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與棄絕

心智與棄絕

17 年 25 月 2006 日至 XNUMX 日,在 舍衛城, 格西強巴德秋教導 給國王的寶貴建議花環 由龍樹菩薩。 尊者土登秋龍通過提供評論和背景來補充這些教義。

  • 心靈的兩種本性
  • 心智存在的終極更深層模式
  • 一切的空虛 現象
  • 我執無明、自我中心思想和煩惱、行為及其因果的問題
  • 佛教世界觀中的六界
  • 輪迴中不受控制的回收
  • 捨棄不滿足的心
  • 自由的決心 “低級幸福”

珍貴的花環 02 (下載)

發心:人身珍貴、菩提心、成佛決心

讓我們培養我們的動力。 正如堪蘇仁波切昨天所說,反觀擁有寶貴人命的眾生,是多麼的少。 想一想所有不幸地獄道的眾生,多得讓餓鬼的數量看起來非常少,幾乎沒有。 而餓鬼的實際數量驚人,讓動物的數量顯得微不足道。 然後是那麼多,那麼多的動物和昆蟲,以及各種小動物的數量,這使得人類生命的數量看起來微不足道。 然而,並非每個有人身的人都擁有寶貴的人身,並有機會修行佛法。 想想我們認識的人和我們不認識的人此刻正在做的所有事情; 他們如何使用他們寶貴的生命; 在這裡跑,在那裡跑,靠自動生活; 有害的話自動從他們嘴裡說出來; 有時對彼此懷有惡意,令人難以置信的貪婪。

即使我們擁有寶貴的人生,有機會遇見佛法並修習佛法,我們的心也常常處於那種非常恍惚的狀態,一個接一個地充滿負面情緒。 然而現在坐在這兒,在這個大廳裡,我們的頭腦中有一點點清晰; 足夠的清明讓我們自己來到這裡並想要聽聞佛法。 所以我們頭腦中的一點點清晰; 不總是,但現在,是非常寶貴的。 因此,重要的是我們要真正培養和珍惜它,並努力增加它。 所以我們通過學習 思惟它們、修習它們並付諸實踐的教法。 讓我們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利益,也是為了憶起在過去對我們仁慈的所有不同領域和生命形式中出生的數量驚人的其他有情眾生,他們想要像我們一樣快樂和免於痛苦. 讓我們產生至高無上的利他意圖 菩提心; 發願成佛,以利益眾生。 並且認真地想,無論需要付出什麼代價,無論我必須經歷什麼才能證悟佛果,我都會去做。 我不會中途放棄,因為這是我一生中真正有益的事情。

心的本性和輪迴的本性

所以我想從我們昨天的地方繼續。 我剛才談到了頭腦和頭腦與 身體 然後輪迴是什麼。 所以我們剛剛進入了整個主題,什麼是輪迴。 讓我們後退一點,再次回到頭腦中。 所以心有兩種本性; 實際上每一種現像都有兩種性質; 它的傳統性質及其 終極本性. 所以心的世俗本性是清明和覺知。 有時清晰度被翻譯成亮度; 這是同一個藏語詞。 這就是它的傳統性質。 所以心好比清水; 完全透明,無色。 現在,如果你拿一些泥土扔進水里,水本身仍然是純淨的,但它會和泥土混在一起。 所以污垢是污染物,但污垢不是水的本性。 有時有很多污垢,我們搖動容器,使污垢遍布水面; 不清楚。 有時我們讓容器靜止不動,污垢開始沉澱到底部。 在某些時候,我們甚至可能會完全清除水中的污垢。 所以它有點像我們的思想; 我們心的本性就是那樣的清明; 無色,不受任何特定精神狀態的污染,只有清晰和意識。 如果我們把污垢扔進去,就像煩惱、怨恨、貪婪一樣; 這些事情。 有時心中的污垢真的很煩躁; 我們的思想有 顯苦. 問題是我們通常不會注意到泥土何時被抖動,充滿了水。 我們有點假設事情就是這樣。

西方早期佛法弟子的經驗

昨天很有趣,就像這裡的切線一樣。 堪蘇仁波切在講早期西方弟子學法的艱難時,我昨晚回過頭來想著他說的話,又回到了那些年。 這對我來說很特別,因為尊者史蒂夫、堪蘇仁波切和我在那些年裡認識; 那是我們一起在法國的時候。 而我也在思考當時存在的種種困難。 修女們住在馬厩裡。 我們在裡面有點熱 冥想 大廳,但我買不起臥室的暖氣。 我們的食物有限,因為錢有限而且錢很少,您可以選擇馬槽,但僅此而已。 他昨天提到了身體上的困難; 就像他說的西方人怎麼看你,你是什麼奇怪的人——女人沒頭髮,男人穿裙子? 你們這些人很奇怪。 你為什麼不找一份工作,賺點錢,做點正常的事情? 這些就是他昨天提到的那種事情。

但是當我想起來的時候,對於我來說,當我想起那些年的時候,昨晚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上師堪蘇仁波切和另一位上師格西騰耶(??)的無比慈悲,他是在那裡,他們教會了我們多少,養育了我們多少。 我想到的第二件事是,我的心完全像一個盛水的容器,到處都是污垢,在那段時間裡,我的心是多麼的困惑和被煩惱所征服。 只需拿起容器並搖晃即可。 那真的是我當時遇到的困難; 不是物質上的東西,也不是別人說的話。 這是對付狂暴的頭腦的困難。 並且意識到那個時候我什至沒有看到我心中正在發生的事情是煩惱。 好吧,偶爾我會生氣,但大多數時候我是對的! 我沒有生氣,我是對的! 我什至看不到 憤怒——這就是心靈的痛苦。 或者在另一邊,偶爾我意識到一點點貪婪或者 附件 或者其他的東西。 但大多數時候是,“我需要那個!” 我別無選擇,“我需要那個!” 那時候連一個 懷疑 想到心在煩惱的支配下,但又完全相信無論我怎麼想或怎麼解釋,出現在心裡的都是真實的; 就是這樣。 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困難所在。 一點冷,一點人說你的一些話; 那不是問題。 所以,你知道我昨晚坐在那裡驚嘆於我們的老師是如何堅持下去的; 因為我們是一群狂野的人。 我們真的很了不起。

心智的傳統本質

無論如何,心的世俗本性,你知道,被所有這樣的污垢所震撼。 什麼時候我們 幽思,有時污垢會平靜下來,這就是為什麼我今天早上在動機中說,污垢有點平靜,所以在頂部我們的頭腦有點清晰。 這是多麼寶貴啊,有一點清晰的頭腦,能夠看到那是什麼 教義說的其實是在描述我們自己的人生經歷。 只要有那麼多的清晰度,能夠看到它,然後就會給你非常強大的信心。 所以即使在你的頭腦完全瘋狂的時候, 喇嘛 Yeshe 稱之為“垃圾頭腦”,然後你仍然記得那一點點的信念,那些清晰的瞬間,你知道那是什麼 根據您的經驗,說的是真的。 當你的頭腦模糊時,讓你度過這些困難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否則你就會陷入困境,然後你會說,“好吧,我還不如出去找個男朋友,這可能比坐在這裡帶著這種瘋狂的想法更快樂。” 所以,你只是把它扔了,然後去做別的事情,認為那會帶給你快樂,當然它不會。

所以,心的世俗本性實際上是清楚的。 它是有顏色的:有時它會被善心所染上顏色,比如愛和慈悲。 大多數情況下,在我們的狀態下,它被模糊的心理因素所覆蓋。 但是所有這些心理因素也是如此,我們可以看到它們不是永久的。 雖然我們的心中不可能有兩種相互矛盾的心所在活躍,同時出現在我們的心中,但我們可以在它們之間來回切換。 因此,例如仇恨和真愛是相反的心理因素。 我們不能在同一時間將它們放在我們的腦海中,因為它們以完全矛盾的方式看待他們的對象,即另一個人。 所以它們不能同時顯化。 但是我們都曾有過有一天愛一個人,第二天就恨他的經歷。 所以,你知道,我們的心是非常多變的,並且進來的不同心理因素不是永久的,它們是短暫的,即使心的清澈、明亮和覺知的本性繼續存在。

有一次,尊者給出了一個非常好的類比,說明在這種關係中活著意味著什麼 [of 身體 去提醒]。 所以我們的 身體 就像房子一樣。 頭腦的清明和覺知就像房子的永久居民。 所以只要我們還活著,頭腦的清晰、覺知的本質就住在 身體. 心所如來客。 一些訪客來了,他們很友善; 他們是可靠的; 他們給你的房子帶來和平。 你歡迎他們。 其他訪客來了,他們所做的只是挑起事端。 所以,即使你對他們有一點執著,當他們惹是生非的時候,你也知道你必須讓他們離開。 好吧,這就是我們的想法。 那是約定俗成的本性。

心和對象的究竟本性

終極本性 頭腦的問題是:頭腦如何真正存在? 它更深層的存在方式是什麼? 所以里面有一句話 般若波羅蜜經,“心不住於心。” 這聽起來像是禪語中的一個,就像一隻手在拍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真實存在的、本具存在的心; 某種自性即心的東西,獨立於其他因素,那種心不住於世俗心。 因此,世俗心是因緣起因和 條件. 頭腦具有屬性和品質以及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部分; 所以心靈的存在依賴於它的原因和 條件,取決於它的屬性和部分。

它也依賴於被構想和標記為思想而存在。 所以心實際上是緣起。 這也是其傳統性質的一部分。 但我們通常不這麼看心。 我們看到頭腦,頭腦以某種堅實具體的東西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方式。 有時我們甚至覺得頭腦是一種物質。 即使我們克服了那個困難,不把頭腦看作是物質的東西,我們仍然認為頭腦是一個堅實的、永久的單位,有它自己的本性; 獨立於他人而獨立存在 現象. 但是當我們挑戰這種觀點時; 心以這種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當我們稍微觸及它的表面並觀察它更深的本性時,我們無法從它本身的一面找到任何東西,即心,在那清明和覺知中。 當你觀察清明和覺知時,其中並沒有堅實的東西是心。 相反,心與清明和覺知的關係存在的方式是,清明和覺知是指定的基礎,是屬性,而心只是依賴於清明和覺知而輕輕附上的標籤。 好的?

所以這在這裡是不同的,因為就像我說的,我們通常認為頭腦就在它裡面。 但實際上,頭腦只是一個方便的標籤,它被賦予清明和覺知。 除了我們構想並賦予清明和覺知的那個標籤之外,在清明和覺知中沒有心。 有時使用物理對像作為類比可能會更容易一些,談論 終極本性. 所以我們不用介意,而是說“書”。當我們看這個(舉起一本書)時,我們看到了書。 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本書。 你走進房間,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本書,不是葡萄柚,不是橘子,不是伊拉克。 這是一本書。 所以這在我們看來,就好像它是一本從自己的角度看的書; 這是一本書,當我們看它時,這本書就出現在我們面前。 書就在那裡,書正在向我們走來。 這不是它出現的方式嗎? 我們完全相信這種外觀。 我們根本不質疑。

我們開始質疑它並說,“這裡有一本書嗎,這裡有什麼東西真的是一本書嗎? 向我們襲來的那本書是什麼? 這裡的那本書是什麼書?” 所以你從這個開始,“那是書的封面嗎? 那一頁是書嗎? 那一頁是書嗎? 裝訂的是書嗎? 這些都不是,沒有一個單獨的部分是一本書,是嗎? 當你翻閱這些部分時——如果我們把裝訂取出來,把裝訂放在這裡,然後封面把書頁扔來扔去,你會得到一本書嗎? 裡面的那本書向我們襲來——我們如此確信就在這個空間裡的那本書發生了什麼事? 它消失了。 它曾經在那裡嗎? 這裡曾經真的有一本書,然後當我們把零件散開後它就變得不存在了嗎? 不,這裡從來沒有一本書; 這裡從來沒有一本書。 所以我們的頭腦看到這裡有一本書和一本書向我們襲來,是幻覺還是頭腦有效?

這是幻覺,不是嗎? 喇嘛 是的,我們問他是否可以吸毒 幽思 他說,“親愛的,你已經產生幻覺了。 你不需要毒品。” 當我們看到並認為裡面有一本真正的書時,那是一種幻覺。 這裡沒有書。 好吧? 書是什麼,只是心靈的表象。 而且這本書不是從物體的側面出現的。 它不會出現在封面、紙張和活頁夾的側面。 這本書之所以出現,是因為你有這些部分,你的頭腦產生了一個概念,給它貼上標籤,說:“哦,這是一個謹慎的對象,‘書’。” 我們稱它為“書”。但我們忘記了我們給它貼上了書的標籤,而是開始認為裡面有一本書,而那本書又回到了我們身邊,如果是底座的話。 那是幻覺,因為實際上,這本書存在。 但是這本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根據這個基礎給它貼上標籤。 但是標有書的物體不在該基地內。 這只是一種精神創造。

什麼是自我?

所以如果我們回到頭腦,頭腦也是一樣的。 在清明和覺知中,沒有任何東西是來自它自身的心。 它之所以成為頭腦,僅僅是因為我們有那個概念並給它貼上了那個標籤,但那裡什麼也沒有。 這將有點切線,因為我在談論頭腦,但自我是什麼? 這就是它變得冒險的地方,我說的冒險是指具有挑戰性,好嗎? 因為我們四處走動,我們的整個內在感覺就是“我”,不是嗎? “這是我,我四處走走,吃了早餐,然後去了 冥想 大廳,我做了我的家務,或者我沒有做我的家務,”不管它是什麼。 “我在做這個,我在做那個,我在想這個,我在感受那個。” 一直以來都有這種“我”的感覺,我們完全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當我們看別人時,我們認為有“我”; 所有這些其他人的內心都有自我。 那裡有真實的人,有真實的自我,有真實的“我”。 有趣的地方是問你自己,“在哪裡?” “什麼?”

那麼回到早上“我的空間”的動機,誰是想要我的空間的“我”? 那個“我”是誰? 那個“我”是什麼? 如果你拆開你的 身體,如果你要尋找那個我; 它必須在你的 身體 或思想或與你分開的東西 身體 和頭腦。 如果你拆開 身體 與其拆書,不如拆書 身體. 把你的腎臟放在那裡,把你的肝臟放在那裡,把你的大腦放在那裡,一些腸子串在周圍。 你那邊的骨頭、一些皮膚、一些血液、一些淋巴液和一些垂體,你知道所有這些; 把它們散佈在那裡。 那裡有人嗎? 有人在嗎? 不,它基本上是一堆我們非常執著的垃圾。 基本上就是這樣。 所以里面沒有“我” 身體 到處都是這種看起來很腐爛的東西; 眼球,耳垂。

“我”在頭腦裡還是在靈魂裡?

腦子裡呢? “我”在頭腦中的某個地方嗎? 是覺醒的心嗎? 是沉睡的頭腦嗎? 是心見色形,是心聞聲,思是心? 這是哪個想法——一個快樂的想法,一個不快樂的想法? 是哪種心情? 我是我的心情嗎? 哪種心情? 一天的過程中,我有那麼多的心情,那麼多的心情。 每一個都是自己嗎? 所以當我們看 身體 請記住,我們無法確定我們所說的任何一件事是我。 所以我們說,有一個靈魂,一個與靈魂分離的東西 身體 和頭腦,對吧? “是的,我明白了,我不是我的 身體,我不是我的思想,但還有我,那裡有一些靈魂,永恆的,不可改變的,我的本性。” 所以我永遠存在,我獨立於我的 身體 和頭腦。 所以我們發展了靈魂的概念; 某種獨立的我。 那麼這個靈魂是什麼? 你要去哪裡找到它? 你要到哪裡去找這個靈魂? 你說靈魂就是感覺。 不,實際上那是頭腦; 頭腦就是感覺。 靈魂是感知的東西。 嗯,不,是頭腦在感知。 你能找到一個獨立於頭腦之外的靈魂嗎? 如果存在某種像那樣的靈魂,那就意味著 身體 頭腦可能在這裡,而你可能在其他地方。 這意味著靈魂具有某種屬性 身體 而頭腦沒有。 去找吧。

所以我們這樣探索的時候,也找不到某種具體的靈魂; “ME-ness”的一些本質。 但後來我們說,“但我感覺到了!” 我們總是帶著那個回來,不是嗎? “我感覺到了! 我知道有我,因為我感覺到了! 我感覺到我了!!” 嗯,稍微分析一下。 “我感覺到我。”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感覺到我。” 所以有兩種 ME:一種感受它,另一種就是它? 是的? 我們感覺到的一切真的存在嗎? 我們感受到了很多東西,不是嗎? 這是否意味著它與現實有任何關係?

緣起與無明

好的? 所以我們在觀察任何現象時都會發現,基礎和對象標記是相互依賴的,但它們不是一回事。 依賴於收集 身體 和心靈,我們給自我貼上標籤。 但自我不是 身體 和頭腦。 根據所有的心識和心所,我們給心貼上標籤,但心不是那些心或心所中的任何一種。 它也不是可以找到的,與它們分開的東西,就像自我是不可找到的,與 身體 和頭腦。 當我們看 身體,我們看到的只是這些不同的部分。 沒有一個部分是 身體; 但是 身體 也無法從零件中分離出來。 這 身體 通過依賴於部件被標記而存在。

頭腦的存在是靠依賴於所有這些不同的頭腦時刻而被貼上標籤的。 自我的存在是靠依賴於 身體 和頭腦。 我們的意思是,萬事萬物都是依存的,但沒有任何事物以其固有的本性存在,好嗎? 這與我們通常感知事物的方式大相徑庭,與我們通常思考事物的方式大相徑庭。 所以,從根本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心真的捲入了一個相當大的幻覺之中; 像嚴重的幻覺; 就像我們看到的一切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存在。

所以認為所有這些事物都有其自性的心所,就是我們所說的無明。 現在你會想:“無明本來就存在。 是的,無明,它就在那裡,那是魔鬼,那個精神因素,無明,和它的同夥 附件 而這另一種敵意。 然後我們認為它們是固有存在的。 好吧,不。 它們只是一些具有相似性的思想時刻。 有不同的心智時刻具有基於誇大消極性和推開對象的特徵,並且根據這些相似的特徵,我們將標籤貼上敵意或 憤怒. 依賴於過高估計某人或某事的良好品質而產生的頭腦, 執著 對它來說,根據所有這些具有這種共同品質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不同時刻,我們將其標記為 附件.

依於生起的不同心念剎那,我們相信事物存在,具有它們自己的本性,我們稱之為無明。 我們稱之為無知,但它不是無知。 在我們通常的說話方式中,我們說,“那是無明”,那是我們通常的說話方式。 但是當你分析時,你會發現這不是無知。 這叫做無知。 這就是無明,是輪迴的根源。 這就是無明,是我們心中的主要污垢。 基於這種誤解一切的無知,我們自己,其他人,所有 現象,基於這種根本的誤解,其他的煩惱情緒和不正確的態度就會生起。 基於這一點以及所有這些無知,最大的一個就是那個認為“我”的人。 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不知道有一個真正的我? 除了開悟的眾生,我們都帶著它四處走動。 這就是我的感受。 然後基於有一個真實的我的強烈感覺,我們自然而然地認為那個我的快樂是最重要的。 我們如此強烈地抓住我或我的存在。

快樂、自我中心和輪迴如何生起

我們也認為其他人本質上是存在的,但我們更依戀這裡的人; 我們所感受到的,那才是真正的我。 然後我們認為那個人的快樂和痛苦是整個宇宙中最重要的事情。 然後,我們會依附於一切帶給我們快樂的事物。 我們想要更多這些東西,因為我們將這些外部物體和人視為固有存在。 我們認為幸福存在於他們的內心。 我們沒有意識到快樂是我們自己思想的創造。 我們認為幸福來自他們。 我們依附於他們。 我們緊緊抓住他們。 我們做各種不善的行為來得到我們想要的。 我們會撒謊,我們會偷竊,我們會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來得到我們想要的任何東西。 然後當某人或某事干擾我們的幸福時,“哇哦,當心,這是一場全國性的災難! 有人干擾了我的幸福。 我沒有得到我想要的。” 或者有人批評我,有人不贊成我,有人毀了我的名聲。 這是此刻整個宇宙正在發生的最重要的嚴肅事情。 這就是我們的感受,不是嗎? 這是一個普遍的經驗。 在我身上發生了一些讓我不開心的事情,“哇,忘記地獄領域,忘記伊拉克戰爭,忘記全球變暖。 忘記其他一切,有人對我說了刻薄的話。 這是歷史上此時此刻發生的最可怕的事情,地球應該停下來並意識到這一點。” 我們嘲笑它,但你需要做的只是一點點 冥想 你會發現這是真的,這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 對還是錯?

然後敵意來了,然後我們對人們說下流話; 我們破壞了他們與他人的關係。 我們在背後說他們壞話。 我們要毀掉他們的幸福,奪走他們的好名聲。 有時我們甚至可能想傷害他們的身體,殺死他們; 或者做一些真正傷害他們感情的事情。 然後我們合理化它,“這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 我是懷著同情心做這件事的。”

所以,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輪迴是如何進化的。 這就是誤解一切事物存在方式的無知。 然後它在那裡引起了很多自我關注:和 附件 對那些我們認為會給自己帶來幸福的事物,對那些給自己帶來痛苦或剝奪我們幸福的事物的敵意。 所以一切煩惱都是從無明生起的; 各種痛苦的心理狀態。 我們有一點驕傲,一些自負,一些懶惰,還有很多其他心理因素,消極的。 然後在這些不同的精神因素的推動下,我們參與了精神、語言和身體的行動途徑。

比方說,基於怨恨; 怨恨是一種煩惱,我們坐下來想想如何報復。 整個關於如何報復的思考:那是一種心理路徑 因果報應. 或者基於那種怨恨,然後我們會說話,有點像在某人背後說些什麼:那是口頭的 因果報應. 我們可能會做一些身體傷害那個人的事情,因為我們討厭他們。 因此,所有這些身體、語言和心理行為都會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印記。 那些是業力印記。 那些粗大的行為停止了,但在它們的分解中——它們已經消失了——然後還有一些能量痕跡。 那是一顆業力種子。 然後當那些業力種子得到滋養,當它們遇到外在的時候 條件 充當 合作條件 對他們來說,然後那些不同的種子成熟並帶來我們所擁有的體驗。

因此,就輪迴的演變而言,我們有無明、煩惱、所有這些業、​​業道。 我們的頭腦上種下了所有那些業力種子。 死亡的時刻變得非常緊張,因為我們坐在那裡,我們意識到一些非常大的事情正在發生,一些事情正在改變我們的 身體 頭腦和我們的本能反應是,“我不想改變,我堅持我所擁有的。” 所以那是 ,我們堅持我們所擁有的。 然後在某個時候 加強並且它實際上切換,因為我們意識到,“嘿,我失去了這個 身體 和頭腦。 好吧,我想要另一個; 因為如果沒有 身體 記住,我不會存在。” 然後是對存在的不可思議的執取; 而這兩個, 而執著,對於我們心中不同的業力種子來說,就像水和肥料一樣。 那些業力種子正在成熟,這叫做有。 然後當我們離開這個 身體,因為無論什麼業力種子正在成熟,我們都會自動被另一種吸引 身體 或精神狀態以便繼續存在,因為我們非常抓緊“我”和“我需要這個 身體 和頭腦。 於是頭腦就跳進了另一個 身體. 我比喻性地使用“跳躍”這個詞,它不是字面意思。

所以我們說,“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頭腦會被推進到 身體 畜生、餓鬼、地獄眾生?” 好吧,因為當有那麼強烈的時候,頭腦會變得很混亂 和抓取。 如果負數 因果報應 成熟: 因果報應 影響事物對我們的看法,突然之間,那種生命形式似乎並不那麼糟糕。 或者我們是非常習慣的生物。 所以假設我們有一個習慣 附件 和永遠的不滿:總是執著,總是不滿足,總是想要更多,總是想要更好。 這就是我們心中根深蒂固的習慣。 然後在死亡的時候,這個習慣繼續存在,它影響了 身體 我們採取的。 突然之間,我們變成了一個餓鬼:這些眾生中的一個總是又餓又渴地到處跑,想要這個想要那個,而且永遠無法滿足他們的慾望。 所以作為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可以成為你出生的實際生活形式和環境。

假設你是一個充滿敵意的人,你經常生氣、反省,“我不喜歡這個人的所作所為。 我不喜歡那個人的所作所為。 他們為什麼不這樣做? 他們為什麼不那樣做? 我要讓他們這樣做。 我要報復。 他們怎麼敢這樣對我?” 心中充滿怨恨:“他們錯誤地對待我,為什麼他們不正確地對待我。 我想報復。 這不公平,我對這個世界感到憤怒。 我要猛烈抨擊,讓別人受苦,因為我對此很不開心。” 所以你在頭腦中產生了所有這些敵意,產生了很多惡意和惡意的想法,並反思了很長一段時間,死亡時會發生什麼? 那種心理習慣,當然還有我們所做的心理、語言和身體行為:你知道的,它會消失並成為我們的 身體 和環境,我們在地獄的境界。 因為想要傷害他人的心是恐懼的心。 所以想要傷害他人的心與恐懼有很大關係。 因此,在下一世,我們可能會投生為那些經歷如此多恐懼和如此多痛苦的地獄眾生之一。

不同的存在領域

現在人們總是問:“這些其他領域只是我們心中的虛構,還是真實的?” 好吧,我認為它們就像這個領域對我們來說一樣真實:它們是真實的或不真實的。 因為當你身處其中時,就好像你在做夢,夢不是真的,但當你在做夢時,感覺就像是真的。 所以同樣的,在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其實現在也是,我們覺得很真實。 但這一生? 就這樣,沒了。 就像昨晚的夢:很快就過去了。

然後還有一些上三道,就是人道,正如堪蘇仁波切昨天解釋的那樣,我們的出生基於幫助我們為人類創造事業的道德行為 身體. 練習六 影響深遠的態度 或六波羅蜜,然後發強烈的迴向祈請願,以擁有那樣的生命,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寶貴的人身。 不只是一個人的生命,而是一個有可能學習和修持佛法的生命。 他們說人生對修行非常有益,因為我們有足夠的快樂,不會被痛苦淹沒,但也有足夠的痛苦,不會分心,認為輪迴是美妙的。 但是你可以看到我們分心了很多。 當我們處於痛苦的特定時刻時,我們可以說:“哦,是的,輪迴太可怕了。” 但是,一旦痛苦減輕,我們就會回到自己的方式,只想要快樂:感覺快樂快樂,自我快樂。 我們只是回到同樣的舊事物。 我們就像健忘症患者:我們忘記了。 它就這麼過去了,它不見了。

然後你有 德瓦 境界,並且有不同層次的 德瓦 境界。 有時它被翻譯成celestial beings或gods,我不喜歡翻譯'gods'。 所以你有這些天神,這是一個非常快樂的重生。 沒有太多的痛苦,或者根本沒有。 這是因為那個人的功德的力量。 因果報應. 就像我說的,有不同的層次。 所以有欲界天神。 他們有奢華的感官享受; 他們吃的食物沒有皮、農藥或果核。 他們不需要回收東西。 他們的身體是由光構成的。 他們不需要清洗、塗抹除臭劑或所有其他東西。 他們擁有所有他們想要的男朋友和女朋友; 所有這些感官上的愉悅感都很棒,直到他們死之前。 然後,就在你死之前,你意識到這正在停止,好嗎? 你嚇壞了,因為你正在失去它; 還有你的 身體 它由光構成,如此美麗了這麼久,開始發臭,你所有的朋友都不想和你在一起。 所以所有那些你一起出去玩或一起玩得很開心的人,突然之間,“走開!” 而且你知道你正在失去整個情況。 臨終前生出的慾樂是巨大的精神痛苦。

然後還有其他層次的天神,稱為色界和無色界。 通過所謂的不可變,你會出生在色界和無色界的各個層次 因果報應. 這意味著作為一個人,你培養了一定程度的專注力。 如果你培養了初禪的定力,那麼你就會出生在那裡。 或者,如果你培養了第二禪定的層次,你就會出生在那裡; 和通過四禪一樣。 然後是四無色界:所以 因果報應 被稱為不變的意思是,如果你生起第一個定力的層次,你就會出生在第一個,你不會出生在第二或第三或無色界。 這就是它的意思。 所以形式領域的神,他們也有光體,幾乎沒有問題等等。 但對他們以及所謂的慾界天神或欲界天神來說,修行佛法也很困難,因為他們被快樂分心了。

在無色界中,眾生只有非常非常微細 身體 他們的定境非常深。 但他們沒有 放棄 輪迴的。 他們沒有智慧。 所以他們有這些深度的專注狀態,但沒有智慧。 所以他們沒有從輪迴中解脫。 所以他們恆久地停留在這些定境中。 那麼當那個 因果報應 起來了,他們就往生他處,輪迴。 色貢仁波切,當他們把他帶到埃菲爾鐵塔的頂端時,他說:“這就像無色界,出生在無色界,因為當你離開它時,只有一條路可走; 下。” 所以我們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存在於輪迴中,存在於輪迴中。 因為記住,沒有第一刻的意識; 沒有第一胎。 所以他們說我們已經出生在輪迴的任何地方。 所以,我發現這個非常有趣,在某個時候,我們有如此強大的專注力,如此強大的單點專注力; 我們已經出生在無色界。 我們實際上曾經有過,所以發生了什麼? [笑聲]

我們一直在循環存在:

既然我們遇到了佛法,我們想要做什麼?

所以他們說我們在輪迴中到處出生。 我們已經做了所有可能的事情 身體 除了修行佛法,輪迴都可以做。 我們擁有的每一個輪迴的快樂。 正如他們所說,“去過那裡,做過那件事,得到了 T 卹。” 我們都做到了。 我們在輪迴中享受過每一種可能的快樂,不只是一次,而是無限次。 我們也曾投生地獄道,無量無邊地做各種可怕的惡業。 所以,我們已經把輪迴中能做的事都做了; 不是一次,而是無數次。 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了? [觀眾:],“周而復始。” 就是這樣。 我們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做同樣的功能失調、愚蠢、自我毀滅的事情。 這就是輪迴。 你談到自我破壞:堅持輪迴的快樂是破壞我們自己幸福的最終方式。 因為每次我們抓住輪迴的快樂時,“如果我只有這個,那真的對我有用。”我們說,“如果我只有這個,我的心就會足夠放鬆,我可以修持佛法。” 是的? 這就是我們所做的。 “我需要這個,然後我就可以練習了。” 或者,“我需要這個。 我要這個; 這真的對我有用。”

所以我們就像那些只坐著啄食同一個小槓桿的老鼠,即使它們沒有得到穀物。 或者偶爾他們得到一點穀物:所以我們偶爾會投生上界。 但大多數時候,老鼠都坐在那裡啄食,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我們一直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尋求輪迴的快樂,這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不是嗎,就像那些老鼠一樣。 你知道這是什麼? 這就是上癮的頭腦,賭博的頭腦。 您將 XNUMX 美分硬幣放入機器中,您會想,“這次我要中大獎了。 所有其他時候,我做錯了什麼。 這一次,我會做對的。 我將得到這種幸福,而且它將永遠持續下去。” 但我們已經做到了,我們已經擁有了那種幸福。 我們得到了那個輪迴的大獎,我們已經花光了它,我們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因此,當我們談論路徑的第一個原則方面時: 放棄 或者 自由的決心,我們決定擺脫什麼? 我們在放棄什麼? 我們沒有放棄幸福。 幸福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正在放棄所有這些上癮的行為以及它帶來的所有痛苦,好嗎? 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苦難,我想我得等到明天再談,因為我想談一談,而現在時間不多了。 但仔細想想,因為我們如此著迷於現在出現在我們感官上的東西,以至於我們認為這就是全部。 但實際上不僅這個宇宙充滿了其他眾生,而且我們標記為“我”的東西來自過去,進入未來。 所以我們一直在那裡,做了一切,從無始以來就有了輪迴。 我們現在想做什麼? 我們以前做過所有這些。 我們現在已經遇到佛法了。 我們現在想做什麼? 因此,我認為,這是我們需要考慮並從大局中看到的真實情況。

因此,我們不是只看到現在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東西,而是陷入其中:“哦,這個時鐘是最珍貴的東西,因為它現在就在我面前。” 真正想一想這整個輪迴的情況,從一個 身體 無法控制地走向下一個; 並為這一切的幸福去追逐和奮鬥; 並得到了所有這些。 它有什麼好處? 真正地問自己,“什麼是幸福?” 佛教並不是要我們放棄快樂。 什麼 就是說,我們已經沉迷於低級快樂了很長時間; 但是有高級的幸福。 那麼,當存在另一種形式的幸福時,為什麼還要沉迷於無法真正滿足您的低級幸福,您還沒有體驗過這種幸福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並且實際上令人滿意? 所以這就是 在問我們。 這 不是要我們痛苦。 我們聽到 放棄 我們想,“哦,住在寒冷潮濕的洞穴裡,吃蕁麻。” 你知道,住在山洞裡並不能使你脫離輪迴。 輪迴不是我們住的地方。 輪迴是一種精神狀態。 輪迴是 身體 和心在無明的控制下, 因果報應. 這就是輪迴。 這就是我們想要擺脫的。 順便說一句,很多人都在談論,“我如何對自己有同情心?” 想要讓自己脫離輪迴是你能為自己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事情。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