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相依

慷慨相依

一系列的一部分 菩萨早餐角 在 2009 年 2010 月至 XNUMX 年 XNUMX 月的绿度母冬季闭关期间进行的会谈。

  • 谈论相互依赖的方式
  • 因果是一种说法,既可以说相互依存,也可以说因果依存
  • Agent、action、object 也是相互依赖的

绿度母闭关063:布施相依(下载)

关于依赖性或相互依赖性或关系依赖性的另一件事是,它以多种方式进行讨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长与短之间的关系,等等。 其中一些事物也存在因果依赖关系,如因果关系,但其他事物如多头和空头也不是因果依赖关系——它们只是关系依赖关系。 这些不同的依赖方式之间存在一些重叠,因此不要将它们视为固有存在的类别。

他们经常谈论相互依赖的另一种方式是根据代理、行动和对象。 你可能经常听到这句话,因为他们建议在会议结束时(在我们一天结束时)我们奉献我们的功德,看到行动者、行动和目标都是相互依赖的,因此空无一物固有的存在。 还记得吗? 在这里你得到的是这个。 做出善行的人就是代理人。 他们所做的行动,一个慷慨的行动,一个 冥想,或者不管它是什么,都是动作。 客体是与他们相关的任何人或他们正在处理的任何对象。 我们认为这三件事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单独存在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慷慨的行为中会有这样的感觉:“好吧,有代理人——这个人就在这里,一个天生就存在的给予者。 然后就是这里的放弃行动。 还有这个对象—— 提供 那是被给予的。 收件人在这边。 它们都是截然不同的,并且本质上是存在的,它们只是相互碰撞,这就创造了价值。” 其实不是这样的。 除非有接受者、对象和行动,否则那个人不会成为给予者。 除非有对象、接收者和代理,否则不会有任何操作。 除非有对象、行动和代理,否则没有接收者。 所有这些事情都是相互依存的——它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为什么当有人乞求并说:“我想要,我想要”或“我需要,我需要”时,这就是为什么菩萨会如此快乐。 他们意识到要创造一个慷慨的行为,他们需要有人给予,如果没有那个人给予,他们的整个慷慨实践就会被扼杀。 这 菩萨 看到收件人的善意 提供 他们有机会通过慷慨创造价值。 又诸菩萨闻有人说:“我受不了你的胆量。”他们很高兴。 (别担心,我还在努力!)他们很高兴,因为他们意识到要成为 你必须练习耐心。 你不可能成为一个 不修持忍耐,而要修持忍耐,你需要有人扰乱你的心,干扰你的快乐,给你带来痛苦。 当一个 菩萨 有那个人,然后他们说:“哦,这是供我修行的缘起 坚韧,情况正在融合。 这是太棒了!” 他们欣赏这个说“我受不了你的胆量”的人。 你可以看到它是如何真实的,不是吗? 我们的生活中需要这些人,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修行; 我们不能做这些练习,除非有与我们做这些练习的人有关系。

我们将我们所做的操作视为依赖性的,因此是空的——所有不同的组件都是空的。 再者,回向业是布施业,同样是缘故,所以一切不同的部分都空无真实的存在。 他们说,这样看待我们的戒德,这样回向,是一种非常有力的修行,因为那时我们的善行不只是积累福德,它也成为智慧的一部分。

观众: 我有个问题。 施动者、客体、行动、这种思维方式:似乎这可以描述寂天菩萨试图表达的认知者与认知客体之间的差距。 认知者就是行动者,对象就是对象,而行动就是认知。 因为那对我来说很难理解,但这似乎是框架。

尊者图登卓龙(VTC): 他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

观众: 正是在第九章,他在讲我们如何看待那些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际上是有这个差距的。 我们认为有这个差距,就像我用我的思想认知对象一样。

职业训练局: 他在谈论触,触是感官、目标和意识的结合,触是如何依附相关的。 因此,因为触是缘起的,那么由触生起的受也是缘起的。

观众: 四宗派是否都接受相互依存?

职业训练局: 这更 普拉桑基卡 看法。 因为 毗婆舍迦是, 经量,我不确定其他人,但至少前两个......实际上,也许所有其他学校都只是将结果视为依赖于因果关系中的原因。 他们看不到具有这些身份的因果是相互依存的。 他们只是认为它是单向的,因导致果。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