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學會用同情心生活

學會用同情心生活

以開放的心生活這本書的封面。
在購買 Amazon

一群來自 佛法友誼基金會 在西雅圖每月聚會反思這本書 敞開心扉生活,並討論他們如何能夠並且已經將其中的教義付諸實踐。

第一部分

賢者的總結

所有人都同意這本書是我們團隊的絕佳選擇。 很明顯,當我們開會討論第一部分時,人們已經把這本書和思考牢記在心。這是對我們生活中情況的豐富討論; 慈悲、平靜、勇氣和無所畏懼如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幸福感和幸福感。 我們談到了那些被習慣化和障礙所克服的其他時候,我們感到不舒服、被束縛和與他人脫節。

我們還使用反思和例子來討論如何將佛法運用於我們的思想。 這些是我們談到的一些佛法實踐:在我們可以看到慈悲在工作的時候感到快樂, 慈心心明,視眾生為母,以己為人,無二而生,憶往生,迴向功德。

瑪麗格蕾絲的反思

我認為我們的目標之一是應用書中的實踐來“取代”頭腦中的傾向。

據我所知,這些是我們的一些例子:

  • 坐在公交車上的無家可歸者旁邊,用平靜代替判斷,
  • 煩躁取代了停頓,
  • 後坐力被傾斜取代,
  • 看到另一個取代恐懼和否認等。

我認為我們關於“替換”的對話非常豐富。

故事和例子

每個人都為我們的例子寫了一個簡短的摘要,我們在生活中應用了哪一章,以及我們如何用一種傾向“取代”同情心,以及一兩件在幫助培養同情心方面以實用​​的方式脫穎而出的事情。

莉亞的故事

從第八章——一種不同的力量——我發現我把它裝進了 菩提心 冥想 順序,特別是改變我對自己的態度和對他人的態度的步驟。 我使用第八章的教導來避免評判、批判和輕蔑的心——通常是基於恐懼——並用希望他人幸福和沒有困難的願望代替這些想法。 當我一整天開始這樣做時,我突然想到,這也許是改變態度的開始步驟,因為其他人的幸福和福祉優先於我的意見。

瑪麗格蕾絲的故事

從第六章——勇敢的同情心——容忍當我們接觸到痛苦和那些經歷痛苦的人時產生的困難情緒,第 22 頁。

拜訪一位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的好朋友時,我注意到有時會退縮、避開經驗、關閉心扉的傾向。 當我記得用敞開心扉、微笑並以簡單的“很高興見到你”開始談話來代替它時,盔甲就融化了。 我有意識地放棄了我自己的議程和關於她的痛苦的對話。 我怎麼知道她有多痛苦? 用有意識地意識到我的 身體 並且頭腦正在回應保持我的慈悲之流。 呼吸到緊繃的胸膛,與我的朋友進行眼神交流,沉默片刻而不是提供建議。 為我可以花費的時間設定界限也是我“替代”策略的一部分。 “我在這裡待了兩個小時(或一個小時,或多長時間),”取代了被這種經歷淹沒的感覺。 對我所能給予的誠實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 (第七章)

賢者的故事

正如我的故事所說,公共汽車是我反思同情心的學校。 公共汽車上的一些人讓我不舒服。 他們可能看起來有精神病,他們可能聞起來很臭,他們可能會用無盡的故事來吸引我的時間,等等。 所以問題是如何培養平靜而不是同情所有的優越感,如何培養勇敢的同情心,如何站在可愛和不可愛的人旁邊。 我喜歡第八章——一種不同的力量——慢慢地,我們充滿信心地學習一套新技能,以取代那些不起作用的舊思維方式。 有了這個,願意不僅對他人有同理心,而且對我們自己也有同理心。 這就是允許改變的原因。

小組中最令人驚奇的是我們的故事與佛法交織在一起——以自我為他人,迴向功德,我們都渴望幸福。 在很多方面,它感覺就像一個 凝視冥想 拉姆林. 我們談到的我最喜歡的話題之一是改變我們對義務的態度,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應有的幸福心,它可以迴向我們為利益眾生所做的功德——快樂的努力。 在那張紙條上,我將繼續發送 慈心 在我早上上班的路上盡可能多的人。 我喜歡這樣做。

第二部分

一般討論;一般交流

我們談到了正念如何 身體,關於感覺和心理體驗有助於我們“解構”負面狀態,例如 憤怒 並且可以讓我們保持現狀和意識。 我們還討論了科學如何幫助我們理解與大腦相關的情緒的功能。 最後,我們討論了意像如何如此有助於從自我把握的“我”轉變,並想像擁有同情心的品質可能會有什麼感覺。

個人反思

  • 莉亞每天早上都在研究章節末尾的反思,並形容她在本書中的工作具有變革性,因為它將同情心的發展分解為許多非常小的、可管理的步驟,因此它不僅僅是一個模糊的東西開發會很好,但很難知道從哪裡開始。
  • Mary Grace 描述了她如何使用視覺輔助工具來幫助她的學生識別他們的感受,以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可能激發他們行為的因素。
  • Sage 尤其喜歡關於“跟隨你的路線”的章節,以及如何保持專注於慈悲的意圖可以幫助我們避免被消極的坑坑洼窪所迷惑。

第三部分:培養慈悲心(18年2014月XNUMX日)

作為佛法修行者,我們熟悉本節中的許多條目來自這兩個 冥想 開發序列 菩提心: 七分因果法和均等法 交換自己和他人. 我們注意到,以更世俗的方式對其進行描述很有用,因為這有助於將其應用於我們每天遇到的各種情況。

我們談了很多關於培養愛以及在強調的過程中對快樂的關注。 尤其是當我們對自己的進步感到沮喪時,練習會感覺像是一種負擔。 如果我們專注於修行的快樂方面,我們就會更有動力去修行。 書中的一個想法有助於關注這一焦點,即給予愛的回報是為此感到高興(而不是得到愛的回報)。 這也與 HHDL 經常提醒我們的事情有關:如果您希望他人快樂,請練習同情心; 如果你想快樂,就練習慈悲。 我們很容易陷入錯誤但非常熟悉和令人信服的觀念,即尋找自己的幸福是幸福的源泉。

在培養愛的反思中,從自己開始是有幫助的,思考什麼是幸福,並註意到它主要與平靜的心態有關。 然後,在想像了那種感覺之後,我們想到了別人,並試圖用我希望別人快樂的力量來複製我自己想要快樂的力量。 與我們自己一樣,我們希望他人可以擁有平靜的心態,而不是我們可能在他人身上觀察到的心態,例如貪婪, 憤怒,抑鬱等。我們也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擁有這樣的心態。

我們一般談論焦點從我自己到他人的轉移,以及“宇宙規則”這一條目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涉及的規則之一是關於其他人只與我談論我感興趣的事情的規則。 我們中的一些人談到我們的反應是,當同事問這個常見問題“你這個週末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嗎?”時,我們會感到沮喪或惱怒。 重要的是要停止為我們帶來的故事,因為作為佛法學生,我們在空閒時間進行的主要活動對我們的同事來說聽起來並不有趣。 當她問她的主管一個問題以便建立聯繫時,我們中的一個人有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經歷,即使她對這個話題(關於她的婚禮計劃)並不真正感興趣。 因此,她與主管的聯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 (這是一段具有挑戰性的關係。)我們考慮了我們在多大程度上遵循每個人都應該像我一樣思考、像我一樣等等的規則,以及這在多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們的判斷力,例如當我們在校園裡看到女大學生時穿著高跟鞋。

這些練習有助於克服絕望並保持快樂的心態,然後在這種心態下更容易產生同情心。 而且,善意會產生善意,因此他人通常會做出更快樂的回應。 當我們專注於消極的一面時,我們甚至看不到別人,更不用說善待他們了。

客座作者:以開放的心生活圖書小組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