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大决心和菩提心

大决心和菩提心

宗喀巴大师系列讲座的一部分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从 2002 年到 2007 年在美国各地提供。 这次演讲是在爱达荷州博伊西举行的。

  • 乐于为他人的福祉负责
  • 生成 心愿 为了成佛
  • 两个方面 菩提心

菩提心 09: 大决心菩提心 (下载)

我们一直在讲两种开发方法 菩提心:第一个方法是因果七要教,第二个方法是均等 交换自己与他人.

具体来说,我们讲了第一种方法,因果七要教。 因此,我们从谈舍的前行开始。 第一点,一切众生如何成为我们的父母,特别是我们的母亲; 第二,像我们现在的父母一样照顾我们; 第三,发愿报恩。 然后我们谈到 暖心的爱大慈大悲. 这是第四条和第五条指令。

今天我们要做第六个, 大决心. 因此,我们已经通过 暖心的爱——看到其他众生的美,希望他们快乐——我们也谈到过慈悲——认识到别人的痛苦和苦难,并希望他们从中解脱。

伟大的决心

第六点是 大决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在我们的修行中产生了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我们是要寻求解脱,还是要寻求圆满的证悟之间。 好的? 因为那些为自己寻求解脱的人也会培养对他人的爱和慈悲。 并不是说他们完全是自私的,他们是有慈悲心的,甚至说他们对无量众生有慈悲心。 然而,他们没有爱心和同情心 所有 众生。 现在你可能会说,“嗯? 无限和全部有什么区别?”

好吧,如果你想象你在西海岸,你面前有一个大海滩,那海滩上有无数的沙粒,对吧? 你不会坐下来数一数。 难道他们都是世间的沙粒吗? 不,好的。 所以它是相似的。 寻求解脱的人可以对无量众生有慈悲心,但那不是所有众生。

所以当我们寻求开悟时,我们的爱和慈悲会有不同的品质; 一是它是为每一位有情众生,换句话说,是为所有众生。 第二,不只是慈悲——愿他们得乐离苦——而是大爱与慈悲。 大慈大悲,这意味着我们要参与到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给他们快乐的过程中。 换句话说,我们不仅希望它成为那样,而且我们将在整个过程中积极主动。 好的。 所以,举个例子,你有一个孩子在游泳池里溺水了,你非常同情那个孩子,你不想让他淹死,但你对你的朋友说,“你跳进去救他。 ”

好的? 相对于自己跳进去,把你漂亮的衣服弄湿,你的化妆品会继续使用,你的须后水会洗掉等等。 您是否看到拥有爱和同情心与告诉别人去做与仅仅付出自己并自己去做之间的区别? 好的?

作为试图产生大乘道路的人,我们希望拥有那种伟大的爱和 大慈大悲 我们有 大决心 我们将积极主动并为此做点什么。 我们不会坐以待毙 冥想 垫子和愿望吧,好吗? 我们也不会在世界上成为疯狂的行善者,以至于我们关心其他人的事。 但是我们要寻求一种正确的、适当的方法来带来快乐和消除痛苦。 好的?

大决心,第六点,是我们对他人的福利负责的地方。 好的? 这种承担责任是愉快地完成的,而不是作为一种负担。 有时译文说:“我将承担度化众生的重担”,但我认为责任这个词更好。 所有这些词在英语中都有许多不同的含义。 但教法试图做的是让我们的心坚强,这样如果我们承担负担/责任就不会成为负担,如果我们承担责任就不会成为义务。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好的。 这是一件欢喜的事,不是说:哦,我要度度一切众生! 我到底要怎么做呢? 太多了!” 但这就像,“我要做这个!” 你对整件事真的很乐观。 你在承担责任。

有两个方面 大决心. 一方面是大爱,另一方面是 大慈大悲. 所以当你说:“我,我自己,将让有情众生脱离痛苦”,那就是 大决心 连同 大慈大悲. 当你说:“我,我自己,将带给有情众生快乐”,那就是 大决心 与伟大的爱在一起。 好的?

我的老师梭巴仁波切经常在他领导事情时,让我们产生动力:“我,我自己, ,将解脱一切众生。 起初你的想法是,“谁,我? 我连自己都不能自理——我不能解脱——更何况是一切众生。” 所以,这就是导致我们进入实际的下一点的原因 菩提心 因为这是真的,当我们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我们甚至不能解放自己。 事实上,我们甚至不能确定我们正在创造好的 因果报应 得到一个好的重生。 然后我们意识到,嘿,作为一个有限的存在,我很难真正实现这一点 心愿 of 大决心. 那么如果我想实现这个我需要做什么 心愿?

所以我们环顾四周,然后说,谁最能利益众生并引导他们证悟? 谁最能干? 好的。 我们的父母和老师都是仁慈的,但他们能带领他人开悟吗? 不,好的。 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将他们作为榜样。 那么阿罗汉呢,那些从轮回、轮回中解脱的众生,他们已经解脱了自己,但他们是否具备解脱所有人所必需的所有品质? 好吧,不。 那么,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谁拥有做最大善事和利益所必需的品质呢? 做菩萨吗? 那么菩萨有大慈大悲,但是他的心上还有印记、心上的障碍,所以他也不是最有资格的。 他们当然比我们更有能力,但不是最有资格的。 那么,究竟是谁的心已完全清净了所有的障碍,所有的善功德都得到了圆满的发展,以至于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它们都能自发地、毫不费力地发挥最大的利益? 谁有那个能力? 我们环顾四周——那是属于一个人的能力 独自的。 然后我们就会明白,这就是我们自己必须成佛的原因,那样的话,心上就没有障碍,所以我们就有了圆满的智慧,好吗? 所以我们确切地知道教人们如何解脱和破除无明。

A 慈悲心已圆满发展,所以没有限制。 一个 不会精疲力尽,不会倦怠,不会疲倦,他们不关心利益众生可能出现的任何不便。 所以,我们想成为一个 所以我们有这样的品质 大慈大悲 以及那种自发的乐于助人的感觉。 此外, 的有 巧妙的手段 能够做到。 所以,当一个人的心完全摆脱了障碍,那么他就能够根据 因果报应 众生的利益,即解脱或利益。 这一切都是自发完成的,所以你不必坐在那里或早上醒来时想,“好吧,我今天要让谁受益? 哦,他们相距五个宇宙。 我真的不想去那里。” 相反,因为头脑不受任何方式的限制,只有自发的愿望,以及做出对他人有特定利益的显化的能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成为一个 是最高尚的目标,也是使我们能够为所有众生做最多事情的目标。 那是为了 我们产生的原因 心愿 为成佛。 好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生成 菩提心 我们需要了解皈依和三宝的功德, 三颗宝石,这样我们就会知道我们想要培养自己什么样的品质,并且我们将能够发展这些品质。 我们可以看到生成 菩提心,我们需要有慈悲心,所以我们需要看到有情众生是可爱的,看到他们的善良,让我们的心从偏见中解脱出来,并为他们培养平等心。 我们看到生成 菩提心,我们需要非常清楚自己的苦难——我们自己的局限和痛苦——因为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痛苦并希望自己摆脱它,我们怎么能为别人做这些呢? 因此,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所有其他初步步骤 拉姆林 是真正产生的必要条件 菩提心. 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理解 因果报应 有必要的。 如果我们要解脱众生,我们就必须教导他们因果关系——什么该修,什么该舍。 如果我们要引导他们证悟,我们必须教导他们世间八法、世间八法,以及它们如何导致痛苦和如何舍弃它们。 好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为了真正获得最大的利益,道上所有这些其他的前行是多么必要。 所以这对我们很有帮助,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将 拉姆林 在一起。

准确定义菩提心

菩提心 有两个方面。 实际上“的定义菩提心”就是“一心二愿”。 一个是 心愿 以最大的方式利益他人,其次是 心愿 成为一个完全开悟的人 为了做到这一点。 所以有两个方面 菩提心:一个是为一切众生利益而努力的意图,然后另一个是 心愿,或意图,开悟,以便我们将具备带来解脱和开悟的品质。

这个定义 菩提心 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有时我们在佛教团体中听到有人做了好事,我们会说,“哦,他们是 菩萨” 嗯,要成为一个好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做一些好事 菩萨. 做点好事真好! 好的。 但它需要的不止于此。 当我们研究了整个开发过程时 菩提心,我们看到拥有所有这些态度对于成为一个 菩萨.

另外,当我们清楚的定义 菩提心, 对自己撒谎或在我们自己的实践中变得傲慢变得更加困难。 好的? 因为有时我们可能 沉思 很好,并且对他人怀有极大的爱和慈悲,或者在你闭关之后你回来,你会觉得你爱每一个人,这一切都很棒。 但是我们必须问问自己:“每当我看到一个有情众生时,我是否有这种自发的想要引导他们证悟的愿望?” 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如果在我家看到那只蜘蛛,靠近我的孩子,我是否会自然而然地希望引导那只蜘蛛开悟?” 然后你会看到你是否真的生成了完整的 菩提心 或不。 好的? 并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当有人在背后议论我时,我的反应是出于全然的爱和慈悲,并希望那个人没有痛苦吗?” “这是我的态度,自发的,无需坐下来思考吗? 如果有人酒后驾车,不小心撞死了我最亲爱的人,我有没有发心要带领那个醉汉开悟呢?” 然后我们看看是否生成了完整的 菩提心. 或者问问自己:“我愿意放弃睡眠利益众生吗? 我愿意放弃我的拿铁来利益众生吗?” 然后你得到一个线索,因为在理智上,“我可以放弃拿铁来利益众生。 但不是我今天拥有的那个,我明天拥有的那个,我会放弃那个。” 好的? [笑] 所以它只是以这种方式提供帮助。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让我们在道途上感到不足,而是要防止我们过度膨胀。 好的? 因为我们有可能 沉思 我们感受到大量的爱和慈悲,但除非我们拥有与这种爱和慈悲相结合的圆满、完整的智慧,以及完全的自我诚实和自我意识,否则自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欺骗我们。 所以我们需要非常注意这一点。

我说这个警告是因为我看到人们在修行中出现困难,也因为我的老师也警告过我,他们的老师也警告过他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不要有傲慢和过度自我膨胀——以为当我们修行时我们已经了悟了一些事情。没有。 甚至尊者 达赖喇嘛 说,当他们讲次第道时,他们说当你达到见道时——大乘道有五道——当你证得第三道时,见道,他们说你可以看到一千种一时成佛。 因此尊者讲述了一个来见他的人的故事,他说:“我梦见 1,000 佛。 我一定是证得了见道。” 法王说:“好吧,要指明见道,不只是梦见一千佛,梦见一千佛。” 这就像你从观看的道路上获得的一种小“振作”,但这不是决定性的特征。 所以这个人,虽然他们研究过并且他们知道这是见道的品质 菩萨,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好,他们认为他们比他们走得更远。 好的? 所以谦虚一点总是明智的。

在日常生活中体会菩提心

菩提心,当我们开发它时,它是如此自由。 只是坐着想象看到一只黑寡妇蜘蛛靠近您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您的同情心不仅是为了您的孩子,也是为了黑寡妇蜘蛛。 你知道,一些有情众生在那次可怕的重生中出生,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只是想吃东西,只是想不让自己被压扁,他们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因果报应,他们只是想快乐而不是痛苦。 并且能够那样看着黑寡妇蜘蛛。 想象一下心态 选择您 思想会是,不仅要对您的孩子而且要对蜘蛛充满同情心。 那将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心态,不是吗? 你不这么认为吗? 我的意思是,当然,你还是要把你的孩子从蜘蛛手中救出来。 让蜘蛛咬你的孩子对蜘蛛没有任何好处,但你不必压扁蜘蛛——你可以把它带到外面。 你不必讨厌它或害怕它。 我发现这在我自己的实践中非常有用。

试想一下,完全摆脱束缚会是什么样子? 愤怒? 拥有一颗不容易被冒犯的心,不会依附于我的名誉,这样我就可以走进工作,有人可以告诉我我搞砸了的事情,而我没有反应与自我? 那会是什么样的? 或者,如果有人对我做了我能想象到的最可怕的事情,而我仍然可以通过充满感情地看到他或她来对他或她做出反应,那会是什么样子? 但还是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 这并不意味着你说他们做的是对的。 他们做的是错的,但你不要为此生气。 那会是什么样的? 或者如果你非常想要和渴望的东西就在你面前,但你的头脑并没有完全被它迷住,那会是什么感觉? 你的想法只是 宁静 因为你已经感到满足了。 那会是什么样的? 所以我认为,想象这些事情会让我们尝到——当我们说我们发愿成佛时——我们发愿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将佛性从某种抽象降低为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物。 所以这些只是 a 的一些属性 ,好吧,但它给了我们一些东西来开始建立和理解佛性。 它给了我们想要成佛的强烈动力。 好的?

七要因果教法简述

所以当我们看这七点时,前三点——视众生为我们的父母,特别是我们的母亲; 第二,认为他们把我们当作父母一样照顾; 三、欲报之,此三者为生本。 心愿 利益众生。 它们构成了产生那个的基础 心愿. 第四点和第五点的慈悲心,是真正希望利益众生的态度,因为爱希望众生快乐,慈悲希望众生离苦。 的两个方面 大决心, 一个与大爱在一起的人和一个与大爱在一起的人 大慈大悲,这些是决定利益众生的实际想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那里的进展,从为 心愿,到立志利益他们,到决定利益他们。 这就是六因。 那么效果,就是七要诀中的第七个,就是 菩提心,那才是真正的愿望,有两个愿望,或者说两个方面。 一个是利益他人的意图,为他们的福祉而努力; 第二个是 心愿 获得启蒙才能做到这一点。 好的。 所以 菩提心效果 在因果七要教中。 前六个是因。

那么,当我们完成这些步骤时,你能看出我们的思想是如何逐渐发展的吗? 当你花一些时间冥想这些时,你可以看到一个与另一个的关系,后面的步骤如何依赖于前者,前者的步骤如何引导你到后者; 如果你真的花一些时间思考这些事情,你会发现你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确实。 如果只是听法记笔记,把这七点熟记在心,那也好,但你不会去尝。 真正品尝它的方法是坐下来像我一直在描述的那样进行这些冥想和沉思。 所以这就像研究巧克力、口袋里有一块巧克力和实际吃掉它之间的区别。 研究巧克力,你知道巧克力的一切,你知道巧克力是如何制作的; 您可以就导致巧克力的所有原因进行完整的讨论。 你甚至手里拿着一块巧克力。 你可以给它一个美丽的教导。 你对你的巧克力棒非常忠诚和热爱,但你不吃它。 好的。 这就是听到所有这些东西与实际每天坐下来思考这些冥想之间的区别。 所以吃巧克力吧! [笑声] 还有 菩提心 比巧克力好。 而且它不会给你带来高胆固醇,也不会让你发胖。

这就是因果的七点教导。 是的? 所以这是生成方法之一 菩提心.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