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慈悲、和平

透過 WP

有人的手在黑暗的地方拿著一根帶燈的蓮花蠟燭。
因為我們共享這個小小的地球,所以我們必須與彼此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 (攝影者 愛麗絲爆米花)

WP 討論愛和同情心如何成為所有宗教之間的共同點。

在我短暫而有限的一生中,我研究了許多不同的宗教,並在它們之間找到了共同點。 這個共同點是愛、同情和服務的實踐。

愛是地球上最強大的東西。 它能夠解除痛苦,帶來快樂,創造奇蹟。 在哥林多前書 13 章 3 節,保羅寫道:“我就是將我一切所有的施捨給窮人,就是將我的 身體 被燒死,如果我沒有愛,那對我毫無益處。” 這是我讀過的最有力的聲明之一。 對我來說,這意味著你可以自由地給予、關心他人、為幫助他人而做出犧牲,但如果這不是出於愛,如果你心中沒有愛,那麼你就活了你白活了

偉大的國學老師孔子說:“人不分國籍、種族、宗教,人人平等。 我們被同一片天空庇護,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 如果這種洞察力通過我們的學校、社區組織和家庭得到推廣,那麼我們的社會就不會有種族主義、歧視和仇恨犯罪的問題。 在法句經中 曰:“此世間,仇恨不因仇恨而息。 只有愛才能止息仇恨。 這是古法。” 誰能反駁這樣的智慧呢? 顯然,我們當選的官員在製定更嚴厲的打擊仇恨犯罪的法律時會這樣做。 我猜他們打算嚇跑人們的仇恨,這通常是人類的方式。

慈悲心也很強大。 它使我們能夠通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並讓我們了解快樂和痛苦的原因。 世界著名禪師一行禪師在他的書中寫道 和平是道路上的每一步,“愛和慈悲的本質是理解,是一種能夠識別他人身體、物質和心理痛苦的能力,能夠將我們自己‘置於對方的皮膚之中’。” 如果我們獲得了看穿他人眼睛的能力,我們就會看到他們與我們沒有什麼不同,他們同樣不需要受苦,同樣渴望快樂。

心中有仇恨之人,行破壞之罪者,不為所欲為,欲怒而苦之人。 他們這樣做是出於錯覺,認為這是他們感到安全和有保障的唯一方式。 他們試圖保護自己免受他們不了解的世界其他地方的影響。 他們也想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 他們只是陷入了自己狹隘的世界,而忘記了這個世界上所有其他人的感受和痛苦。 世界著名的藏傳佛教尼姑和上師土登確准在她的書中對此有非常明確的解釋 馴服心靈:

有時我們有一種“拿來拿走”的心態。 我們根據我們能從他們那裡得到什麼來看待每一件事和每一個人。 我們忽略了考慮我們對他人的影響,只想到他人如何對我們有利或有害。 這種態度導致我們與他人發生問題,因為無論他人做什麼或他們多麼友善,我們都不會滿意。 我們變得脾氣暴躁和不滿,讓我們自己和我們周圍的人痛苦不堪。

我們可以在自己身上觀察這種心態的一種方法是詢問 為什麼 我們想要一些東西或 為什麼 我們想做點什麼。 在我們準備好與仇恨作鬥爭之前,需要先了解我們自己的破壞性習慣, 憤怒,以及對這個世界的無知。

為了對抗這種破壞性的本性,我們必須使用最偉大的工具、最鋒利的劍和最靈活的補救措施之一:服務。 正是通過我們對他人的服務,愛和慈悲才會在我們的生命中成熟。 通過服務我們克服了仇恨和 憤怒 世界的。 最重要的是,通過我們的服務,我們可以洞察和理解事物的真實本質。

服務是每個偉大宗教的焦點。 例如,在馬可福音 10 章 43-45 節,耶穌說:“你們中間誰要為大,就要做你們的僕人;誰要為首,就要做眾人的奴僕。 因為人子來也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在約翰內斯堡,當甘地被譽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王”時,他回答說:“這是不對的。 我是社區的僕人,而不是社區的國王。 我祈求上帝賜予我力量……在服務的過程中獻出生命。

當我們為他人服務時,我們的靈性就會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也會洗去我們的憂慮和恐懼。 通過服務,我們超越自負的自我,真正成為整體的一部分(上帝、宇宙、 自然等)。 在《古蘭經》中,伊瑪目阿里說:“獲得神聖祝福的最有效方法是你應該對所有人類都有一顆仁慈的心。”

我們在為他人提供服務時不得歧視,而是平等地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即使他們過去曾傷害過我們。 黃金法則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它並沒有說別人對你做了什麼。 因此,我們要教育孩子,自己也要學會寬容,受到傷害或侮辱時不予理會,不報復不記恨。 在與他人打交道時,我們還必須始終記住要溫柔善良。

不同信仰、種族或文化的人之間沒有區別。 在《薄伽梵歌》中,偉大的印度聖人奎師那說:“要認識到上帝存在於每個生物體內。 心禮拜一切眾生,平等對待眾生。” 如果我們看到差異,那是因為我們在捍衛自己的自私自我。 除非我們克服這種重要的虛幻身份,否則我們將永遠找不到我們渴望的和平與幸福。 但是一旦我們從頭腦中去除了這種毒藥,我們就會意識到我們是整體的一部分,當我們對他人仁慈和富有同情心時,我們也在對自己仁慈和富有同情心。 這是一個很好地說明這一點的故事:

從前的成員 身體 對胃很惱火。他們怨恨的是,他們必須去獲取食物並將其送到胃裡,而胃本身除了吞噬他們的勞動成果之外什麼也不做。於是他們決定不再帶胃食了。手不願意把它舉到嘴邊。牙齒不會咀嚼它。喉嚨吞不下去。這會迫使胃做某事。但他們所做的只是成功地做到了 身體 虛弱到他們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通過這種方式,他們了解到,在互相幫助的過程中,他們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福利而努力。

這就是我們的處境:我們都是人類,對快樂和遠離痛苦有著同樣的渴望,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共享著同一個星球。 就像這個故事一樣,我們常常在瀕臨死亡時才意識到,我們從物質財富和自負的妄想中獲得的快樂是短暫的,最終只會給我們帶來傷害。 有時,我們需要振作起來,才意識到伸出援助之手、一句友善的話,甚至是一個溫暖的微笑,所帶給我們的快樂,是追隨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願望的十倍。

在他的諾貝爾和平獎演講中, 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寫道:

因為我們共享這個小小的地球,所以我們必須與彼此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不僅是一個夢想,而且是一種必然。 我們在很多方面都相互依賴,以至於我們不能再生活在孤立的社區中而忽視這些社區之外發生的事情。 有困難要互相幫助,有福也要分享。 我以另一個人的身份和你說話,作為一個簡單的人 .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用,我希望你能嘗試並實踐它。

每當我們做出自私或不道德的行為時,我們都不能指望它會為這個世界帶來和平、理解和幸福。 相反,它增加了混亂、仇恨和痛苦。 和平是一種刻意達到的狀態,必須不斷維護。 因此,我們必須使用安慰和寬恕的話,並承認我們對他人的感激。 當其他人有需要時,尤其是我們社區以外的人,我們必須趕快去幫助他們。 我們必須懷著愛心、同情心和理解力與他們接觸。 通過這樣做,我們將拆除所有宗教、種族和文化的圍牆,我們的世界將最終和平共處。

被監禁的人

來自美國各地的許多被監禁者都與圖登秋卓尊者和舍衛城修道院的僧侶通信。 他們對如何應用佛法以及如何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努力造福自己和他人提供了深刻的見解。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