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富有同情心的廚房和慷慨的經濟

富有同情心的廚房和慷慨的經濟

對 Sandie Sedgbeer 的採訪 歐時. 原文發表於 2019 年 XNUMX 月: 尊者圖登卓龍:富有同情心的廚房和慷慨的經濟.

富有同情心的廚房和慷慨的經濟(下載)

OMTimes 雜誌,2019 年 XNUMX 月

OMTimes文章簡介:

尊者土登卓隆是美國藏傳佛教尼姑、作家、老師,是美國唯一一家為西方尼姑和僧侶開設的藏傳佛教培訓寺院——Sravasti Abbey 的創始人和住持。 尊者 Chodron 強調實際應用 的教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她的最新著作是《富有同情心的廚房》。

美食無疑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 我們都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它,準備它,吃它,然後清理乾淨,但我們中有多少人曾經想過與食物相關的許多活動作為一種精神修行?

如果我們不將這些活動視為家務活或純粹為了娛樂而從事這些活動,我們可以利用它們來增加我們的善意和關懷,並提醒我們如何實現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意義的價值觀?

自 1977 年以來,尊者土登秋卓一直是一名佛教尼姑。她一直是 達賴喇嘛 她與她合著了幾本書。 她也是Sravasti Abbey的創始人和修道院院長。 美國最早的西方僧尼藏傳佛教培訓寺院之一。

尊者 Chodron 以其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佛教教義的熱情、實用和幽默的解釋而聞名,今天與我們一起談論她的最新著作《慈悲廚房》,其中她分享了佛教傳統中的一些有助於幫助我們讓飲食成為我們日常修行的一部分。 尊者圖登卓隆,歡迎來到 OM 的進展。

桑迪塞吉比爾: 現在,你出生在芝加哥,在洛杉磯附近長大。 你畢業於加州大學歷史系,在歐洲、北非和亞洲旅行了 18 個月後,你獲得了教師資格證,之後你在南加州大學從事教育學研究生工作。

您還同時在洛杉磯市學校系統擔任小學教師,然後在 1975 年,您參加了一個 冥想 當然,之後你去尼泊爾學習和實踐佛教教義。 你在佛教中發現了什麼讓你離開洛杉磯的教學生涯成為一名出家的尼姑?

尊者圖登卓龍: 嗯,我一直在尋找我生命中的意義,一些長期的意義,我問了很多關於這個的問題。 我認為意義與幫助他人有關,所以這就是我進入教育領域的原因,但是當我去一個 冥想 在認證課程中遇到佛教,這對我來說真的很有意義。

老師們鼓勵我們思考他們所說的話,用邏輯和推理來測試它,看看它是否有意義,並通過它來測試它, 冥想 練習,看看是否對我們有幫助。

所以,我做到了這兩點。 一邊推理一邊練習,我覺得很有道理,對我也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我想了解更多。 我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覺,如果我在生命的盡頭不多了解佛教,我會後悔莫及。

於是,我辭掉了工作,去了尼泊爾和印度,這些老師都在那裡,因為當時在美國很難接觸到英文的佛教教義。 所以,我回到亞洲,在西藏社區度過了一段時間。

桑迪塞吉比爾: 你有任何宗教背景嗎?

尊者圖登卓龍: 是的,我的家人是猶太人。 這不是很宗教。 我有精神上的成長。 但這對我來說真的沒有意義。 所以,我意識到了很多關於造物主的想法,它們對其他人來說是有意義的。 他們幫助其他人,但這並沒有引起我的共鳴。

然而,我非常感謝我的猶太教養,因為我教會了我良好的道德行為以及 Tikkun Olam 的猶太教觀念,即修復世界,治愈世界,因此,我心中已經有了愛和同情和服務。 當我遇到佛教時,它真的起飛了,它向我展示瞭如何以一種非常實際的方式培養這些品質。

桑迪塞吉比爾: 當你離開美國去尼泊爾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可能會成為尼姑,或者你只是跟隨你的心,看看它會走向何方?

尊者圖登卓龍: 其實在接觸佛法之後,我很快就知道我要出家了,這很奇怪,而現在,當我遇到那些經歷不好的人時,我有點懷疑,嗯,你為什麼這麼快想要出家?

但對我來說,就像我知道的一樣; 我去了亞洲。 在寺院住了一段時間後,我向我的老師請求出家。

桑迪塞吉比爾: 你在世界各地學習和訓練。 在尊者的指導下在印度和尼泊爾修行, 達賴喇嘛,和其他藏族大師。 你在意大利指導了兩年的精神計劃,在法國的修道院學習。

曾是新加坡佛教中心的常駐老師,您在西雅圖佛法友誼基金會擔任了 10 年的常駐老師。 您是第一代將達摩帶回美國的比丘尼。 先告訴我,什麼是佛法?

尊者圖登卓龍:  佛法 指的是佛教教義,是的,佛教教義。 這就是這個詞的意思。

桑迪塞吉比爾: 然後你回家建立了美國第一座為西方僧尼修行的藏傳佛教寺院。 是什麼激發了這個決定? 你是不是一天早上醒來就想,我要開一座寺院,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過程?

尊者圖登卓龍: 嗯,當我第一次去尼泊爾的時候,我住在一個修道院裡,我非常喜歡住在社區裡。 當然,它有它的挑戰,但 把它設置成我們住在一起,一個同住的社區,因為這樣你就可以從你的環境和你周圍的人那裡得到很多支持。作為第一代西藏僧尼,西方人,在傳統上,我們沒有任何寺院。 有佛法中心,但佛法中心是面向在家人的,而不是面向眾生的。 修道院的 生活方式。 所以,我一直有這種感覺,我只想生活在一個 修道院的 環境讓我們可以真正根據自己的 戒律. 我一個人住,而且——但一直在我心中,我真的很想建立一個社區,我們需要這個 佛法 在西方傳播和繁榮。 所以,這就是創辦修道院的靈感。

如果人們在我 20 歲的時候告訴我,我將成為一名修女並開辦一座修道院,我會告訴他們他們已經瘋了,但我們的生活往往與我們最初的生活大相徑庭想法。

桑迪塞吉比爾: 絕對地。 那麼,您必鬚麵對哪些挑戰? 你打算怎麼支持它?

尊者圖登卓龍: 這正是我所經歷的,因為我身後沒有大的組織。 養活我相對容易,但開寺院需要財產。 所以,我已經存了一些錢 供品 我收到的。 當我們找到一處非常漂亮的房產時; 業主提出為我們提供抵押貸款,然後我用了那一點積蓄,然後就告訴其他人,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如果他們願意加入,支持它,並且奇蹟般地,我們能夠獲得房產,然後還清抵押貸款。 我想,是因為其他人的善意和其他人的熱情,因為他們遇到了佛教教義。 他們發現這些教義對他們的生活很有用,他們想幫助建立一座寺院。

桑迪塞吉比爾: 讀你的書, 富有同情心的廚房在亞馬遜上找到這裡,我覺得這很有趣,很有啟發性,我覺得你是那種真正喜歡挑戰的人。 你一直逼著自己去做一些可能沒有預料到的事情。

我可以想像你剛剛小跑出來,一個非常好的、簡潔的解釋你是如何找到修道院的,但我敢肯定它不是那麼簡單。 這是一個如此令人生畏的任務,一定有一些小故障。

尊者圖登卓龍: 是的,它確實。

桑迪塞吉比爾: 但是即使你得到了修道院,你也決定通過設定一個目標來進一步挑戰自己,你不會為自己購買任何食物,而是依賴於慷慨和 供品 別人的。

你在書中講述了布施輪或pindapata的起源故事,僧侶們會拿著布施碗靜靜地站在屋前等待 供品,但請告訴我們一些關於這一點以及您為什麼決定在修道院實施它的原因?

尊者圖登卓龍: 佛教在古印度興起的時候,已經有了遊僧、靈人的文化,他們去,到了吃飯的時候,他們拿著碗進城,人們會支持他。

這是印度文化和印度傳統的一部分。 所以,佛教弟子也做了同樣的事,有幾個原因。

首先,它讓你非常非常感激其他人,而且你不會把食物視為理所當然。 你真的很感激人們給你食物,他們用他們的善良讓你活著,因為他們每天都去上班,努力工作來賺錢或得到食物,然後,他們正在與你。

它真的對你的修行有幫助,因為你意識到你有責任好好修行,回報你所接受的善意。

第二個原因是培養滿足感或滿足感,因為你吃的正是人們給你的東西。 所以,你不要說,哦,你在給我米飯。 我不要米飯。 我要麵條,還是你給我那個? 它消除了挑剔,並挑戰我們滿足於人們給予的任何東西。

所以,你看,因為我一個人住了一段時間,不得不去商店買食物,那當然,我可以得到我喜歡的東西,想什麼時候去商店就什麼時候去。 但這些都對我的佛法修行沒有好處。 所以,在創辦寺院時,我真的很想回到這個想法,即 有他的社區。

雖然我們,在美國繼續做 pindapata 有點困難,帶著你的施捨碗在城裡走路——我們在加利福尼亞有一些朋友這樣做。 所以,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只是說我們只會吃人們提供給我們的食物。 我們不會出去買自己的食物,所以,當我把寺院設置成這樣的時候,人們告訴我,你瘋了。

我們不在鎮中心。 他們說你會餓死的。 人們不會給你帶來食物。 我說,好吧,讓我們試試看會發生什麼。 當我到達這裡搬進來時,人們已經把冰箱裝滿了。 我們只有一次吃完冰箱裡的食物,但還有一些罐頭食品。 那是我們得到的最低點。 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挨餓。

我們不收取務虛會的費用。 我們依靠人們帶來的食物,不僅可以看到社區,還可以看到所有來這裡學習和學習的人 幽思 和我們。 他們來了,他們提供了。 我認為慷慨會讓人們的心靈快樂,所以,這樣做,人們對我們是慷慨的。 這使我們能夠慷慨地回報。 因此,我們免費提供所有教法。 這是慷慨的經濟。

桑迪塞吉比爾: 所以,在 富有同情心的廚房,您談到意圖是任何行動中最重要的方面,以及這與我們的進食動機有何關係。 你能為我們擴展一下嗎?

尊者圖登卓龍: 在佛教修行中,我們的意圖、我們的動機,才是真正決定我們所做行為的價值的因素。 好吧,所以,這不是我們如何看待別人,以及別人是讚揚我們還是責備我們。 我們都知道如何裝模作樣,蒙蔽人們的眼睛,讓他們認為我們比我們更好,但在佛教修行中,這樣做不是一種精神修行。 我們的靈性發展並不依賴於人們對我們的讚美。

這取決於我們的動機,我們的意圖。 我們為什麼要做我們所做的事?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和我們的感官總是向外指向我們環境中的事物和人時,我們常常不會真正檢查,為什麼我在做我正在做的事情。 一般來說,我們只是一時衝動。

所以,在修行中,它會讓你慢下來,你必須真正思考,我為什麼要做我正在做的事情,所以,在飲食方面,我們在書中有我們之前所做的五種冥想我們吃。 它真的可以幫助我們確定我們吃東西的意圖和吃東西的目的。 接受食物後,我們的工作就是回報提供食物的人的善意。

桑迪塞吉比爾: 最近有趣的廚師、食物準備、食物競賽、食物電視節目在食物技術方面出現了爆炸式增長。 許多人認為準備食物是一種冥想練習,但動機,我不確定動機,意圖,是否與我們在富有同情心的廚房中談論的意圖相同。

尊者圖登卓龍: 是的。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意圖,但我知道,產生令人愉悅的事物的意圖可能很容易,誰知道呢?

但是讓我告訴你我們在吃飯之前思考的五種沉思,因為這確實為動機奠定了基礎。

所以,我們一起念的第一件事是“我思惟一切因緣, 條件 以及其他人的善意,我得到了這些食物。”

它正在思考原因和 條件 食物,農民,運送食物的人,準備食物的人,以及我們在生活中為能夠獲得食物所做的一切。

然後去思考別人的善意,去真正地看到,人們每天都在工作。 他們努力工作。 在現代社會很難,然後出於他們內心的善良,他們與我們分享他們的食物。 所以,在我們吃飯之前要真正考慮一下。

第二個是,“我思考自己的修行,不斷努力改進它。”

所以,這真的是看到我們的責任,審視我們自己的修行,然後嘗試改進它,改進它,以此來回報他人的善意。

換句話說,不只是把食物視為理所當然,不只是想,嗯,現在是午餐時間。

它使我們的思想遠離所有執著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

第三個觀照是:“我觀照自己的心,小心地保護它遠離惡行、貪婪和其他的煩惱。” 所以,當我們吃的時候,要正念吃,試吃,讓我們的心遠離惡業、貪婪和其他煩惱,所以,心總是說,我喜歡這樣。 我不喜歡那樣。 沒有足夠的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太多了。

心總是不滿足。 因此,在我們吃飯之前確定,我們不會讓位給那種心,我們會保持對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以及感激和感恩的心。

第四念是:“我觀此食,視其為妙藥,滋養我 身體

好吧,所以,不要把食物看作,哦,這是好東西。 我要去,吸入它,並儘快把它送進我的胃裡。 我們視它為藥,它滋養著我們的 身體 並真正感受到我們吃的東西如何影響我們的 身體.

我讀 紐約時報,並且有一篇文章題為“我們吃的東西會影響我們的 美體,”我想,哦,天哪,他們必須問這個問題。 很明顯,它確實如此,我們吃的東西也會影響我們的感受。 如果我們不均衡飲食,我們的 身體 失控了。 所以,如果我們吃很多醣​​,那麼我們就會得到高糖和低糖。 所以,很明顯,食物對我們來說真的就像藥一樣,它會影響我們的精神狀態和精神狀態。

最後的反思是:“我觀想成佛的目的,接受和食用這些食物來完成它。” 因此,看到原因和 條件 因為接受了食物,並下定決心在吃飯的時候讓我們的心保持良好的狀態,並將食物視為藥物。

我有這個責任去做我的修行,我的目標是完全覺醒或成佛。 所以,我接受這種食物來維持我的 身體 和思想,以便我可以完成精神之路。 我正在冥想和修行精神道路,這樣我就可以為其他眾生帶來最大的利益。

所以,我們的修行不只是為了我們自己。 這真的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自我,獲得新的品質,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增加對其他眾生的利益。

桑迪塞吉比爾: 你還說這在許多方面也適用於家庭生活。 告訴我我們如何向我們的孩子介紹正念飲食,我們如何在家裡將其發展為一種練習。

尊者圖登卓龍: 我做的那五個沉思,我覺得很適合一家人做。 多麼不可思議的方式,如果你有孩子,讓孩子們思考食物的原因,他們的食物來自哪裡,以及所有參與種植、運輸和製作食物的人。 因此,要真正讓他們思考種植和生產食物的整個過程,並了解這樣做的人的生活。 我認為這對孩子來說是件好事。

所以,讓孩子們參與——準備食物,我認為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件好事,因為這樣,當他們自己出去的時候,在他們十幾歲或 20 歲出頭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道如何照顧自己,自己做飯。

家人每天坐下來有時間一起交談很重要,晚餐時間是這樣做的好時機。 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共享這一天。 所以,坐下來吃飯,花時間和你的孩子真正交談。 我認識一個家庭,晚上吃飯的時候,他們每個人都會說他們那天學到的東西,包括父母,

所以,每個人都在分享他們每天的成長情況,所以,花時間就你的感受、你的感受、你所看到和經歷的以及那些對您作為一個人來說,甚至是您在日常新聞中聽到的內容以及這對您的影響,以及與您的家人就此事進行溝通。

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從孩子們小的時候開始,一直到青少年時期,因為當你這樣做時,你就可以教給你的孩子價值觀。 如果你沒有時間聽你的孩子和他們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那麼就沒有時間討論你如何處理困難的情況,或者當有人這樣做或發生這種情況時你會怎麼想世界。

桑迪塞吉比爾: 你對這本書的反應是什麼,就哲學而言,這本書可能與你在其他書中分享的不同,但可能相差不大?

尊者圖登卓龍: 嗯,反響不錯。 人們對此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出版商。 實際上,出版商對這本書如此感興趣,我有點驚訝,因為他們確實在宣傳這本書。 所以,他們看到了一些東西,那就是這本書滿足的社會需求。 因此,我們對此反應非常好。

桑迪塞吉比爾: 是的。 所以,讓我們談談修道院所做的其他一些事情以及您為人們提供的其他資源。 我的意思是,你在社區做了很多工作。 你在監獄裡做過工作。 您曾與無家可歸的青少年等一起工作過。請告訴我們您在社區中所做的一些外展活動。

尊者圖登卓龍: 我們的部分理念是,在我們的心中培養慈愛和同情心,然後將它們表現出來,並為社會服務。

所以,比如監獄工作,我從來沒有想過,另一件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我收到了俄亥俄州聯邦監獄裡某人的來信,詢問佛教資源,並對佛教有疑問。 於是,我們開始通信,我沒有多想就回了他的信。 沒有,哦,不,有一個囚犯在給我寫信,啊,這很危險。

沒有那個想法,因為我已經採取了 戒律 當人們尋求幫助時,盡我所能為他們服務。 所以,我想,是的,我可以給這個人寄一些書。

我可以回答他的問題,然後,他開始告訴其他人他在監獄裡認識的。

這個詞傳播開來,然後,其他監獄團體聯繫了我們。 然後,很快,它就有機地發展起來了,現在,我們在我們的數據庫中與一千多名囚犯通信。 我們給他們寄書。 我們向他們發送材料。 我們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靜修會,邀請他們參加,即使他們在監獄裡冥想,我也會去監獄裡談話,探訪監獄,修道院裡的其他人也會這樣做。

這是一個非常自然地發展起來的程序,它是如此有益,因為這些人是被社會拋棄的。 他們只是說,他們一文不值,這根本不是真的,這些人有才華。 他們有興趣。 他們是有感情的,通過我們的工作,我們真的可以看到一些人的變化和發展,去思考他們的生活,去思考什麼是有價值的。

現在媒體上有很多關於監獄改革的討論,我真的看到了其中的價值,因為通過與生活在監獄中的人交談,我真的開始了解這個系統是什麼樣的以及它有多少需要改進.

在與無家可歸的青少年一起工作時,有一天當地社區的某個人來找我們談論,他們正在與無家可歸的青少年一起工作,我們只是說,哇,我們想幫忙,因為我知道,作為一個青少年,我很困惑。 我無法想像小時候沒有穩定的生活狀況,尤其是因為你 身體的變化,你的頭腦是混亂的。

所以,我們想在這方面提供幫助,並幫助為孩子們提供服務。

我們收到了來自社區不同地方的很多請求。 醫院在服務臨終時,經常請我們來介紹佛教關於死亡和臨終的觀點以及如何幫助臨終者。

我們收到請求,昨晚,我在一個猶太教堂。 作為青年組的一部分,他們希望孩子們了解不同的宗教。 我被邀請來演講。 我們社區裡有各種各樣的人打電話要求我們來演講和分享想法。

桑迪塞吉比爾: 您有一個在線教育計劃。 您在 YouTube 上也有數以千計的教義,而且您在社交媒體上非常活躍。 你有兩個充滿佛法資料的網站。 同樣,所有這些都是免費提供的。

你是如何得到支持的? 我的意思是,當你出去談話時,人們會捐款嗎? 您是否因工作、講座等獲得報酬,因為必須有一些東西來支持費用?

尊者圖登卓龍: 耶,當然了。 但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免費的。 就像我說的,我們想要過一種慷慨的生活,人們會回報。 所以,當人們邀請我們中的一個人去教書時,他們承擔了交通費用。 他們做了所有的安排,然後,他們通常會捐款。 我們沒有規定捐款的數額。 再一次,這是人們想要給予的任何東西,我們懷著感激之情接受。

我想當你這樣過你的生活時,人們就會有所回報,當我們剛搬進修道院的時候,原來的居民是我和兩隻貓。 我記得就像你在採訪開始時所說的那樣坐在這裡。 我坐在這裡想知道我們到底要如何還清這筆抵押貸款,因為我在 26 歲時受命——我從未擁有過房子或汽車。 總之,一切都是以捐贈為基礎。

桑迪塞吉比爾: 有句話說得好,德行自有回報,很明顯,你給世界的,你得到了回報,得到了支持,它就變成了這種美麗的流動,不是嗎? 你付出,別人回報。 這可以讓你付出更多。

尊者圖登卓龍: 沒錯。

桑迪塞吉比爾: 你談到道德行為,我們不能將政府的運作方式和道德行為分開。 當然,這適用於所有政府。

我們今天在如此多的國家和文化中所看到的一切都與道德相去甚遠。 佛教徒對此有何反應? 作為個人,我們如何應對這種情況,我們個人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它?

尊者圖登卓龍: 哇,是的。 我想了很多。 我認為我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讓個人形成我們自己的道德行為,因為指責政府中的人做我們所做的事情,這是相當虛偽的。 因此,要真正致力於我們自己的道德行為,那麼當我們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時,不只是說出來,說些什麼。

我認為,當政府做壞事或公司做壞事時,我們作為公民有責任說出來。 當他們推出未經充分測試的產品時,或者在阿片類藥物危機的情況下,為醫生和消費者宣傳他們知道上癮的東西。

所以,我認為重要的是我們在媒體上談論這些事情並向公司施加壓力。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照顧它。 我們需要互相照顧,因為如果我們不互相照顧,那麼我們將生活在一個有很多不快樂的人的世界裡,當其他人不快樂時,他們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悲慘。

所以 達賴喇嘛 說,如果你想自私,明智地自私並照顧他人,因為如果我們照顧他人,我們自己就會更快樂。 但當然,我們也想關心他人,因為他們是生物,和我們一樣,想要幸福,不想受苦。

桑迪塞吉比爾: 謝謝你這次開明的採訪。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