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索取與給予

索取與給予

觀音像。
菩薩愛人勝於愛自己。 (圖片摘自 謝一林)

菩薩是日夜自發、發自內心的人。 心願 成佛,利益一切眾生。 他們的動機,這是一種利他的意圖或 菩提心,是在世間產生幸福的高貴。 菩薩愛惜他人勝於愛自己,所以願自己承擔他人的痛苦,給他人自己的快樂。 對於我們常人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幾乎不可思議的願望,但是當我們欣賞它並確定自己可以開發它時,我們可以通過逐步的方法來訓練我們的思想以開發它。

培養承擔他人痛苦並給他們幸福的願望

已經寫了很多關於如何開發的文章 菩提心,所以這裡只做一個簡短的總結。 首先,我們必須培養平等心——對所有眾生平等地敞開心扉——將我們的心從 附件 給朋友和親戚; 對我們不喜歡、害怕或不贊成的人懷有敵意; 以及對陌生人的冷漠。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通過根據人們與我們的關係來評估人們,我們的大腦會創造出朋友、討厭的人和陌生人的類別。 如果有人向我們展示他的良好品質,我們認為他是一個好人並發展 附件. 如果他對我們不喜歡的人表現出同樣的好品質,那麼我們就會懷疑他的性格。 如果他傷害我們,我們認為他是一個可怕的、不值得信任的人,並且對他懷有敵意。 如果他傷害了我們不喜歡的人,我們認為他是一個聰明且樂於助人的人。 如果某人不以某種方式影響我們,我們就會無動於衷,幾乎把那個人當作一個物體,而不是一個生物。 認識到我們對朋友、討厭的人和陌生人的分類是多麼武斷和有偏見,我們開始不那麼認真地對待它們,最終放棄了相應的 附件,敵意和冷漠都在一起。

在培養平等心時,記住一個人與我們的關係不是固定的也很有幫助。 當我們出生時,每個人都是陌生人。 後來,有些人成了朋友,有些人成了敵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與其中一些朋友失去了聯繫,他們後來成為陌生人,而我們與其他我們認為不愉快的朋友發生爭吵。 同樣,曾經我們認為有害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變成了我們信任的好朋友,而其他敵人後來變成了陌生人。 因此,沒有理由認為我們作為朋友、敵人或陌生人的關係是固定不變的,並且會產生 附件,對他們的敵意和冷漠。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對所有眾生髮展平等心。 平靜並不意味著與他人脫離接觸或缺乏參與。 相反,它是對所有眾生平等開放的關懷。

下一步是平衡自己和他人。 在這裡,我們觀照所有眾生,我們自己和他人,都同樣想要快樂並避免痛苦。 我們讓這種理解深入我們的內心,這樣每當我們看到任何人時,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都是一個與我們相同的人,一個尋求幸福並希望避免痛苦的人。 雖然我們可能從不同的來源獲得快樂,害怕不同的事物,但眾生心中的根本願望只是獲得快樂和遠離痛苦。 因此,我們訓練更深入地觀察自己和他人,以便我們理解這種基本的平等。

接下來,我們考慮其他人向我們展示的善意。 我們的朋友支持我們,在我們情緒低落時鼓勵我們,幫助我們,給我們禮物,保護我們和我們的財產。 在考慮朋友的善意時,我們不會對他們產生依戀,而是不再認為他們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的父母也對我們很好。 他們給了我們這個 身體,當我們還是無助的嬰兒時,讓我們活著,教我們說話,鼓勵我們學習。 當我們脾氣暴躁或不守規矩時,他們會管教我們。 雖然有些人可能對他們的童年有一些負面的記憶,但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確實得到的幫助和善意,並為此心存感激。

陌生人也很友善​​。 我們不認識為我們種植食物、製造衣服、製造汽車、建造房屋甚至出書的人。 然而,我們的整個存在都依賴於他們,因為沒有他們的努力,我們將無法使用所有這些東西。

即使是傷害過我們的人也可以被認為是善良的。 他們推動我們成長並發現我們的內在資源。 儘管與他們的互動可能很困難,但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擁有現在所擁有的經驗和力量。 此外,對於走在精神道路上的人來說,培養耐心是最重要的,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那些給我們帶來麻煩的人!

有時我們可能會質疑別人的動機和 懷疑 他們對我們很好。 然而,在評估他們的善意時,我們不是在看他們的動機,而是看他們的行為。 事實是,如果他們沒有做他們所做的事情,我們就不會擁有我們所擁有的才能、財產或品質。 當我們思考他人的善意時,我們的內心會感受到一種溫暖的感激之情,並且我們認識到我們與他人的親近是非常重要的。 這導致我們對他們的看法發生變化,我們不再保持警惕,而是將他人視為善良且值得喜愛的人。

然後我們繼續研究它的缺點 以自我為中心 以及珍惜他人的好處。 雖然我們自私的態度假裝是我們的朋友,但它告訴我們,“你最好照顧好自己,否則誰來照顧你? 你必須注意自己的幸福,因為沒有人會”——事實上,這 以自我為中心 是我們所有問題的根源。 在它的影響下,我們變得過於敏感,容易被冒犯; 我們以一種讓我們完全痛苦的方式沉迷於自己的問題。 我們以傷害他人的方式行事,從而在我們自己的思想上留下負面的業力印記。 這些印記使我們日後經歷痛苦。 此外,當我們在自我關注的影響下傷害他人時,我們對自己的感覺也不好。 因此 以自我為中心 成為我們自我憎恨、缺乏自尊和內疚的原因。 以自我為中心 也乾擾了我們修行佛法,因為它編造了 5,382 個藉口,為什麼我們不能修行,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比如看電視!)我們可以做。 通過認識到缺點 以自我為中心,然後我們可以看到它——而不是對我們友善的眾生——是我們真正的敵人。 重要的是不要因為我們自私而恨自己。 我們需要認識到這種態度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部分,並努力釋放它。

然後我們考慮珍惜他人的巨大好處。 當別人關心我們時,我們很高興。 同樣,當我們關心他們時,他們會很高興。 珍惜他人並不意味著我們試圖解決他們所有的問題或乾涉他們的生活。 相反,這意味著我們的心對所有眾生懷有真誠的感情,並希望他們快樂。 當我們珍惜他人時,我們的心是放鬆和開放的,建設性地與他人交往變得快樂和容易。 這種思想是我們獲得啟蒙的主要動力。 它還使我們能夠積累巨大的積極潛力並淨化消極的 因果報應 迅速地。 因此,珍惜他人的態度是我們自己和他人幸福的根源,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

現在我們與他人交換自我,因為我們珍惜的人現在變成了他人。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以一種不健康或自嘲的方式忽視自己,而只是我們的注意力從自己轉移到了他人身上。 這樣,我們自然而然地樂於為他人的幸福和幸福而工作。 我們的愛——希望眾生獲得快樂及其因緣——以及我們的慈悲——希望他們擺脫痛苦及其因緣——變得強大而真誠。 這種愛是不偏不倚的,平等地延伸到所有眾生,因為我們已經把我們的心從 附件、敵意和冷漠通過發展平靜。 有了這種愛,我們就能夠輕鬆地與他人接觸,因為我們認為所有的眾生都是可愛的和善良的。 因此,愛情沒有附加條件,也沒有得到回報的期望。

慈悲不是憐憫,也不是屈尊俯就,兩者都認為自己至高無上,而對方則無能。 在這裡,慈悲是一種主動幫助他人的態度,就像我們伸出手從腳上拔出一根刺一樣。 不存在有關的權力差異或地位。 痛苦只是因為痛苦而被消除; 是誰的痛苦並不重要。

通過禪修並逐漸培養平等心, 平衡自己和他人, 視他人為善良值得被愛, 考慮到他人的缺點 以自我為中心 以及珍惜他人的好處,以及 交換自己和他人,我們產生慈悲,不偏不倚地延伸到所有眾生。 正是基於這種真誠的愛和同情, 冥想 在接受和給予完成。

索取與給予禪修的目的

這個 冥想 旨在增加我們的愛和同情心,使它們變得強大,從而消除我們為他人利益而工作的障礙。 這樣,索取和給予 冥想 作為我們開發的原因 大決心,對他人的福利負責,以及 菩提心是, 心願 獲得圓滿的開悟,以便我們擁有慈悲、智慧和技能,以最有效地服務他人。

索取與給予 冥想 挑戰我們的 以自我為中心. 通常,如果有幸福,我們會為自己祝福,如果有問題,我們會把它們推給別人。 然而,正是這種對我們自己的幸福的全神貫注導致我們的心收縮,以至於我們感到孤立和痛苦。 儘管我們迴避困難並試圖安排其他人解決問題,但我們最終生活在一個與其他人不快樂和壓力大的環境中。 這反過來又讓我們感到痛苦。

奇怪的是,雖然我們只渴望快樂而沒有問題,但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問題,經常感到不被愛和疏遠。 儘管我們努力避免困難,但我們的生活卻充滿了困難。 另一方面,菩薩愛人勝於愛自己。 他們承擔了問題,放棄了自己的幸福,他們擁有真正的快樂! 這表明我們的方法存在根本性的錯誤,因為我們所尋求的幸福本身就在我們身邊,而菩薩布施給他人的幸福卻被放大了數百萬倍。 如果我們顛倒這個過程,接受問題和困難,放棄快樂和好機會,我們可能真的會找到快樂。 這是因為我們釋放了痛苦的自我關注,並且因為我們創造了巨大的積極潛力,這會在我們未來的幸福和精神進步中成熟。

八句思變 說:

簡而言之,我將直接或間接地為一切眾生,我的母親,提供一切利益和快樂。 我將秘密修行,承擔他們所有的有害行為和痛苦。

當我們懷著愛希望他人擁有幸福及其因,並懷著慈悲希望他們擺脫痛苦及其因時,我們會想盡我們所能幫助他們。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直接提供幫助:我們將受傷的人送往醫院,將我們的時間或物質資源捐贈給慈善機構,探望生病的親戚,或安慰失去親人的人。 我們可以幫助失業的朋友另謀出路,接鄰居的孩子放學,引導吵架的人和解。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無法提供直接幫助。 也許我們不是合適的人說情。 例如,在某些情況下,青少年很難聽取父母的建議,而富有同情心的親戚或其他老年人可能是提供指導的最佳人選。 有時我們可能不知道該怎麼辦。 例如,一位朋友嚴重抑鬱,我們不知道如何提供幫助。 其他時候,我們可能知道該做什麼,但沒有能力去做。 例如,我們可能知道有人需要手術,但我們自己不是外科醫生,我們最好不要嘗試! 或者我們可能與其他人說的語言不同,因此無法交流。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會感到無助或絕望。 做索取和給予 冥想 使我們能夠保持參與並間接提供幫助。

索取與給予 冥想 是“秘密”完成的。 也就是說,我們不會公開展示它,也不會吹噓我們是慈悲的和聖潔的,因為我們正在以這種方式進行冥想。 這樣,我們就可以防止任何自負的動機潛入我們的 冥想,並且由於我們的實踐,我們放棄了任何對認可和聲譽的想法。

索取和給予是在排練,以便將來我們能夠做一個 . 我們想像擁有幫助他人所需的同情心、智慧、技能和資源 做。 接受和給予也可以治愈我們的情感創傷,消除我們的恐懼,並為我們自己的問題和痛苦賦予意義。 這個 冥想 當我們不快樂、恐懼或生病時,這樣做特別好,因為它有助於我們超越自己的痛苦,向他人敞開心扉。

有時人們想知道,想要忍受痛苦並放棄自己的幸福是否不是不自然的。 從我們的角度 以自我為中心, 這是不自然的; 但從我們內心的愛和慈悲的角度來看,這是很自然的。 例如,你們這些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當你的孩子生病時,你會自然而然地希望把她的痛苦帶走。 如果你能體驗它而不是你的孩子,你會很高興地這樣做。 當您的嬰兒在半夜餓著肚子醒來時,您給他餵食時不會對它給您帶來的不便感到遺憾或抱怨。 我們確實有能力去珍惜他人勝過自己,並為此感到快樂。

許多人問我們是否真的可以承擔他人的痛苦。 每個人創造他或她自己的行動或 因果報應 並親自體驗結果。 不能拿別人的 因果報應 或給他們我們的。 因果報應——積極的、消極的或中性的——不像銀行賬戶裡的錢可以從一個人的賬戶中提取並轉移到另一個人的賬戶。 雖然可能有一些故事表明這 冥想 可以直接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增加我們的愛和同情心。 在我們能夠接觸到某人之前,我們必須能夠想像自己能夠做到這一點。 通過這個 冥想,我們開發內部 心願 這樣,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可以提供幫助的情況時,我們就會有這樣做的動力。 這種動機必須通過練習反复培養,特別是當公正的愛和同情與我們根深蒂固的自我關注背道而馳時。 通過增強我們的積極態度 冥想,它們將更容易在現實生活中出現。

如何進行索取與給予禪修

在開始接受和給予之前 冥想,做一些初步的祈禱會很有幫助: 避難,生利他心,四無量心, 七肢禱告, 曼荼羅 ,從血統中尋求靈感 大師口頭禪 佛之一( 例如釋迦牟尼或觀音)。 就在背誦之前 口頭禪,從 領袖 法會:

是故,慈悲的上師們,啟發我,讓母性眾生的一切負面、障礙、痛苦,無一例外地在我身上成熟,讓我可以將我的快樂和美德給予他人,從而將一切眾生投入到我的身上。 極樂.

當您請求血統時 大師 並念誦 口頭禪,想像一下來自 大師 和佛流入你,淨化你的 以自我為中心、恐懼和痛苦,並用他們的慈悲、愛、慷慨、勇氣和智慧來豐富你。 誦經後 口頭禪,想像一下 來到你的頭頂,化為光,融入你。 你的思想和 的智慧與慈悲心融為一體。 感到鼓舞和祝福。 帶著那種平靜而自信的心態,開始真正的 冥想.

在實際的索取和給予過程中,有幾種不同的視覺方式 冥想. 它們都同樣有效。 可視化可以在不同的細節深度中完成。 我們可以從簡單的開始,逐步擴展我們的能力。

通過回顧產生愛和同情心的步驟來準備好你的思想,首先想像在我們面前受苦的其他人。 花一些時間思考他們遇到的各種困難,並強烈希望他們擺脫這些困難。 然後想像他們的問題和問題的原因以污染或濃煙的形式離開他們。 懷著慈悲心,吸入這種污染,並為他們從折磨他們的痛苦中解脫而感到高興。 污染不會留在你體內並污染你。 相反,一旦被吸入,它就會變成一道閃電,然後擊中你心臟的堅實腫塊——你自己的腫塊 以自我為中心 和苦難。 當我們感到強烈的恐懼或焦慮時——兩個例子說明我們如何 以自我為中心 無知表現出來——我們經常感覺到它在我們的心裡,就像一個沉重的負擔。 正是閃電擊中並消除了它,使其不再存在。 因此,拿走別人不想要的東西——他們的痛苦及其原因——並用它來摧毀你不想要的東西——你的自我關注和煩惱。 簡而言之,承受他人的痛苦,就會破壞自己的事業。

有些人更喜歡想像他人的痛苦以黑色光芒或難聞的煙霧的形式出現。 其他人更喜歡想像射線、煙霧、煙霧或污染直接吸收到一塊 以自我為中心 和煩惱,使它萎縮消失。 有些人把別人的痛苦想像成醜陋、可怕的生物,完全吞噬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腫塊。 或者你可以想到 以自我為中心 如同火焰,他人的痛苦如同水流將其熄滅。 這些替代可視化很好。 重要的是伴隨可視化的感覺。

一旦你接受了他們的痛苦,想像所有的眾生都從他們的痛苦及其原因中解脫出來。 對此感到高興,並且因為你承擔了他們的痛苦而感到特別高興。 換句話說,與其把注意力集中在“可憐的我,我好慘”或傲慢地想“我這麼好,因為我承擔了他們的痛苦”,不如想想別人的情況,想想他們是多麼美好沒有困難。

一旦你心中的腫塊被摧毀,讓你的心安息在空性、清晰、開放、純淨的空間中。 放下一切 以自我為中心,所有關於你自己的概念,所有的渴望、焦慮和恐懼。 讓心安息在“我”、煩惱、你自己和他人的痛苦的缺乏中。

當心從這種空虛中搖擺不定時,觀想一束美麗的光——愛的光——在你的心中。 光從它毫不費力地輻射到宇宙的各個角落,尤其是那些你從那裡帶走痛苦的人。 想像一下給他們你的 身體,財產和積極的潛力,通過這些光線傳送給他們。

首先,想想你的 身體 作為一個願望實現 身體,即可以轉化為他人需要的東西,並繁殖成許多放射物。 成為任何需要他們的醫生、保姆、水管工、朋友、工人或銀行家。 想像你的 身體 轉化為其他人需要的人,這些放射出來幫助,給他人帶來他們想要的幸福。

其次,想像你的財產在變化和繁殖,從而成為其他人需要的任何東西:食物、藥品、住所、衣服、電腦、雪犁、鮮花、洗衣機等等。 當您將這些發送給其他人時,他們會收到並感到高興和滿意。

第三,倍增和轉化你的積極潛力——好的 因果報應 或能在未來給你帶來快樂的功德——甚至不吝嗇給予。 這轉化為有利的 條件 其他人需要修持佛法: 精神導師,書籍,佛法朋友,學習和閉關的地方等等。 其他人接受這些,並用它們來修持佛法,他們獲得了整個證悟之路的證悟。 想像其他人獲得這些證悟,成為阿羅漢、菩薩、佛陀。 當他們從輪迴中解脫出來,獲得永恆的幸福時,會感到極大的快樂和快樂。

總之,通過給你 身體,認為別人現在擁有寶貴的人命。 通過給予你的財產,認為它們有利於 條件 修行佛法。 通過發揮你的積極潛力,認為他們已經獲得了漸進證悟道的所有證悟,並且已經成為佛陀。 布施阿羅漢和聖者時,認為他們最後的證悟障礙已經消除,布施時,認為你的 身體, 財產, 和積極的潛力轉化為宏偉 供品 帶來偉大的 極樂 在他們的腦海中。

修煉修行

做這件事有很多種方法 冥想. 我們可以開始接受和給予自己,想像接受我們在餘生中將遇到的問題並給予自己幸福。 對自己有愛和同情是很重要的。 這不是自私,因為我們也是“眾生”的一部分,所以祝愿自己好是恰當的。 我們不能忽視自己,期望眾生快樂。 然後我們擴展並為我們的朋友和親愛的人做索取和給予。 從那裡,我們和陌生人一起做。

最後,我們關注那些我們害怕、不喜歡、不同意或不贊成的人。 和其他人一樣,他們想要快樂並遠離痛苦,因為他們缺乏快樂,所以他們會做出我們認為令人反感的行為。 如果我們能擺脫他們的不滿和困惑,給他們平靜的心靈和他們需要的東西,他們就會停止傷害。

可視化每個組中的特定人員可以使 冥想 更加個人化,使我們能夠產生更深層次的感覺。 我們可以在每個組中指定子組,例如,在陌生人中,我們會為生病的人、貧困的人、生活在戰區的人、創傷倖存者和富有的人提供和給予。 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特定的痛苦,但都同樣陷入煩惱和污染 因果報應.

一種獲取和給予的方法是從我們自己開始,然後逐漸擴大我們的範圍,包括朋友、陌生人和我們不喜歡的人。 另一種方法是從人開始取與施,逐漸擴展到地獄、餓鬼、畜生、人、半神、天、羅漢、菩薩到十層。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觀照每個境界所特有的痛苦。 從地獄眾生身上,受極寒極熱之苦; 從餓鬼那裡,我們承擔了他們的飢餓,口渴和不斷的挫敗感。 從動物身上,我們承受著被剝削勞動和被殺作為食物的痛苦。 我們從人類身上承受著得不到想要的東西、遇到不必要的困難、幻想破滅和焦慮的痛苦。 我們從半神那裡承受著嫉妒、競爭和始終處於失敗的一方的痛苦。 我們從眾神那裡獲得了他們在死亡時所經歷的可怕景象。 從所有這些凡夫中,我們承受受煩惱和影響的痛苦 因果報應.

見道上的阿羅漢和菩薩沒有苦,但他們的心仍有我們想像的微細障礙。 雖然我們不能承受諸佛的痛苦,但我們可以想像給他們我們的 身體,財產和積極的潛力,以幫助他們完成對眾生的有益項目。

以這種方式禪修使我們的心強大到足以承受痛苦。 它還增加了我們的同情心,使我們擺脫了狹隘的自我吸收。 通過觀照各種有情眾生的痛苦,我們 自由的決心 從循環存在將增加。

另一種取與施的方式是從我們身邊的眾生——同一個房間或同一棟樓裡的眾生開始——逐漸擴展到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州、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星球、同一個太陽系、同一個宇宙的眾生。包括無限空間中的所有眾生。

為了擴大 冥想 取取時,我們想取取幸福的三個障礙:

  • 如上所述的每個領域的物理痛苦
  • 上師、佛、菩薩長壽與成就的障礙
  • 存在和傳播的障礙 世間的教誨

隨著我們越來越精通這 冥想,我們可以想像每次吸氣時承受眾生的痛苦,每次呼氣時都給予他們我們的快樂。 然而,在開始的時候,重要的是 幽思 緩慢而清晰地形象化,以便我們從 冥想. 如果我們做得太快,它將成為一種簡單的智力練習。

索取與給予 冥想 擴展了我們對幸福和痛苦含義的概念。 例如,承擔別人的飢餓當然很好,但除非他們的痛苦和 因果報應 也被移走,他們以後將再次遭受飢餓。 因此,不僅要接受眾生在輪迴中所經歷的各種粗重的身心痛苦,還要接受更微細的痛苦。 身體 和在煩惱和影響下的心 因果報應. 同樣,在給他們幸福的時候,不僅要給他們維持生命和愉悅的 條件 在輪迴中——食物、衣服、藥物、住所、陪伴——但也 條件 這將引導他們產生整個證悟之路的證悟以及這些證悟本身。

有時人們會害怕,“如果我想像自己承擔了別人的痛苦,然後自己生病了,會發生什麼?” 一位佛教大師回答這樣的問題:“你應該高興,因為你祈求能夠承受眾生的痛苦!” 當我們心中生起這樣的恐懼時,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它說:“假裝承受痛苦並給予幸福是可以的,但我不希望它在現實中發生。 只要我安全,這個 冥想 還好,但在我受到威脅的那一刻,就夠了。” 當這些念頭生起時,我們必須認清它們的本來面目,並回溯我們的步驟,專注於他人的善意、自我關注的缺點和愛惜他人的優點。 當我們的勇氣重新振作時,我們就可以回到索取和給予。

有時恐懼會升起,“如果我把我的 身體,財產和積極的潛力,我不會擁有這些。 那我怎麼開心?” 當這種擔憂出現時,我們必須再次認識到 以自我為中心 在工作中提醒自己,這是我們痛苦的原因。 我們所有的困難都來自於煩惱和 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來自其他眾生或布施等崇高行為。 我們必須認清內心真正的敵人:自我關注和煩惱,在它們的影響下我們製造了負面的 因果報應 並自無始以來給我們帶來了苦難。 因此,銷毀這些是合適的,尤其是 附件 以及不允許我們對他人慷慨的吝嗇。 另一方面,其他眾生對我們也很友善。 由於他們的努力,我們擁有了我們享受和用來維持生命的所有東西。 因此,回報他人是合適的。

如果恐懼生起,心想:“我不想受苦!” 看看那個害怕的“我”。 這個“我”是如何存在的?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會在 冥想 關於空虛。 熟練地,我們可以然後 幽思 在空性上,尋找這樣一個固有存在的“我”是否真的像它看起來的那樣存在。

總而言之,當我們的思想對此產生抗拒時 冥想,而不是跟隨恐懼,我們必須認識到它是真正敵人的表現,自我關注。 然後我們回顧前面的冥想,讓我們的心更勇敢,讓我們的愛和同情心更強大。 換句話說,當障礙出現時,歡迎它們作為學習和釋放限制的機會。 以自我為中心 苦難根深蒂固。 放下它們需要時間,但如果我們不斷努力,我們就會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種冥想

這樣做很有幫助 冥想 當我們想幫助別人卻無能為力時。 當我們在身體或情感上遭受痛苦時,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例如,當你頭痛時,想想所有頭痛的人,並以同情心承擔他們的痛苦並給予他們 安寧. 當你的心被未滿足的慾望折磨時,回想一下其他人也同樣處於痛苦之中。 把他們的慾望和挫敗感帶到自己身上,給他們平衡、滿足的思想。 悲傷時,請記住所有以類似方式受苦的人,承擔他們的痛苦,並給予他們內在的力量。

這個 冥想 當我們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時,這樣做尤其有益。 想一想,“只要我正在經歷這種疾病,並伴隨著它的不確定性和損失,就足以讓所有患有類似疾病的人在精神和身體上受到折磨。” 然後想像承擔他人的疾病和焦慮,消除你心中的自我關注和煩惱。 變換,乘法,給他們你的 身體,財產和積極的潛力。 當我們病得很重時,恐懼、恐懼或責備很容易壓倒我們的思想,在已經存在的身體痛苦之上造成層層精神、情感和精神痛苦。 這個 冥想 將我們的能量從那些曲折的情緒中轉移到積極的情緒上。 通過這種方式,它消除了目前的精神不適,並創造了積極的 因果報應 這將在未來的幸福中成熟。

同樣,如果你離婚、失業或受到不公正的批評,想一想:“這是我自己消極的結果 因果報應. 只要我正在經歷這一切,就足以解決所有經歷類似經歷的人的痛苦。” 因為我們經歷了這些情況的痛苦,所以我們對同樣經歷這些情況的其他人的同情心特別強烈。 既然我們知道什麼可以緩解我們的困境,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像把它給別人。

當我們心情不好或沮喪時,接受和給予也有好處。 想一想,“只要我很痛苦,就足以滿足整個宇宙所有其他生命的沮喪和壞情緒。” 想想所有其他正在經歷你的感受甚至更糟的人和生物,並從他們那裡接受。 只要我們已經很痛苦,我們還不如利用我們的痛苦來造福他人。

然後,當閃電擊中你的腫塊 以自我為中心,你的抑鬱或心情不好怎麼辦? 什麼時候 以自我為中心 已被抹殺,精神上的痛苦無處安息。 它已經蒸發了。 讓自己感受那種寬廣。

這個 冥想 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因為它是“秘密”進行的。 我們不需要盤腿而坐,閉上眼睛。 當我們的朋友告訴我們他的問題時,我們可以一邊聽一邊接受和給予。 當我們堵車時,我們可以做到。 當我們探望生病的親戚時,這 冥想 是有效的。 在任何情況下,索取和給予都有助於我們培養勇氣、精神力量來面對問題,以及對與我們共享這個宇宙的人的愛和同情心。 沒有人需要知道我們正在做這種練習,但是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的態度會發生變化,因此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也會發生變化。 這樣,我們的 冥想 會影響我們周圍的人。 並通過這樣做所創造的巨大積極潛力 冥想,我們將在道路上進步,更快地成佛。 作為完全證悟的眾生,我們可以給予的利益不會有任何障礙。

在以前的接受和給予 冥想 只教挑選合格的學生。 我們非常幸運能夠擁有這些教法並能夠實踐它 冥想 這可以增強我們的靈性成長,使我們能夠長期造福於他人。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