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比較和對比視圖

修女:一位本篤會教徒和一位尼姑的對話——三集之三

1991 年 XNUMX 月,Donald Corcoran 修女和 Bhikshuni Thubten Chodron 在紐約伊薩卡康奈爾大學安娜貝爾泰勒大廳的小教堂發表演講。 它由康奈爾大學宗教、倫理和社會政策中心和聖弗朗西斯精神更新中心共同贊助。

  • 知識分子與基督教的關係
  • 儘早平衡 意見 與佛教徒
  • 個人的上帝
  • 一個的值 修道院的 生活方式
  • 新生
  • 日常練習、祈禱和 冥想
  • 精神成長和心理成長的區別

比較和對比(下載)

部分1: 本篤會的觀點
部分2: 比丘尼的觀點

問題: 唐納德姐妹,你能談談智力和基督教的關係嗎?

唐納德·科科倫修女 (SDC):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討論很長時間。 在 室內城堡, 阿維拉的特蕾莎說:“我意識到 男子 是不 知識分子:膚淺的頭腦不是智力。” 重要的是,中世紀的人明白膚淺的心智不是深層的心智。 中世紀的基督教非常重視心靈的方式,用佛教的術語來說,你可以稱之為 納納 或智慧。 不幸的是,由於 XNUMX 世紀的科學革命和 XNUMX 世紀的啟蒙運動,基督教背離了那些文化潮流,而主要成為一種 巴克提,一種信仰或情感的方式。 我認為我們需要恢復沉思的洞察力或知識的道路。 然而,問題是當代神學的大部分都處於 男子 而非 知識分子. 有時甚至是在理性的學術遊戲層面,而不是滋養 知識分子 作為一種精神力量。 我們西方人不再意識到深沉的頭腦是一種精神能力。 事實上,在學術界和其他圈子裡,我們取笑 知識分子 在某種程度上。 我們認為宗教與此是分開的。 因此,我認為知識的道路需要恢復。 智力和情感、智力和信仰之間存在裂痕,我們需要做很多工作來扭轉這種局面。

問題: 基督教和佛教都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宗法宗教。 女性如何在她們身上找到滿足感?

SDC: 這是真的; 基督教,尤其是羅馬天主教,是男性主導的。 然而,女性找到了意義。 我們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我們看一下特定的問題,例如女性的任命,我認為二十年來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然而,要改變普通基督徒的心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不用說等級制度了。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然而,這不僅僅是關於教會中女性的內部鬥爭,而是關於西方文化如何看待女性。 我們不僅在討論女性問題和兩性平等,而且在重新尊重榮格所說的一切。 靈魂. 我們需要恢復我們靈魂的那一部分。 由於貶低女性,西方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沒有靈魂。 這也帶來了地球的生態強姦; 一切都由此而來。 這是一個比我們特定傳統中的內部鬥爭更深刻的問題。 意識的進化正在進行,我有希望。 當然,也有一些激進的女權主義者比我強得多,也許他們因此是有先見之明的。

尊者圖登卓龍(VTC): 儘管歷史上在佛教機構中男女權力存在差異,但機構不是實踐。 精神修行超越了社會角色或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 它超越了製度所反映的文化歧視。 真正的修行發生在我們的心中。 只要我們受到啟發去實踐並擁有 訪問 依靠合格教師的教導和指導,婦女可以在精神道路上找到滿足感。 宗教與宗教機構不同。 後者是由人創造的,但我們正在努力發展的真正本質超越了製度以及它們可能具有的任何等級和偏見。

問題: 你能多說一下讓光度在我們體內閃耀所需的強烈壓力和熱量嗎?

SDC: 就我研究的精神傳統、偉大的精神文學和聖人傳記而言,很明顯,如果沒有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工作、我們自己的內在工作、內在的煉金術的巨大壓力,轉變就不會到來。發生在我們內心的熔爐中。 舊約說:“上帝是塑造粘土的陶匠。” 我們的生活,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和限制,我們所擁有的祝福,一切都是神聖陶匠塑造我們的手。 那就是將我們變成鑽石的巨大壓力和高溫。 只要我們清醒並看到,只要我們與之合作、敞開心扉並願意被轉化,轉化就會發生。

職業訓練局: 在佛教修行中有很多強烈的壓力和熱量。 現在有些西方人認為修行是快樂的, 極樂,愛與光。 就個人而言,我發現它正在學習以接納和靈感坐在垃圾場。 我不能代表任何人說話,但我每天都在想的很多事情—— 憤怒、嫉妒、驕傲、怨恨, 附件,競爭——是垃圾。 我不能忽視這一點,並生活在一個自我創造的光與愛的境界中。 我必須處理我的垃圾而不認同它。 這需要 心願 和能量,以及溫柔而堅定的耐心繼續在這條路上。 很多人都希望立即開悟:Whammo! 我所有的問題都沒有了! 不幸的是,它不會那樣發生。 唐納德姊妹,從你的說法來看,按照你的傳統,好像也不是這樣的。

SDC: 寺院裡最受歡迎的引語之一是,“在耐心中,” “耐心等待,你將擁有你的靈魂。” 病人 意味著受苦。

職業訓練局: 很多人都喜歡快餐啟蒙。 我們希望靈性快速、廉價和容易; 我們希望別人為我們做這項工作。 但這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我們必須接受自己,接受垃圾而不感到沮喪。 接受意味著我們不再感到內疚和對自己生氣,因為內部垃圾就在那裡。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是讓那些令人不安的態度成為現實。 我們仍然必須不斷地發揮能量,並有一個快樂的 心願 淨化我們的思想和心靈,發展我們的品質和潛力。

問題: Bhikshuni Chodron,大多數西方人都是從造物主的概念中培養出來的。 你是如何平衡你早期的成長和你後來的藏傳佛教信仰的?

職業訓練局: 在分享我對此的想法時,我並不是在批評有不同信仰的人。 我只是陳述我自己的個人經歷。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早在接觸佛教之前,我就參加了主日學,了解了神,但我很難理解神是什麼意思。 我無法與舊約中憤怒的上帝聯繫,也無法理解新約中更慈愛的上帝。 我想知道,“如果有上帝,事情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為什麼苦難會持續存在?” 我對被介紹給我的上帝的概念感到不舒服。 到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已經不再相信上帝了,雖然我不知道我相信什麼。

佛教討論重生、因果(因果報應 及其結果)、相互依存和缺乏內在存在。 我被鼓勵深入思考這些,以確定它們是否解釋了我的生活和我所觀察到的。 當我這樣做時,這些想法在我心中產生了共鳴。 因為從信神到接受佛教的解釋有很多年的時間,我沒有遇到改變宗教的內在衝突。

SDC: 作為一名基督徒,我相信創造者上帝和創造。 這當然是信條的一部分。 我對上帝的體驗是個人的,尤其是耶穌基督,聖保羅說他是看不見的上帝的象徵。 對我來說,這是對基督最好的定義之一:他是看不見的上帝的象徵。 他就是那扇通往神秘的大門。 這個奧秘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它不能被任何神學或任何象徵所限制。 通過普羅提尼烏斯的“一”概念,我也洞悉了這個奧秘,它是源頭; 柏拉圖的善概念; 印度教的概念 滿足。 所有這些都反映了我所知道的那深邃無底的奧秘深淵,那就是創造者上帝。 所有這些棱鏡都可以反射這種光。

問題: 請談談基督教中上帝是個人上帝的想法以及您對此的看法。

SDC: 我們體驗上帝是個人的,是我們與之互動的存在,這當然是猶太教-基督教體驗的一部分。 上帝不僅僅是一個永恆的絕對存在,一個遙遠的人物,或者一個創造時鐘並讓它運行的自然神。 上帝是個人的、天意的和慈愛的,我們甚至在耶穌基督身上有一個人的化身。 因此,對上帝的體驗是個人的,但它是一個開啟奧秘的人。

職業訓練局: 另一方面,佛教沒有個人神或造物主的概念。 人們相信靈性高度發展的眾生——圓滿證悟的佛陀、解脫的阿羅漢——但這些眾生存在於我們目前狀態的連續體中。 佛有很多,不只是釋迦牟尼,他是 屬於這個歷史時代。 現在成佛的,不一定都是佛。 他們曾經和我們一樣,迷茫,很容易被 憤怒, 執著 和無知。 通過修習淨化這些煩惱的態度並發展其良好品質的道路,他們改變了自己。 因此,道路是一個人自己內在成長的問題。 在佛教中,聖人與我們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我們也可以淨化我們的心,無限地發展我們的優良品質。 我們也可以成為完全證悟的人,我們有 潛力。

SDC: 儘管基督徒相信創造者上帝和有限的受造物,但正如聖彼得所說,我們都被稱為與上帝的本性有份。 因此,神化或神化是人類存在的意義所在。 我們被召喚成為神聖的一部分,成為神聖的完全參與者。 我們被呼召成為有份者。

VTC 到 SDC: 成神過程有多少取決於自己的決心和實踐,又有多少取決於來自至高無上的存在的影響或恩典?

SDC: 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我們的工作有多少,神的工作、本性、恩典等因素有多少? 很多神學爭鬥都圍繞著這個展開。 總的來說,我們羅馬天主教傳統認為,我們的自由被要求成為這一過程的一部分。 它不是注定的,救贖也不是自動的。 救恩已經在基督的救贖中完成,但我們必須敞開心扉。 純化,苦行、修行、修行等等都是需要的。 然而,在基督教傳統中,顯然有關於這個主題的一系列觀點。 甚至像奧古斯丁這樣的早期教會人物,也為此與伯拉糾派爭論過。 伯拉糾派說我們必須更加努力,而奧古斯丁則強調恩典。 這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故事。

職業訓練局: 在佛教內部,關於這個話題也有多種觀點。 一些傳統強調完全自力更生,另一些則強調依賴外部指導,例如阿彌陀佛 .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它介於兩者之間。 佛陀可以教導、引導和啟發我們,但不能直接改變我們。 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動。 俗話說,你可以把馬牽到水邊,但你不能讓它喝水。 精神上的轉變也是類似的。 在一個不友好的宇宙中,我們並不孤單。 佛菩薩絕對是幫助我們,教導我們,樹立榜樣,啟發我們。 另一方面,如果他們有能力阻止我們所有的痛苦,他們就會有。 但他們不能; 只有我們才能改變自己的思想。 他們教我們,但我們必須付諸實踐。

問題: 媽媽該如何融入 修道院的 生活方式融入她的生活?

SDC: Diedrich Bonnhoffer,偉大的路德教會牧師和精神作家,說必須在生活中遇到上帝。 這是關鍵。 無論你的職業是什麼,或者你在生活中的責任是什麼,那都是你的道路。 上帝必須在日常生活的日常義務中得到滿足。 這 修道院的 衝動的特點是活在一個人的中心之外,而不是活在分散中。 一個家庭的母親必須找到內心的中心來為她的家庭服務,並應對家庭生活的挑戰和考驗。 就在一周前,有一篇評論在 “紐約時報” 社會學家羅伯特·貝拉(Robert Bellah)的一本書叫 好社會. 貝拉認為,美國社會的許多問題的答案就是他所說的“注意力”——不讓我們的生活消散,而是有意識地、用心地生活。 在我看來,這是最廣泛意義上的修道生活。 根據貝拉的說法,如果沒有個人轉變,社會的轉變就無法完成。 這是一個深刻的真理,在我們這個時代是如此重要。

職業訓練局: 我同意你的看法。 重要的是日常生活實踐。 我們不應該認為宗教, 冥想 靈性在這,工作、家庭、日常生活在那邊。 兩者結合。 為了讓他們走到一起,重要的是每天保持一些安靜的時間獨處,集中註意力,反思我們的動機和行動,並做出一些決定。 這可以防止我們生活在分散中。 每天早上或晚上,我們可以花十五分鐘或半小時坐下來,呼吸,看看我們的生活,培養慈悲心。 如果我們在早上這樣做,那麼在晚上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我們白天的感受和所做的事情,看看哪些進展順利,哪些需要改進。 這不是對外部事件的評估,而是我們的態度和行為。 我們生氣了嗎? 在未來類似的情況下,我們如何避免這種情況? 我們是否理解批評我們的人? 我們怎樣才能增加這種耐心呢? 通過利用安靜的時間來審視我們的生活和思想並培養友善的態度,我們可以將這些態度帶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成為聖潔並不意味著看起來聖潔,它意味著感覺友善,變得明智並以此為中心生活。

問題: 請談談a的價值 修道院的 生活方式。

職業訓練局: 唐納德修女,人們問我,他們可能也會問你,“你不是通過當修女來逃避現實嗎?” 他們一定認為逃避我們的問題很容易; 一個人所要做的就是換衣服,然後搬到另一棟樓! 如果有那麼容易,我想大家都出家了! 然而,問題是我們的 憤怒,我們的 附件,我們的無知,無論我們走到哪裡,無論是在寺院裡還是在外面,它們都伴隨著我們。 事實上,當我們住在寺院裡時,我們會更清楚地看到我們令人不安的態度。 在居士生活中,我們可以回家,關上門,做我們想做的事。 當我們住在寺院時,我們住的人可能不是我們會選擇做朋友的那種人。 但我們必須學會關心他們,不是膚淺的,而是深層次的。 我們不能關上門,做自己的事。 這 修道院的 生活方式使我們了解我們所處的位置。 沒有逃避。

SDC: 我正在閱讀一篇精彩的採訪 達賴喇嘛 今天早上他談到了社區生活的樂趣和奢侈 修道院的 生活。 我們的生命和時間可以自由地從事靈修。 他說:“在已婚家庭主婦的生活中,一個人會立即放棄一半的自由。” 我停下來想了想並總結道:“在 修道院的 我們放棄的生活 全部 我們的自由馬上。”

問題: 比丘尼秋準,請解說往生。

職業訓練局: 重生是基於心的連續性。 頭腦或意識不是指大腦,它是身體器官,也不是指智力。 它是我們感知、感受、思考和認知的意識和經驗部分。 我們的頭腦是一個連續體,一個時刻緊接著下一個時刻。 當我們活著的時候,我們的粗意識在運作:我們看、聽、嘗、聞、觸和想。 但當我們死去時,我們的 身體 失去了支持意識的能力,在死亡過程中,我們的心逐漸消融到一種非常微妙的狀態,最終離開了 身體 在死亡的那一刻。 受我們之前的行為影響,我們的心穿越到另一個 身體.

有人問:“如果有一個心從一個 身體 對另一個人來說,那不是靈魂嗎?”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沒有。 靈魂暗示了一個堅實、固定的個性,就是我。 但在佛教中,心是流動的,是不斷變化的連續統一體。 例如,當我們從表面上看密西西比河時,我們會說,“那裡是密西西比河。” 但是,如果通過分析,我們要試圖找到密西西比河,將它隔離出來,我們能找到它嗎? 密西西比河是水嗎? 銀行? 淤泥? 是密蘇里河還是路易斯安那河? 我們找不到任何像河流一樣堅固或永久的東西來隔離,因為河流是由部分組成的,並且在不斷變化。

我們的思想流是相似的。 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在任何兩個時刻,我們的想法或感覺都不一樣。 當我們分析時,我們不能孤立任何東西,如心或我。 沒有什麼可以確定為一個堅實的個性或靈魂。 但是當我們不分析,只說表面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我在走路”或“我在思考”。 這是基於心念的連續統一體或 身體 不斷變化的,後來的取決於以前的。 沒有固定的靈魂或人格從一個生命到另一個生命。

SDC: 肯定很多人想知道我對輪迴的看法。 如果有重生,我希望至少有兩個星期的假期! 羅馬天主教傳統堅決反對輪迴。 我可以接受,但我也沒有強烈的理由反對或肯定重生的想法。 我是開放的,並已將問題括起來。 我確實看到佛教教義和天主教教義在精神道路的過程上非常相似:都說我們需要持續 純化,教育和形成。 羅馬天主教談論煉獄。 也就是說,人死後,不一定準備好見神的面,需要進一步的改造。 在這裡我們發現了與輪迴的一些相似之處:基本主題是我們確實需要很多教育、形成和 純化 能夠看到上帝。 這對我來說很有意義。 我認為,這裡的佛教和天主教之間存在著一種深刻的和諧。

問題: 為什麼一些基督教團體認為各種東方 冥想 作為邪教或受魔鬼影響的做法?

SDC: 我知道他們這樣做,但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更廣泛的普世主義觀點可以追溯到基督教內部為擺脫猶太人、進入當時的希臘化和異教世界而進行的早期鬥爭。 闖入希臘哲學思想範疇是一場鬥爭。 早在公元二世紀,我們就發現了基督教神學家和護教者殉道者賈斯汀 (Justin Martyr),他說:“無論你在哪裡找到真理,你都會在那裡找到基督。” 為什麼有些基督徒沒有那種觀點我不能確切地說,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並且依賴於非常狹隘的聖經含義。 但天主教傳統幾乎從一開始就堅定地擁有這種廣泛的普世主義觀點。 例如,中世紀歐洲第一個翻譯《古蘭經》的人是本篤會教士彼得尊者 阿博特.

職業訓練局: 在佛教中,我們說,如果某種信仰或實踐有助於一個人成為更好的人,那麼就去實踐它。 誰說的並不重要。 例如,耶穌和 談到慈悲、慈悲、忍耐和非暴力。 因為這些品質會引導我們獲得現世和究竟的幸福,所以我們應該將它們的教義付諸實踐,無論是誰教的。

問題: 請描述您的日常練習或祈禱,以及 冥想. 是什麼感覺 幽思 在你的傳統中?

SDC: 我們作為本篤會的整個祈禱生活都在儀式的環境中,如果你願意的話,文化。 我們每天一起背誦聖職四五次。 聖經的持續飽和“播種”了我們內心最深處的地方。 我們被教導要以祈禱和沈思的方式進行屬靈閱讀,尤其是閱讀聖經、早期教會作家(教會之父)和偉大的 修道院的 作者。 本篤會的方法很少。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採用特定的方法,例如集中祈禱(這實際上是一種古老的方法)。 冥想 是刻意的內向。 在我們這個時代,更需要基督教修道士成為有意識地致力於特定實踐的冥想者。 我們所有的生命都在塑造我們,培養我們的靈魂; 而是刻意的, 厭惡的, 非圖像 冥想 會很有幫助。 也,有那麼多的智慧和活生生的精神傳承 驚魂未定 (耶穌禱文)傳統。 但同樣,它不僅僅是一種技術。 這是一種完整的生活方式。 越來越多的“轉化”導致越來越深 虛己 或自排空。 隨著我們的轉變越來越多,它會溢出到 Diakonia (服務)和 科尼尼亞 (社區)。

職業訓練局: 這裡我講一下我個人的修行,但是每個人修行的方式不同。 我承諾每天都會做一些冥想和祈禱。 當我早上醒來時,我會做一些一個半小時​​或兩個小時。 其餘的我在當天晚些時候做。 這為我的生活增添了穩定性,因為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安靜的反思時間。 修女的生活可能非常忙碌——教學、諮詢、寫作、組織——所以有時間 冥想 在早上和當天晚些時候非常重要。 有時,我會閉關,每天冥想八到十個小時,然後靜靜地生活。 閉關之所以是養,是因為它提供了深入修行的機會,目的是為了能夠先提高自己,更有效地利益眾生。

在佛教中,有兩種​​基本形式 冥想. 一是培養精神穩定或專注力,二是通過調查獲得洞察力或理解。 這兩個我都做。 我的實踐還包括可視化和 口頭禪 朗誦。

問題: 請評論宗教與心理學的關係。 精神成長和心理成長有區別嗎? 一個人在靈性上高度進化,仍然有心理問題嗎?

SDC: 當然可以,但是在靈裡真正的成長應該帶來越來越深層次的醫治。 然而,即使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五月 成為聖人。 我們不能繞過心理去進入精神。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我希望我們有更多時間來處理它。

職業訓練局: 宗教和心理學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心理學更多地關注當下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和幸福,而宗教則看得更遠,不僅尋求當下的財富,而且超越有限的人類處境。 事實上,要超越我們的局限,我們必須願意放棄 附件 呈現幸福。

要有真正的精神成長,一個人必須有相應的心理成長。 在我看來,那些有神秘經歷然後因為吐司燒焦而生氣的人已經錯過了機會。 超越不是關於擁有暫時的高峰體驗,而是關於深刻、持久的轉變。 它包括讓我們從 憤怒, 附件,嫉妒和驕傲。 這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人們可以在啟蒙過程中處於不同的階段。

客座作者:唐納德·科克倫修女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