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第 40-6 節:正直

第 40-6 節:正直

一系列討論的一部分 41發菩提心祈請文 來自 華嚴經 (“ 花飾經).

  • 尊重自己和我們的精神道路
  • 保持良好道德行為的根源
  • 思考我們想要遵循的價值觀和原則

41 祈求修煉 菩提心: 第 40-6 節 (下載)

“願一切眾生證得七寶(信、德、學、布、正、為人、智)。”
這是主的祈禱 菩薩 當看到有人在做生意時。

昨天我談到了慷慨。 今天我要講的是,在聖賢的七顆寶石中,接下來的兩顆是正直和為他人著想。 有時人們將正直翻譯為恥辱,但在我們的文化中,恥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 如果您將其翻譯為羞恥,那麼您會感到“我不應該那樣做”,這是一種很好的羞恥感。 我們通常將羞恥感與糟糕的羞恥感聯繫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你對自己感到很糟糕。 這就是我不喜歡這樣翻譯的原因。

它更像是一種正直感或自尊感,因為我們尊重自己和我們的精神道路,所以我們不會從事不道德的行為。 為他人著想是類似的事情,但不從事有害行為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意識到我們的行為會影響他人。 出於對他們的考慮,我們不會做有害的事情。

據說這兩者是保持良好道德行為的根源,因為沒有它們,並且有相反的情況(不正直和不考慮他人),那麼我們只會做任何事情,我們不在乎我們做什麼。 因此,我們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我認為誠信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真的必須尊重自己,對自己感覺良好。 有這樣的感覺:“我是一個佛法修行者,或者我是一個真正想在這個世界上做一些好事的人。 我是一個試圖控制我的思想的人,這是很有價值的東西,所以因為我珍惜它,因為這是我的原則,我不想違背它。” 它來自真正思考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以及我們希望在生活中遵循什麼原則。 如果你想增加它,那麼你真的需要考慮這些事情。 你有這個想法。 然後,如果出現某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習慣性傾向是以有害的方式行事,我們會阻止自己,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完整性有那種感覺,我們不想那樣做。 問題是,如果我們沒有這種正直,那麼我們就做什麼,然後我們感覺如何? 有罪的。 那就是負面的羞恥感來的時候,不是嗎? 然後我們充滿了悔恨,我們坐在那裡轉圈說我們有多糟糕,我們毆打自己,這對任何人都沒有任何好處。 然而,如果您通過擁有這種正直感並了解我們的原則和價值觀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那就太好了。

讓我們停下來,明天我們會為他人著想。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