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赛

敬意和第 1 节和第 2 节

宗喀巴大师系列讲座的一部分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从 2002 年到 2007 年在美国各地提供。 这次演讲是在密苏里州进行的。

三个主要方面 02:赞美和第 1-2 节(下载)

我想继续上次的介绍。 有两个西藏修行者的小故事,一个叫格西普琼瓦,他问他的弟子格西钦格瓦:“你愿意成为五科学的大师,拥有完美的单点定力和千里眼,还是愿意成为一个人?还没意识到 喇嘛 阿底峡尊者的教法,却有对真理的坚定认同?” Geshe Chengawa回答说:“我其实更愿意做一个对佛法真理有坚定认识的人。” 当另一种选择是了解这五门科学时,他为什么会那样回应? 这意味着就像拥有博士学位一样。 在很多课题上,单点定力完美,有千里眼。 在世间那些东西真的很受尊重,好像是很高的成就。 然而这里格西 Chengawa 说:“不,实际上我宁愿做一个甚至没有证悟佛法的人,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但谁对他们的真实性有坚定的认识。

他这样回答的原因是:如果我们把我们的轮回情况看成是从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的情况,嗯,我们在过去的生命中对所有的科学都有圆满的知识。 我们都受过非常好的教育。 我们都是非常成功的商人。 我们都曾有过专一定力,并且能够日复一日地保持在禅那中。 过去我们都拥有千里眼。 单凭这些并不能把你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尽管你死后拥有所有这些品质,但这些品质会消失; 也是消极的 因果报应 我们所积累的成熟,使我们在未来陷入相当不愉快的重生。 所以这些品质不会对头脑产生任何持久的影响。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在佛法中修行——特别是知道渐进觉悟的道路,知道佛法的基础和基本原则——那么即使我们没有实现它们,那些种子也会被种下在我们的脑海深处。 正是这些种子将导致实现,最终将我们引向解脱和启蒙。

考虑这一点非常重要。 很多次,就像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很多人都来了,说:“哦,我想学习如何拥有千里眼。” 我曾经回答说,“嗯,他们对你有什么好处? 那如果你有千里眼呢? 如果你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千里眼其实也能造成伤害。” 如果我们充满傲慢,千里眼只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消极态度。 那么目的是什么? 在渐进的道路上训练我们的心真的好得多。 这就是我们通过研究这篇课文所做的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三个主要方面作为动机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三个原则。

  1. 第一个是 放弃 或者 自由的决心.
  2. 第二个是 菩提心 或为了利益众生而开悟的利他意图。
  3. 第三个是正确认识空性的正见——没有自性存在。

现在如果我们有了这些,它真的能帮助我们净化我们的动机。 有了纯粹的动机,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修行之道的一部分。 在佛教中,我们的动机是决定我们所做事情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不是行动及其在他人眼中的样子,但动机才是重要的。 我们可以听到很多佛教教义。 但正如我上次所说,假设我们的动机是我们只想倾听,所以我们知道很多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教别人并找到一份好工作。 嗯,这是一种世俗的动机。

如果我们有世俗的动机,听闻教法并不会真正成为某种美德。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并生成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动机不仅是听法,而且是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会自动成为一个好的动机。 这是因为与 放弃 (或 自由的决心) 我们已经将我们的人生目标设定为超越“我现在的幸福”的东西。 当我们现在有了快乐的动机时,这就是每个人一直都有的旧动机,包括狗和猫——我想要我的快乐,我的快乐,现在。 我们怀着这种动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成为解脱的因,即使这个行为本身看起来像是佛法行为。 而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其中的一些 自由的决心,那么无论我们做什么——即使我们带着“我这样做是为了获得解脱”的态度走在街上——然后走在街上成为解脱因。

同样,如果我们能够生成 菩提心 (或利他的意图)这是道路的第二个主要方面,那么我们的动机就会更加增强。 我们的动机就变成了,我想成为一个完全开悟的人 才能最有效地利益众生。 如果我们有这种动机,那么我们以这种动机所做的任何行为都会成为圆满证悟的因——即使那个行为是洗碗、吸尘、修车或走在街上。 这就是我们动力的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早上第一次醒来以激发我们一天的动力时如此重要。 真的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今天还活着? 今天重要的是什么? 好吧,这不仅仅是今生的乐趣,因此我不会伤害他人。 我会尽我所能造福他们。 我所做的一切的长期目标是开悟,而不仅仅是我自己的小小快乐。

如果我们在早上产生这种动力,它会影响我们一整天的工作。 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它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决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只要这种动机是活跃的,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成为美德,最终导致开悟。

同样地,正见(道的第三个主要方面),如果我们心中有正见,那么我们就不会把一切都看成是坚实的和本然存在的,而是能够把事物看成像幻觉一样。 这有助于我们不依附于他们,或者在事情没有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发展时不生气。 这种智慧让我们有勇气真正走过 菩萨 启蒙之路。 这才是真正切断我们循环存在的根源的东西。 因此,如果我们拥有正确的见地,那么这显然有助于我们白天所做的一切成为引导我们证悟的美德。 这就是为什么学习这三个原则如此重要,以及为什么格西琴加瓦以他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

方法与智慧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与我们所说的智慧和方法有关。 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当我们谈论证悟之道时,我们说它有两个分支,方法和智慧。 人们常说它们就像鸟的两个翅膀。 一只鸟要飞,它需要双翼。 一个人是不会做的。 方法就像是推动我们修行的强大动机,以及我们在道途中所做的一切善行。 智慧,或者说正见,是我们对空性理解的加深。 这最终将导致根除无明,无明是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

佛教中有所有这些相关性:有点不错。 我们有方法,有智慧。 有时方法被认为是我们的右手,而智慧则被认为是我们的左手。 身体. 有时方法以男性能量象征,智慧以女性能量象征。 我们讲两种集,集功德和集慧。 (这出现在我们午饭后的回向祈祷文中。)积极潜能或功德的收集是通过方法的实践来完成的。 它带领我们在启蒙的时候获得形式 身体; 这些是表现体 为了利益众生而显现。 正确的见地,即道的智慧面,引导我们到达智慧的集合。 智慧集化成法身证悟时, .

在那里你看到,这个方法与功德的收集相关,而功德的收集与色身或色身相关。 . 正确的见地或智慧与智慧的收集相关,而智慧的收集与法身、诸佛的遍知心相关。 它向我们表明,我们在道上的修行会导致证悟时的具体结果。 了解了这一点,然后我们要确保我们修习这两个翅膀、方法和智慧。 这些诗句在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蕴含一切修行之法与慧之精华。

真正的出离心如何帮助我们培养菩提心

上次我们谈到了这三者中的每一个如何相互关联以及为什么它们按它们的顺序出现,尽管顺序不一定是固定的顺序。 没有 放弃, 没有无轮回的决心,我们无法产生 大慈大悲。 没有 大慈大悲 我们无法生成 菩提心.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发现在西方的教学中,很多人喜欢有关于爱和慈悲的教义。 他们喜欢上的教义 菩提心. 你知道,培养同情心,认为每个人都是善良的。 但是他们不太喜欢关于轮回的坏处以及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痛苦、问题和困难的教义。

人们会说,“我不想去想那个。 为什么我们必须 沉思 关于死亡和我总是不满意的事实? 为什么 沉思 关于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并且我遇到所有这些问题的事实? 沉思 那颗心受到了折磨 愤怒? 为什么我要考虑那些东西? 想想爱和同情心就好多了。” 许多西方人跳过了导致 自由的决心。 他们只是 沉思 在某种程度上是好的慈悲,慈悲的禅修对他们有益。 但我们实际上无法生成 大慈大悲 对于所有众生,除非我们首先对自己有同情心。

正如我之前所说, 放弃自由的决心 是对我们自己的同情。 它是希望我们自己脱离轮回。 要想自己脱离轮回,就得能够看得清清楚楚,不推卸,看清轮回的种种弊端。 除非我们清楚地看到坏处,否则我们将没有任何能量离开轮回。 如果我们没有离开轮回的能量,那么我们就不会真正地对自己有慈悲心。 我们并不是真的希望自己拥有超越轮回的究竟幸福。 没有 放弃 我们还在寻找轮回中的快乐,而快乐总是不如意。 它导致我们有太多的挫折和问题。

So 放弃,或 自由的决心,将我们的思想转向精神修行。 这就是为什么它是第一个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我们首先必须将我们的思想转向精神修行,并真正希望自己好运。 然后在那之后我们 沉思 发展 菩提心,利他的意图。 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让道——我们的禅修——成为圆满证悟的因。 然后我们 沉思 在正见上,因为正见、智慧实际上会消除阻碍我们证悟的两个障碍。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按这个顺序排列的原因。

现在,确实发生了一些非常敏锐的弟子,他们中的一些人首先产生 放弃 然后他们对空性有了很好的理解,然后他们意识到 菩提心. 所以对于某些人来说,最后两个可以互换。 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对空性的理解帮助他们看到,对于自己和他人来说,实际上有一条出路。 这增强了他们对利他意图的实践。

我们在放弃什么?

另外,澄清一下,当我们谈论 放弃 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快乐。 它意味着放弃痛苦和痛苦的原因。 这非常重要。 上次我谈到了一点,但我想再说一遍。 很多时候我们在西方听到 放弃,这条道路的第一个主要方面,人们会想,“哦,我必须放弃我的工作。 我不得不放弃我的家人。 我不得不放弃巧克力。 我不得不放弃我的车,去某个山洞里住,一直吃荨麻,睡在岩石上冻死。” 那不是 放弃. 我们可以拥有那种生活方式,并且仍然有很多 gehechtheid.

我们放弃的不是快乐,我们是在放弃痛苦。 我们正在放弃轮回中的所有痛苦,而不仅仅是“哎哟”那种痛苦——痛苦的痛苦。 因为我们的快乐不会持续而带来的痛苦是因为我们得到的快乐不会持续,我们正在放弃这种痛苦。 我们正在放弃仅仅因为我们有一个 身体 和头脑在 kleshas(烦恼)的控制下,和 因果报应. 这就是我们要放弃的。 我们放弃我们的无知, 愤怒gehechtheid 造成所有这些痛苦。

如果你能理解 放弃 这样你就可以真正看到如何 放弃 意味着关心自己和同情自己。 我们希望自己摆脱所有这些不同种类的痛苦。 我们希望自己拥有一种幸福的状态,这是一种真正的幸福状态。 一种不依赖于外部 条件; 它不会在太阳落山时褪色,也不会在白马王子从马背上掉下来时褪色,无论是什么。

文本的根文本和轮廓

以上只是对正文的一点介绍。 我现在开始解释实际的文本。 西藏人,每当他们教授一个文本时,他们总是有根本文本。 这是我们的根文本,由 喇嘛 宗喀巴大师。 他们也总是有大纲,显示文本思想发展的所有顺序。 我将首先向您介绍大纲,然后我们将开始课文,看看一些大纲如何适合它。

文本大体上具有三个主要提纲。 第一个是预赛,第二个是正赛 身体 正文,第三个是正文的结论。 你经常在藏文中找到这些。 你有这三个:预赛,主要 身体, 和结论。

一、预赛

  • 一个。 赞美或敬意
  • b. 承诺作文
  • C。 鼓励读者学习和实践

一个。 赞美或敬意

让我们回到第一个,预选赛。 所以预赛本身就分三个赛区。 其中第一个是赞美或 提供 一种敬意,二是承诺或承诺撰写文本,三是鼓励读者学习和实践文本。 于是赞扬、誓作、勉励读者,即前言之三分。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文本,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阅读它了。 正文的第一部分说

我向可敬的精神导师鞠躬。

那句台词本身就是赞美。 如果我们看第一个大纲,即赞美,那部分经文是:“我向可敬的灵性导师顶礼。” 让我们先谈谈这个。

尊者 Chodron 向尊者达赖喇嘛鞠躬。

通过鞠躬,我们表达了我们对所有在我们之前的伟大修行者的尊重和顶礼,从我们自己的直接上师,通过上师传承回到佛陀本人。

向灵性导师顶拜的目的是因为当我们开始某件事时,我们希望能够完成它。 我们不希望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完成它的任何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 喇嘛 宗喀巴大师正在写他希望能够毫无困难地完成它并完成它的文本。 清除困难的方法是:通过鞠躬,向我们之前所有伟大的修行者表示我们的尊重和敬意,从我们自己的直接上师通过上师传承回到 他自己。

鞠躬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写作文本的任何障碍。 在这里向灵性导师顶礼或顶礼的原因是因为认识到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将取决于从我们的精神导师那里学习它们——这意味着从 因为所有这些教导都可以追溯到 . 所以这种敬意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 他自己,并表明这些教义来自他。 这也表明我们对道的证悟取决于我们研读佛陀的教法。 并向合格的老师学习。

如果我们做常规 拉姆林 或循序渐进的觉悟之路,那么这里将是对以下内容的完整解释:

  • 如何与 精神导师,
  • 一个好人的资格 精神导师,
  • 如何看待你的灵性导师,
  • 如何对待他们,
  • 拥有良好关系的好处; 和
  • 有一个坏的缺点。

我们现在不会讨论所有这些,只是将其与渐进路径相关联,以便您了解我们所处的位置。

对我来说,事实是 喇嘛 宗喀巴大师一开始就给上师顶拜,这也是他谦虚的表现。 我的意思是他就在这里,他自己是一位高度证悟的老师,但他做了什么? 他向所有来到他面前的人鞠躬。 这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作为精神修行者,始终尊重和顶礼所有来到我们之前的修行者,他们的仁慈使教义得以存续至今。 这是因为他们学法、修行、保存法,他们存在了两千五百年。 我们只要出现,漫步进去,就能拥有佛法的全部财富。

不要因为我们充满傲慢而将我们现在的机会视为我们有权获得的东西,也不要将我们现在的机会视为与生俱来的东西——它一直存在,让我们认识到它的依赖性和我们的巨大财富。 让我们尊重所有回到那个时代的人 我们依靠谁的仁慈和智慧。 对我来说,一开始只是说,“我向灵性导师顶拜”,这让我想到,嗯,如果直接从 ? 这里包含的是什么的本质 教导。 如果化身出现在那个时代该有多好 真的活着,我们可以得到那些直接的教导。

b. 承诺作文

大纲的第二部分是准备书的承诺。 这是这里的第一节经文 喇嘛 宗喀巴大师说:

我将尽我所能解释所有征服者教法的精髓,征服者及其精神孩子所赞扬的道路,渴望解脱的幸运者的入口。

所以那节经文是作曲的保证。

上次我说的是什么时候 在古印度任教时,他向不同的人传授不同的教义。 因为 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他所教的并不总是按顺序进行。 他必须根据不同人的水平和性格来教书。 后来的实践者将其系统化 的教导。 将它们系统化的一种方法是通过 喇嘛 伟大的印度圣人阿底峡尊者,将他们引入渐进道的形式。 一切 的教导包含在 大藏-The 三个篮子提供两款控制器:一款是 戒律, 经, 和 阿毗达摩. 里面的所有意思 大藏 可以在觉悟的渐进路径中找到。 这是一步一步的阐述 喇嘛 阿底峡开始:告诉我们道的开始要修什么,中间要修什么,最后要修什么。 整个渐进路径可以浓缩为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当你这样看时,那么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是一切广大教法的精华,八万四千教法 释迦牟尼布施。 这是一个很短的祷告。 它是什么? 只有两页半,而且都是小页。 但是它有很深的含义。 什么时候 喇嘛 宗喀巴大师再次说,“我会尽我所能解释”,这是他谦虚的表现。 他不是说,“我会解释,因为我是个万事通!” 他很谦虚,“尽我所能”。 换句话说,这是这里解释的一个非常深刻的含义:它具有所有 的教导。 所有要点都在这里浓缩,他将尽可能以非常简短的方式解释所有这些。 所以他表现出自己的谦逊。

还有另一种解释这节经文的方法,其中每一行或每个短语都与其中一个相关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西藏人喜欢所有这些不同的相关性。 如果您以这种方式考虑事情,那真的很整洁。 这里是按照藏文第一、二、三行来解释的。 在英文翻译中,它并不总是遵循这个顺序,所以在翻译时藏文中可能较早出现的一行出现在句子的末尾。 但我们会找到解决方法。

在藏语中,第一个短语“征服者所有教义的精髓”据说与 放弃是, 自由的决心. 为什么是 放弃 所谓“胜者一切教法之要义”? 一切教义的精髓 导致产生最终目标——最终 放弃——这意味着 的知识——在门徒的头脑中。 更常见, 放弃 是什么让我们走上解脱之路。 我们以完全清明和诚实的心看待轮回,会发现它充满了错误。 在轮回中找不到持久的幸福、快乐或和平。 对在无明、烦恼和无明的影响下,困在不断重复的困难和痛苦的循环监狱中的前景感到恐惧。 因果报应, 我们做一个公司 自由的决心 从中。 这个 心愿 解脱启发我们修行正道,并使佛法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首要任务。

第二句“征服者和他们的精神孩子所赞扬的道路”,与 菩提心——利他的意图。 菩提心圆满觉悟之道,被诸佛称赞。 他们被称为征服者,因为他们已经征服了所有的烦恼和障碍。 这条道路也被“他们的精神孩子”所赞扬,这里的精神孩子指的是菩萨。 他们被称为 因为随着他们在认识中成长,他们将成为 就像孩子长大后担任父母和家庭领导者的方式一样。

诸佛菩萨所称赞的道是 菩提心——那种慈悲利他的思想,关心所有有情众生胜过我们关心自己的自私幸福。 你可以明白为什么 菩提心 发心是所有征服者——佛陀和他们的精神孩子所赞扬的,因为这是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证悟的东西; 然后 菩提心 是一切众生快乐之因。 当我们对有情众生有那种慈悲心时,我们就会向他们伸出援手,然后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对他们产生利益。 当一个人的行为受到这种利他意图的激励时,它会产生如此多的涟漪效应和如此多的良好后果。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它是征服者和他们的灵性孩子所称赞的道路。

第三句“福欲解脱门”,与正见相应。 为什么正见是希望解脱的幸运者的入口呢? 嗯,那是因为正是正见或证悟空性,才能断除作为轮回根源的无明。 所以正见是解脱的入口,因为它是解脱我们的东西。 我们被称为幸运者,因为我们拥有所有 条件 需要练习,我们有练习的兴趣。 因此,正见是引导我们幸运者走向解脱的入口。

这很有趣,因为当你看到一篇文章是这样解释的,一个词一个词,然后当你阅读它时,你会发现每个词都有一些非常深刻的含义。 当你 沉思 你可以在上面阅读它,然后阅读每个短语,然后坐在那里思考该短语的含义。 这是对文本进行详细教学的好处,因为当你看到它时,你会发现每个词都很重要,每个短语都有真正重要的意义。 这使文本生动起来。 然后,当我们背诵文本时,它不仅仅是,“Blah,blah,blah,blah,blah。 这什么时候结束?” 但这就像,“哦,哇。 我可以坐下来 沉思 在这一段上花一两个小时。” 它变得非常富有。

在回顾中,第一首完整的诗句是作曲的保证。 他说,“尽我所能,我将撰写这篇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三位校长是

  • 放弃:征服者所有教义的精髓
  • 利他主义的意图:征服者和他们的精神孩子所称赞的道路,以及
  • 正见:为欲解脱之福者入口。

C。 鼓励读者学习和实践

根文本的第二节在前言的第三部分下,鼓励读者学习和练习文本。 所以大纲的第三部分,对读者的鼓励,是这里的第二个完整的经文。 那节经文说

以清晰的头脑聆听你们这些幸运的人,他们引导你们的头脑走上取悦于 努力善用闲暇与机会,不执着于轮回之乐。

这里 喇嘛 宗喀巴大师正在和我们谈话。 就好像他坐在那里说,“好吧,你们。 你知道,你们这些幸运的人,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引导到取悦于人的道路上 ,用清醒的头脑去听。” 当他说“用清晰的头脑听”时,请记住上次我们谈到了三个有缺陷的罐子并避免它们。 倒置的罐子:就好像我们听法时睡着了,什么也进不去。这一切都泄漏了。 然后那个罐子是正面朝上的,没有洞,但里面真的很脏:那是带着坏的动机、带着世俗的动机听法。 他说“明心听法”,就是要避免那三种壶的过错,比喻那三种壶。

喇嘛 宗喀巴大师也建议我们用上次讲到的六种认知来听。 记住?

  1. 视自己为轮回中的病人
  2. 看到 作为至高无上的医生
  3. 视佛法为治病良药
  4. 将佛法的实践视为治愈它的实际方法
  5. 看到 作为至高无上的向导和医生
  6. 祈求这条道路得以保存和繁荣。

当我们以清明的心来听法时,这也意味着具有这六种认知。

如果我们有这六种认知,那么当我们来教法的时候,我们就都精神抖擞了。 我们想听法,也真正了解听法的利益。 我们真的很兴奋。 当我们有这种态度时,我们的修行就​​会充满活力。 当我们没有那种态度时,就像——哦! 我得去听法,我的膝盖很痛,很无聊,就这样。 但是,如果我们了解教法的优点和利益,那么我们真的会很高兴地聆听。

同样,这里有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这节经文。 一种方式是“你们这些幸运的人”; 所以我们才是有闲暇和机会修习佛法的人。 这让我们进入了宝贵的人类生命这个话题,我稍后将对此进行解释。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拥有所有一切的生活 条件 能够练习。 所以将心转向佛法的幸运者:“引导你的心的幸运者”是指我们这些将我们的心转向佛法的人。 在这里,我们将我们的心引向正道,因为我们看到它的价值,因为我们想要脱离我们所有的痛苦和它们的因。

关于你们“头脑清晰”的说法是告诉我们如何倾听。 和“令人愉悦的道路 ”表示无误之道,完整之道。 它向我们强调,不要只听路径的一部分,而是要听整个路径。 故“明听”无三锅之过,有六识。 “引导你的心的幸运者”是我们这些已经将我们的心转向佛法的人。 这是“令人喜悦的道路 ”这是无误的道路,整个道路。 而“努力善用闲暇和机会”就是我们宝贵的人生。 “不执着于轮回的快乐”是那些让我们远离佛法修行的快乐。

这节经文中的短语还有另一种方式与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同样,根据台词的藏文书写方式,这里的翻译略有不同。 在藏文中,“不执着于轮回之乐”实际上是该颂的第一句。 它与相关 放弃. 所以“不执着于轮回之乐”就是我们要舍弃轮回。 为什么? 因为我们看到轮回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它们实际上是苦的本性,是苦的本性。 所以我们不执着于那些东西。 我们不会被那些事情分心。

在藏语中,第二个短语是“善用闲暇和财富/机会”。 那将是藏语中的第二行。 这与 菩提心 或利他的意图。 因此,善用我们宝贵的人生及其闲暇和修持佛法的机会,最好的方法就是生起利他的意愿。

藏语中的第三句是“喜乐之道”。 ” 而这与正见有关。 再一次,如前一节,这条道路被“征服者称赞”或“取悦于 ’因为正见才是真正斩断轮回根本的。 如果这有点令人困惑,那只是因为翻译不能完全按照藏文行进行,因为藏文语法与我们的西方语法相反。 同样,这很简洁,您可以在阅读这节经文时看到 路径的三个主要方面.

善用自由和机会

我想在这里谈一点,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善用闲暇和机会。 想一想拥有宝贵的人的生命是多么宝贵,一个人 身体 与心智能力、我们周围的环境、老师、教法和佛法朋友。 这些都是 条件 这使我们能够修行——如此真正地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我们的财富。

有时我们非常短视,我们只是看着生活中的问题:哦,我有很多工作要做。 哦! 我的关系不顺利。 哦! 这个人对我很生气。 哦! 我丢了工作。 哦! 经济不好。

我们可以坐下来忍受很长时间的腹痛。 但是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浪费了时间。 然而,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拥有宝贵的人生和修行的机会是多么幸运时,我们通常认为的问题和头痛的事情在我们的脑海中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相反,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我们有能力修行道是多么幸运。 这比解决我们所有的世俗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 即使我们明天解决了所有世俗问题,我们也会得到一批全新的。

对我们修持佛法的机会产生这种喜悦感可以让我们摆脱沮丧,它给我们一种希望和喜悦的感觉,以及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和目的。 考虑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下一节经文中,我们实际上将更多地讨论休闲和机会是什么; 我们会更清楚地描述这些是什么。

问答

观众: 出轮回与绝对相关,轮回与相对相关吗? 我们真的可以在这一生中做到吗?

尊者图登卓龙(VTC): 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的附属部分是,“我们真的可以在这一生中做到吗?” 是的, 对此很清楚。 是的,我们可以在这一生中做到。 这可能会花费我们比这辈子更多的时间,但即使需要更长的时间也没关系,因为我们仍然朝着有价值的方向前进。 不管多长时间都没关系。 拥有宝贵的人生,如果我们拥有一切,我们可以在这一生中做到这一点 条件 在一起。

现在在某些方面,如果你谈论轮回,你可以说这是相对的,因为许多世俗真理与轮回有关。 你可以说脱离轮回或涅盘是究竟,因为涅盘实际上是一个究竟的真理。 涅槃是远离轮回的人的心本有的空性。

这里让我稍微说一下翻译,因为你用了绝对这个词,而我用的是终极这个词。 这是巴利语或梵语中没有真正好的英语对应词的词之一。 我不使用绝对的原因是因为当我们说“绝对真理”时,我们倾向于认为是独立的、无关的、独立存在的东西。 空性不是独立和无关的。 空性是无缘无故的。 它没有改变。 但是你有空性,因为你有空的对象。 如果没有世俗谛——世俗存在的对象,你就不可能拥有究竟谛——空性。 空性不是其他领域的某种真理。 空性就存在于我们每天遇到的事物中。 空虚是他们的 终极本性.

我们这里有一张桌子。 与桌子一起存在的是桌子本有的空性。 这两者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它不像空虚, 终极本性 桌子在其他宇宙或其他领域。 它就在桌子旁边。 我认为当我们这样想时,空虚感就会非常直接。 它向我们强调要时时刻刻地去观察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事物的空性。

观众: 你是说当我们谈论终极或绝对时的意思吗? 因为绝对这个词时不时地出现 喇嘛 只是来访,我对他试图解释的关于绝对的东西有些困惑。

职业训练局: 就像我说的,我不使用绝对这个词,因为它给了我们对其他一些东西的错误概念。 但如果你谈论传统和终极,这两者是完全交织在一起的。 一个不能没有另一个存在。

观众: 好的。 我理解了。 但是如何摆脱轮回呢? 那是一种不同的心态还是只是看清了这个常规?

职业训练局: 不,从轮回中解脱,解脱的境界,阿罗汉果,那是一种心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所有轮回的因都以这样一种方式停止了,它们再也不会回来了。 因此,脱离轮回、涅盘实际上是第三圣谛。 它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个地方。 不是两朵云向上左转。 这是一种心态。 这是一种由证悟空性而带来的心境,因为证悟究竟的存在方式会切断将错误的存在方式投射到我们自己和我们遇到的一切事物上的无明。

当我们将这种虚假的存在模式投射到一切事物上时,我们就会让一切事物变得非常坚固,一切事物都非常真实。 那我是真的 me 我想要真实的 幸福. 这件事正在给 me 真实 幸福. 而这家伙正在妨碍 my 幸福。 一切都变得非常坚实。 然后我们执着于我们认为会让我们快乐的外在事物。 我们对任何干扰我们幸福的事情感到愤怒。 我们创造 因果报应 通过所有这些然后那个 因果报应 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存在。 脱离轮回意味着停止整个功能失调的循环,切断它。

观众: 什么是轮回?

职业训练局: 有多种方式可以谈论它。 一种方法是有思想和 身体 在 kleshas(烦恼,或令人不安的态度和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以及 因果报应. 当他们说:“什么是轮回?” 这些聚合——我们的 身体 心——是轮回。 这其实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轮回就是环境,比如“我在轮回中。 我要出轮回。” 因此,如果我从城市到寺院,那么我就脱离了轮回。 或者,如果我去涅槃,那是在天空中某处很少的境界,我就会脱离轮回。 不,不是这样。 当我们这样想时,我们仍然坚持固体的想法 me 基于这种污染 身体 和污染的心灵。 如果我们想要从轮回中解脱,那就意味着去除污染的五蕴。 我们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让我们的心从轮回、烦恼和烦恼的因中解脱出来。 因果报应. 我们通过证悟空性来解脱我们的心——因为见空性的智慧看待事物的方式与无明看待事物的方式恰恰相反。 当我们生成 证悟空性的智慧 它直接与无明相矛盾,所以它能够克服它。 轮回不是我们的环境。 轮回是我们的污染 身体 和头脑。

观众: 但它并不是真正的 身体 和思想本身。 这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对吧? 所以如果你能摆脱 条件 或者没有看到那样你仍然有相同的 身体 和介意,但你没有它。

职业训练局: 好吧,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这取决于你说的是哪一派的原则。 实际上,如果我们,比方说,感知我们的空性 身体. 假设你有一个 菩萨 在看谁能直见空性的道上。 那 菩萨 那个时候因为在很高层次上,其实重生的时候有一个 身体 看起来像 身体 有血有肉,但事实并非如此。 或涅盘的阿罗汉有所谓 精神体,一个 身体 那不是像这样的血肉之躯 身体.

所以以一种方式回答你的问题:如果你看到 身体. 例如,如果你有一个正常人。 就像我坐在这里,我意识到空虚。 我还有我平凡的骨肉 身体. 我要与我的 身体 如果我意识到它的空虚,就会以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 我不会那么执着。 但如果我在 菩萨 道路,在那个了悟之后我又回来继续修行,然后随着那个重生你的 身体 可能看起来很普通 身体 但事实并非如此。 您的 身体 实际上改变。 阿罗汉的 身体身体 不是有血有肉的身体——这是根据大乘教义。 不同的佛教宗派可能有不同的 意见 这个的。 事实上,他们肯定——不是“可能”——他们肯定有不同的 意见 这个的。

观众: 但是你会说基本的空性教法适用于所有不同的学校吗?

职业训练局: 差不多。 有一些差异,因为在不同的宗旨系统中有不同的 意见.

观众: 甚至空虚本身?

职业训练局: 是的,甚至是空性本身。 其实我觉得当你有不同的时候这有点令人兴奋 意见 空虚,因为它让你想得更多。 我们越想越深,是不是这样? 还是那样? 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想得越多,我们对空性的理解就越清楚。 在西藏体系中有一种教法体系叫做grub mtha——它的意思是哲学教义。 西藏人将教义分解为四个系统,它们有不同的子类别和一切。 当你在藏文系统中学习它时,看这四种不同的 意见 即使是空性本身、道和诸如此类的东西,它也能帮助你真正思考事物是如何存在的。 你的想法是,是的,是的。 这就是我看待事物的方式。 而且,嗯,我也能理解。 但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 事物是如何真正存在的? 研究这四种教义系统,可以帮助你逐渐对空性有越来越精细的认识。

观众: 最后,你会说,你体验到的比你试图理解的要多吗?

职业训练局: 哦是的。 哦是的。 你的目标是体验。 但要获得体验,您必须正确理解它。 如果你理解不正确,那么人们认为空只是头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你可以 沉思 千百年来,你并没有得到解脱。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