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以菩提心修行佛法

以菩提心修行佛法

在台灣台北的光明山寺發表演講。 英文有中文翻譯。

  • 菩提心 作為練習的動力
  • 動機的三個層次
  • 反省他人之恩以修行 菩提心
  • 修行道的兩個方面——功德與智慧
  • 問題與解答
    • 什麼修行可以讓我們同時修福德和智慧?
    • 我們發菩提心真的是在利益眾生嗎?
    • 如果我們的資源有限,我們還能生成嗎? 菩提心?

菩提心冥想 (下載)

我很榮幸能在這裡與您交談。 今晚我想談談菩提心:它與我們的關係 冥想 修行和我們在佛法修行中所做的一切。 菩提心是 心願 獲得圓滿的覺醒,以最好地利益所有有情眾生。 他們說這就像佛法的精華。 換句話說,當你攪拌牛奶時,你會得到黃油。 當你攪動佛法以獲得真正的好東西,豐富的東西時,你就會得到 菩提心. 有些人認為擁有 菩提心 意思是你做很多社會工作,每天都忙於積極地服務眾生。 社會工作是我們覺醒的一種表現,但不是唯一的。 菩提心 是我們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時想要擁有的動力。 比如我們在做家務的時候念相關的偈子 菩提心 利益眾生,我們做的事情可能是掃地、洗碗等等。

菩提心 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冥想 修行是因為如果我們真的、真誠地想要成佛以最有效地利益眾生,那麼我們就必須轉化我們的自心,我們必須從無明中解脫自心。 我們如何從無知中解脫我們的心? 我們進行冥想,例如呼吸的正念、正念的四建立、寧靜或止、觀或觀。 不同的佛教傳統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來進行這些冥想,但這是進行這些冥想的技術方法 冥想. 作為大乘修行者,進行這些冥想的動機是 菩提心.

現在有人會說,“但觀呼吸是上座部的修行,他們沒有 菩提心” 實際上,這種說法有兩點錯誤。 首先,禪修、呼吸正念、四念處、止、觀,所有這些都可以在大乘經典中找到,並且在大乘傳統中得到教導。 第二件事是上座部傳統確實有一個傳承的教義 菩薩 實踐。 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但是生活在公元六世紀的阿阇耶·法摩波羅從巴利文經文中收集了很多資料。 我想知道他是否也讀過一些梵文經典。 我不知道,但也許吧。 他寫了一部名為《波羅蜜論》的全文來解釋 菩薩 練習,他來自上座部傳統。 我的觀點是,我們不應該對我們練習的想法感到困惑 菩提心 但我們正在做上座部修行,因為沒有問題,根本沒有衝突。

我有幸與尊者合著的其中一本書 達賴喇嘛, 被授予 佛教:一位老師,許多傳統,在台灣以別名出版。 在研究和寫那本書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巴利傳統和 梵文傳統 以及他們如何真正以多種方式走到一起。

為什么生成很重要 菩提心 在你做你的 冥想 會議? 這是因為我們的動機,我相信你已經知道了,是我們所做的任何行為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正是我們的動機決定了一個行為是否有道德。 如果我們坐下來 幽思 如果沒有產生任何動力,那麼我們必須問自己:“嗯,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來參加會議僅僅是因為鈴響了嗎? 我來上課是為了不讓老師生我的氣嗎? 我來參加會議是為了創造一些好的 因果報應 這樣我來生會有好下場嗎? 現在這被認為是一種佛法動機,一種良性動機,但它也是一個小動機,因為它只關係到我們自己和我們的下一世。 當你想一想,好的轉生是好的,但我們在輪迴中經歷了一個接一個的轉生,它並沒有讓我們到任何地方。 這就像坐過山車。 你有沒有坐過山車——上,下,更高的領域,更低的領域。

有時,我們會說:“我厭倦了輪迴。 一點好處也沒有,我要從輪迴中解脫。” 這是聲聞、緣覺、道覺者的發心。 那絕對是法的發心,是善的發心。 我們懷著獲得解脫的動機而採取的行動將導致我們自己的解脫。 但是,當我們想到這一點,想到我們從其他眾生那裡得到的所有善意時,僅僅為了我們自己的解脫而努力並說:“祝大家好運。 我希望你能到達那裡,但我自己去”? 當我們真的認為一切眾生都曾是我們這一世或另一世的父母,他們像我們的父母一樣善待我們時,那麼只為自己的解脫工作而忘記其他人,似乎是非常忘恩負義的。 當我們也真的認為我們今生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由於其他眾生的仁慈時,那麼就不可能忽視其他人並為我們自己的精神解放而努力。

我記得有一次我的老師談到這個。 他根據自己的經驗,解釋說他對其他眾生所吃的食物感到多麼感激。 那時,他在南池集市附近的喜馬拉雅山上做禪修,那裡的主要食物是土豆。 早餐土豆,午餐土豆,藥餐土豆,零食土豆。 因為他是一個禪修者,村里的人很窮,但是他們種土豆,他們會把土豆帶給他,供養他。 他說,當他真正想到這些給他土豆的人的生活時:他們在田里幹得多麼辛苦,他們在寒冷的天氣裡忍受了多少苦難在外面做體力活,以及所有的一切,甚至從他們的家背著土豆。到他所在的地方。 他說,當有人來給他一個小土豆時,那個土豆裡面有那麼多眾生的能量,他說他連吃土豆都困難。 他覺得自己與所有這些其他生物的聯繫如此緊密,以至於他必須讓他們 有意義的東西。

我們如何使 一個小土豆,凝聚了這麼多眾生的辛勞,變成有意義的東西? 我們只是煮土豆然後繼續嗎? 我們是不是拿著土豆想,“謝謝你 這個土豆是我的,不過這幾年我吃了那麼多土豆,實在是吃膩了。 反正這土豆有點老了。” 他說他可以讓他們的方式 有意義的是把土豆和 菩提心 動機。 發願利益一切眾生的菩提心,之所以如此善行,是因為它是最無上的。 心願 它涉及到每一個眾生,一個也沒有遺漏。 如果你吃土豆或者如果你做你的 冥想 練習 菩提心,你所創造的功德會倍增無數倍,並成為非常強大的功德,因為你有動力朝著佛法修行的最高目標前進,並且因為你正在為無量眾生的利益而努力。 如果你真的明白 菩提心 好吧,你看吃土豆是很有功勞的。 更功德在做我們的 冥想 練習動機 菩提心.

有的人想:這聽起來不錯,但我為什麼要為一切眾生工作呢? 這些有情眾生中有一些就是這樣的混蛋。 他們做了很多有害的事情。 他們發動戰爭,他們自相殘殺。 我為什麼要為他們的利益工作?” 你有沒有受不了的眾生? 那個人害我這麼慘,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他們! 我們是朋友,我們可以承認。 我們都時不時地有過這樣的想法。 我發現處理和反對這些想法的一種方法是記住,即使是那個我無法忍受的人也對我很好。 每個人都從事某種工作,做一些讓社會運轉的事情,因為社會運轉,我有食物、衣服和藥品,我能夠上學,我有住所。 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因為其他生物教會了我。 我喜歡住在這裡有電,但我什至不認識讓這個房間裡有電的人。 可能是我無法忍受的人,我認為是主要的混蛋。 當我們看它時,人們可能傷害了我們,但實際上他們在我們所有的輪迴中給予我們的幫助是巨大的。 它遠遠超過我們受到的任何傷害。 記住這一點很重要。 沒有別人的幫助我們就活不下去,所以每個人都對我們很好。

有人會說:“也許為眾生工作是值得的。 但是,所有這些願望,這些不可動搖的決心,這些 誓言 菩薩所造,完全不真實。」 當我的老師指導我們產生 菩提心,他說,“你必須想,我會為了利益每一位有情眾生而做這個行動,並獨自帶領他們完全覺醒。” 當他這麼說時,我想:“我要獨自帶領所有有情眾生覺醒? 我不能幫忙嗎? 我不能帶領眾生覺醒。 反正已經有無數佛了。 他們應該幫助我。” 產生那種東西不是不現實的 心願. 能不能實現並不重要 心願 或不是,只是產生它的力量意味著當我們有機會造福某人時,我們會毫不猶豫。 菩薩說“我要去地獄道,把一切眾生都從地獄道出來”,你想,“這有點不現實。” 但現實與否並不重要。 產生它是有益的 心願. 因為如果我們繼續產生那個 心願 那麼當我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我們又不會猶豫。 無論我們修行什麼佛法,我們都應該懷著這樣的動機去做 菩提心 我們永遠不應該放棄我們的 菩提心 不惜任何代價。 菩提心 真的很珍貴,我們很幸運能遇到教授它的老師。

如果我們想成佛,就需要徹底淨化心流中的煩惱障,然後是所有微細的障礙。 因此,我們需要修持道的兩個方面。 一個是路徑的方法方面。 另一個是智慧方面。 據說就像一隻鳥需要兩個翅膀才能飛翔一樣,一個想要圓滿覺悟的修行者需要方法和智慧。 因此,道的智慧面向幫助我們了解空性、無我,以克服無明。 所以,當你修觀觀時,或觀照四念處時,你的目標是發展智慧,了解這四種所緣,即 身體, 感覺, 頭腦和 現象. 我們必須了解他們 終極本性,它們實際上是如何存在的。 這樣,我們就圓滿了所謂的集慧。 智慧的匯集是成就事業的首要原因 的想法。 所以那是道路的一側,智慧的一側。

另一翼是方法方面,這就是我們的動力如此重要的地方。 我們可以做一個善投生的行動。 我們可以做同樣的動作,但動機是 放棄,想要脫離輪迴。 或者我們可以做完全相同的動作 菩提心,想要為了利益所有眾生而獲得完全的覺醒。 動作相同,但三種不同的動機是佛法動機。 道的方法面對我們來說,作為想成為菩薩的人,遵循大乘道的人,那麼道的方法面就是做任何事情的動機 菩提心. 那是另一個的地方 波羅蜜多 進來,實踐慷慨,道德行為, 堅韌 或耐心。 我們在今生所做的直接利益眾生的社會工作是道的方法方面的一部分。 通過道的方法面,然後我們成就福德的收集。 集功德是第一因 的形式 身體. 你看到這些相似之處不斷出現嗎?

例如,在方法方面,我們在世間行事;在智慧方面,我們發展對究竟真理的理解。 在方法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善事,我們成就了福德。 在智慧方面,我們 幽思 關於無私和空虛, 終極本性 of 現象,並完成智慧的收集。 在方法方面,這成為 在色身、色身和智慧方面,修行成為修行的主要修行 心,法身。 你看到所有這些東西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嗎? 或者你會問,“她到底在說什麼?”

[關於翻譯術語的漢語對話]

丹祖尊者: 我理解她選擇的術語更接近 巧妙的手段. 並非方法方面的所有內容都是 巧妙的手段 一定。

尊貴的土登秋準 [VTC]: 但它確實接近。 其他問題。 請問你喜歡什麼。

聽眾: 那麼我們可以修持什麼法門,同時讓我們修福德慧,道的法慧面呢?

職業訓練局: 在你做你的之前一起做 冥想 在空虛和無私的基礎上,你產生 菩提心. 為什麼要修空無我和四念處? 這樣你就可以成為 為了一切眾生的利益。 這是結合方法和智慧的一種方式,所以你可以同時做這兩件事。 另一種方法是,每當您進行日常活動或社交工作時,您都可以使用 菩提心 動機,但你要記住,那個行動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沒有內在的存在,但卻名義上存在。 所以假設你正在給外行人上課。 你生成 菩提心 作為你上課前的動機。 課程結束時,你 幽思 一點關於空虛和無私。 通過思考我們所謂的“三環”,我們的行為中有三件事相互依存而存在,這意味著它們沒有內在存在。 例如,這三個要素,假設你剛剛教了一堂課。 所以你自己作為班級的老師。 你沒有本性存在。 沒有我喜歡的大,“我教過一個班。” 相反,我們所說的“我”是依賴於 身體,思想,我們所有的條件和經驗。 當你這樣做時,你就是在引入智慧的一面。 “我”作為那個做它的人是空的並且依賴地存在。 我所教的人,也是空無自性而依存。 第三,授課之業,其學之業,亦是因緣多而有,故是空性。 這是個好問題。

其他問題。

聽眾: 在我們的生成實踐中 菩提心. 例如,如果我們只是吃土豆並生成 菩提心 以那種方式,但我們實際上並沒有直接利益眾生。 我們是真的在利益眾生,還是要等到自己有所成就,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職業訓練局: 顯然一個 比任何人都更能利益他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都努力成為一個 . 在成為一名 ,是的,我們的行為可以造福他人。 一起吃土豆 菩提心 和吃土豆有很大的不同 附件. 最後,土豆在你的肚子裡,這兩種方式都是一樣的。 但如果土豆進了你的胃 附件,那麼你已經創造了負面的 因果報應. 的思想 附件 很小很窄。 “哦,看,有人給了我一個土豆,那是因為我很重要。 他們給了我土豆。 我有最漂亮的土豆,它都是我的,我不會與你分享。 這是我的土豆。” 然後你吃土豆,一直在吃,“嗯,多好吃的土豆啊。 我很享受。 所有那些沒有土豆的窮人都沒有我這麼幸運。 可憐的傢伙。 百勝百勝。

而如果你吃一個土豆 菩提心 念誦飯前的五觀。 還記得他們嗎? 你每天都背誦它們,對嗎? 前四個幫助我們淨化我們的動機,最後一個,我接受並食用這種食物以達到完全覺醒,那就是 菩提心 動機。 如果你吃土豆 菩提心,你覺知到眾生的恩德,你想要回報眾生的恩德,你正在培養修行的勇氣。 菩薩 小路。 但隨後有人會說,“你仍然只是在吃那個土豆。 那如何利益一切眾生?” 因為 菩提心 動機,你吃土豆的行為太善良了。 你這樣做是為了保持你自己的 身體 活著,才能修行佛法。 通過修行佛法,你可以擁有智慧、慈悲和 巧妙的手段 最好利益眾生。 你吃土豆的全部原因是你正在引導自己走向佛道,這是非常有益的。

你現在可能不是在直接利益眾生,但你在做的是積累功德,成為一個眾生。 . 當你是一個 ,你能以最殊勝的方式利益眾生。 甚至在那之前,當你是一個 菩薩,你可以為有情眾生帶來不可思議的利益。 然後在你吃完你的土豆之後 菩提心,你有這樣的想法,“我吃它是為了維持我的生命,以便我可以利益他人。” 然後,無論你能做什麼來利益別人,你都會懷著非常快樂的心去做。 這對你有意義嗎? 記住,要成為一個 菩薩, 後來成為 ,我們需要積累這麼多因。 如果我們可以通過 菩提心 發心,那麼這真的能幫助我們非常迅速地積累成佛因。 我敢打賭,如果你把土豆和 菩提心 而不是和它一起吃 附件.

聽眾: 為了利益眾生,我們需要各種資源,無論是物質資源,還是人力資源。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如何產生並採取行動 菩提心? 舉個例子,也許我正在做一個項目,我沒有足夠的志願者,而另一個團隊有很多志願者,我該怎麼辦? 或者也許我有很多志願者而他們沒有,我會放棄我的志願者嗎? 我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工作 菩提心?

職業訓練局: 我們可以看到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是多麼容易出現。 “我在做這個項目,這個項目是整個寺院最重要的項目。 還有這個部門,他們的志願者比我還多,這不公平!” 而且,“我什至要求人們做事,他們甚至沒有做對,他們把這一切都留給了我。” 那有可能發生,不是嗎? 你如何改變它 菩提心 是,首先你會想,“如果我的資源有限,那與我的 因果報應” 也許在過去,我是一個懶惰的志願者。 誰? 我? 我永遠是最好的。 好吧,也許在前世的某個時候,我可能是一個糟糕的志願者,而且完全不可靠。 發生在我身上的正是我對別人所做的。 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如果我不喜歡結果,我最好停止創造原因。

以後我最好做一個非常熱心的志願者,幫助別人。 與其嫉妒其他部門有更多的志願者和“好”志願者,不如慶幸。 他們能夠以良好的方式開展項目並且擁有資源,這真是太棒了。 我真的很高興,因為無論他們做什麼,都是為了讓每個人受益。 所以我沒有所有的資源,我可能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我可能需要工作更長的時間。 但這是我訓練成為一名 菩薩. 如果我能以快樂的心態做這項工作,想著所有將從我的工作中受益的人,那麼我做這件事就會創造很多功德。

讓我們坐幾分鐘。 我稱之為消化 冥想. 坐幾分鐘。 想想你今晚聽到了什麼。 審查它。 特別要記住重點,以便在你離開之後和接下來的幾天裡,繼續思考你從今晚的講座中學到的對你的修行有價值的東西。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