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皈依、菩提心、四聖諦

皈依、菩提心、四聖諦

文殊菩薩修持系列教程的一部分 佛法友誼基金會 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 避難所的重要性和 菩提心
  • 從大乘的角度看四聖諦
  • 一個人的二、三、四、五體
  • 問題與解答
    • 查看和查看有什麼區別 領袖 作為一個代表,一個散發,和 本人呢?
    • 當真正的止息產生時,心如何繼續?
    • 善念怎能沾染無明?
    • 無常心怎麼會有業力印記呢?

文殊師利儀軌和註釋 04 (下載)

冥想 紅黃文殊菩薩從皈依開始, 菩提心,就像我們所有的做法一樣。 有時人們會想,“我們做皈依和 菩提心 一直,所以我們可以跳過這部分,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 實際上,我認為避難所和 菩提心 是整個路徑中的基本要素。 如果您仔細觀察,幾乎所有東西都可以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融入其中。

避難所教導如何滿足於我們自己和 菩提心 教會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 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 避難所是一種理解事物的內在過程 三顆寶石避難 在因皈依和果皈依處。 這是一個獲得信念的內在過程。 菩提心 幫助我們學習如何與他人和平相處。

我會解釋避難所和 菩提心 從大乘的角度來看; 只是知道佛教裡面有很多種解釋,我現在就不一一贅述了。 您可能有興趣在其他時間探索這些內容。

我們從四聖諦開始,它是所有佛教傳統和所有佛法的基本形式。 的教誨。 首先,你從苦、不滿意、痛苦、痛苦開始,不管你怎麼稱呼它——我們有這個。 其次,我們看到苦是有原因的。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原因是什麼? 原因是我們自己的無知, 憤怒附件. 現在什麼是無知, 憤怒附件? 它們是某種外在的東西嗎? 不,它們是內部的。 他們是意識。

要了解無知, 憤怒附件 功能,你必須明白什麼是心。 心的定義是“清晰而有知”。 “清”有兩層含義,一是心無形,二是心能反照所緣。 心是“知道”或覺知的,因為它能夠與對象接觸。

在這一類心中,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心。 頭腦不是一個堅實的腫塊; 有許多不同種類的意識。 我們有我們的感官和我們的意識。 我們有粗細和極微細層次的心。 我們有在任何概念中執行不同功能的心理因素等等。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研究這個,你可以學習 洛里格: 頭腦和意識。

從大乘的觀點來看,心的基本本質是清淨。 在其中,一些意識——比如無明, 憤怒附件——被迷惑了。 他們誤解了物體。 但是心的根本基礎,本心的本性——根識和意識,明光心的本性,從一個生命到另一個生命的極微細心——是清淨的。 因此,所有的煩惱都可以從心中去除。

煩惱皆因執著本有而生。 如果心本身不是自性存在的——如果執取自性存在的無明不是心的固有部分——那麼無明可以被去除,因此 附件, 憤怒,嫉妒,驕傲,懶惰,以及所有其他受折磨的心理狀態也可以被去除。

自然是心的清淨本性。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談。 一種方法是自然 自然; 這是心自性存在的空性。 這是一種永久性現象; 那是心的真實存在的缺失。 然後,與它一起,你有進化的 自然,這只是意味著常規存在的頭腦的清晰和了解的本質。 (敞開心扉,清醒心靈 有一章關於 自然。 您可能想查看它。)

我們有兩種 自然,我們兩者都需要。 這兩種 自然表明,在傳統的層面上,頭腦本身並沒有被污染; 並且,在最終的層面上,心並不是本性存在的。 所以無知, 憤怒附件 在腦海中可以去除。

當你從心中去除煩惱時,你會得到第三聖諦——真正的止息。 讓你達到真正止息的道路是第四聖諦。 基本上,它是證悟空性的智慧——所有這些不同的意識,它們是幫助你去除所有煩惱的智慧意識。 這是一個粗略的看法。 關於這一點還有很多話要說。

如果每個人都有 潛力——這兩種 自然——那麼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 . 眾生與佛之間沒有隔閡,因為我們的心都是空性的,我們的心都在世俗上是清明的。 不同的是,我們眾生有天上的雲遮蔽了這一切——無明雲, 憤怒附件.

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完全開悟的人。 這實際上是革命性的,並不是所有不同佛教體係都持有的信條。 在眾生與神靈之間存在差距的其他宗教中,這當然不是一個信條。 在佛教中,這個差距不是一個剛性的差距。 這不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只是煩惱是否已被去除的問題。 並且可以去除這些煩惱。

當你去除煩惱——每個人都有可能這樣做——那麼你得到的就是 .

是什麼 ? 我們可以談談 就二身而言,也可以分為三身,或四身,甚至五身。 他們都歸結為同一件事。 只是分類方式不同而已。

如果我們從兩個身開始,我們就從法身和色身開始。 法身的意思是“真理 身體,” rupakaya 的意思是“形式 身體。” 當我們說“身體” 這並不意味著血和膽 身體; 它的意思是 身體 如在語料庫或集合或組中; 就像在一個 身體 人,或 身體 的文本。

法身(真理 身體) 是指的方面 的心思。 色身(形式 身體) 指的是不同的表現形式 出現與眾生交流。 為什麼 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出現? 因為我們很無聊,不是嗎? 我們無法收聽 無所不知的心; 我們內在沒有那個頻率。 它被過多的無線電、來自電視和錄像機的過多干擾所阻擋。 這 出於同情,以不同的身體形式表現出來,因為我們是非常以身體形式為基礎的人。 我們與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諸如此類的事物有關。 所以 ,出於同情,以各種形式出現,以便與我們交流。

如果我們採取色身(形式 身體) 把它分為兩種,你有報身和化身。 Sambhogakaya的意思是“享受” 身體。” 這是 身體 的光 現於淨土,教諸菩薩。 這個 身體 是給非常高層次的生命,可以調到 出現在一個 身體 光明和給予大乘和微妙的 金剛乘 教義。

化身是“化身” 身體,”一種更粗略的形式, 出現在與我們其他呆板類型的人交流。 化身就是釋迦牟尼 ,例如——一個 在沒有教義的黑暗時代出現在這個地球上 , 當沒有談論 三項高等培訓,不談四聖諦,不教道。 除了釋迦牟尼,還有其他的化身佛 . 你可以說地球上任何為了與我們交流而出現的化身都可能是化身 .

我們可以編織 上師瑜伽 進入這個解釋。 上師瑜伽 是一種密宗修行。 在 密宗 你正試圖將你的密宗大師視為 . 由於這些類型的表單體,這是可能的。 一種是化身(化身 身體),這可能是這個地球上出現的某個人。 所以你從 的無所不知的頭腦,然後認為 可以作為您的老師出現以指導您。 為什麼不? 這是完全可能的,不是嗎? 你想一想,諸佛為了開悟而費了那麼大的勁,然後,他們就只是說忘掉它,讓一個沒有開悟的人帶你開悟嗎? 我不認為 將要這樣做。

當我們以這種方式思考時,我們會覺得我們的老師可能是佛陀。 現在我不是在談論像我這樣的人。 我說的是像尊者這樣的人 達賴喇嘛 和你的密宗大師。 這種看法 領袖 作為 並非所有佛教都有。 它只在你的重要 金剛乘 實踐。 它甚至沒有在一般的大乘教義中引入。 一般來說,大乘你將你的上師視為佛法的化身 . 在你的皈依修行中,你將你的上師視為 . 我們不想陷入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哦,我的 領袖 . 我可以看到他 身體 由光製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完美的。 我要去崇拜這個神聖的存在。” 不要進入那個! 我試圖以成熟的從業者的身份與您交談。

你可以認為像尊者這樣的人 達賴喇嘛 可能是化身 出現在這個地球上是為了指導和教導我們。 為什麼不? 當你審視他教我們什麼,他是如何教我們的,以及他提供的完美指導時,你至少可以接受這種可能性。

即使 專為我們而來,是 會教給我們任何與尊者所教不同的東西嗎? 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思考,它有助於我們認真對待教義。 它還為我們的精神實踐提供了更深層次的維度,將我們吸引到更神秘的事物中。 換句話說,它讓我們開始看到,也許我們用眼睛看到的一切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存在。

這是將我們的老師視為老師的價值的一部分 : 這讓我們開始 懷疑 我們平常的看法。 什麼時候我們 懷疑 我們通常的感知會被吸引去思考空性。

什麼是空虛? 這是關於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的感官告訴我們的,我們的感官所感知的,是錯誤的。 甚至我們概念化事物的方式也是錯誤的。 就我們的感官而言,事物對我們來說似乎是天生存在的。 就我們的概念意識而言,我們通常將這些事物視為固有存在的。

當我們談到這兩種障礙時,它就是:對固有存在的執取——阻礙我們成為阿羅漢的迷惑障礙,以及對我們的感官和意識的真實存在的顯現——認知障礙阻止我們成為 .

當我們開始有這種 懷疑 關於普通的感知,它引導我們思考空性和事物是空的。 空性並不意味著事物不存在。 這意味著事物是空的,沒有固有的存在。 但是它們充滿了緣起,因為它們就是這樣存在的。 這是一個有趣的相互作用,不是嗎? 當你開始思考這一點並進入四身時,你就會開始了解這種見法 領袖 作為 扮演重要角色 金剛乘 實踐。 你會看到這如何吸引你去思考空性。 這會吸引你思考如何 金剛乘 本質上是 冥想 論空性與緣起的結合。

讓我們回到 四佛身. 我們有法身(真理 身體)和色身(形式 身體)。 色身可以分為兩身——化身和報身。 法身是 的心,可細分為二——禪那法身(智慧真理) 身體)和svabhavikakaya(自然真理 身體)。 智慧真理 身體,禪那-法身,是一個無所不知的心 。 這是一 無常現象 那是永恆的。 無常只是意味著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任何起作用的東西都會時時刻刻發生變化。 這並不意味著它被污染或被迷惑了。

的心——甚至是覺察空的心——都是清淨的心。 然而他們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為什麼? 因為它們是意識。 任何感知到一個對象的意識,在下一瞬間都不會感知到同樣的東西。 思想改變。 但是 的智慧心是永恆的,因為一旦它淨化了所有的障礙,那麼障礙就不會再回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它是永恆的。

的心意並沒有結束。 是否無關緊要 是在物理 身體 作為化身或報身 在淨土中, 的意識沒有結束,因為它的本性是清楚的和知道的。 一剎那明知生下一剎那明知,又生下一剎那明知。 這在我們的意識中也是一樣的——一個清晰和知曉的時刻會產生下一個。 這就是我們可以 幽思 回溯並感受一下我們是如何擁有無始意識的。 就這種清明知覺的流動而言,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但是,那裡 is 輪迴心的終結。 受污染的四種心蘊終結:受、分別、緣、初心或識。 正如我們色蘊的終結一樣,那些被污染的四蘊也終結了; 這個 身體 死。 但因為有極微細的心——就是明知的本性,不受其本性的污染——它不是本來存在的,也不是本來就被污染的。 因此,一瞬間的意識可以產生下一瞬間。 當我們開悟時,我們的開悟有一個開始,但開悟沒有結束,因為一剎那的智慧會產生下一剎那的智慧。 因此你有 的思想在無限的時間裡持續著。 所以這就是智慧真理 身體.

那麼你就有了自然真理 身體,svabhavikakaya。 這是一個永久性的現象。 換句話說,它是 無條件; 它不會每時每刻改變。 這也可以分為兩種。 如果把它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本性存在的空性。 的心,二是真正的止息 的心,意思是任何煩惱的消除、去除、耗盡,以至於它不再返回。

如果您遵循某些格魯派寺院的某些評論,他們會告訴您真正的停止也是空性,但這是一個很大的爭論話題。 在這一點上我不會進入它,但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它會吸引你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思考空性,從而將你的思想完全帶到其他地方。

現在,你可能會說,“所有這些 身體和所有這些梵文! 我不能直截了當。” 但如果你開始思考一下 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的。 你會得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廣闊的感覺,不是嗎? 所有這些不同的眾生都已經成佛了。 不只是釋迦牟尼 ; 不只是這個劫劫的千佛。 釋迦牟尼生在這個地球之前,甚至在他生在這個地球之前,這些眾生都已經成佛了。 一切諸佛,皆有遍知心,知一切 現象 一直,不費吹灰之力。

如果你是一個人,你可以做一些非常棒的事情 ,因為如果你有能力知道所有 現象,就是說你知道所有的眾生 因果報應. 這意味著你知道所有不同路徑的所有不同技術,如何根據他們在這個特定時刻的興趣和性格,慢慢地、逐漸地引導一個人。 您將知道如何引導他們從現在的位置開始完全啟蒙。 就算花五億劫做,你也知道怎麼做。 你知道他們的本性和性情; 你知道他們需要聽到的教導; 您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說出正確的話,這樣您就不會像我們大多數人那樣一直吹毛求疵。 現在我們試圖提供幫助,但我們卻製造了更多的問題。 佛陀不這樣做,因為他們什麼都知道。

因此 成為啟蒙之路上真正可靠的嚮導。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 避難 ,在 我們不 避難 興致勃勃。 精神不是開悟的人; 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眾生。

如果你考慮 就四身而言,它給你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可以做。 任何人有四身的原因是 菩提心. 換句話說 菩提心 是開悟的根本原因。 如果您沒有 菩提心 動機,是不可能開悟的。 如果你離開一個有情眾生的慈悲心,你是不可能開悟的。 這向我們表明了每個有情眾生的價值以及我們為什麼要善待他們:我們的開悟取決於他們。

菩提心 是成為一個人的動力 . 如果你沒有 菩提心,沒有理由做這麼多艱苦的練習來嘗試成為一個 . 成為一名 就是為了讓你有四身,讓你知道眾生需要什麼,讓你自己有能力表現出來。 所以一個 ,以智慧真理 身體,知道所有這些事情,並且可以顯現不同的形體。 無論是化身還是報身,他們都可以在任何特定時間顯化任何人需要的任何東西。

當諸佛顯現這些不同的身體時,他們完全自發地、毫不費力地顯現。 一個 不必想,“山姆今天在尼日利亞。 我想知道我能做些什麼來利益他並引導他證悟? 我要這樣做嗎? 還是我應該這樣做? 山姆真的可以用醫生來幫助他變得更好,以便他可以修行佛法,但我今天懶得顯化為醫生。 實在是太費勁了。 我想睡覺,因為我已經為眾生工作了這麼多劫。” 沒有這個問題。 在尼日利亞看到山姆,那裡立刻有一種放射——如果山姆有 因果報應 為了它。 如果 Sam 沒有 因果報應 沒有什麼 可以做。

這就是為什麼創造美好的事物對我們如此重要 因果報應. 如果我們創造好的 因果報應, 做祈禱和發願, 它就像一個鉤子畫 給我們。 佛沒有選擇。 他們完全被慈悲所控制。 所以如果一個眾生有 因果報應 能夠受益,然後立即,不費力,自發地, 體現所需要的一切。 顯化可以是電話、朋友、老師——可以是任何東西。 這 這樣做,他並沒有對此發表如此大的聲明。 他們說 甚至可以顯化為一座橋樑。

我們直接受益於擁有 四佛身. 如果我們能成為一個 ,想像一下我們能做多少好事。 這不僅僅是我們在這一生中只能用這一生做的好事 身體. 這不僅僅是給人們麵包或給他們藥物。 做社會服務和社會參與實踐真是太好了; 佛教界肯定需要參與其中。 然而,真正幫助眾生的方法,是幫助他們捨棄惡業,修行善業,並教導他們佛法,使他們最終證悟。 如果我們有完全開悟的能力 ——無論我們是幫助他們參與社會佛教,還是幫助他們引導他們獲得啟蒙——我們將有更多的能力做到這一點。

這些都是證悟的好處。 你不想為了你自己的利益而開悟。 就像我說的,如果你不想利益眾生,你不需要那麼努力地為三無量大劫積累那麼多功德。 讓自己脫離輪迴。 做阿羅漢就夠了。 但是如果你想利益眾生,那麼你需要一些額外的內在儲備,你需要做這個額外的工作。 我們不想開悟,因為開悟是最好的,比如,“我想要最高和最好的,我想要 供品。” 這不是為什麼你想成為一個 . 你想成為一個 因為你百分百致力於幫助眾生。 這是唯一的原因。

如果你對四身佛性有這種看法,並且你看到它在無限時間、無限空間中永恆地存在,然後 菩提心 有道理,不是嗎? 如果你能得到四身,並有那種利益眾生的資格,那生起就有一定的目的。 菩提心. 如果沒有可能獲得四身,為什麼要生成 菩提心?

你明白為什麼避難和 菩提心 先來? 你明白為什麼它們是相互關聯的嗎? 你明白為什麼有這種皈依觀嗎? 菩提心 為你將要進行的密宗修行設置了整個舞台? 因為當你禪修文殊菩薩時,你看到的文殊菩薩就像報身。 當你進行自我生成時1 作為文殊菩薩,你正在看到你的 身體 作為一個色身,你將自己的心視為法身。 你試圖創造獲得這兩個的因。 你創造這些原因的方式是通過這個密宗瑜伽 冥想 在那裡你溶入空性,然後產生你的智慧心和你所有的潛力作為兩者 身體。

沒有這種覺悟觀,修行文殊菩薩——或 金剛薩埵 或觀世音、度母或任何本尊修持——沒有意義。 你需要有這個四身觀。 你仍然可以練習,當然,感覺非常棒。 你觀想文殊菩薩,光就來了,你獲得智慧,或者你觀想觀世音菩薩,你發出光,你的慈悲就會增加。 您仍然可以進行練習,它可以幫助您,並且仍然有益。 但是你看到如果你對四身有這種理解,你對這個修行的理解就完全不同了嗎? 這與你只是在練習時非常不同,因為它讓你感覺良好。

很多人來佛教是因為他們想做一些讓他們感覺良好的事情,這很好。 沒有什麼不妥。 但是,如果你想維持長期的佛法修行,並且你真的有很高的精神願望,那麼你的動機就必須加深。 它加深了,因為你對自己的潛力有了不同的理解。 你開始明白 自然。 你了解四聖諦。 你了解皈依,你想幫助眾生。 所以你做這種修行,因為它幫助你創造一個因 的形式 身體的真相 身體.

在這種修行中,你正在消融於空性中,然後你將自己生成為文殊菩薩,也就是色身。 而你把你的心想成法身。 你開始認為自己是 . 你發展了自我形象,這開始改變你與自己的關係以及你與環境的關係。 這會改變你的行為方式,從而影響 因果報應 你創造——你創造的原因。

無論你是在做功德和智慧的收集,還是在沒有真正嘗試的情況下做如何往生地獄的收集——這取決於你的動機和你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你想往哪個方向走? 當你明白你的潛力是什麼,你明白了什麼是 可以做,你會想這樣做。

當你 避難,如我剛才所解釋的,諸佛是四身。 佛法是真正的止息和 真正的路徑。 “ 真正的路徑 是所有那些使我們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去除各種雜染以使它們不再出現的意識。 真正的止息是每一種煩惱或煩惱的止息,隨著你在道上前進,你會逐漸獲得。 在道的不同層次上,不同的煩惱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當你完全停止那些,你會得到不同的真正停止。 當你成為一個 你有所有真正的停止。 那就是佛法皈依,你所追求的。

僧伽 皈依者是聖者,即直接證悟空性的人。 換言之,他們直接證悟空性的心是 真正的路徑. 他們的心流有一些真正的止息,因為他們已經開始從根本上消除不同的煩惱,使它們不再出現。 因此,它們是可靠的嚮導。

當我們想到的時候 三顆寶石 我們 避難 在,這就是我們正在考慮的。 要了解這個皈依,我們必須了解四聖諦,我們必須了解空性。 我們必須明白 自然,我們必須看到所有這些東西是交織在一起的。

不要認為皈依是你在修行開始時所做的事情。 “我避難了。 現在我能做什麼更高?” 實際上皈依是一種極其複雜的修行,因為我們正在努力使自己成為 , 佛法, 和 僧伽。 我們 避難 在因果 , 佛法, 和 僧伽——那些已經存在於我們之外的東西。 我們 避難 在他們的指導下,我們可以成為 , 佛法, 和 僧伽 我們自己。 當我們變成那樣——當我們的心完全從所有的煩惱中解脫出來——那麼我們就可以在無量空間中散發出所有這些身體來利益眾生。 皈依其實是一種很深奧的修行。

你看到這個想法是如何的 符合 菩提心 為什麼 菩提心 有那麼重要嗎? 菩提心 不僅僅是愛和同情。 菩提心 有那個 心願 成為一個 利益眾生; 一直在我們的腦海中。 所以我們要修那麼多。 這需要很多努力。

在某個時刻,經過長期刻意的修煉,我們的 菩提心 會變得自發。 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 菩提心,它將變得不可逆轉,我們永遠無法失去它。 那 菩提心 變得非常強大,因為它是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引擎推動你前進。 你想成佛,因為你意識到所有的眾生都指望你去做。

有時我們會後退一步想:“這些無量佛都已經有了。 為什麼我需要成為 ? 他們可以幫助眾生。 我只是慢慢來。” 好吧,那是行不通的。

當我們是眾生時,我們會與不同的眾生建立不同的業緣。 當你成為一個 ,你將處於幫助那些與你有密切業力聯繫的特定人的首要位置。 出生在 XNUMX 萬個宇宙之外的人,沒有那麼緊密的業力聯繫,將無法像你一樣幫助他們。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成為一個 因為我們與眾生有著特殊的業力聯繫,使我們能夠利益他們。

並不是說我們能夠更好地從我們身邊使他們受益; 它來自他們的身邊。 由於他們與我們的業力聯繫,他們會更開放,更容易接受我們的佛法。 我們必須做點什麼來幫助他們。 我們不能將其剝落並留給其他諸佛。

當我們的大腦只想扔掉所有東西並說“這太多了”時,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想想你真正愛的人和你真正親近的人,問問自己,“我可以把他們扔掉嗎?” 通常這會在我們身上拉出一些非常美麗的東西。 有時候,即使它傷害了我們,我們也願意偷懶,但當它傷害我們所愛的人時,我們是否願意偷懶?

問題

聽眾: 我不明白兩者之間的微妙區別 領袖 as 領袖 作為一種散發 .

尊者圖登卓龍(VTC): 尊者談了很多關於我們可以看到的不同方式 領袖. 我將解釋這三種不同的方式,以及它們如何與三種不同的實踐水平相對應。

在你的基本 戒律 實踐——避難和 五戒——在那裡你看到你的導師作為代表 . 他或她代表 因為他們有血統,他們給予 戒律 它們給你皈依,讓你與釋迦牟尼時代的整個修行傳承聯繫起來 直到今天。 你認為你的導師是代表 以這種方式。

在大乘修行中,你正在努力成為一個 為了利益眾生,你會看到你的 領袖 作為一種散發 . 這給人的感覺是有一點空間。 我們的頭腦傾向於認為,“有一個 在那裡。 這個人不是真實的 ; 它們就像一道光束從 . 散發出這個人來教我。” 不知何故,在我們看來,我們更尊重那個人,而不是僅僅將他們視為代表 , 但與 因為它們是 . 儘管如此,以這種方式看待我們的老師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認真地對待教法。

如果你正在做 金剛乘 修行,它是大乘的一個分支,然後你想訓練你的心,看到你的密宗上師是 ——特別是如果你正在練習最高的瑜伽 密宗 這並不意味著任何有老師名字的人都是 . 這並不意味著任何作為你老師的人都是 , 因為有人可以成為你的 戒律 老師或大乘老師。 這里特別強調那些給你密宗灌頂的人,因為當你做 引發,老師將自己想像為神。 你希望能夠認為你正在服用 引發 直接來自真神。 其實有一種方法 真的來了,並且以本尊的形式存在。 那時我們的老師恰好是管道——它使我們能夠建立這種聯繫。 我們正在努力訓練我們的思想,以便能夠將我們的老師視為實際 .

有時人們會想,“哦,我的老師是 . 但其他人,我不在乎。 我給老師洗碗,給老師做飯,給老師開車,但我不想幫助一些眾生。” 實際上,如果我們有這種觀點,那麼我們就錯過了 金剛乘.

In 金剛乘,你將一切都化為空性,並產生一切作為本尊和曼荼羅。 所以你看到的不僅僅是你的老師 . 你試圖將所有有情眾生視為 也。 在這種情況下,將您的老師視為 . 你還要做什麼? “我身邊這些人都是佛,我師父是眾生?!” 這沒有任何意義。 在 金剛乘 你不斷地嘗試將事物化為空性,並以純淨的形式產生它們,如純淨的化身、報身和法身。 這讓我們覺得 更顯赫。

當我們試圖將我們周圍的所有人視為 , 這並不意味著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一定會成為 . 這不像我們看到約翰打喬,我們說,“好吧,這兩個佛只是在演戲。” 這整個技巧——將眾生和你的環境視為淨土——並不是為了讓你進入那種奇怪的心境。 目的是幫助我們避免批判的、評判的心、抱怨的心。 如果我們將其他人視為佛陀,那麼我們不會對他們生氣,而是會想:“哦,這正在發生,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有一些東西要學習。 也許我需要學習的是提供幫助。” 不要陷入這種奇怪的態度,認為一切都是完美的,因此一切都會發生。

聽眾: 我沒有得到光束部分。 它似乎使 領袖 不太重要。

職業訓練局: 這太有趣了。 我從未聽說過在教義中使用過這個例子,但這是可能的。 但不要太卡住。 以這種方式看待你的老師的全部目的是讓你仔細聆聽教義。 問題是,如果我們看到我們的上師很普通,我們就會想:“我為什麼要聽他們講法?” 如果我們在聽法時有這樣的態度,那就不會有太多的東西了,是嗎? 我們的腦海裡充滿了 懷疑 和懷疑; 我們忙於挑毛病,而不是聽教義。 如果我們有這種看法,那隻會傷害我們。

關於對老師有好的看法的建議並不是因為我們的老師需要尊重和榮譽。 如果老師需要尊重和榮譽,那麼他或她就不是真正的老師。 它來自我們這邊; 我們需要對我們的老師有這種看法。 我們持有這種觀點對老師一點好處都沒有。 我們給予 供品 給老師,我們創造功德。 我們的功德引導我們開悟。 老師拿到一包香。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以尊重的方式見我們的老師這件事對老師沒有好處。 它使我們受益,因為它使我們仔細聆聽教法的意義,認真對待並付諸實踐。 如果我們有這種態度,那麼我們的修行就會起飛。

對老師的態度不是製造偶像化; 這不是創建一個追星族俱樂部。 那是給搖滾明星的。 如果一個“搖滾明星老師”做了一件學生不喜歡的事情,那麼那個人的信仰就會消失。 這種“信仰”是基於一種追星族的心態,這種心態想要崇拜外部的人,這樣學生就不必為改變自己的想法而承擔責任。 人們認為,“如果我的老師是 他給了我加持水、加持線和皈依名,這樣我就更接近證悟了。 如果我在這個人身邊閒逛,他會開導我,因為他是 。” 如果我們有這種想法,我們將不會在這條道路上取得任何進展。 為什麼? 因為沒有人能為我們修行; 我們必須自己練習。

然而,如果我們對什麼是見老師有正確的理解——即使我們不想把老師看作是 ——即使只是尊重這個人,因為他在修道上比我們知道的多——我們要認真對待教法,我們要使用我們的調查智慧,我們要發展我們的分別智慧,我們是將教法付諸實踐。 這將把我們帶到道路上的某個地方。

聽眾: 我有一個關於真正停止的問題。 我認為這意味著所有的煩惱都停止了。 那麼,如果那個煩惱停止了,那個心會怎麼繼續呢?

職業訓練局: 有不同程度的無知和 憤怒. 並且在看到的路徑上去除了不同的層次,在看到的路徑上去除了不同的層次 冥想,並且走上了不再學習的道路。 這些煩惱就是我們的心所。 你仍然有意識的清晰和了解的本質。 當你有任何心識時,你就有了主心,然後你有不同的心所伴隨著它。 當我們有 憤怒,我們有我們的基本意識,我們有心所 憤怒. 然後受和其他五種無所不在的心所隨之出現。 那 憤怒 污染了整個事情。 但是仍然存在著前一刻的清晰和知道的潛力,以產生下一個清晰和知道的時刻。 你可以去除它被污染的部分,它只留下清晰和了解的本性。

那種清晰明了的自然是進化的一部分 潛在的,以及所有的善心所,如定、念、慧、悲、愛——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所有這些心所都有些被污染了。 它們有些被污染,因為現在它們與無明同時生起。 但是,這些善心所可能被無限地培育,因為它們不一定像無明那樣執著事物。 因為它們建立在空性的堅實基礎上,所以這些心所可以繼續成佛。 空性是堅實的基礎,因為空性是實相。 當迷惑的心所停止時,心和積極的心所可能會繼續存在。 迷惑的心所誤解了實相。 如果我們培養出正確理解現實的智慧,那麼這些東西就會被壓倒,最終它們會被削弱,直到它們完全消失。 心的連續性繼續,經過五道,尤其是見道, 冥想,並且沒有更多的學習。

真正的止息是沒有任何已被永久去除的煩惱。 真正的停止是消極的 現象. 但真正的止息不是無常的。 這是 無條件; 這是一個永久的 現象. 消極的 現象 是缺席。 缺席不是由原因產生的; 它只是那個煩惱的不存在。 在見道上,當你第一次直接證悟空性時 空性的冥想平衡, 你的想法是 真正的路徑。 那些 真正的路徑 直接見實(在見道上)消除後天的煩惱、後天的煩惱,使它們不再出現。 你會得到那種程度的真正停止。

當你開始走上 冥想 和所有的十個 菩薩 bhumis 散佈在見道和見道之間 冥想,那麼你正在消除——慢慢地、慢慢地——越來越多的煩惱。 你還有這個 證悟空性的智慧,但因為它在心中變得越來越習慣,在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所以這個智慧意識, 真路,具有消除越來越多的煩惱的力量。 因此,這些煩惱的消除是新的真正的止息,隨著你在這條道路上前進而出現。

聽眾: 所以這是一個停止的時刻?

職業訓練局: 停止是去除,缺席,疲憊。 這是一個負面的。

聽眾: 所以它引起了另一個被移除的時刻,然後又增加了……?

職業訓練局: 但真正的停止是永久的 現象,所以一旦你得到它,你就得到它。 例如,固有存在的空性並不意味著存在的不存在 現象. 它是內在存在的缺失。

聽眾: 所以有心是 無常現象 並且有真正的停止,它是伴隨的永久狀態?

職業訓練局: 是的,它們是一起存在的。 你所擁有的是一條不間斷的道路和一條解脫的道路。 不間斷的道——你在見道上直接覺察到空性的第一刻——會升起解脫道,也就是心伴隨著真正的止息,也就是沒有那個特定的染污。 我們說心和心的空性是同時存在的。 同樣,一旦你處於道的更高階段,心和真正的止息同時存在。

聽眾: 所以你是說善念會被無明所污染? 這兩者怎麼可能同時發生?

職業訓練局: 你如何同時擁有無知和愛? 比如說我在禪修愛,我做的很好,我心中對眾生有這種真正的愛的感覺。 但是我看待眾生的方式,我仍然認為它們是固有存在的。 它是善行的,它會導致證悟,但它被這種對他們真實存在的執著所污染。 我們越了解空性,我們的愛就越純潔。 這就是為什麼月稱在《中論》開篇時談到三種慈悲。 有視眾生為苦的悲,視眾生為無常的悲,視眾生為空性的悲。 我們對空性的了解越多,我們的慈悲就越純潔。 那是無對象的慈悲。

在我們平常的狀態中,我們認為眾生本來就是存在的。 我的愛和慈悲是天生存在的。 我將要證悟的證悟本來就是存在的。 我本來就是存在的。 我們擁有所有的碎片,但我們並沒有真正擁有它,因為我們認為一切都是天生存在的。 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奉獻中,我們總是試圖將事物視為空的。

聽眾: 無常心怎麼會有業印呢?

職業訓練局: 因為如果心是恆常的,它就不會時時刻刻改變。 業力印記也時時刻刻變化。 如果它們是永久性的,它們就無法帶來結果。 任何永恆的東西都不能帶來結果。 無常,(僅僅意味著它時時刻刻改變,帶來結果,或作為因的結果而存在),意味著你時時刻刻改變。

聽眾: 所以即使你什麼都不做,它還是會時時刻刻改變嗎?

職業訓練局: 是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告訴人們看看我們的思想流。 反正每時每刻都在變,我們不妨試著讓它變好。


  1. 這次靜修所使用的儀軌是克里亞 密宗 實踐。 要進行自我生成,您必須接受本尊的仁能。 (Jenang 通常被稱為 引發. 這是一個由密宗授予的簡短儀式 喇嘛)。 您一定還收到了一張王(這是為期兩天的 權力, 引發 進入表演 密宗, 瑜伽 密宗,或最高的瑜伽 密宗 實踐)。 否則,請執行 前代修行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