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煩惱:執著

17 輪迴、涅槃與佛性

基於本書的正在進行的一系列教學(靜修和星期五)的一部分 輪迴、涅槃、佛性, 第三卷 智慧與慈悲圖書館 達賴喇嘛尊者和圖登秋卓尊者的系列作品。

  • 佛教對煩惱的定義
  • 真正的佛法是對抗煩惱
  • 事件 附件 是以及為什麼會導致不快樂
  • 之間的差 附件心願
  • 善與惡的形式
  • 問題與解答
    • 你怎麼知道我們是否有 附件 or 心願 到善果?
    • Is 憤怒 在苦難中善行嗎?

輪迴、涅槃和 自然17: 附件 (下載)

沉思點

  1. 同情與個人痛苦或憐憫有什麼區別? 審視你自己的想法,區分兩者,為每一個做個人例子。 它們是如何產生的? 當它們生起時,它們對你的心有什麼不同的影響?
  2. 經文說:“我們需要盡我們所能了解敵人——破壞我們自己和他人幸福的痛苦。 但是僅僅了解煩惱是不夠的; 我們還必須通過聆聽、思考和冥想它們的反作用力來對抗它們,如 的教誨。 這樣做是佛法修行的關鍵。” 真的花一些時間在這上面。 這就是你在生活中練習的方式嗎? 你專注於你的內部世界還是外部世界? 你能做些什麼來將你的精力轉移到專注於對抗痛苦上?
  3. 做一次人生回顧——看看那些時候 附件 在你的腦海裡。 你在做什麼? 你過得怎麼樣? 你做了什麼決定? 當你通過你的眼睛看那個人/想法/工作之後 附件,這個觀點持續了多久? 您是否曾在某個時候改變了對那個人/情況/地點的看法?
  4. 當相反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到來時,我們越是依附於某事,就越會為不快樂做好準備。 回想一下這方面的一些個人例子。
  5. 是什麼區別 附件心願? 為什麼能夠區分兩者很重要?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