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阿弥陀佛修行:祈求临终时

阿弥陀佛修行:祈求临终时

一系列简短评论的一部分 阿弥陀佛修行 为准备阿弥陀佛冬季闭关而准备的 舍卫精舍 2017-2018研究。

  • 在我们自己的脑海中烙下我们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思考的烙印
  • 死亡时会发生什么
  • 为死亡时间做准备
  • 培养与阿弥陀佛的连结感

昨天我评论说 心愿 祈祷是典型的 喇嘛 Zopa,我正在阅读其余的东西,我看到修行是由 喇嘛 是,他。 所以这表明有多接近 喇嘛 是的和 喇嘛 佐帕的想法是。

下一个祈祷听起来更像是 喇嘛 是,他。 这是怎么回事 喇嘛 会解释事情。 在这里,它又是一个可选的祈祷,一个为死亡时间祈祷的祈祷。 它实际上是在给我们指示。 我们请求阿弥陀佛以某种方式指导我们,但我们正在做的是试图在我们自己的脑海中铭记当不同的事情、愿景等在死亡时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思考。

他在这里描述的是死亡时发生的八种异象。 这通常在最高瑜伽中有所描述 密宗 不在克里亚 密宗 实践是这样的。 但 喇嘛 让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冥想死亡吸收 拉姆林 人,很明显,他认为这对人们有帮助。

如果我们能够在死亡时看到这些异象,这是将这一点铭刻在我们脑海中的好方法。 即使我们不是,用这些愿望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记仍然是一件好事。

它说:

在死亡使者到来的那一刻,请你瞬间从你的本界中来,劝我放弃对世俗的执着,邀请我来到你的本界。

死亡使者。 没有真正的死亡使者,没有外在的存在。 这是拟人化的东西。 这意味着当死亡的时间到来时,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需要能够认识到我们正在死去而不是仅仅否认,否认,否认,manana,稍后,我太忙了,无论如何. 死亡就在这里,并接受这正在发生。 而且,正如尊者所说,这就是我们生前一直在准备的,就是这个死亡时刻,看我们是否可以在这个时候修行佛法,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对空性有一些了解。会非常非常有帮助。

当死神降临时,我们祈求阿弥陀佛:“请即刻从你的原始境界中来。” 现在,我不太确定阿弥陀佛会从这里的净土乘坐下一班飞机。 希望他通过了 TSA 预检,他可以轻松上手。 他不必经历…… 也许他也有全球进入,他可以不用排长队进入。 所以我不太确定。

也许碰巧有阿弥陀佛的景象,因为如果我们已经禅修了阿弥陀佛,并且使我们的心熟悉阿弥陀佛,并真正将阿弥陀佛视为所有证悟品质的化身,那么是的,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临终时拥有一个愿景,一个阿弥陀佛的真实愿景。

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对阿弥陀佛的看法,不如说是一种与阿弥陀佛的内在联系。 所以不是说你会在异象中看到阿弥陀佛,而是你会在心中感受到与阿弥陀佛的联系。

当阿弥陀佛来的时候,或者当我们觉得和他有联系的时候,我们要求他做什么? “劝我放弃对世俗存在的执着。” 这就是死亡时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放弃对世俗的执着,因为当我们研究十二缘起时,我们会看到 渴望执着 是什么滋养了被污染的业力种子,然后在新的存在中成熟,并将我们投射到另一个重生中。 所以我们越能放弃对世俗的执着,就越弱 渴望执着 将是。 此外,我们的心会越平静。 因为当我们临死时,如果我们执着于世俗的存在,我们就不想与亲人分开,而想到与我们关心的人分开,就会有一种难以置信的痛苦。 那么带着那种心死去不会很愉快。 如果我们是 执着 对于我们的财产和财产,担心谁会拿走什么,或者担心谁会在我们所有的垃圾中找到什么,当他们找到这些东西时他们会怎么想我们,那么我们就不去了安详地死去。 如果我们执着于此 身体,我们不想和这个分开 身体 临死之际,心境不会好。 如果我们如此沉迷于我们的自我身份:“我是这种人,应该受到这种对待,谁应该得到这个,谁应该拥有这个,”或者其他什么,在死亡的时候一切都过去了-再见。 因为我们的整个自我身份完全是根据我们所处的环境而捏造出来的。没有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就不会拥有我们所拥有的所有世俗目标。 我们处于某种环境中,所以我们重视某些财产、某种名誉,所有这些东西。 整个身份——“我是这个种族、这个国籍、这种性格、这个社会阶层、这个教育水平、这个宗教……”——所有这些都消失了,结束了,算了吧。 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执着于此,并且我们与所有这些分离,那么在我们死的时候会非常混乱,因为我们会去,“我是谁?” 会有这种“我”被抹杀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首先,“阿弥陀佛,提醒我放弃对世俗存在的执着”,并看到这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抓住,无论如何。

当你真正想到它时,它是真的,不是吗? 我们要从这里带走什么? 一切都留在这里。 我们可能已经成功了 100,000 次。 在死亡的时候,这些都不重要。 谁在乎? 我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赞美。 我们可能有文凭。 我们可能有证书。 我们可能有一叠卡片,人们唱着我们的荣耀。 所以呢? 没有一个是自带的。 人们会通过它并看着并说,“他们为什么要保存所有这些垃圾?” 所以最好不要执着于任何这些东西。

这就是龙树菩萨真正建议国王的 珍贵的花环。) 不管你有什么,用它来创造功德。 不要只顾着自己的财富等等。 在你死之前用它来创造功德。 国王在他的一生中必须有他的储备,因为他管理着这个王国,他需要这些才能能够支付给人们等等,但是龙树菩萨说:“国王,当你接近死亡时,每个人都会忘记你和他们'将专注于对将成为下一任国王的人嗤之以鼻,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一些你留给他们的底池。那你为什么要把所有这些东西放在你的储存?你应该把它分发给你的人民,用它来创造功德,否则,所有这些人都会为它而战,谁知道呢?你甚至无法控制谁将成为下一个国王,以及如何他们会使用它。所以现在在你死之前以明智的方式使用它。

很有道理,不是吗?

提醒我,阿弥陀佛,放弃对世俗的执着。

现在,阿弥陀佛能在那儿一遍遍地说:“不要执着于世俗。 不要执着于世俗的存在。 不要执着于世俗的存在……” 如果我们一生都没有试图放弃对世俗的执着,那我们就不会在临死时去听阿弥陀佛。 任何 意见 我们有那些根深蒂固的,那是我们的固执 意见,它们不会在死亡时蒸发。 即使阿弥陀佛拿着鞭炮出现在你面前说:“舍弃世俗”,你还是会说:“但是,但是……我想做这样的事情,我执着于此,我想要这个,我想要那个,应该这样那样……” 所以如果我们想在死的时候能听阿弥陀佛,我们需要在活着的时候听阿弥陀佛,也就是说每天都在听阿弥陀佛。 每天练习放弃对世俗存在的执着。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就有机会,临终时我们会听阿弥陀佛的话,甚至我们可能已经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样会更好。 但这只有在我们活着的时候练习才会发生。

并邀请我来到你的原始境界。

我们在问阿弥陀佛:“告诉我不要在这里抓,请我来。” 因此,如果我们期待阿弥陀佛的皇家邀请,他将出现,向我们顶礼三遍,请给我们一张精美的金色邀请函……。 你知道印度最新的事情是当你被邀请参加一些大​​事时,他们会给你一些大事,周围有所有这些不同的颜色,你把它别在[你的翻领]上,这意味着你某个重要的人,你被邀请到某个地方。 这真的很棒。 只要那个活动持续,它可能会持续三四个小时,然后我不知道他们花了多少钱来制作那些花哨的大东西,但你要么把它扔掉,要么你有一个抽屉可以储存你所有的邀请和花哨的大事,我不知道他们以后会做什么。

不要指望这会发生在阿弥陀佛身上。 阿弥陀佛不会乞求恳求和前列腺并跪下请求我们来。 我们应该是那些乞求、顶礼、跪下的人,请求阿弥陀佛的开示,转变我们的心意,让我们在临终时思念净土。 如果我们不思念净土……

例如,他们说如果你死的时候真的很冷,你的 渴望, 渴望, 渴望 热,那么如果 渴望 很强大,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成熟,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天堂的炎热地狱的愿景,我们被吸引到那里重生,因为它很温暖。 所以我们要真正地在阿弥陀佛净土上留下一些强烈的印记,想像它,想像我们周围的众生是阿弥陀佛净土的菩萨,把我们听到的一切声音想像为阿弥陀佛净土的声音。 因为他们在《极乐世界》中说,当你听到鸟儿的鸣叫时,你会听到关于无常的教法。 当你听到瀑布的声音时,你会得到关于缘起的教法。 你听到的每一个噪音都会成为你的教诲。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态。 我们可以在这里做同样的事情。 不是每个噪音都成为刺激的来源,如果我们想,“哦,这是训练的声音,它教会了我空虚,”然后我们就在此时此刻改变那个声音。 否则,我们会听到钻头的声音,就像,“哦,这声音太可怕了。” 或者我们听到一些声音……那个穿着尼龙夹克打坐的人,噼啪作响,拉链发出如此大的声音,你听到的是,“哦,天哪,那个人,他们为什么移动这么多,他们应该坐着不动,他们在打扰我。 然后这个另一个正在点击他们的 手提箱——点击,点击,点击。 太烦人了!” 我们真的很生气。 “他们不知道我在打坐吗?” 实际上,我们不是在冥想。 我们很生气,不是吗? 所以在那个时候,如果我们只是说:“好吧,让我们想象我在阿弥陀佛的净土中,这些声音在教我空性的声音,无常的声音,无常的声音。 坚韧。” 因此,我们将这些事情作为我们道路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气。 然后我们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所有那些 加塔 我们在 华严经,并且我们在我们的 戒律 小册子? 这些 gatas 帮助我们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转化为让我们想起佛法的东西。 这在死亡时非常有用,因为谈论无法控制我们的环境,谁知道我们会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我们不知道。 如果发生在路边的车祸,或者如果你要和一个在你临终时正在看电视的室友一起去医院,而他们正在收听福克斯新闻。 或任何类型的新闻。 你想死吗? 我们需要一些方法来改变它。 我们不是吗? 以某种方式听到并同情地回应。 并在我们活着的时候训练头脑以这种方式做出反应。

这就是对阿弥陀佛的第一次请求。 我们看到现在就开始练习这取决于我们。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