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菩提心的因緣

菩提心的因緣

文本轉向在高級修行者的道路上訓練心智。 一系列教義的一部分 貢欽拉姆林 貢欽阿旺扎巴。 訪問 Gomchen Lamrim學習指南 有關該系列的沉思點的完整列表。

  • 發展的原因 菩提心
  • 菩薩接受苦的存在和消除苦的責任
  • 理解空性在發展中的作用 菩提心
  • 平靜是發展的初步 菩提心
  • 朋友、敵人和陌生人的進化
  • 的缺點 附件 給朋友
  • 憎恨敵人的壞處

貢欽 拉姆林 60:原因 菩提心 (下載)

沉思點

菩提心的因緣

想想每一個原因 菩提心 尊者 Chodron 在教法中所討論的。 需要考慮的一些事情是: 這些因素是什麼使它們成為 菩提心? 這些因素如何使您現在和將來受益? 他們如何使他人受益? 這些原因中哪一個在你的生活中很重要? 哪些沒那麼強? 你能做些什麼來培養他們? 冥想它們會激發你的思想去練習它們嗎?

  1. 渴望擁有 菩提心.
  2. 積聚功德,淨化我們的惡業。
  3. 我們的靈感 精神導師.
  4. 住在附近的從業者 菩提心.
  5. 研究描述它的文本。
  6. 聆聽、思考和 幽思 關於教義 菩提心.
  7. 記住這些品質 .
  8. 重視大乘教義,並希望它們永遠存在。
  9. 培養這樣的想法:“如果我產生 菩提心,然後我就能激勵其他人也這樣做!”
  10. 求諸佛菩薩的啟示,助你生起 菩提心.
  11. 放棄心願 為了解放。
  12. 了解空性。
  13. 意識到別人的幸福取決於我。

結論:受到啟發去培養這些導緻美麗的原因 心願 of 菩提心,成為一個完全覺醒的人 為了利益眾生。 下定決心讓它們在你的生活中成為現實。

培養平靜

平等心是發展禪修的先決條件 菩提心. 想想我們的偏見是如何產生的,朋友、敵人和陌生人類別的劣勢,以及你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如何看到這種情況的。

  1. 從對“我”(自我把握)的錯誤概念開始。
  2. 從自我把握而來附件.
  3. 這導致 附件 為了自己的幸福。
  4. 這導致 附件 向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的“朋友”。
  5. 這會引起對那些干擾獲得你想要的東西的人的敵意。
  6. 對於那些似乎不會以某種方式影響您的幸福的人,這會引起冷漠。

結語:對朋友、敵人、陌生人的分類有更深的了解,並深信它們的許多缺點,決心通過學習和應用教義,在你的生活中培養平等心。

抄本

有時候,當我們想到為利益所有眾生而工作時,這似乎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我認為我們可以將其分解一點,並認識到培養這種動機是一個過程。 這不是我們會突然擁有的東西。 有鑑於此,有兩點值得深思,那就是每個人都想要快樂而不是平等地受苦,所有眾生都對我們很仁慈。

當我們深入思考那些人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對那些對我們友善的人產生同理心和善意的感覺。 我們也開始意識到,我們和他們在想要快樂和不想受苦方面並沒有太大區別。 如果我們真的深入思考這兩點,關心其他眾生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如果我們不在這些方面進行訓練,我們只是說,“我 應該 關心每個人,”然後它會感到非常沉重,而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並不真正關心。 發展這些冥想很重要,真正反复思考它們,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就會改變。

然後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產生進一步的願望,讓 大慈大悲 偉大的愛和 菩提心 動機。 他們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但一旦我們對他人有基本的善意態度,他們就不會顯得那麼遙不可及。 花一兩分鐘想想別人的善意,以及他們希望與我們一樣幸福而不是痛苦的願望。 然後生成 菩提心 尋求從我們自己的心流中消除所有的煩惱,以便我們能夠最好地報答他人的仁慈,尤其是通過引導他們走上正道。 讓它成為今晚聆聽和討論佛法的動力。

照顧他人的“負擔”

我在想不久前有人說過的一句話,我想這是歷史上很多人說過的話:“照顧一切眾生真是太麻煩了。 太過分了! 簡直就是個累贅!” 我想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我為什麼要關心所有這些有情眾生? 他們為什麼不停止騷擾我呢? 這就是我想要的——讓他們停止騷擾我!”

這就是為什麼我回到那兩個冥想——我們都想要快樂而不是平等地受苦,以及其他人對我們友善——因為當我們真正專注於那些冥想時,那麼關心他人似乎就不會那麼沉重。 我覺得那種“太過分了”的感覺,跟“應該”、“應該”有關,感覺很累,但當我們真正看到一個人的善意時,關心他們似乎就不是累贅了。

如果你看看我們生活中最親近的人——家庭成員或撫養我們長大的人,在我們小的時候照顧我們的人,或者在我們年老但生病時照顧我們的人或其他——我們不覺得回報他們的愛是一種負擔。 感覺很自然:我們不想讓他們受苦; 我們想讓他們受益。 那是因為我們很容易看到他們的善意。 我們在生活中記住它。

對於其他眾生,如果我們今生感受不到、體會不到他們的善意,我們只會想:“他們真是太麻煩了!” 這就是為什麼對他們的善意的反思如此有幫助。 我們這樣做是因為認為他們都是我們的父母並以這種方式對我們友善,還是我們只是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我們真的無法獨立運作的相互依存的社會中——如果我們想想看,那麼關心別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例如,住在修道院,我吃東西,但我不工作掙錢買食物。 我不花時間購物。 一旦提供,我不會把食物放在這裡。 我不需要管理廚房,也不需要在它變壞之前弄清楚該吃什麼。 我不必計劃菜單。 我不必聽其他人對食物的抱怨——好吧,有時是一些。 住在社區裡的其他人只是負責廚房,他們非常努力地做這件事。 因為他們努力工作,所以我有很多時間去做我需要做的工作。

如果我記得我不得不自己住,然後步行去超市,然後再走回去做飯——但食物不太好吃——然後我就會明白,“哇,我真的很依賴人們的好意。” 我不僅依賴購物、烹飪和準備食物的人,還依賴洗碗的人,因為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然後我想到了汽車以及誰來照管汽車。 這不是我。 還有其他人照管汽車,還有其他人清潔不同的建築物,還有其他人做所有需要做的不同事情來保持修道院運轉。

我不會問候所有的客人。 我不必處理誰打鼾誰不打鼾,並確保他們在他們喜歡的房間裡。 我不必處理那些說他們太熱或太冷的人; 他們不喜歡這條毯子,或者他們想要一條新毯子。 其他人這樣做,所以這給了我很多時間。 我在這裡生活很輕鬆——我幾乎不做任何事情來維持社區的運轉。 我完全依賴做所有這些事情的其他人。 當您這樣想時,您就會自動關心與您一起生活的人,並關心您所依賴的人。

如果我們在更大的背景下看,我們只是上路開車,但誰開闢了道路? 誰必須制定國家預算併計劃多少資金用於道路建設以及多少資金用於其他用途? 誰必須設計道路並在陽光下工作以鋪設道路? 誰用電? 當我們沒有電時,誰會在冬季暴風雨中出去修理它? 就好像我什麼都沒做一樣! 只要看看我使用和享受的一切。 很明顯——如果沒有電和道路,我的生活會怎樣? 我什麼都不做; 其他人完全照顧它,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只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 我貢獻不大,其他人貢獻很多。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那麼關心這些其他人就一點都不難了。 看起來並不沉重; 這看起來很自然。

這讓我覺得,“哇,人們做了這麼多。 我是真正貢獻不大的人。 我感謝其他所有人所做的一切。” 然後那種親切、關心的感覺會自然而然地出現,但我們必須訓練我們的心去 看到 我們對他人的依賴和 看到 他們如何像我們一樣想要幸福而不是痛苦。 如果我們不這樣訓練我們的心,那麼默認的感覺就是:“眾生真是太麻煩了,我只希望他們不要管我——不要再煩我了! 我只是沒有精力去關心他們。 此外,他們有時就是這樣的白痴。” 這是一種基於無知的默認模式,不是嗎? 那並不是真正清楚地看到我們的處境以及我們對他人的依賴程度。

我認為以這種方式訓練我們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當我們這樣做時——當我們將精力投入到這些冥想中時——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會自動改變,我們的態度也會隨之改變。 我強烈建議將精力投入到這些冥想中。 如果你這樣做,那麼看看它們如何影響你以及會發生什麼。

想要發菩提心

我想與您分享一些來自不同老師的筆記,他們談到了 菩提心 並導致發展 菩提心 我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的。 我沒看 拉姆林 chenmo 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在那裡。 那麼,至於發展的原因 菩提心, 首先我們要發展 菩提心. 這就是為什麼我上週談到的好處 菩提心. 這就是鼓舞士氣的話,“哇, 菩提心 真的很遠; 我想開發它。”

如果它是我們渴望發展的東西,那麼發展它的原因是什麼? 那麼,一個事業,我們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積累功德和清淨。 為什麼? 如果我們有一大堆負面信息 因果報應 而我們還沒有淨化它,那麼我們仍然對他人抱有很多負面態度——我們對他們做出有害行為的動機。 為了淨化,我們必須改變那些對他人的消極動機。 當我們這樣做時,就會打開培養積極動機的大門,例如 菩提心.

我們必須清淨,我們必須積累功德,因為功德就像肥料,可以滋潤我們的心。 它使我們的心靈活並易於聽取教法。 如果我們沒有功德,那麼我們的心就像一片乾燥的沙漠。 我們聽到教法,我們的心會想,“是的,那又怎樣?” 有時在我們的修行中,我們的心就像一片乾燥的沙漠,不是嗎? 你聽法說:是的,一切眾生都想要快樂,他們不想受苦,是的,那又怎樣? 放棄消極行為並創造積極行為是很好的——是的,那又怎樣?” 你的心會這樣嗎?

就像,“我再也受不了這些東西了。 一切都是那麼說教,它要我改變,它不承認我受了多少苦——那又怎樣?” 當我們的想法變成那樣時,我們需要做的是重新專注於做很多事情 純化 和創造功德。 那時我們需要真正停止研究所有知識性的東西並做禮拜——在那裡謙虛一點。 做 七肢禱告,慢慢地,真正地考慮它——在心裡做 供品,隨喜自他德,請教。 做曼陀羅 供品; 提供水碗。 這些可能是更虔誠的做法,但它在某種程度上軟化了我們的思想。

當我們的心像那樣時——“是的,那又怎樣? 讓我! 是的,有惡道——是的,有什麼大不了的。 你認為我真的相信它們嗎?”——當我們的想法是這樣的時候,我們就會轉向更多 純化 和創造功德。 做一些 金剛薩埵, 禮拜, 七支, 壇城 供品,水碗。 做廣泛的 練習那個 喇嘛 Zopa 寫道,那是在 智慧之珠第一冊。 去做。 這將真正幫助軟化你的思想,然後,當然,它有助於產生 菩提心.

靈性導師的啟示

然後,有了一個靈感 靈性導師 非常有益。 如果你看看你的靈性導師,他們有 菩提心,並且您會看到他們在世界上的行為和舉止,您會受到啟發。 你看看尊者 達賴喇嘛. 你看看梭巴仁波切。 你看看帕里仁波切。 你看著格西塔凱。 你看看 喇嘛 誰來過這裡,然後您會看到這些人正在發生某些事情。 他們看起來很普通,但是他們為人處事的方式卻不像普通人。 你可以看到他們的同情心,這會激勵你。 就像,“好吧,如果他們能做到,為什麼我不能?”

這特別有幫助,因為他們坐在那裡告訴我們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當 Geshe Thabkhe 教授我們 Aryadeva 的那些章節,尤其是智慧章節時,他告訴我們,“好吧,如果你想要證悟空性,”——他不承認有任何證悟,但你看看他是如何過他的生活的很明顯那裡發生了一些事情——他正在告訴你他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得到了第一手報告。 這就是你如何做的。

當梭巴仁波切讓你徹夜難眠,當你筋疲力盡時,他是在告訴你:“我就是這樣做的。” 我記得有一次我收到大威德金剛 引發 來自至尊林仁波切,他在發表評論,我感覺他是中心本尊,他說:“在我面前是這個,這邊是這個,這邊是這個。 這是那個,還有這些牆,有半月形,有桁架,還有這個那個。” 他只是坐在那裡,描述他在他周圍看到的東西。 好吧,我正在看那裡,我看到山姆一號,山姆二號,山姆三號! [笑聲]

我有 許多 那些日子山姆的化現,但是林仁波切,他只是告訴你他所看到的:“有墓地,在墓地裡你有樹,你有骷髏,你有瑜伽士,你有這個和那個。 然後在這裡,你有燃燒的火焰,然後在裡面,有整個金剛圍欄。” 他只是告訴你他所看到的。 當你在一個真正實踐過這一點的人面前時,這非常鼓舞人心,因為你看到這是可以做到的。 它是可以實現的。 這成為產生的原因 菩提心.

住在菩提心行者附近

然後,住在附近的修煉者 菩提心 是另一個原因。 如果你住在練習它的人附近,它就會影響到你。 你可以看到這一點——你注意到有多少人來到修道院嗎? 我們後來通過電子郵件收到的反饋是:“那裡的每個人都對我很好; 人們是如此友善。” 哦為什麼? 我們都在努力練習 菩提心,以我們自己的方式,但我們正在努力。 當你生活在重視的人中間 菩提心,誰在努力練習它,然後它激發了你,你想要培養牠。 之後,當你要回去工作的時候:“我還需要不談政治嗎? 越來越難了。” [笑聲]

比方說,你必須去參加一個不是從業者的候選人的競選活動。 菩提心,而你被那個候選人的整個心態所包圍,你會受到啟發去發展嗎? 菩提心? 如果你是一個真正強大的從業者,你會的,但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會更有靈感去釋放我們的 憤怒,我們不會嗎?

研究描述菩提心的經典

然後,下一個原因產生 菩提心 正在研究描述它的文本。 閱讀文本很重要。 如果我們不閱讀經典,如果我們不去上課 菩提心, 菩提心 不會神奇地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 我們必須閱讀文本; 我們必須參加教法; 我們必須考慮之後的教義。 我們必須投入一些精力。

聞、思、修菩提心

這實際上是下一個發展的原因 菩提心: 聆聽、思考和 幽思. 如果我們聽到某事的教法,我們會思考和 幽思 在他們身上,那麼這就是產生的原因 菩提心. 我們正在付諸實踐; 因果關係起作用。 如果你創造某些因,你就會得到結果。

憶念佛陀功德

記住對方的品質 是另一件可以激發我們產生的東西 菩提心. 當你坐下來思考這些事物的品質時 就像,“哇,這太棒了!” 我們做香的時候 ,我們向 Cloud Canopy 致敬的最後幾行 菩薩——我在那個點跪著——我們在唱“bodhi”和“sattva”。 當我們把時間花在“菩提”這個詞上——當我們念誦它的時候——我在想 四佛身. 這就是菩提。 當你只是想什麼 四佛身 就像,“哇!”

那麼“sattva”就是發菩提心的眾生,所以它就像是,“哇!” 有時甚至會唱誦——而且 思維 關於你在唱誦時所學的內容——這真的能激發你的靈感。 即使我們說“得天獨厚的破壞者”,“得天獨厚”、“超然”和“破壞者”也有很多含義。 如果我們研究這些東西並思考它們,那麼當我們背誦它們時,或者當我們坐下來做一個 冥想 會議上,一些感覺來了,然後我們當然想像 並生成 菩提心.

願大乘教法永存

產生的另一個原因 菩提心 就是真正重視大乘教法,並希望它們永遠存在。 我們剛剛完成了 珍貴的花環 關於大乘教義的價值,難道沒有啟發你嗎? 大乘的那一偈也講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沒有什麼。 他們太棒了! 解釋如何培養這六種波羅蜜的教法——哇! 多麼了不起。 你想一想,你重視大乘教法作為你個人的修行; 那麼當然,你希望每個人都有 訪問 給他們。

你想擁有 訪問 對他們來說,不僅在今生,而且在你所有的未來生活中,因為我們無法保證在未來的生活中我們會出生為人類——或者即使我們是,我們也會滿足大乘教義。 也許我們會有 因果報應 符合大乘教法,但因為人們沒有正確地修持它們,它們就會滅亡。 也許傳法、證法已經滅亡了,我們就沒有了。 訪問 給他們。

如果您 想一想,然後你希望大乘教法永遠存在,所以你會覺得,“好吧,我不能讓其他人讓它們永遠存在。 我必須為此做出貢獻並儘力而為。 我如何做到最好? 我學傳法; 我想著他們,我 幽思 在他們身上並努力獲得證悟的教法, 證悟佛法

想要激勵他人發菩提心

然後另一件事會為我們創造因 菩提心 就是想,“如果我生成 菩提心,然後我就能激勵其他人也這樣做。” 通常,我們會想到世界的狀況以及生活中沒有靈感的人們。 他們只是早上醒來,去上班,去做這個,做那個。 你甚至想到我們的家人。 他們在生活中有多少靈感和喜悅的感覺? 然後你想,“我希望能夠傳播一些快樂,”所以我們想,“如果我能夠產生 菩提心,然後其他人會注意到某種變化。 他們會對它感興趣,他們會想要生成它。” 他們會想,“這是怎麼回事?” 即使我們不生成 菩提心,即使我們是一個比以前更善良的人,人們也會注意到它,這會給他們一些啟發。

人們總是問我:“我怎樣才能讓我的家人對佛法產生興趣?” 我告訴他們的第一件事是,“倒垃圾。” 當你倒垃圾時,你的家人會看到你的變化,因為也許在過去的 40 年裡你從未倒過垃圾。 現在你開始對別人的恩情有些感激,有些想要報答,所以你就去倒你家的垃圾。 相信我,你的父母注意到了這一點。 然後他們會說,“這是怎麼回事?” 總的來說,如果你正在變得更友善,那些曾經和你一起出去玩的人會注意到有一些不同,他們會感到奇怪。 這才是你真正讓他們受益的方式。

使他們受益的方式是 許多 比等到他們死了再做法會要好。 如果你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利益他們,那麼 他們 可以自己創造一些功德。 然後如果你在他們死後做法會,他們會有一些功德成熟。 如果你真的在考慮如何讓你關心的人受益,那麼就練習 菩提心 教法才是真正的方法。

發出請求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清淨、造福、做善事。 七肢禱告. 通常當我們有不同的法會時 七肢禱告,還有一個關於請求的部分。 在裡面 喇嘛 宗喀巴大師 上師瑜伽領袖 法會,有要求。 甚至祈求諸佛菩薩的感化而產生 菩提心 非常非常有幫助,因為要提出真誠的請求,我們必須言出必行。 當我們說到做到時,我們就已經在生產我們所要求的東西的路上了。

出離心

同樣,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菩提心 要有 放棄心願 為了解放。 這些絕對是生成的先決條件 菩提心——想要離開輪迴的苦和一個 心願 脫離輪迴。 作為大乘修行者,我們不止於此 心願. 我們試圖立即引導我們的思想到 心願 讓每個人都擺脫輪迴。 這些是可以幫助我們的一些原因和事情。

了解空性

了解空性也有助於產生 菩提心, 就像 菩提心 是理解空性的輔助——兩者相輔相成。 當我們對空性有了一些了解時,我們就更容易看到眾生是如何因無明而受苦的,我們就會看到眾生的苦是有出路的。 如果他們能夠證悟空性,他們就可以去除無明、煩惱等導致他們往生的因素。 這也是產生的原因 菩提心.

認為別人的幸福取決於自己

然後,以一般的方式思考“其他人的幸福取決於我”是有幫助的。 這並不意味著感覺,“Oh,這是多麼沉重的負擔,他們的幸福取決於我。” 我並不是說我們應該以此取悅他人,但我們的言行會影響其他人。 如果我們想和快樂的人一起生活——因為那對我們也更好,不是嗎——那麼培養愛、同情心和 菩提心 創造那種感覺並使之成為現實。 這比只是坐在那裡做各種祈禱更有技巧:“願這個人擺脫這個問題,那個人擺脫那個問題。” 祈禱是件好事,但如果我們做點什麼來為某人的生活帶來哪怕一點點快樂,那也會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時你只需要做一些小事,人們就會感到被認可; 他們覺得很重要。 例如,每次課程結束幾週後,強巴尊者會向所有課程參與者發送一封信,並說:“你好嗎? 請記住,我們在課程中學到了這些東西。 你在練習中表現如何? 我們希望您能再次來拜訪我們,我們非常喜歡您來到這裡。” 我認為這對參加課程的人來說很好,因為他們知道我們關心他們。

在這樣一個沒有人情味的社會,只要知道,“我去了某個地方,那裡的人非常關心我,他們甚至會給我寫一封超過一句話的電子郵件,他們想听到我,”那會有幫助。 這是一件不需要太多時間的小事,但它確實可以幫助人們。

消除痛苦的責任

我想和你們分享我的一位老師說過的話。 他說:“菩薩完全接受苦難和消除苦難的責任。” 他們接受苦難的存在而不是驚慌失措。 他們接受它的存在,並承擔消除它的責任。 一方面,我們完全接受痛苦並負起消除痛苦的責任,另一方面,當我們完全拒絕痛苦時 幽思 關於空虛。 這很有趣,不是嗎? 菩提心 接受苦難,它的存在。 我們想承擔別人的痛苦,給他們快樂。 同時,當我們 幽思 關於空性,我們通過將其視為本性存在的空性來駁斥苦。

這實際上是很有技巧的,因為有時當我們想到苦時,苦似乎很具體。 這就是為什麼關心眾生、為他們的快樂和消除他們的痛苦而努力的想法看起來如此沉重,因為我們認為這些事情是真實存在的。 什麼時候我們 幽思 在空性上,我們看到這些事物緣起——它們相互依存,它們依賴於心的想像和指定,它們依賴於因和 條件——這放鬆了我們對苦的感覺,使我們更容易接受它。 這是我認為需要一點思考的事情。

我們應該思索這兩件事:在世俗層面上接受苦,在究竟層面上拒絕它。 人們就是這樣把常規和終極 菩提心 一起。 尤其是要修習寂天的人 從事 菩薩的事蹟,這樣的 菩薩 有兩個特點:一是出於慈悲,將心導向眾生,出於智慧,將心導向菩提。 這裡又是鳥的兩個翅膀:智慧和慈悲。 你可以看到這包含了兩個願望,它們是生成的一部分 菩提心.

什麼是 菩提心? 它是一個有兩個願望的初心:一個是消除他人的苦並帶給他們快樂; 另一種是為了這樣做而獲得啟蒙或覺醒。 是什麼讓我們想要覺醒? 是對眾生的慈悲。 是什麼賦予我們覺醒的能力? 這是 證悟空性的智慧. 我們需要這兩個:對眾生的慈悲; 智慧面向覺醒。 首先 心願 我們生成的是 心願 為眾生的福祉而努力。 然後,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達到完全覺醒。 最後那個 心願 是[他們聚集在一起的地方],當 菩提心 做完了。

沒有智慧的悲心和有智慧的悲心,我們的悲心有很大的不同——這裡我們特別談的是 證悟空性的智慧. 我們的同情心與 證悟空性的智慧 可以使 菩薩 總是為別人著想,為他們工作,但這種慈悲心還停留在 心願 並希望將他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當慈悲與智慧結合時,你就已經在真正地修行以消除你的煩惱,這樣你就可以更有效地為他人利益而工作。 當你的慈悲心與對空性的理解結合時,你不僅有同理心,而且你的慈悲心還與我執的無明是束縛眾生的知識相結合。 若眾生能生此 證悟空性的智慧,他們可以解脫輪迴。

這些菩薩明白解脫之道是存在的。 他們知道眾生不必要地受苦,因為他們不必有煩惱。 可以消除煩惱。 然後他們主動讓自己的心從煩惱中解脫,這樣他們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其他眾生從煩惱中解脫。 你看到了悟空性的作用嗎? 它幫助你更深入地了解眾生如何被苦所束縛,是什麼導致了他們的苦。 它幫助你知道有一條擺脫 dukkha 的道路,它幫助你追隨那條道路並對那條道路有信心,相信消除痛苦是可能的。

如何發菩提心

有兩種方法 幽思 生成 菩提心. 一是七因果教法,二是與人平等交換自我。 這兩者的前提是 冥想 在平等心上。 這 冥想 論捨不是因果七部之一。 這是初步的。 這也是均衡和 交換自己和他人.

關於平靜,這裡有一些不同的事情需要考慮。 首先,我們要培養舍心的目的是什麼? 在這裡,我們試圖培養朋友、敵人和陌生人之間的平等心。 這與均衡不同——它進來了 平衡自己和他人——因為平等就是說我們自己和別人之間沒有區別。 在這裡,我們還沒有到那個地步。 在這裡,我們只是想對朋友、敵人和陌生人保持冷靜。

重要的一件事是了解朋友、敵人和陌生人的演變,這是如何發生的。 首先,我們錯誤地認為自己是真實存在的人。 有那種自我執著。 從我執生起我我附件. 記住這個詞“附件 自我”我之前提到過? 我一直在研究這個詞,它在不同的情況下意味著一大堆不同的東西。 它似乎並不完全等於 以自我為中心, 但更多的只是一些 附件 為了我們自己的幸福。 實際上在這裡,它說,“錯誤的自我觀念導致自我附件, 這導致 附件 為了我們自己的幸福,這引起了 附件 給幫助過我們的朋友”——誰給了我們感情、讚美或物質財富,無論我們認為是幸福的源泉是什麼。 我們很容易開發 附件 給朋友。

然後,由於我們執著於自己,我們對那些我們稱為“敵人”的人產生反感。 敵人並不意味著與您交戰的人; 這意味著您不想在身邊的人。 您感到受到他們的威脅,或者他們傷害了您,或者您只是感到不舒服。 我們將把所有這些都歸入敵人的範疇。 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積極地與他們戰鬥並向他們扔東西。 當我們執著於我們的快樂時,那麼任何干擾我們快樂的人,我們都不喜歡他們。 我們不僅不喜歡他們——因為你不必喜歡每個人——而且我們對他們有積極的反感、敵意和敵意。

然後,當我們看著那些不會以某種方式影響我們的人時,我們會感到冷漠。 真正思考朋友、敵人和陌生人的演變,觀察他們如何演變,並檢查我們自己的經歷,這一點很重要。

仇恨敵人的壞處

然後,另一個重要的元素 冥想 就是看到親友厭惡敵人的缺點。 如果我們看不到這樣做的缺點,那麼我們就不會想要平衡自己。如果我們仍然認為 附件 對某人來說是我們幸福的原因,那麼我們就不會想要放棄 附件 對我們依戀的人。 如果我們認為 憤怒 給了我們生活的目標,那麼我們就不會想要放棄它。 如果我們認為 憤怒 保護我們,我們不會想要放棄它。

我們要看到仇敵親友的缺點。 告訴我,執著於朋友的缺點是什麼? 好吧,首先,這有點困難。 讓我們從簡單的事情開始。 恨你的敵人有什麼壞處?

聽眾: 潰瘍。

尊者圖登卓龍(VTC): 潰瘍,是的。

聽眾: 你很可憐。

職業訓練局: 你很可憐。

聽眾: 你創造負面 因果報應.

職業訓練局: 你創造負面 因果報應,為什麼?

聽眾: 因為你生氣了。

職業訓練局: 是的。

聽眾: 你讓別人也生氣。

職業訓練局: 你創造負面 因果報應 通過生氣並表現出你的 憤怒 對別人。 然後這會讓他們生氣並表現出他們的 憤怒 在你身上

聽眾: 它只會毒害你的思想,所以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會受到它的影響,不僅是你視為敵人的人,還有你能看穿它的一切。

職業訓練局: 是的。 當你生氣時,它真的會影響你所有的人際關係,不是嗎,因為你心情不好。

聽眾: 抱怨、中傷和誹謗。

職業訓練局: 是的。 你抱怨,你中傷,你誹謗,因為你生氣,你不爽,你想發洩。 這樣一來,人們就不會那麼喜歡你了。 還有什麼?

聽眾: 你沒有發揮你的潛力。

職業訓練局: 你沒有發揮你的潛力。

聽眾: 毀了你的功德。

職業訓練局: 破壞我們的功德。

聽眾: 這很費時間。 [笑聲]

職業訓練局: It's 耗時的。 憤怒 消耗 so 很多時間——而且很累。

聽眾: 它會讓你生病。

職業訓練局: 它讓你生病。

聽眾: 它會影響您的免疫系統。

職業訓練局: 它會影響您的免疫系統。 另外,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更容易出事故,不是嗎,因為你更粗心,更不小心。

聽眾: 這會讓你與某個人發生爭執,如果你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他們,他們甚至可能是好朋友。

職業訓練局:  是的,你自己製造了很多敵人。 你有 憤怒 朝向一個敵人,然後你製造更多的敵人。 而如果您不這樣做,這些人可能會成為您的朋友。

聽眾: 一切都是自我參照的,所以你一直在圍繞著自己旋轉。

職業訓練局: 是的。 你一直在圍著自己轉。 這很累,不是嗎?

聽眾: 然後,當然,它會妨礙創建 菩提心.

職業訓練局: 是的。 嗯,她就是這麼說的——它會干擾你發揮潛能。

聽眾: 建模消極性。

職業訓練局: 是的。 建模消極性。 呸!

那挺好的。 恨人有一些壞處,[笑聲]生氣有一些壞處。

依戀朋友的壞處

現在,有什麼缺點 附件 對你的朋友和你真正喜歡的人? 這有什麼問題嗎? 這有什麼不對! 它讓你感覺很好。 你有一個最好的朋友;; 你有支持。 當你情緒低落時,總有一個人可以依靠。 執著於人有什麼不好?

聽眾: 當那個人被他們的苦難所戰勝時,你會感到失望。

職業訓練局: 當他們被苦難所戰勝時,你會感到失望。

聽眾: 他們以一種你不希望他們採取行動的方式行事。

文。 霍德龍: 哦,是的,有時會發生這種情況,不是嗎?

聽眾: 始終。

職業訓練局: 是的,當他們不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時——但他們往往會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 然後我感到被愛、被支持、被需要、被需要、被欣賞、被重視。 這些是人類正常的正常需求——甚至在 NVC 手冊中也是如此! [笑聲]

那麼,為什麼我不應該在依戀某人時滿足這些需求呢?

聽眾: 因為它們是無常的,它們很快就會分開,然後清除你的快樂。

職業訓練局: 是的。 它們是無常的,你分開了,然後你崩潰了。

聽眾: 對這個人的壓力和期望是如此令人難以置信,以至於他們會失敗。

職業訓練局: 是的,我們對他們寄予厚望,他們不可能辜負它。

聽眾: 他們不能送貨,否則他們會逃跑。

職業訓練局: 是的。 他們無法交付,所以我們會對他們不滿意,我們會批評他們然後走開,否則他們會感到壓力太大。 他們會說,“再見,我受不了了。”

聽眾: 我在某個地方讀到,大多數人實際上只有大約三四個朋友。 如果你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那麼地球上其他 XNUMX 億人呢? 更何況是其他眾生!

職業訓練局: 是的。 它確實限制了我們與他人建立聯繫的能力,因為我們只會想,“我會和這幾個人在一起感到快樂。” 還有什麼?

聽眾: 你創造負面 因果報應 試圖讓他們留在你的生活中——你們一起喝酒,一起吸毒。

職業訓練局: 你如何創造消極的 因果報應 讓他們留在你的生活中?

聽眾: 如果他們要求你為他們撒謊,否則他們就不會成為你的朋友。

職業訓練局: 你必須為他們撒謊。 還有什麼?

聽眾: 一起吸毒或喝酒。

職業訓練局: 你們必須一起去喝酒。

聽眾: 你為他們撒謊。

職業訓練局: 是的,你為他們撒謊——她就是這麼說的。

聽眾: 我們激起他們的 附件 以及。

職業訓練局: 是的,你激怒了他們 附件——但我們想激起他們 附件 [笑聲] 因為我們希望他們依附於我們。 他們依附於我們,我們依附於他們,從此我們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是這樣嗎?

聽眾: 當他們死了,你必須找一個新人來代替他們。

職業訓練局: 是的。 當他們死了,你必須找人來代替他們。

聽眾: 它讓整個垂死的東西痛苦不堪,然後這一切都會浮現。

聽眾: 分離。

職業訓練局: 是的。 是的。

聽眾: 你是外向的而不是內向的。

職業訓練局: 向外導向而不是向內導向有什麼問題?

聽眾: 我們不發展自己的思想; 我們期望其他人來實現我們內心沒有實現的東西。

職業訓練局: 是的,我們把它放在別人身上來滿足我們的需求,而不是發展我們自己的能力來做到這一點。

聽眾: 我們看不清它們,也看不清它們的關係和情況,因為我們在誇大和投射。

職業訓練局: 是的。 當然,我們沒有看清楚事情。 想想消極的一面很有趣 因果報應 我們創造與我們所依附的人的關係。 我們幾乎從不考慮這一點。 我們考慮了缺點:是的,我們要分開一段時間。 但我們不考慮我們的行為:我們所做的是為了保護那個人,取悅那個人,為那個人掩飾。 我們要做很多事情。 如果有人批評他們,我們就會生氣並為他們挺身而出。

聽眾: 如果他們轉身看別人。

職業訓練局: 哦,如果他們轉身看別人。 是的,男孩——噗!

聽眾: 妒忌。

職業訓練局: 很多嫉妒,你可以創造大量的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出於嫉妒——你去打人是因為你嫉妒。

聽眾: 人們有時會失去自我意識,因為他們是他人導向的。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

職業訓練局: 是的,你失去了自我意識,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無法正常運作。 我們還做了哪些其他類型的負面行為 附件?

聽眾: 你甚至可以殺人。

職業訓練局: 你甚至可以殺人——如果有人威脅你所愛的人。 我們為了家人的利益而偷竊。 我們不想交我們應該交的稅。 為了我們所依戀的人的利益,我們想從其他人這裡拿一點,從那裡拿一點。 我們創造嚴厲的話語來捍衛我們所依附的人。 我們再次撒謊,為他們辯護並為他們掩飾。 我們對他們撒謊,這樣他們就會喜歡我們,他們會認為我們很棒。 當他們不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時,我們會製造很多苛刻的話。 當其他人批評我們依附的人時,我們會說出很多嚴厲的話。 我們花了 個小時裡 與他們閒聊,一小時又一小時。

聽眾: 這些是 10 個破壞性行為,其中大部分。

職業訓練局: 是的。

聽眾: 我們忽略了我們的精神實踐,以便我們可以花時間與他們在一起。

職業訓練局: 確實。 我們忽略了我們的精神修行,以便我們可以花時間與他們在一起,而他們 嚴格 我們的時間。 不只是伴侶,還有孩子。 孩子們肯定會佔用很多時間,數量多得令人難以置信——即使他們年紀大了。 我記得我在新加坡的一個朋友,她十幾歲的孩子想什麼時候出去,什麼時候回家,但是當媽媽出去上佛法課時,他們不喜歡。 他們想要媽媽在家的安全感,即使他們可以出去做事。 你依戀你的孩子——你放棄你的生命來撫養你的孩子,去做讓你的孩子高興的事。

聽眾: 我們有一個痛苦的死亡。

職業訓練局: 是的,我們最終會非常痛苦地死去,因為我們正在與我們關心的人分離,沒有他們我們會感到失落。 死亡變得相當困難。

聽眾: 如果他們不回報,我們會變得非常受傷和困惑。

職業訓練局: 是的。 如果他們不回報,我們會感到受傷和困惑。 他們怎麼能不回報! 我們為他們做了很多! 我們太愛他們了! 看看他們對我做了什麼!

聽眾: 儘管我們談論的是外在的關注,但很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職業訓練局: 是的。 這就是重點,不是嗎? 看起來我們是在為別人做事,其實基本上是在參與 以自我為中心. 想一想仇敵、親友的缺點,也是有幫助的。 這使我們自無始以來就投生輪迴。 附件 仇恨不斷助長我們的輪迴,不是嗎? 只要我們有這種偏愛,我們就會繼續生在輪迴中。 這才是真正可怕的。 如果我培養我的偏愛,我會讓自己陷入輪迴,它會阻止我們產生 菩提心-我們有很大的問題。

對陌生人冷漠

聽眾: 對陌生人的冷漠也有其負面影響。

職業訓練局: 是的。 對陌生人冷漠的壞處是什麼?

聽眾: 它使我們與其他有情眾生保持距離。 我想到尊者如何說他感覺與每個人都有聯繫——我可以擁有!

職業訓練局: 是的,當我們冷漠時,我們會感到非常疏離,而像尊者這樣的人,無論他走到哪裡,他都會感到與其他有情眾生有聯繫。 隨處都能感受到與他人的聯繫,這不是很好嗎? 每次坐在飛機上,您都會感到與您兩邊的人有聯繫。 每次遇到堵車時,您都會覺得與周圍的人有一種親切的聯繫。 那會很好,不是嗎? 對陌生人的無知,令人麻木,不是嗎? 它只會讓我們麻木,我們開始將人視為物體,而不是有感情的生物。

聽眾: 我認為這會導致一方面,不是在社會上幫助眾生,而是我們如何製造暴行。

職業訓練局: 是的。 這種冷漠會導致暴行:“只要不傷害我的家人,我就不會打破常規,大聲疾呼。”

聽眾: 你永遠不會看到令人難以置信的依賴性。 我的意思是沒有感激、欣賞、承認或認可的感覺,所有這些美妙的感覺。

職業訓練局: 是的。 你終其一生都沒有感激和欣賞的感覺。 那是一種非常枯燥的生活,不是嗎? 在沒有感恩、欣賞和聯繫的情況下度過一生。

聽眾: 有趣的是,緊急情況,比如事故,會讓我們擺脫困境。 通常是極端的事情,因為那時人們走到一起,把彼此視為人類。

職業訓練局: 是的。 令人驚奇的是,需要非常強大的力量才能幫助我們再次與有情眾生建立聯繫。 沒有什麼比共同的敵人更能讓你與周圍的人建立聯繫,但隨後你會產生敵意,所以我們不是在談論這個。 但是你所說的某種緊急情況,不一定是有敵人的地方,而是自然災害——

聽眾: 一次意外。

職業訓練局: 它展現了人們非常優秀的品質。

聽眾: 我們與輪迴共享自然災害。

職業訓練局: 是的。 實際上,如果你擺脫了冷漠,那麼你就不會在輪迴中感到如此孤獨,因為你會意識到,“男孩,其他人都像我一樣陷入其中。”

讓我們考慮一下,然後我們將在下周繼續。 我認為有足夠的思考。

聽眾: 我只是想分享。 你從看到他人的仁慈和只是看到眾生想要快樂而不是痛苦開始。 今年,我經常用它來觀察政治舞台——真正看到有情眾生如何在他們的尋求中走向一些驚人的極端,以及它有多少次導致痛苦。 我想:“這是對幸福的追求。 所有這些困惑,所有這些敵意,這齣戲——都是想要快樂,並且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做。” 我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產生了一些同情。

職業訓練局:  是的,尤其是在選舉年,以及在選舉年傳播的所有混亂和消極情緒,因為選舉似乎一拖再拖。 看到每個人都只是想快樂是有幫助的。 他們試圖快樂,但他們不知道如何快樂。

我們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如果我能把那個人糟蹋了,那我就很開心; 如果我能保護自己免受這個人的傷害,那麼我會很高興”——不理解 因果報應,所以在他們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他們正在製造更多直接的痛苦和很多負面的 因果報應 那會在來世產生痛苦。 它讓我們束縛在輪迴中,關心所有這些事情——關心“誰批評了我”,“我必須批評他們,而不是他們批評我”,以及“我需要在他們毀了我的名譽之前先毀了他們的名聲。” 重要的是要看到有情眾生正試圖快樂並且非常困惑。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