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40-8節:分別的智慧

40-8節:分別的智慧

一系列討論的一部分 41發菩提心祈請文 來自 華嚴經 (“ 花飾經).

  • 我們如何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智慧
  • 理解 因果報應
  • 智慧理解如是

41 祈求修煉 菩提心: 第 40-8 節 (下載)

我們已經完成了七顆覺悟珠寶中的六顆。 經文說,

“願一切眾生證得七寶(信、德、學、布、正、為人、智)。”
這是主的祈禱 菩薩 當看到有人在做生意時。

如何發展內在珠寶而不是外在珠寶。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討論了信仰、道德行為、學習、慷慨、正直和為他人著想。 最後一個是分別的智慧。

我們需要很多辨別智慧。 我們生活的許多領域都需要它。 以一種實際的方式,只是作為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我們需要有辨別力的智慧,否則我們就不能非常有效地經營我們的生活。 我們在這裡是陰暗的,在那裡是無效的,等等。 就佛法而言,我們需要明辨的智慧 因果報應,即了解哪些行為(語言、心理和身體行為)是快樂的原因,哪些行為是痛苦的原因,這樣我們就可以修行並放棄另一個。 我們需要有辨別力的智慧,而不僅僅是編造我們自己的版本,比如“別人說的謊言。 那些是不道德的。 我說的謊言是有充分理由的,而且沒問題。” 我們已經知道那個了,不是嗎? 這不是分別的智慧。 這就是為什麼你需要分別的智慧。

我們還需要明辨如是的分別智慧,“如”是空性的另一個詞,所有的人都沒有本性的存在, 現象. 我們真的需要投入精力發展能夠準確辨別事物如何存在、存在什麼以及不存在什麼的智慧。 關於存在的事物,它們是如何存在的。 事物以一種方式出現,但它們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它們看起來非常真實和堅實,就像我們生活在一個客觀的世界中,但實際上,事物是通過貼標籤的過程而存在的,並且與感知它們的思想有關。 發展這方面的辨別智慧真的可以讓我們擺脫我們自己投射的痛苦,尤其是固有存在的投射或外觀,以及感覺外面有一個客觀世界,而這裡有一個完全穩固的我。

當然,一旦我們以這種方式配置了世界,我們如何與它建立聯繫? “有我,就有世界,我將從這個世界得到我想要的。 它有責任為我提供我想要的東西,當它沒有給我我想要的東西時,我會與之抗爭。” 這會產生如此多的煩惱,從而導致如此多的行為,從而導致如此多的痛苦。 我們真的需要那種看事物如何存在的辨別智慧。

那是聖女的七顆寶石。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