言中,我們稱之為“ 自然”或“ 潛能”——我們的心/心完全清明的本性,這是我們可以發展驚人品質的基礎,例如對所有眾生的公正愛和慈悲,以及了解所有存在的究竟實相的智慧。

我想更多地談談這兩個——與他人聯繫的感覺會導致同情心和對我們內在善良或“開悟的潛力”的認識——因為它們與自殺和親人自殺後的康復有關.

首先,讓我們調查一下它們與自殺本身的關係。 自殺往往源於抑鬱症。 雖然在某些情況下,抑鬱症可能是由於化學失衡或乾擾力引起的,但一些突出的想法仍然在腦海中盤旋,促使一些人考慮將自殺作為減輕痛苦的一種方式。 這些是諸如“我的生活毫無用處”、“我的生活沒有幸福的希望”和“我不值得活著”之類的想法。 “我的生命毫無用處”的想法是基於什麼原因生起的? 它的基礎不是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感覺與他人或與環境的聯繫。 我們沒有或永遠無法以有意義的方式與他人聯繫,對嗎? 不,當然不是。 雖然這樣的想法可能存在,但它的內容是不現實的,因為事實上,我們與所有眾生有著深深的聯繫和聯繫。 我們一生都相互依賴。 我們在社會上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有助於他人的福祉。 即使是與某人的微小互動——一個微笑、一句“謝謝”、幾句話——也會改變他人的生活。 撫摸動物和餵養鳥類會給這些生物帶來感情。 我們整天都有這樣的互動。

我們如何反對這種認為我們與他人脫節的不切實際的觀點? 只是告訴自己去感受愛、被愛或連接是行不通的。 我們必須積極訓練我們的思想/心靈,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 當這樣做時,積極的情緒自然會出現。 有鑑於此, 列出了一系列旨在培養愛和同情心的冥想。

這種訓練的基礎是看到我們自己和其他人在想要快樂和希望避免任何和所有種類的痛苦方面是完全平等的。 我們反复深思熟慮,不只是在理智層面上重複這些話,而是將它們帶入我們的心中。 以這種方式,我們訓練我們的思想/心靈,以便每次我們看到任何生物時——不管他們是誰,不管我們是否喜歡他們——我們的自發意識是“這個生物和我一模一樣。 對他或她來說,最重要的是快樂和避免痛苦。 認識到這一點,我理解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非常親密的關於他人的事情。 我們確實是相互聯繫的。” 即使我們從未見過某人,我們也知道這就是那個人的感受。 即使是動物和昆蟲,也將快樂和消除痛苦作為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目的。 當我們不斷訓練自己的思想以這種方式看待每個人時,我們就不會再感到疏遠。 相反,我們感覺並知道我們陷入了這個相互關聯的 身體 眾生。 我們有歸屬感,我們理解他人,他們也能理解我們。 我們的行為影響他們; 我們不是孤立的、封閉的單元,而是整個宇宙中整個生物網絡的一部分。 我們的問題不是獨一無二的,也不是無望的。 我們可以讓自己接受別人的愛和幫助。 我們也可以伸出援手幫助其他眾生並為他們的幸福做出貢獻,即使是以具有深遠意義的微小方式。 我們的生活有目的。

我們的生命不僅有意義,而且我們值得活著。 我們是一個有價值的生命。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本性是好的、純淨的。 當然,我們有各種令人不安的情緒,但它們不是我們。 它們是心理事件,是在我們的頭腦中生起、經過和離開的事物。 我們不是我們的思想和感受。 他們不是我們。 當我們坐在 冥想 並註意我們的想法和感受,這一點變得非常明顯。 在它們之下是頭腦/心的基本清晰和了解的本質,它沒有任何思想和情感。 在更深的層面上,我們的本性就像純淨而清澈的天空。 雲可以穿過它,但天空和云不是同一性質。 即使有云彩,純淨而開闊的天空仍然存在; 它永遠不會被摧毀。 同樣地,我們的心性並非生來就有染污; 令人不安的態度和情緒是偶然的。

煩惱的情緒不僅是短暫的,而且是扭曲的——它們不是基於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準確看法,也不會對情況產生有益的反應。 我們不是相信我們的想法和感受,而是調查我們的想法和感受,以辨別它們是否準確和有益。 如果我們發現它們不是,我們就會通過訓練我們的思維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情況來應用解毒劑,一種更現實和有益的方式。 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發現我們對生活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我們發現了我們內在的善良。 我們是有價值的,並且一直都是社會有價值的成員。 現在我們看到了。

這些要點——聯繫、慈悲和開悟的潛力——如何與那些從自殺中康復的人相關聯? 首先,需要對我們自己和完成自殺的人表示同情。 很容易為別人的自殺感到內疚和自責; 很容易因為他們讓我們受苦而對他們生氣; 我們很容易陷入失去親人的悲痛之中,陷入自憐之中。 但是這些情緒就像天空中的雲彩,我們的思想/心靈是廣闊純淨的。 他們不是我們,我們也不是他們。 它們出現並通過我們的思想。 抓住令人不安的情緒並用它們沒有的現實灌輸它們是沒有好處的。

此外,所有這些感受——內疚, 憤怒、怨恨、自憐——是我們自我關注態度的功能。 它是這個 以自我為中心 使我們自始至終陷於苦難之中。 不僅是 以自我為中心 對我們自己或他人的幸福沒有好處,但也不現實——有無限眾生。 讓我們把自己的痛苦放在眾生此時此刻所擁有的各種不同體驗的角度來看。

如果我們暫時陷入令人不安的情緒中,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壞人。 讓我們不要在我們已經感受到的東西之上再添加一層錯覺,告訴自己我們是自私的,並且因為抑鬱或自我中心而錯了。 相反,既然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無益的感受,那麼我們問問自己,“什麼是更現實、更合適的? 怎麼培養?”

這就是對我們自己產生同情心的地方。同情心不是自憐。 相反,它承認我們的痛苦和困惑,希望我們自己擺脫它們,然後繼續前進。

它會繼續做什麼? 我們有意識地培養什麼? 一顆為他人著想的心。 我們對完成自殺的親愛的人的聯繫和同情的感覺是對一個生物的同情。 整個宇宙中有無數的生物。 如果我們要拆除強迫症的圍牆會發生什麼 執著 對一個人敞開心扉去愛所有存在的人,僅僅因為他們存在? 我們可以與許多其他人分享我們對一個人的愛,從而增加我們給予和接受愛的能力。

幾年前,我受邀為一名死於癌症的三十多歲男子主持追悼會。 當他的妻子在儀式上講話時,她容光煥發。 她說,“約翰,我要把你給我的所有愛,我們一起分享的所有愛,都裝進我的心裡。 然後,因為它永遠不會消失,所以我會發自內心地把它傳播給我遇到的每個人。” 她的話讓我非常感動,我相信她的丈夫也會如此。

親人去世後的悲傷並不是因為現在想念他們,而是因為意識到我們對未來的想像——一個包括他們在內的未來——需要修改。 換句話說,我們不是在哀悼過去,而是在哀悼未來。 但未來從來沒有。 這個未來只是我們的設想,何必執著於不存在的東西呢? 相反,讓我們慶幸我們認識這個人這麼久。 那段時間我們能夠分享和互相學習真是太好了。 一切都是短暫的; 我們很幸運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擁有他們,並愛他們並被他們所愛,只要那發生了。

從所愛之人的死亡中痊癒是一種多麼不可思議的方式——在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歡欣鼓舞,而不是為從未有過也永遠不會有的未來哀悼。 通過向所有其他人敞開心扉並與他們分享這種愛來分享我們對一個人的愛是多麼有意義。 這使我們能夠對我們所愛的人懷有愛和同情,因為我們用愛送他們,祝他們一切順利,知道他們有開悟的潛力,並祈禱他們將來會挖掘他們內在的善良。 我們也有這種開悟的潛能,所以讓我們 訪問 它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內心和思想中,並且這樣做之後,和平地生活在我們自己的內心並為他人的福祉做出積極貢獻。

在您所愛的人去世後,你們中的許多倖存者都曾用對他人的同情來幫助您康復。 你的同情心促使你組織了這次會議,提出了政府計劃和政策的倡議,開始了自殺預防計劃、支持小組等等。 我讚揚您為幫助他人所做的富有同情心的努力,並且知道您和他們將體驗到有益的結果。
你們中的一些人仍然沉浸在悲傷中。 你還沒有準備好這樣做。 但是相信自己,你會達到這樣的程度,你可以將你的經驗轉化為可以激活你與他人聯繫並幫助他們的東西。

很多人可能對角色的作用感到好奇 冥想 在發展這些觀點時。 有很多種形式 冥想. 一種有用的類型稱為“正念 冥想” 在這裡,我們可以專注於我們的呼吸、身體感覺、感受、思想或想法,並簡單地觀察它們,讓它們無意識地生起和過去 執著 到他們身上。 通過這樣做,我們開始將這些視為簡單的事件,沒有什麼可以永久依附或堅持的。 我們的心放鬆了。 我們也開始看到這些身心事件不是我們; 我們看到沒有固定的“我”或“我的”來控製或擁有所有這些身心事件。 這釋放了我們心中的壓力。

第二種類型 冥想 就是所謂的“分析”或“檢查” 冥想. 這裡有一種名為“心靈訓練”或“思想轉化”非常有效。 修行教義指導我們如何積極地培養對所有眾生平等的聯繫感。 它們展示了培養慈、悲、喜、舍的方法。 他們還教授如何將逆境轉化為覺悟之道——這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 讓我推薦幾本關於這個主題的書: 心胸開闊的生活, 化逆境為喜樂和勇氣, 來自屬靈朋友的建議, 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 像陽光一樣的思維訓練, 正念英語中的正念正念的奇蹟. 您可能還想參加合格的佛教老師的講座。

這是一些觀點。 感謝您允許我與您分享。 我希望它們對你有用,就像對我一樣。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