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个人身份

拆解个人身份

一系列的一部分 菩萨早餐角 在 2009 年 2010 月至 XNUMX 年 XNUMX 月的绿度母冬季闭关期间进行的会谈。

  • 自生前调空很重要
  • 你可以知道你是如何根据本尊的蕴来标记“我”的
  • 你不想抓住本尊的身份,否则什么都没有改变

绿度母静修所051:拆解个人身份(下载)


昨天的问题继续说:“认为在度母的概念中,我标记为‘我’与我可以看到一个固有存在(无论是谁)并标记为‘我’的过程完全相同,这是否正确?”

最好不要。 生成你的重点 身体 就像度母一样,你没有抓住一个固有存在的我。这就是为什么你这样做如此重要的原因 冥想 论自生前的空性。 否则,如果不这样做,如果你不去想空性,那么即使你把自己生为本尊,也会执着[念头]:“我是度母。” 这就是你有时会看到人们走极端的地方,他们真的开始相信他们是神。 他们有一些精神障碍,那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当作一个 自存在的 神。 我们根本不想这样做。 那是大麻烦。

喇嘛 Yeshe曾经问我们:“想象自己是米老鼠和想象自己是塔拉有什么区别?” 这是你的 冥想 今天的问题。 我不会告诉你答案; 那是你想的。 一定有一些不同。 如果你开始四处说,“我是米老鼠,我是米老鼠。” 他们要把你放在哪里? 同样,如果你开始四处说:“我是 , 我是 ,”他们会把你放在同一个地方。 这里必须有一些不同。 否则,什么是 教学? 或者,我们在做什么? 更有可能是这个问题。

把握个人身份

当执着于我们自己的自我——个人身份的观点——当它出现时,在此之前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第一,执取蕴是真实存在的: 身体/mind 是真实存在的。 然后是“我”的定位。 有标签 I 依赖于聚合。 之后,执着于依蕴而被标记为真实存在的我。 它进入这样的阶段。

有的时候,我们不执着一个真实存在的我。那个时候,有五蕴的显现,有五蕴的标签,然后就是所谓的正心领悟了我。当你认为我作为焦点对象并将其把握为真实存在,那么您将获得个人身份的观点-将自己把握为真实存在。 你不想作为本尊那样做,因为那时什么都没有改变。 整个想法是,你消融于空性中,通过以本尊形象出现的智慧,让你专注于本尊的形象——只是一个形象。 它不是真正存在的。 它不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神 身体. 它只是一个表象,就像一个幻觉。 然后,依那相而有「我」的标签,依本尊的蕴,你称为「我」。 然后你试着在你的 冥想. 如果你说“我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神”,那么它就和一个真正存在的米老鼠一样——只是你看起来有点不同。

你能看到我们在自我世代中所做的事情吗? 我们想让它不同于我们在正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那里有这样的表象:(1)我们把握为真实存在的五蕴,(2)我们标记为“我”,然后,(3)我们把握让我真正存在。 我们必须捍卫那个我。我们必须保护那个我。我们必须确保每个人都以我们希望人们注意到它的方式注意到它。 我们做所有这些事情。 这就是苦的来源。

仅标记为 I

观众: 我想比较的是,如果我意识到我在标记本尊的相貌,这个我,如果我能够用我自己的五蕴的常规相貌做到这一点,我可以比较那些东西吗?

尊者图登卓龙(VTC): 你能否将你自己的五蕴上的“我”,仅仅是“我”的轻微标签与依赖于本尊的五蕴的“我”标签进行比较?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只是被标记为依赖于聚合? 是的。 您还可以将其与根据这四条腿和顶部标记桌子进行比较。 它只是根据指定的基础来标记某些东西。

观众: 我在想,在这里我是故意这样做的。 如果我能意识到我在做什么,刻意唤起我贴上标签的这个图像的过程,那么我就能意识到这与我天生的无意识标签和我做它时的抓握有什么不同给我自己。

职业训练局: 是的,如果你能意识到你是如何根据本尊的五蕴来标记我的,这可以帮助你看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当你在你的常规五蕴上标记我时,你也会采取额外的步骤,并且把它看作是一个固有存在的我。它可以。 是的,你也可以这样做,试着看看你是如何给我贴上标签的,然后你又是如何把握那个本来就存在的我。

检视我执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你想检查自我执取或执取真实存在的过程,我认为观察某事,看到它,所有涉及它的部分可能更有效。 真正经历并注意到所有这些不同的部分。 然后看看头脑如何通过一个概念过程将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并称它为任何东西; 以及在我们称之为它之后,甚至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从它自己的角度认为它是那个。 这就是对真实存在的执着。 我认为观察这个过程非常有帮助。

您可以从椅子开始,然后查看椅子的不同部分,并真正将它们视为不同的部分。 查看不同的部分; 没看到椅子。 或者,向外看,看到树枝、四肢、树叶和树干,却看不到一棵树。 只看零件。 然后,退后一步,看看心是如何将它融合到一棵树或一把椅子上的。 当你下次再看它时,它似乎是一棵树或一把椅子,就在外面,从它自己的一边。

五蕴——指称的根据

看看你是如何与其他人一起做的; 当你看着别人时,似乎里面有一个真实的人。 其实只有 身体、感受、分别、不同的制约因素和不同的意识。 看到所有这些不同的东西。 然后看看头脑如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然后不仅称它们为(某物),我们还称它为“人”。 不久之后,除了聚合之外,还有一个真实的人。 不仅仅是聚合。 除了聚合之外还有一些东西。 (就像)不只是一棵树的部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东西。 看看我们如何认为除了存在的东西之外的东西,与部分一样,来自部分的侧面——以某种方式存在于这些部分中——以某种方式与它们融合但不完全融合。 我认为这是了解内在存在意味着什么以及自我把握过程如何产生的好方法。

当你和其他人这样做时,看看它。 也可以自己做。 你可以从你的开始 身体 并真正看看不同的部分 身体。 没有啦 身体 那里。 只有胳膊、腿、纸巾,还有这个和那个。 这对做 身体 冥想. 只有所有这些不同的器官、组织和四肢。 然后你把它们放在一起,头脑使它们成为“身体。” 下一刻,真的有 身体. 然后,当然,我们进入那个 身体 这是另一个步骤。

有五蕴构成自我。 查看不同的聚合。 看看头脑如何将它们放在一起并说“我”。 一旦我们说“我”,我们就进入了自我把握,不是吗? 这来得太快了。 我认为这是观察这个过程如何发生的好方法。

“我”的感觉如何变化

观众: 我觉得这也很有趣,当我冥想时,通常是当我第一次坐下时,“我”的标签会出现在 身体 和头脑,但一旦我真正让自己平静下来,它就不再存在了 身体. 它更多的是在脑海中。 然后是“我的 身体 只是一个 身体; 不是我。”

职业训练局: 直到你的 身体 痛。

观众: 是的。 或者我站起来不得不使用它,然后,突然之间,它又回到了“我是我的 身体 和介意。”

职业训练局: 很多时候, 身体 至少会掉一点点。 然而,我似乎与心息息相关,不是吗? “我不喜欢这样; 我要那个。”

观众: 我看到过了一段时间,所有的故事都变成了自我意识。 我告诉自己的所有概念化,观察,判断,对事物的幻想,然后变成了这个人,我。 就像:“她是她思想的一部分。” 因为 身体 确实消失了,我几乎与它脱节了,我只在我的脑海里。

职业训练局: 然后,看看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过去来创造这种自我意识并坚持那些故事,因为这些故事现在给了我们一个身份。 我们都参与了这些故事,例如,你所说的,关于 70 年代阿姆斯特丹的故事。 不知何故,这正在创造我现在的感觉; 比如,“我就是那个……”

观众: 我们沉迷于它。 控制思想远离这些故事是如此强大。 然后对我来说,我有一种感觉:“我是谁?”

职业训练局: 对了,我是谁?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成为 修道士 你把你作为外行人所拥有的东西送出去——有时人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做到这一点。 [这是]因为他们仍然非常执着于那种我的感觉。当你把那些东西送出去时,你就失去了那个 gehechtheid 成为那个人。 它确实让你,有时,有点悬而未决。 “嗯,我是谁? 如果我要离开那个喜欢这个,做过那个,和这个人是朋友,是那个人的受害者,以及拥有所有这些爱她的朋友的人,以及所有这些那些恨她的人,那么,如果我把这一切抛在脑后,就这样过去了,我会成为谁?”

观众: 那么,你将是一个身份 修道士. 它几乎比过去花费的(任何)年都要强……

职业训练局: 视人而定,如果你随后发展出一个身份,“我是一个 修道士,” 你只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我是一个 修道士,因此……我就是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你要接受比丘尼戒。 如果你回到这里,说:“我现在是比丘尼! 这是 dah-dee-dah-dee-dah-dee-dah 因为我现在是比丘尼,“我们会让你代替你!

别担心。 当有人离开旧生活,旧身份,然后创造新身份时,很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我们抓住它。

观众: 对我来说,在放下所有物质的东西之后,还有由物体产生的记忆。 现在,我发现我现在正在处理这些记忆。 那是现在必须放手的部分。 它们只是想法。 它们不存在。 那里什么都没有。

职业训练局: 是的,没错。 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 我们沉迷于那些记忆并一次又一次地思考它们 冥想,想想别人的记忆,或者别人的过去是多么无聊。 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练习]:“你”写下你的记忆,把它们交给“她/另一个人”,每次她开始进入她的记忆时,她必须拿出你的记忆并阅读它们,并进入你的记忆。 然后我们将看到持续多长时间。 然后你可以想想她的记忆。 你真的可以看到它真的很无聊。 就好像那是过去,那已经发生了; 一开始很有趣,但如果你继续思考它,它真的很无聊。 她[那个人]在微笑,她不太确定。

观众: 你知道我一直在做的是:我一直在拿记忆,用现在的人代替我记忆中的人。 啊,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猜想。 我应该是一名剧作家。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