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真正起源的屬性:起源

真正起源的屬性:起源

在 16 年冬季閉關期間,關於 aryas 四個真理的 2017 個屬性的一系列簡短會談的一部分 舍衛城.

  • 為什麼輪迴的起源是眾多的,而不是單一的
  • 這如何幫助我們產生 放棄

我們將繼續介紹四聖諦的 16 個屬性。 談論 真正的起源,我們上次做的是引用 作為起源,陳述是,

因果報應 dukkha 因為由於他們,dukkha 不斷存在。

第一個是指出苦是有因的,它不是隨機的,不是偶然的,它不只是從天而降,而是來自我們創造的因。 這駁斥了唯物主義者的觀點。 當時有一所學校 稱為Cārvākas,他們是唯物主義者。 有時他們被稱為享樂主義者。 因為他們說只有這一生,所以要好好活下去。 所有存在的都是你用你的感官看到的,所以活下去吧,沒有未來的重生。 因為沒有過去的重生,也沒有未來的重生,所以我們的 dukkha(我們的痛苦)只是偶然的。 這個(屬性)特別違背了他們的概念,即第一個。

第二個關於真正的起源:

因果報應起源 dukkha(第一個是原因,這裡稱為起源),因為它們反復產生所有不同形式的 dukkha。

意思是說,是的,dukkha 有一個原因(我們從第一個原因中看到),但實際上有很多原因會產生 dukkha 的許多方面,而我們所有的 dukkha 都是由於這些多種原因而產生的,具體來說 因果報應.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我們更專注於這樣的想法 因果報應 才是真正的麻煩製造者。 當然,無明是根源,它也在那裡。 但他們才是真正的麻煩製造者。 而且它也消除了苦只來自一個原因的錯誤觀念。 因為從第一個開始,你可能會認為苦只有一個原因。 但不,它不只有一個原因。 有無知,有 , 有所有的 因果報應. 然後有所有的 合作條件 必鬚髮生的 因果報應 成熟。 實際上,當你經歷所有 12 個緣起因緣時,它們都是導致另一個重生的苦的原因。 它讓我們看到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這不僅僅是一個原因產生一個結果,就是這樣。

問題是,如果任何事情——尤其是我們的苦——取決於一個原因,那麼就會有一些問題。 特別是如果該原因是固有存在的。 如果你有一個原因,你不需要其他 條件 或其他因,那麼是什麼使那個因產生結果呢? 沒有其他原因和 條件 影響它,一個原因要么不能產生結果,要么如果它產生結果,它會不斷地產生結果,而不會停止,因為停止了其他一些原因和 條件 不會導致那個原因停止產生 dukkha。 你明白我在說什麼嗎?

這種說法在我們講空性的反駁時經常出現。 它確實使我們無法將因果關係、條件性視為一個簡單的過程。 不只是 X 產生 Y。如果只是 X——如果你只需要一顆種子來種植植物,而且你不需要水、肥料、熱量和其他東西,那麼種子現在就可以生長( fat chance),或者如果它生長它永遠不會停止,因為帶走熱量或水分,不管怎樣,都不會停止生長。 所以你有這兩個錯誤。

看到各種形式的苦,它們都是由無明、煩惱和 因果報應. 看到有情眾生在煩惱和煩惱的控制下反復經歷的各種形式的苦 因果報應, 一開始可能會相當令人震驚。 當我們真正去思考它,當我們真正地看待生命,看到正在發生的事情時,有多少眾生想要快樂,不想痛苦,卻又不斷地製造越來越多不快樂的因。 這可能相當令人震驚。

我在考慮 Mudita [修道院的一隻小貓] 的情況。 今天早上益喜尊者帶她過來。 她進來了,看到一隻鳥,於是她從房間的一端飛到另一端,跳到祭壇上,撞倒了祭壇上的一些東西。 我終於讓她走下了神壇。 她繼續躺在她的小床上。 有時你試圖撫摸她,她會向你猛擊。 或者她咬人。 即使你輕輕地撫摸她,她也可能會讓你撫摸她五到十分鐘,突然間她又咬又抓了。 所以在她這樣做之後,當她睡著時,我看著她。 她好可愛,睡得很安穩,睡得很安穩,就是一隻可愛的小貓咪。 我想,“多麼悲傷。” 因為真的,她喜歡人。 她喜歡被抱著。 她喜歡被寵愛。 但她不知何故,無論我們做什麼,她都不明白我們不喜歡被咬和被抓傷。 即使我們反复嘗試讓她知道這一點。 要么她不明白,要么她無法控制自己。 真的很難過,因為她想要的感情並沒有以她想要的方式來到她身邊,因為人們不能在她身邊放鬆和信任她。 當她看起來如此可愛和平時,只是看著她,在那種情況下想想她真的很難過。

這就是我們所有人在輪迴中的情況。 當我們的心失控時,我們就製造了痛苦的因,將痛苦帶到我們家門口。 當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我們看起來很好,我們怎麼可能製造痛苦的因呢? 但這很可悲,不是嗎? 當你想到這些現在真正濫用權力的人時。 他們努力讓自己快樂,當我想到 因果報應 他們正在為未來的生活創造,就像哇......。 可怕的,可怕的 因果報應. 但他們看不到。 他們似乎在他們的服飾和類似的事情上玩得很開心。 所以這真的是一個相當可悲的情況。

今天早上我正在研究一個故事,一個發生在 的一生,當他遇到這個不喜歡 完全沒有哲學。 這位流浪者認為感官享樂使你成長。 這有點像當今的哲學,即擁有盡可能多的不同感官體驗,因為這只會讓你成長。 所以他來和 說:“你知道,我在宮殿裡有過所有這些感官體驗。 我真的過得很好。 然後我意識到它不會去任何地方。 是的,我的感官得到了滿足。 是的,所有這些快樂都是我幸福的源泉。 是的,我的感官得到了滿足。 但那裡也有危險,因為這種快樂無法持續。 帶來快樂的物體都無法持續。 所以最終我不得不看到有危險,然後試著擺脫這種情況。” 他做這件事的方式是通過任命,成為 修道院的,修行佛法,證得涅槃。 然後 打個比方說這個麻風病人的流浪者。 現在,如果你去過印度,尤其是達蘭薩拉,我們曾經有過達蘭薩拉麻風病人。 他們是社區的一部分。 他們住在那裡。 尊者開示時,還有其他麻風病人來了,但有一群人我們只認識他們。 當您患有麻風病時,細菌會侵蝕組織和骨骼。 你是麻木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你感覺不到它。 但在另一種情況下,它會非常癢。 所以你撓它止癢。 在刮傷它時,你會傷到自己。 結痂生長。 你再撓它幾下,把結痂剝掉,傷口就感染了。 真的很難看。 因此,有時候,在絕望中,他們所做的就是燒灼他們的四肢,因為如果你燒掉它,它就會止癢,它就會停止腐爛。 順便說一句,這是一種可以治癒的可怕疾病。

麻風病人,他們認為抓撓會給他們帶來快樂。 他們認為燒灼正在停止他們的痛苦,並給他們帶來快樂。 在短時間內,它確實滿足了我們的感官 給我們帶來幾分鐘的快樂。 但是,對於麻風病人來說,他們所做的為他們帶來快樂的行為實際上卻使疾病惡化,並加劇了瘙癢和疼痛。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追求感官享樂時,我們會得到一點點快樂,但我們越渴望越追求它,得到的越多,之後我們對它的失望就越多,而且我們越不滿意,因為無論我們擁有什麼感官快樂,都不夠好。 我們想要更多,我們想要更好。 所以就像麻風病人一樣,我們實際上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就像喝鹽水並期望它能解渴。 它只會加劇你的口渴。

對這個流浪者說,就像麻風病人,他的感官出了問題,它們受損了,所以他看不到他正在做的事情是痛苦的,而且是在增加疾病和痛苦。 同樣,當我們追求感官享樂時,我們並沒有看到我們的 和我們的 執著 作為一種為更多的失望、更多的痛苦、更多的不滿而設置的東西,這將使我們追求越來越多的感官愉悅,並導致越來越多的不滿。 我們看不到整個週期以及它是如何開始的。 所以這就像,在某些方面,我們的思想受損了,我們的精神 感覺系 受損。 它看不到事物的本來面目。 它不能把苦的因看成是苦的因。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用這四種屬性來談論苦的起源,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開始理解它,然後希望放棄那種 執著,以及對外部物體的沉迷。

這裡不只是談論外部對象:“我想要錢和帆船。” 這是在談論對讚美和地位的沉迷。 我們說的這些東西“好吧,讚美不是一個感官對象,地位不是一個感官對象,名譽不是。” 但實際上,所有這些事物都取決於感官的對象,因此,以這種方式,它們被包括為感官對象。 你必須聆聽甜美的、取悅自我的話語,或者用你的眼睛閱讀它們,才能體驗到讚美或名聲,或類似的東西。

真的是一個強烈的信息 放棄. 當你停止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時,你會感到多麼寬慰。 我們越能放棄痛苦的根源,我們就會越快樂。 只是為了理解並意識到這一點。

聽眾: 一個原因必須是固有存在的,對嗎? 因為它獨立於所有其他因素。

尊者圖登卓龍: 它假設一個固有存在的原因,但無論如何,甚至只有一個原因……。 你怎麼能有一個依賴的原因? 這是矛盾的。 並且不會涉及其他因素。 它要么是依賴的,要么是獨立的。 如果它是一件事,它就是獨立的。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