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雅利士七寶:在西藏寺院學習

雅利士七寶:在西藏寺院學習

關於 Aryas 的七顆珠寶的一系列簡短談話的一部分。

  • 很小就進入西藏寺院
  • 學習順序和可以獲得的學位
  • 為什麼藏西文化在學習上有差異

讓我再讀一遍我們的經文。 兩個版本:

信仰和道德紀律
學習,慷慨,
純潔無瑕的正直感,
以及為他人著想,
和智慧,
是七顆寶石 .
知道其他世俗的財富沒有價值。

另一個是:

信仰的財富,道德的財富
給予,學習,
良心和悔恨。

我不確定他們對這兩個詞的排序。有些術語有很多不同的翻譯,很難理解。

我想到了“學習”這個詞,因為那是我們上次談到的,可能只是為了簡要回顧一下他們在西藏寺院所做的一些學習,這樣你就可以了解格魯派寺院發生的事情。 那個節目有些我們在這裡做,有些我們不做,因為它是一個很棒的節目,但我認為它不一定能滿足西方人內心的需求。 有很多研究,很多爭論,但沒有人真正教你 幽思. 我認為接觸佛法的西方人真的想要一些能打動他們的心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東西。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他們在西藏寺院開展的項目對藏人來說非常棒,但我們不打算在這裡重複。

部分原因是很多年前我去了Tharpa Choeling——這是很多很多年前——那是格西饒登在瑞士的寺院。 去那裡很有趣。 裡面全是(非藏族)僧侶和一些藏族人,但一切都像藏族寺院。 僧侶們做了他們的早晨 法會 用藏語,他們用藏語辯論,用藏語上課,什麼都用。 飯前誦經。 一切。 非常可悲的是,格西饒登圓寂後,僧侶們都散了,我不知道他們中有沒有出家的。

有一次我和梭巴仁波切談論這個,他評論說他認為部分原因是西方人真的需要一些能夠打動他們的心和打動他們的心的東西。 那種程序,雖然很漂亮,但並沒有完全做到這一點。

雖然我個人喜歡那種學習,但我也是在 洛瓊拉姆林,並珍惜它,我知道這才是真正幫助我的東西,讓我保持平衡,並讓我對道路的意義、修行的意義有一個整體的看法。 但是,因為我們有那個傳統,所以了解他們在那些修道院裡做什麼是非常有幫助的。

當你進入時,首先,通常你是小孩子。 小孩子照他們說的做。 他們中的大多數。 所以你開始的是記憶。 西方人通常要到成年才接觸佛法。 如果你讓他們坐下來,拿著藏文文本讓他們背誦,我認為他們不會非常合作。 藏人背誦的大部分經文,比如 Abhisamayalaṃkāra, 未翻譯成英文。 所以你不會用英語記住它們。 即使他們這樣做了,這樣的文本基本上也是術語列表,而成年人,至少在我們的文化中,是不會這樣做的。

傳統佛教文化是一種口頭文化。 這就是我們週五晚上一直在學習的內容。 你會記住一切。 我們的西方文化是一種信息文化,我們在其中學習如何找到我們想要的信息。 我們並不總是需要記住它,但我們需要知道如何找到它。 這是看待知識的兩種不同方式。

所以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你就進入了修道院,然後你就開始背誦這些經文。 現在他們也為一些孩子開辦了學校。 至少對於男生來說。 至於女孩們,我不知道,也許她們會去 TCV 學校之一,或者中央西藏學校。 但至少對於男孩來說,色拉寺、哲蚌寺和甘丹寺,他們三個都有學校,他們現在在接受一些世俗教育和佛教教育。 我們剛去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世俗教育。

現在他們明白了。 他們從辯論開始, 杜德拉,我們正在做的收集的主題。 然後他們繼續。 Dudra 有三個部分,三個部分。 一個是學習顏色和所有這些不同的術語等等。 第二個是 Lorig(心與覺),學習心所,以及不同種類的覺知以及它們如何認識所緣。 然後第三個是 Tarig,在那裡你學習推理,可以做出正確三段論的不同類型的推理。 這通常需要三四年時間。

然後他們開始 智慧的圓滿. 他們正在使用 Abhisamayālaṃkāra (“正覺莊嚴”),這是彌勒佛的。 (在西藏傳統中,它是由彌勒佛所著。)有趣的是,這段文字直到本世紀才被翻譯成中文。 這通常會持續五到七年。 三個座的節目,三個大寺院,雖然各有不同,但大同小異。 他們研究它是因為該文本為您提供了對許多主題的全面概述。 即使它被稱為 智慧的完美, 它有一些關於智慧的段落和部分,但它主要是關於道路的。 它談到了 聲聞,孤獨實現者的道路, 菩薩. 當然還有最終的佛果。 裡面有很多不同的主題。 你學習那個並辯論那個。

然後他們在那段時間裡有特定的時間,我不確定現在是什麼時候,他們會休息一兩個月並學習 般若經, 我們一直在做的 與格西塔克。 但他們在推理中走得更深入。 他們每年都會這樣做幾個月,持續幾年來閱讀文本。

清明莊嚴, 然後他們繼續 中觀. 那裡的基本文本是月稱的 龍樹菩薩《中觀論》的補遺。 但他們也做宗喀巴大師的 Lekshe Nyingpo(口才要義)1 這兩部經典是在格魯派寺院完成的。 那才是他們真正陷入空虛的地方。 他們通常會在這兩個文本上花費兩年時間,有時是三年,有時甚至更長。

有些人在那之後停止了他們的教育,因為這三個文本​​是主要的,他們覺得他們已經受夠了,他們想去 幽思 他們想練習或做其他事情。 其他人繼續討論最後兩個話題,這裡沒有太多爭論。 他們會辯論,但這是一種不同的學習,他們那時已經很習慣辯論了,所以他們喜歡辯論,所以另一種學習是不同的。

他們做的第四個文本是 阿比達爾瑪寇沙 瓦蘇班杜。 然後第五是他們學習 戒律 他們使用 Vinayasutra,它不是經典,它是由 Guṇaprabha 寫的。 然後Sakyaprabha寫了另一篇評論。 他們使用 Sonowa 的藏文來學習這一點。

屆時他們可以獲得格西學位。 他們中的一些人想要獲得拉然巴學位,他們做了幾年額外的學習和復習,然後參加了那些考試,然後他們成為了拉然巴格西。

這就是西藏寺院和尼姑庵的節目。 它可以持續十八、十九年,如果你要攻讀 lharampa 學位,它可以持續更長時間。 但是當你在六七歲開始,而不是在你 25 歲或 35 歲時,並且你已經知道他們的語言時,完成它就容易多了。

有的會從小寺院開始,做完集論就去三座。 但即便如此,他們總是和家人的親戚或朋友住在一起,他們是西藏自己地區的人,所以僅僅通過住在那裡,他們就會學會很多你應該如何表現,等等,就像一個 修道院的. 當他們進入修道院時,他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社區。 而西方人,我們在一個非常個人主義的社會中長大,這增加了一定的壓力,在那裡你總是必須證明自己,成為一個人,並堅持下去,通過成為一個人來成為一個人。 人們經常來到佛法面前,因為這裡不是佛教文化,所以他們走出家庭,走出他們成長的宗教文化,他們帶著一種完全個人主義的。 並且沒有建立任何社區。 很少 修道院的 為人們進入而設立的社區。 你可以出家,然後去佛法中心生活。 但是在佛法中心,人們總是來來去去。 基本上,如果你是 修道院的 在一個佛法中心,你幫助它保持運轉。 然後隨著你的進步,你可以開始領導課程和教學,等等。

西方人進來了,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做社區。 西藏人,文化本身,是非常以社區為導向的。 這就是為什麼在舊西藏他們沒有政府的社會服務,因為他們不需要它,因為家庭照顧每個人。 現在他們開始在流亡中提供一些社會服務,因為許多家庭因流亡而支離破碎。 但我們已經來自這種文化中的許多支離破碎的家庭。 因此,學習如何在社區中生活……。 我們都想要社區,但我們不知道如何在社區中生活。 我們拼命想和別人在一起,我們想有同伴,但我們也想為所欲為。

因此,我認為,不同類型的學習對於創建非西藏寺院是必要的。 出於多種原因。 文化,也因為這個國家的宗教。 如果你在西藏或台灣出家,每個人都知道佛教是什麼。 你的家人可能不喜歡它,但你沒有做任何奇怪的事情。 而在這裡,你受戒了,人們真的認為你已經冒險了,你可能有點......在那裡。 但情況正在好轉。 哦,天哪,它比幾年前好多了。

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因為我們來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家,我們的 條件,我們的心態在這方面是不同的,我認為我們需要一種不同的教育體系。 不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的複製品。 但他們在西藏所做的對藏人來說是美好的。 而且我認為我們可以採用和調整它的某些方面。 但是現在,就繼承完整的傳統和傳承而言,將由藏人來做。 因為我們沒有 訪問,以我們自己的語言,適用於所有文本。 但沒關係。 他們已經進行了很多年和幾個世紀,而且他們做得很好。 我們希望以一種有助於我們思考的方式工作。

聽眾: 對於那些只學習了前三個主題並在主題之前離開的人 阿比達爾瑪科沙, 有沒有那個級別的學位?

尊者圖登卓龍(VTC): 我不這麼認為。 我認為沒有那個級別的學位。

我要補充的是,寧瑪派的傳承,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使用了涵蓋相同五個主題的 13 部經典。 格魯派選擇一兩部經典,深入研究五個主題,寧瑪派有 13 部經典,但它們都在相同的五個主題內,所以程序略有不同。

聽眾: 上週我在想的是,為了適應這種生活方式,這個房間裡的每個人幾乎都必須是一個不循規蹈矩的人,然後我們都必須聚在一起並順從。 [笑聲] 你逆流而上,然後你們聚在一起,你們必須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 它並不總是那麼順利。 [笑聲]

職業訓練局: 一開始是震驚。 然後你習慣了它,你開始看到它的價值。 你開始特別感受到擁有社區的價值,以及它如何真正幫助你的實踐。 所以如果你不得不放棄一些你想要的東西來獲得很多對你來說很有意義,幫助你修行的東西,那也沒關係。 但這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

我們進來了,我們就像小孩子一樣。 我們更有禮貌。 有時。 有時不是。

某某某某可以那樣做,我怎麼就不能呢? 這不公平。 此地修道者偏心。

這就是為什麼你看 戒律 還有很多關於指責的事情 僧伽 是偏心的。 因為這就是我們個人主義的思想所做的。

然後我們回到你來這裡是為了你的方式還是來這裡訓練你的思想? 你的目的是什麼?


  1. 尊者誤譯為《辯才明》。 所研究的宗喀巴大師的主要文本是 “貢巴熱薩爾” 這被翻譯成 思想的光照, 月稱論注 補《中觀論》。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