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無常

微妙的無常

達賴喇嘛尊者的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書名為 如何看待真實的自己 at 舍衛城 在2020。

  • 培養幫助他人的技能
  • 如何培養對家人的慈悲心
  • 對死亡的沉思反思
  • 微妙的無常
  • 將無常的理解擴展到他人
  • 視眾生為空性存在

讓我們培養我們的動力。 幫助某人或使他們受益是什麼意思? 這在實踐中意味著什麼? 我們需要具備哪些品質來幫助或援助他人? 如果你想提供幫助但你不具備這些品質或能力,你會怎麼做? 那你怎麼辦呢? 意識到我們有一些提供幫助的願望,但我們缺乏始終這樣做的能力。 想想誰有完全的能力從自己的角度不受限制地提供幫助; 我們看到這只是一個 誰有這種自由;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放棄認識,使人獲得最大的利益。 看到這一點,讓我們自己產生動力,成為一名 .

當我們基於無始無終的心流來觀察時,我們的現在和未來確實是分開的。 現在是我們可以採取行動的時候,而未來還沒有到來。 未來將成為現在,但不存在某種永久的、固有存在的未來等待著成為現在。 我們現在正在創建它。

問題解答

問題: “實施這些關於同情心和實踐的反思,你如何幫助他人而不被他們的消極情緒所吸引或影響,或者沒有 附件?“

尊者圖登卓龍(VTC): 有一些關於如何幫助他人的問題; 現在讓我把它們全部讀完。

問題: “你教導了愛、同情心和全心投入的三個層面。 第一天我問關於貪婪以及如何幫助有這種痛苦的人,你說問題不在於如何幫助他們,而在於如何按照自己的想法工作,然後可能為他們樹立一個好榜樣 – 但是我很困惑。 修行說我會幫助這個人擺脫痛苦和痛苦的根源,但你告訴我要“冷靜下來”。 請幫我解釋一下“幫助”是什麼意思?

問題: ”我被困在培養第三層慈悲心上,決心盡我所能幫助別人充滿快樂和快樂的因。 當一個人變得非常消極時,我如何盡我所能幫助他們而不被他們的消極情緒影響? 我還想知道,這是否屬於主動提供幫助的範疇? 如果對方沒有尋求任何幫助,甚至對你不請自來的幫助感到不滿怎麼辦?”

職業訓練局: 也許這兩個問題都圍繞著健康的界限。 “我們如何通過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界限來培養第三層次的同情心?”

幫助某人意味著什麼?

這些問題有一個中心主題:幫助某人意味著什麼? 我們通常的思維方式是:“幫助別人意味著什麼?” 要么是他們現在正在做的實際事情; 他們需要幫助將某物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 他們在一項或多項家務上需要幫助,這是很明顯我們可以提供幫助的。 在那裡,我們的困難通常是懶惰,而且我們不想幫忙。 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想提供幫助,但不知道該怎麼辦。 那麼當我們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聽眾: [聽不清]

職業訓練局: 他們希望我們幫忙做某事,但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 他們需要幫助編輯視頻,而我們不知道如何編輯視頻。 所以你會怎麼做? 你說:“對不起,我沒有編輯視頻的能力。” 如果您認識這樣做的人,那麼您可以讓那個人參與這項任務。

有時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情況我們想要提供幫助,但我們意識到我們沒有技能,所以我們出去接受教育並學習技能。 我想像有人,我希望有年輕人,現在看著這個國家正在發生的流行病,並思考,“我真的很想提供幫助,但我對生物學一無所知,我不知道關於流行病學的任何事情,我對社會學了解不多,也不知道所有這些社會因素如何影響誰感染了病毒,誰沒有感染病毒。 所以我要學習,我要學習,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獲得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素質,但這是我真正希望能夠做到的事情。”

例如,不要盲人引導盲人,跳進去,當你需要手術時,有人想幫助你,但他們只有一把小刀,沒有技能,最好讓他們回到學校,學習,並獲得幫助。受過適當的訓練,不是嗎?

因此,除了有提供幫助的願望之外,我們還需要提供幫助的技能。 這項技能有幾個維度。 一是,如果這是一項實用技能,那就知道如何去做。 第二個維度是與人打交道的技巧。 這就是我們陷入困境的地方。 幫助某人的最佳方式是什麼,尤其是在他們沒有尋求幫助的情況下? 通常,這些人是真正最需要幫助的人。 那些沒有尋求幫助的人,對嗎? 對於那些向我們尋求幫助的人,有時我們有點太忙了,他們很頭疼,但我們會盡力而為。 但我們有點希望他們不要打擾我們,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

我們最想幫助的是那些沒有尋求幫助的人,對嗎? 那些人真是太討厭了。 那些生活一團糟的人,我們為他們提供完美的建議,告訴他們如何才能不那麼貪婪,更加慷慨。 或者關於他們如何擺脫藥物濫用並真正恢復正常生活。 他們如何用他們的 憤怒 這樣就不會一直在家裡爆發。 這些就是我們想要幫助的人,對嗎? 這些人不會向我們尋求幫助。

我們是在幫助別人還是試圖改變別人?

聽眾: 我們是在幫助他們還是改變他們?

職業訓練局: 這就是她問的問題:“我們是在談論幫助他們還是在談論改變他們?” 有時,我們的願望是改變它們。 我們制定了他們應該如何改變的議程,因為我們知道什麼對他們最有利。 向他們通報我們的議程並向他們提供我們的幫助是否有幫助?

當人們主動向你提供建議時,你會如何回應? 我的猜測可能不太好。 如果這個人是你非常了解、你非常信任的人,他會豎起耳朵來對你說:“哦, 它似乎 就像你正在做的那樣。 我是 想知道 你怎麼樣,”他們想听聽我們發生了什麼,但如果我們不想說話,他們也沒關係——我們可能會聽這些人的意見,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和我們一起來關心我們,他們想听聽我們的感受。

有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有人傾聽,而不是有人給我們建議。 因此,如果有人以這種方式來找我們,我們會更願意信任他們。 當我們看其他人時也是如此。 如果是我們關係密切的人,如果我們能夠以這樣的態度去接近他們,“我只是在觀察這一點,但我真的不知道你在做什麼,但如果你想談論它,我想傾聽”,然後給他們分享或不分享的空間,然後根據我們從他們那裡聽到的內容,我們可以更好地找出什麼對他們真正有幫助。

也許他們所需要的只是傾聽、接受和理解。 也許他們需要一些建議,但我們在給出建議之前必須先看看。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與這個人的關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放慢速度和放手的能力 在水底采捕業協會(UHA)的領導下, 議程。 因為如果我們的議程是想要改變他們,基本上是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給我們帶來了痛苦,那麼我們通常會採取行動。 因此,我們必須培養能夠提供幫助的技能。

我們現在有足夠的智慧、慈悲和技巧來幫助別人嗎? 我不了解你,但我不知道。 那我該怎麼辦呢? 我最好接受教育並發展這些技能。 我可能無法立即提供幫助,但我需要先訓練自己。 這就像有人看到人們患有疾病並想幫助他們,但他們需要先去醫學院,在去醫學院之前他們需要完成四年制學位,在此之前他們需要完成高中學業學校。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別人,但是我們缺乏智慧、慈悲和技能,誰有這些能力,我們怎樣才能培養這些能力呢? A 擁有它們,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產生菩提心動機,成為一個 。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在成佛之前不會幫助任何人? 不! 我們現在做我們能做的事,但我們不會做我們不能做的事情,而我們做不到的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遵守我們認為他們應該成為的樣子。

尋求我們的幫助

如果有人來找我們接受培訓,有人來我們這裡接受教育,那麼他們會問:“是的,請培訓我。 請給我教育。 請給我指出哪些方面我還需要學習或者培養更多的能力。”

當有人來找我們時,他們是在尋求這種幫助,然後我們就知道我們得到了他們的許可,可以對他們說一些我們通常不會因為他們尋求幫助而對他們說的話。 但是對於那些不尋求幫助的人,我們最好只是傾聽,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並進行我們自己的修行,這樣我們的能力會增加,我們的障礙會減少。

我們的幫助的障礙

我們需要幫助哪些障礙? 除了我之前提到的,我們沒有技能等等,一大障礙是當我們試圖提供幫助時,人們不做我們希望他們做的事。 換句話說,我們的幫助不會“起作用”,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幫助會是什麼樣子或不會是什麼樣子。 聽從我們的建議,幫助他們意味著這些人會變成像 X、Y 和 Z 那樣的人。當我們提供幫助而他們不聽從時會發生什麼? 或者如果他們因為我們而生我們的氣怎麼辦? 幫助嗎?

我的意思是,“我想幫助他們,但他們讓我迷路。 他們難道沒有意識到我有多麼關心他們嗎? 難道他們沒有意識到我的同情心有多大,我真的想幫助他們過上美好的生活嗎? 我知道他們如何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也知道如何停止自我破壞! 他們為什麼不信任我? 他們為什麼不聽從我的建議? 我很沮喪! 我很生氣! 我在這裡竭盡全力提供幫助,但他們不理我,或者讓我走開,或者甚至對我生氣!”

你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那裡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有一個議程,但我們認為我們知道其他人應該如何生活,這有點傲慢。 我們認為我們應該能夠立即改變某人,這也有點傲慢。 即使我們自己知道的壞習慣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改變。 但別人的壞習慣,當我們給他們建議時,他們應該立即去實踐並改掉他們的壞習慣。 有點脫節吧? “我需要時間,我需要耐心,我需要理解,但其他人——因為我真的無法忍受他們所做的事情——應該立即改變。”

這對我們的效率來說是一個障礙,因為我們把人們拒之門外。 我們可能認為我們想幫助他們,但也許我們的意圖更多的是改變他們而不是幫助他們,所以我們不耐煩。 我們不認為改變需要時間,也許其他一些方法比我們現在提供的方法更有幫助。 我們這些當過學校老師的人(這個房間裡有我們幾個人),你知道,有些孩子,當他們行為不端時,你必須把他們叫出來,並嚴厲地跟他們談話。 其他孩子,當他們行為不端時,你必須去說:“怎麼了? 有什麼事情讓你煩惱,怎麼了?” 你不去管教他們,你去和他們交談。 回顧我當老師的時光,有些情況下我做的完全是錯誤的事情。

所以大衛·尼基,如果你在某個地方聽到這個:當你三年級時,我想為我所做的事情道歉。 你在課堂上胡鬧,把門撞到了我的臉上,這樣的事情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了,所以我把你拉到了校長那裡。 後來我才知道你爸爸和媽媽要離婚了。 你當時讀三年級,你的家庭正在破裂。 你很害怕,你很痛苦,你需要理解,但我沒有看到這一點。 我不知道這一點,我沒有提供幫助或同情,相反,我做了與你真正需要的相反的事情。 對不起。 那是大衛·尼基,我還需要向其他幾個孩子道歉。 因此,我們需要(1)培養技能,(2)學習如何融入他人。

就有人問如何不捲入他人的消極情緒而言; 如果它們是負面的,就不要管它們——一般來說,你需要看看具體的情況。 我無法給你適用於所有事情的建議,但如果有人不想听,就別管他們,為他們祈禱,並進行索取和給予 冥想 對於他們來說。 進行這些練習,尤其是如果是家庭成員,尤其是您的孩子並且他們正處於青少年時期。 意識到您可能不是幫助他們的最佳人選。

當你有孩子時,當他們還小的時候,確保他們與其他成年人、他們的阿姨、叔叔、老師或家人朋友有良好的關係。 確保還有其他讓他們感到舒服的成年人。 確保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去與另一個成年人交談,而無需那個成年人過來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 因為如果你確保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發生這種情況,那麼當他們成為青少年並且他們不想听你的時候,他們仍然會有一些他們信任的明智的成年人,他們可以去找他們。 這對他們來說非常非常有幫助。

您可能不是提供幫助的合適人選

意識到自己何時不是提供建議的合適人選。 當我父親變老時(好吧,他總是在變老),但當他到了開車不安全的地步時,我們三個孩子聚在一起試圖與他交談 - 但沒有成功。 我們不適合對他說這句話。 他需要從他的醫生、DMV 的某個人那裡、也許是一個不再開車的朋友那裡聽到這些信息。 聽他的孩子們這麼說,沒有。 如果我們不是合適的人選,我們必須保持敏感。 有時,將某人與可以幫助他們的其他人聯繫起來比我們進入該情況更有幫助。

聽眾: 我只是想補充一下,尊者,從小教孩子學會尋求幫助也很重要,所以尋求幫助的行為非常重要,它可能是孩子尋求幫助的能力的決定因素。茁壯成長,身體健康,照顧好自己。

職業訓練局: 和孩子相處有兩件事; 你需要教他們何時以及如何尋求幫助,你需要教他們何時以及如何自己處理情況並成長。 這是一條細線,沒有人知道它在哪裡。 作為父母,你的工作是盡你所能,為孩子提供應對生活所需的技能,然後意識到你無法控制他們。 當它們還小的時候,當它們遇到危險時,你可以把它們抱起來。 但到了一定的年齡你就不能再接他們了,他們需要依靠你在他們年輕時與他們討論情況所給予他們的智慧和良好的判斷力。

防止業力成熟

問題: ”是否會埋下負面的種子 因果報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遵循道德準則,就會削弱 戒律,這些種子不是帶來了果實嗎? 負面的種子可以嗎 因果報應 覺醒後會被消滅嗎?”

純化 我們為防止負面情緒的種子而採取的做法 因果報應 從成熟。 修行如頂禮三十五佛、行禮等 金剛薩埵 實踐。 有一種做法叫做 四個對手的力量,在我的大多數書中,我們都會感到後悔,我們決定不再做同樣的事情,我們 避難 並生成 菩提心 恢復與我們傷害的人的關係。 然後我們做某種補救行為或補救行動。 做這些 四個對手的力量 可以幫助我們淨化。 所以佛教修行者努力做到這些很重要 純化 每天都練習,因為有很多積壓的工作需要趕。

幫助家人

問題: “我認為對家人和朋友這樣的人比對陌生人更容易產生同情心。 但對我來說卻恰恰相反; 與陌生人相處比較容易,因為在我家裡我們總是吵架。”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稱之為核心家庭。 “我可以做尊者建議的練習,如施受法,它有效,但僅限於我做的時候。 我怎樣才能培養對家人的慈悲心?”

這需要一些時間。 我認為非常有幫助的一件事是不要將他們視為你的家人,因為一旦你說這是我的母親,這是我的父親,或者姐妹,兄弟,孩子,或者無論是誰,那麼所有的期望他們應該如何 在那個角色中 浮現在你的腦海中。 如果你只是把他們視為受苦眾生,心被無明、煩惱、煩惱所壓倒。 因果報應,那麼就更容易對他們產生同情心。 這有道理嗎? 你能看出,一旦你將那個人置於與你有關係的角色中,你就會產生很多期望嗎? 這些期望會妨礙我們對他們產生同情心嗎? 因為你是我的父母,這意味著你應該做這個,你應該做那個,你不應該做這個,這個,這個,這個。

如果我們把所有這些都拿走,我們說有一個受苦的眾生,他在這樣那樣的環境中長大,在他們的生活中受到這樣那樣的製約。 所以,他們現在有一定的思維方式。 他們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一定的優良品質。 但他們是輪迴中的眾生,想要快樂,本意是好的,但卻被煩惱和煩惱所控制。 因果報應。 我不會期望它們是完美的。 我不會給他們賦予角色。 社會可能會賦予他們一定的角色,但我不會抱有這些期望。

然後你可能會說:“但我還是個孩子,孩子期望父母把食物擺在桌子上不是應該的嗎? 我父母沒有這麼做!”

嗯,總的來說,是的,這是父母的責任。 但你的父母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他們吸毒,他們把錢花在毒品上。” 我們有一位年輕女士來這裡參加課程,這就是她的故事。 他們花錢買毒品,孩子們沒有足夠的食物,但這位年輕女子的態度卻很出色。 她並沒有生他們的氣,她意識到他們有問題。 他們愛他們的孩子。 每個父母都愛他們的孩子。 他們並不總是知道如何以孩子能夠識別的方式向孩子表達愛。

 他們愛自己的孩子,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問題,也許他們脾氣暴躁,也許他們有藥物濫用問題。 也許他們甚至在和自己的孩子競爭。 我聽說有人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人。 你的父母有問題,但他們盡力了。 考慮到他們的問題,考慮到他們的成長方式,考慮到他們的條件,他們盡力了。 他們並不完美,但你能同情他們嗎? 因為對他們的同情比對他們的幫助更大 憤怒 對著他們。 

因此,不要給他們任何家庭成員的頭銜。 像對待陌生人一樣看待他們,不要把所有這些期望放在他們的頭上,即使社會認為有這些期望是公平的。 你結婚了,其中一部分就是你不和其他人上床。 那是你婚禮的一部分 誓言。 你為什麼現在要出去搞外遇? 嗯,你嫁給了一個心受煩惱影響的眾生。 因果報應.

這是否意味著當他們有外遇時你要和他們在一起? 這是否意味著當他們毆打你時你仍然和他們在一起? 不! 這是否意味著你有權恨他們? 嗯,這是一個自由的世界。 如果你想在仇恨中消耗自己的生命,那就去吧,但這對你沒有幫助。 你能原諒嗎? 寬恕並不意味著忘記,它意味著你將停止憤怒,然後你可以繼續做你生活中的其他事情。 也許您決定“這就夠了”,尤其是在存在家庭暴力的情況下。 你不想繼續處於家庭暴力的境地,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憎恨對方。

回到書本

我們開始上課吧。 我們在第 214 頁。

你不僅最終必須死,而且你不知道末日何時到來。 你應該做好準備,這樣就算今晚死了,你也不會後悔。 如果你對死亡的迫近有了認識,你就會越來越意識到明智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性。

我們不會做事後後悔的事情吧? 因為,在我們採取行動之前,我們會停下來思考,“行動的結果會是什麼?” 正如龍樹菩薩在《 珍貴的阿維花環CE:

你正生活在死亡原因之中 

就像一盞明燈矗立在微風中。 

放棄了所有的財產 

死後無能為力,你必須去別處, 

但這一切都被用來修行了 

會在你之前一樣好 因果報應.

隨便什麼都好 因果報應 你在生活中創造了,通過以道德的方式行事,在你的思想上工作,它伴隨著你,並將在你繼續前進時先於你。 但今生的一切,家庭、財產、名聲、讚美、證書、榮譽、財富,統統都留在這裡。

如果你牢記此生消逝的速度有多快,你會珍惜你的時間,並在強烈的死亡迫近感的情況下做對你最有幫助的事情,你會覺得有必要進行精神修行,提高你的思想,而不是浪費你的時間。時間花在各種消遣上,從吃喝到無休止地談論戰爭、浪漫和八卦。

保持坐墊上的意圖

這提醒我有人問過另一個問題:“當我專注於工作時,我感到平靜且相當專注”。 冥想 然而,練習時的墊子 冥想 無論強度如何,例如在靜修中或只是想增加練習時間時,我發現它都會影響我在訓練後的情緒。 我大多時候脾氣暴躁、生氣和易怒。”

不知怎的,這段關於死亡的段落讓我想起了這個問題。 那裡有一個鏈接,你可以弄清楚。 但該怎麼辦呢? 你知道你在 冥想 療程結束後,您會發現自己脾氣暴躁、易怒等。 可能有一些事情正在發生。 也許你在逼迫自己。 也許你有太多的期望:“我要坐下來, 幽思 並征服我的 憤怒。 我觀想所有這些受煩惱和煩惱支配的眾生。 因果報應,這樣當他們因煩惱而做出的行為時,我就不會生他們的氣 因果報應。 確實如此; 我不能對他們生氣。 我的 憤怒 已經減少了。” [笑聲]

我認為我們所有人,尤其是西方人,都傾向於給自己施加很大的壓力。 或者即使我們不強迫自己, 冥想 會議進行得很順利,很自然,很舒服,但是在會議結束後,我們希望我們應該永久改變,但我們沒有,同樣的事情再次出現,然後我們對自己生氣。

我們在會議中所做的工作無法在後期繼續進​​行 冥想 時間。 那麼我們就有兩個問題:我們禪修的東西消失了,這對初學者來說是很自然的; 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真正影響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但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對自己生氣,“我有這麼好的 冥想 會議。 我很平靜,現在我從墊子上下來,我的孩子們把意大利麵醬灑在地毯上,然後狗吃了它並吐了,沒有人清理它,他們把它留下了!” 這就是生活不是嗎? 你知道,這是你練習的機會。

當你在後期失去它的時候 冥想 時間就是練習的機會。 如果你在那一刻無法練習並且無論如何你都會生氣,那麼在你的下一次練習中坐下來,從那種情況開始,記住它,並應用解毒劑 憤怒 那時,當你坐在墊子上時,你會再次訓練自己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情況。 記住你會死,當你死的時候誰會關心地毯上的意大利麵醬! [笑聲] 這就是生活,不是嗎? 這種事經常發生。 看看你能不能笑! 我們只需要接受它並學會對此有一些幽默感。 話雖如此,我想知道在這節課結束後的休息時間會發生什麼,因為現在我已經創造了一些爆炸的原因! [笑聲]

面對死亡

對於一個連死亡這個詞都無法面對的人來說,更不用說死亡的現實,死亡的真正到來很可能會帶來極大的不適和恐懼。

這是我們想要幫助我們的父母和老年人的另一件事,但他們不想談論它。 “爸爸媽媽,如果你們在醫院發生心臟驟停,你們想要有代碼還是沒有代碼?” “哦,那不會發生。 趕緊準備一下吧,我們出去吃飯。” 他們不想談論這件事。 你能讓他們談談嗎? 你能讓他們寫下自己的願望嗎? 不,我的父母都不想談論這件事。 最終,我認為我姐姐與醫生交談,然後醫生與我父親交談,最終他簽署了一份文件,上面寫著“沒有代碼”。 但話又說回來,那不可能是我們。 我告訴他一定是醫生。

但那些習慣於思考死亡迫在眉睫的人,已經做好了無悔地面對死亡的準備。 反思死亡時間的不確定性,可以培養出平靜、戒律和道德的心。 因為它所關注的不僅僅是短暫一生中的膚淺事物。

那麼,這樣做的目的 冥想 並不是讓我們驚慌失措、神經質。 我們自己就可以做到,謝謝。 相反,它是幫助我們真正思考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並放棄不重要的事情。 然後我們就能擁有更加自律的平靜心態。

我們都有一個以痛苦和無常為標誌的存在。 一旦我們認識到我們有多少共同點,我們就會發現互相爭鬥是沒有意義的。

天哪,如果新聞現在一遍又一遍地讀到這個聲明,那不是很好嗎? 有這麼多 憤怒 在這個國家,面對疫情, 憤怒 對我們個人沒有幫助,對國家也沒有幫助。

想像一下一群即將被處決的囚犯。 在他們一起在監獄裡度過的過程中,他們所有人都將迎來自己的結局。 在他們剩下的日子裡,爭吵是沒有意義的。 就像那些囚犯一樣,我們所有人都被痛苦和無常所束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絕對沒有理由互相爭鬥,或者浪費我們所有的精力、精神和體力來積累金錢和財產。

這個建議是永恆的。

冥想反思

以下是您可以在下一次課程中進行的冥想反思:

  1. 我肯定會死。 死亡是無法避免的。 我的壽命已經不多了,無法延長。

嘗試接受現實; 這對你的生活意味著什麼? 你不會永遠活著。 想想你在生活中會採取哪些不同的做法。 尤其是如果你相信來世的話。 尤其是如果你希望你的生活除了享受美好時光之外還有一些意義。 對死亡的認識如何幫助你清楚地了解生命中什麼對你來說是重要的?

  1. 我什麼時候死是不確定的。 人類的壽命各不相同。 死亡的原因有很多,而生命的原因相對較少。 這 身體 很脆弱。

我們總是認為我們有很多時間。 我們不這樣做。 現在,作為一個社區,我們正在為二十三歲的伊利奧斯和年齡相仿的克里斯蒂娜祈禱。 我們沒想到他們會死。 作為一個社區,我們被要求為各個年齡段和以各種方式死亡的人們做出貢獻。 所以,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提醒。

  1. 死亡時,除了我改變的態度之外,沒有什麼能幫助我。 朋友不會有任何幫助。 我的財富將毫無用處,我的財富也將毫無用處。 身體.

但我轉變的態度,我所做的善行的種子,在我臨終時對我來說將是非常有意義和重要的。

  1. 我們都處於同樣的危險境地。 因此,爭吵、打架或浪費我們所有的精神和體力去積累金錢和財產是沒有意義的。

金錢和財產都會留在這裡。 與人作戰會贏得戰鬥,但會輸掉戰爭。 有什麼用呢? 嘗試與人交談並解決問題。 我認為戰爭是其中之一 最愚蠢的 人類曾經發明的東西。 當我看的時候,因為我喜歡在網上看,當他們說歷史上的這個日期,歷史上發生的事情時,很多都是關於戰爭的,我認為這太愚蠢了。 為什麼人們要殺害陌生人? 人民和軍隊甚至互不相識。 他們為什麼要互相殘殺? 太可笑了。 穆罕默德·阿里所說的話確實令我震驚,當時他不想去越南打仗,結果他們剝奪了他的頭銜和一切。 他為什麼不想去? 他說:“那些人沒有對我做什麼。 我為什麼要傷害他們? 尤其是當你要求我保衛一個不允許我成為其中平等公民的國家時。”

  1. 我現在應該練習以減少我的 附件 轉瞬即逝的幻想。

仔細看看你的願望清單,如果你在臨終前沒有做到這一點,你會哀悼“我沒有去迪士尼樂園嗎? 我沒能去南極洲。 我沒有看到克羅斯比、斯蒂爾和納什的現場表演。

課程對象:: 他們還活著嗎? [觀眾笑聲]。

VTC: 那問題來了,他們還活著嗎? [笑聲]我沒能和 Lady Gaga 一起跳舞。” 不管你的事情是什麼,真的看看,如果你不去做,那​​會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損失嗎?

  1. 我應該從內心深處尋求超越因誤以為無常為常而產生的痛苦循環。

微妙的無常

現在來說說微妙的無常。 尊者說:

構成我們周圍物體的物質每時每刻都在分解。

科學家告訴我們。 過去,在美國你可以說,當科學有話要說時,人們就會傾聽。

構成我們周圍物體的物質每時每刻都在分解。 同樣地,我們用來觀察那些外在物體的內在意識,也會時時刻刻瓦解,它不會保持原樣。 這就是微妙無常的本質。 粒子物理學家不僅僅認為桌子等固體物體的外觀是理所當然的。 相反,他們著眼於較小元素內的變化。

所以,這張桌子在我們看來就像是一件堅固不變的東西。 實際上,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它一直在變化。 它並沒有保持不變。 每一個時刻在升起時都在瓦解,一個新的時刻即將到來。

  1. 平凡的幸福就像草尖上的露珠,轉瞬即逝。

上週下了很多雨。 我們的草葉上有很多露珠。 當你看到自然界的事物時,讓它們提醒你這種事情。 那些露珠現在在哪裡? 走了。

它的消失表明它是無常的,受到其他力量、因和因素的控制。 條件。 它的消失也表明沒有辦法讓一切都變得正確。

沒有辦法讓一切都完全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進行。

無論你在輪迴的範圍內做什麼,你都無法超越苦的範圍。

這意味著不令人滿意的體驗的苦,因為我們無法控制一切,即使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東西,因為它的本質是改變,它會立即瓦解。

通過了知事物的本質是無常,當變化發生時,你就不會感到震驚,甚至不會因為死亡而感到震驚。

因為你會完全期望事情會發生變化,並且當你沒有準備好事情發生變化時,你就會期望事情會發生變化。 當您沒有安排時,它們會改變。 當你最不方便的時候。 這是修道院裡的人們通過住在這裡學到的東西,每天早上我們都會制定當天要完成的計劃,然後,有時甚至在你開始製定計劃之前,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你必須做點別的事。 一開始你可能會感到沮喪和驚慌,然後你開始意識到事情就是這樣。 我記得在修道院的早期,人們常常感到非常沮喪,“但我計劃今天做這件事,然後日程改變了,我不得不做別的事情。” 你是否記得? [笑聲]

另一種冥想反思

這是另一個冥想反思; 你也可以做這個。

  1. 我腦海-身體 生命中的財產是無常的,僅僅因為它們是由因和緣所產生的。 條件.

以及原因和 條件 隨時改變,無需任何其他額外因素來使它們改變。

  1. 產生我的思想的原因完全相同, 身體,生活中的擁有也讓他們時時刻刻瓦解。

因為因果能量耗盡了。

  1. 事物具有無常的本質,這一事實表明它們不受自身力量的控制。 它們在外界影響下發揮作用。

因此,以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來看,就好像它們在自己的力量下運作。 他們似乎是自我建立的。 他們似乎能控制自己。 它們似乎獨立存在,不依賴於任何其他因素,這就是它們在我們看來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本能地理解它們的方式,而這與它們的實際情況完全相反。

  1. 我把時時刻刻瓦解的東西誤認為是永恆的東西,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痛苦。

所以,事物就其本質而言,它們本身並不是在它們自己的力量下存在的。 它們不是固定的和永久的。 我們越是這樣理解他們,我們就越違背現實,而現實總是獲勝。 我們想要什麼,我們認為事情應該如何,現實勝過它們。 因此,我們越是抓住這樣的幻想,就越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

  1. 我應該從內心深處尋求超越這一輪誤以為常的痛苦。

使用你從這些冥想中學到的任何東西,尤其是關於無常和死亡的冥想,來增強你的能力。 心願 擺脫輪迴的存在。

這就是進行這些冥想的目的。 是的,它們使我們清醒,是的,它們戳破了我們的泡沫和幻想,但它們將幫助我們更多地看到現實,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動力。 一種真正可以實現的自由,它們幫助我們不僅為我們自己,也為每個人產生對自由的渴望。

將其擴展到其他人

由於我們的態度是持久和 以自我為中心 是毀掉我們所有人的因素,最富有成果的禪修一方面是對本然存在的無常和空性,另一方面是對愛和慈悲的禪修。

禪修無常與空性是道路的智慧面向。 修習慈悲心是修道的方法面。 噢,下一句話就是這麼說的!

這就是為什麼 強調鳥的兩個翅膀飛向覺醒是慈悲和智慧。 從你自己不認識無常的實際情況的經驗推斷,你可以體會到其他眾生是如何因犯同樣的錯誤而在無限的循環存在形式中徘徊。

我們在自己的局限性中看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且我們知道其他人也有同樣的事情。

觀想他們不可思議的痛苦和苦,以及他們與你相似的想要快樂而不想要痛苦的情況。 在無數生生世世中,他們一直是你最親密的朋友,以善意支持你,這使他們成為親密的人。 看到你有責任去幫助他們,擁有快樂,幫助他們脫離痛苦,培養大愛和 大慈大悲.

這就是禪修智慧之道如何幫助我們產生慈悲之道的方便麵。

有時候,當我去大城市,住在酒店的高層時,我俯視交通,數百甚至數千輛汽車來來往往,並反思,雖然所有這些眾生都是無常的,但它們是無常的。想著:“我想要快樂。” “這個工作我必須做。” “我一定要拿到這筆錢。” “我必須這麼做。” 他們錯誤地認為自己是永恆的,這種想法激發了我的同情心。

你能看出這個想法會如何激發你的同情心嗎? 你看到他們的困境了嗎?

更多的冥想反思

想起一位朋友,並帶著感情思考以下問題:

  1. 這個人的心思, 身體、財產和生命是無常的,因為它們是由因和所產生的。 條件.

我們自己已經這樣想了。 現在我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冥想 就其他人而言。 上一頁我們正在反思自己。 這些反思是針對其他人的。

  1. 產生這個人的心的原因完全相同, 身體,生活中的擁有也讓他們時時刻刻瓦解。
  1. 事物具有無常的本質,這一事實表明它們不受自身力量的控制。 它們在外界影響下發揮作用。
  1. 由於將時時刻刻瓦解的事物誤認為是永恆的事物,這位朋友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痛苦。

所以,你的思維方式與你對待他人的思維方式完全相同。

現在,我們自己已經結束了,我們產生了擺脫輪迴的願望。 當我們做同樣的事情時 冥想 對於他人,我們現在產生三個層次的愛、三個層次的慈悲,並且我們培養一種承諾。 我會通讀這些內容。 當我們讀到這篇文章時,你可以看到重複; 這些是我們昨天討論過的,不是嗎? 或者這些是我們為自己冥想的事情,所以現在我們為別人做同樣的事情。 同樣的冥想一次又一次地出現。 這意味著什麼? 我不認為這只是因為尊者想要使這本書變得更加豐富。 這是因為我們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進行這些冥想,並且以稍微不同的方式進行——有時關注自己,有時關注他人。

愛的三個層次

現在培養三個層次的愛:

  1. 這個人想要幸福卻又失去幸福。 如果她或他能夠充滿快樂以及一切快樂的因,那該多好啊!
  2. 這個人想要幸福卻又失去幸福。 願她或他充滿快樂及一切快樂因!
  3. 這個人想要幸福卻又失去幸福。 我會盡我所能幫助她或他充滿幸福以及一切幸福的因!

一樣的 冥想 我們昨天做了。 我們需要再做一些。

慈悲的三個層次

現在培養三個層次的慈悲心:

  1. 這個人要快樂,不要痛苦,卻受著可怕的痛苦。

或者因無常的不安全感而遭受打擊。

  1. 如果這個人能夠遠離痛苦和痛苦的原因就好了。
  2. 此人欲樂不欲苦,而受大苦,必受無常、無常。 願此人遠離苦因之苦。
  3. 此人欲樂不欲苦,而受大苦,本性無常。 我將幫助這個人擺脫痛苦和所有痛苦的根源。

承諾總額

現在考慮一下總體承諾:

  1. 循環存在是一個由無知驅動的過程。

如果您對此有疑問,請思考與水桶的六個類比。

  1. 因此,努力實現覺醒並幫助其他人也這樣做對我來說是現實的。
  2. 即使我必須獨自完成這件事。 我令一切眾生離苦因及苦因,令一切眾生得樂及其因。

換句話說,我非常想做到這一點,所以我正在生成它 心願。 是否真的可以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問題。 現在的重點是我們要有強烈的愛、同情心和利他主義,以至於我們願意做出這樣的承諾。 因為即使是簡單的情況來幫助我們時,這也會幫助我們。 然後當有人問你可以幫我拿這個嗎? 請問你能用吸塵器吸一下嗎? 我們不會說“哦上帝”,我們會說“是的”,因為我們已經發誓要帶領他們完全覺醒,即使這需要無數的億世才能做到。 所以,是的,用吸塵器吸塵和洗碗,這很容易。

一個接一個地想起個體的存在——首先是朋友,然後是中立者,然後是敵人,從最不具攻擊性的開始——並與他們重複這些思考。 這將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但好處將是巨大的。

繼續努力吧。

讓自己沉浸在無限的愛中

我們從藏語開始:

教義光偉大還不夠,人還必須有偉大的態度。

所以 佛法必定是美妙的。 【VTC與貓對話】我們關注的一定很精彩, 麥特里 (Maitri),但我們必須有一個偉大的態度。 這要從你的兄弟開始,他正在睡覺,甚至沒有看你一眼,所以冷靜點,親愛的。 [VTC 與觀眾對話] 這是我們的貓; 也許我也應該這樣對門徒說話。 [笑聲] 我會說“哦親愛的,哦親愛的?” 我告訴你冷靜點,但我說話並不總是那麼甜蜜。 [回到貓] 麥特里 (Maitri),來吧,來吧,別再讓自己痛苦了。

現在我們轉向最深層次的愛與慈悲,這是通過了解內在存在的空性而成為可能的。

在上一章的第一章中,我們開始談論在輪迴中普遍受苦的眾生。 然後在最後一章,我們談到了受無常困擾的眾生。 現在,我們為無常所苦,卻認為事物是永恆的。 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那些認為自己本然存在的眾生,他們認為存在一個真正的“我”和“我的”,而實際上並不存在,以及由此引起的苦。

月稱這樣說:

我向一種慈愛的關懷致敬,將穿越者視為空虛的固有存在,儘管他們似乎固有地存在,就像水中的月亮倒影一樣。

清澈平靜的水面上的月亮倒影,從各方面看都是月亮,但實際上卻不是月亮,而是在天上。

月亮在天上; 它不在水中。

這個形象象徵著我和所有其他人的出現 現象 就好像它們本質上存在一樣,儘管看起來它們本身就存在,但它們卻是空的。 就像有人把月亮的倒影誤認為是月亮一樣。 我們誤會了“我”和“其他”的出現 現象 對於本身存在的事物。

事物取決於原因和 條件,我們認為與原因無關並且 條件。 我們認為他們有自己的存在模式。

你可以用這個比喻來深入了解我們如何通過強調兩種虛假的表象而不必要地陷入痛苦,從而成為慾望和仇恨以及由此產生的所有行為的犧牲品。 積累中 因果報應 並在痛苦的循環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生。 這種洞察力將激發深刻的愛和慈悲,因為你會清楚地看到所有這些弊病是多麼不必要。

當你 幽思 關於無常和你 幽思 如果你了解空性,那麼你就會看到有多少眾生執著於與常和固有存在相反的事物,並且你會看到他們承受了多少不必要的痛苦。 為什麼沒有必要呢? 因為原因就在他們自己的內心——沒有任何外在因素造成痛苦。 正是由於我們內心的錯誤,我們才同意虛假的表象,從而使自己受苦。

這有點像小孩子害怕妖怪。 妖怪藏在你的床底下嗎? 孩子們害怕妖怪。 你試著對孩子們說“沒有妖怪,沒有人躲在床底下能抓到你。” 但孩子們說:“是的,有,但我很害怕。 所以為了幫助我克服恐懼,爸爸媽媽需要和我一起睡在房間裡,我需要開著燈,我需要在睡覺前吃一些巧克力,因為這可以平靜我的神經,我需要熬夜看動畫片,因為這樣我睡覺時就會很累,所有這些都讓我不再害怕妖怪。”

這就像輪迴中的我們。 當問題源於我們的錯誤認知時,我們如何通過各種行為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和自我治療。 就像那個孩子真的緊緊抓住妖怪的想法一樣。 所以, ”這種洞察力將激發深刻的愛和慈悲,因為你會清楚地看到所有這些弊病是多麼不必要

在這裡,眾生不僅被視為像井裡的水桶一樣受六重過程的痛苦,像微光倒影一樣充滿剎那無常,而且還被視為隨從本性存在的虛假相的無明。 有了這種新鮮的洞察力,偉大的愛和 大慈大悲 為一切眾生在你心中生起。 你感覺與他們很親近,因為他們和你一樣想要幸福而不是痛苦,你會感受到他們在無數生生世世中一直是你最親密的朋友,用善意支持著你,這給你帶來了影響。 獲得 訪問 要邁向慈悲的步驟,首先必須了解你、你自己和其他有情眾生都是空性的。 因此,讓我們回顧一下實現 I 最終性質的步驟。 這種洞察力將激發深刻的愛和慈悲,因為你會清楚地看到所有這些弊病是多麼不必要.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