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正念的對象和要克服的誤解

正念的對象和要克服的誤解

一系列關於四念住的教法 昆桑格北 5 年 8 月 2016 日至 XNUMX 日,俄羅斯莫斯科附近的靜修中心。教義為英文,附俄文翻譯。

  • 注意五 戒律
  • 世俗和佛教正念練習的區別
  • 正念的四個目標
  • 四大誤區要克服

四處正念閉關01(下載)

我們要和 . 是一個非常適合去度假的人。 他沒有睡過頭,也沒有脾氣暴躁,他總是很合作。 所以,我們也不應該睡過頭,[我們應該]性情愉快,合作。 當我們閉關時,有一些指導方針對每個人都有好處,因為它們讓我們團結在一起,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相互支持。 

這是五個 戒律 我們將在撤退期間保留它。

第一個是放棄殺戮。 我不認為你會在這裡殺任何人。 此外,不是動物或昆蟲。 每個眾生最寶貴的財產就是自己的生命。 如果我們保持 箴言 不殺生,那麼我們周圍的每個人都會感到安全,沒有人會害怕,這將成為對世界和平的真正貢獻。 有時我們看著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然後我們會想,“我的天哪,呃,我能幫上什麼忙?” 但如果我們只保留一個 箴言,如棄殺,意義重大。 它有助於世界和平。 所需要的只是一個不保留它的人 箴言 徹底顛覆社會。 

第二個 箴言 是為了避免偷竊,所以不要拿沒有免費給我們的東西。 再一次,這確實有助於彼此感到安全,因為這意味著無論我們把東西放在哪裡,都沒有人會拿走並據為己有。 

第三 箴言 是為了避免不明智和不友善的性行為。 在撤退的背景下,不會有任何性行為。 這讓事情變得非常簡單,因為這樣你就不需要擔心穿上好衣服讓你看起來對某人有吸引力,你也不需要想,“哦,他在哪兒散步 冥想. 我會走路 冥想 附近。” 你不需要考慮這些。

四是摒棄謊言,尤其是修行上的謊言,讓人以為我們得到了自己沒有的證悟。 當然,還有我們說的所有其他謊言。 此外,重要的是不要對自己撒謊。 我們對自己撒謊的一種方式是自言自語,當我們說:“我是一個如此糟糕的人,我什麼都做不好。” 當您真正查看這些陳述時,它們是不正確的。 我們應該摒棄那些虛假的陳述,即使是為我們自己考慮。

然後,沒有麻醉劑。 因此,這意味著煙草、酒精、非法藥物和濫用合法藥物。 但是,如果您有處方藥並且按照醫生的指示服用,一定要繼續服用。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我們都同意按照這五項準則生活,那麼我們就可以以非常和平、和諧的方式共享空間。 我認為大多數人來這裡是為了靜修,因為他們想學習如何獲得內心的平靜。 這是一種方法。 

我們這次靜修的主題是正念四處。 當我們注意到我們的 戒律——注意我們的 身體 移動,注意我們如何使用我們的語言——這是四念處的一部分。 我建議我們保留這些 戒律 懷著慈悲的動機,希望他人獲得快樂,遠離痛苦,然後出於對彼此的尊重,在這些準則中共同生活,知道這將為我們所有人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環境。

慈悲心是我們在閉關期間要談論的主要事情之一。 有時我們會想,“哦,是的,我會對世界另一端正在挨餓的人們表示同情。 遠方的陌生人,我憐憫他們。 但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做我不喜歡的事,我沒有同情心。” 這是真的,不是嗎? 有時更容易產生同情心——“哦,非洲某個地方的所有那些人……”但是你打呼嚕的室友呢? 哦! 糟糕的! 我們必須對生活中與我們共享空間的人產生同情心。 活出我們的同情心的一種方法是保持 戒律

在與線 箴言 不是說謊,通常在務虛會期間,我們也有時間一起保持沉默。 我提議我們保持沉默直到每天午飯後。 下午可以談,但只能談佛法。 不談運動,不談購物,只談佛法。 晚飯後再入靜,晚飯後一直靜到第二天午飯後。

我知道對某些人來說,沉默可能有點可怕,因為在他們的家庭中,當一片沉默時,就意味著有人瘋了,快要爆發了。 但這不是我們保持沉默的原因。 出於對彼此的尊重,我們保持沉默,這樣我們就有時間和空間成為自己的朋友,而不會被太多的談話分心。 

此外,當我們保持沉默時,我們就不需要創造個性並告訴其他人關於我們的一切。 “這是我的名字,這是我所做的,這是我喜歡的,這是我不喜歡的,這是我旅行過的地方,這是我的。” 都是關於我的。 我們不需要那樣做。 這是創造個性和身份的一個很好的突破。 沒有人關心你做什麼工作,沒有人關心所有這些事情,所以你只有一些空間來做你自己。 我們都在這裡一起學習 的教導,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表現出對彼此的同情和尊重的一種方式是準時到達。 因為如果我們打坐時有人遲到,就會打擾到其他人。 就在我說,“當人們遲到的時候,”貓走了進來。她知道這是她最後一次進來的機會。

每節課我們都會以禱告開始。 祈禱的目的是調整我們的思想,使我們按照偉大上師的思維方式思考。 擁有書面經文的好處在於它告訴我們要嘗試和培養良好的態度和情緒。 在我們度過週末時,我將解釋不同背誦的含義。 誦經是你培養與諸佛菩薩的個人關係的時間。 因為當我們背誦它們時,我們不只是對著空虛的空間稱呼它們; 我們形象化 眼前虛空,諸佛菩薩圍繞。 

[旁白:你應該留下來聽教。] 在寺院,當我們有教法時,我們把所有四隻貓都帶進來,這樣它們就可以通過聽法在他們的心中種下一些好的種子。 他們在整個過程中都在睡覺。 有時,我認為人類也是如此。

當我們觀想諸佛和菩薩時,我們想像他們的身體是由光構成的,他們正以非常喜悅和完全接納的態度看著我們。 我認為這很重要,因為我們中的一些人很難想像人們會以 100% 的接受度看待我們。 有人有這個問題嗎? 你想到的 就像,“哦,他是個權威人物。 他不會同情地看著我。 他會凶狠地看著我——‘你做得好嗎?’”不, 不會那樣看我們的。 所以,我們也不應該那樣看待自己。 我們想像 與他的 身體 光,看著我們真的很高興,因為我們正在做一些美德和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不僅觀想眼前的諸佛菩薩,還觀想我們被一切眾生包圍著。 這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們想到要修行時,我們認為我們要到一個山洞裡獨自一人,遠離那些討厭的眾生。 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都和我們一起,坐在諸佛菩薩面前。

此外,你不喜歡的人,你想像坐在你面前。 所以,要見諸佛菩薩,你必須要見你不喜歡的人:敵人。 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找到一些方法來與我們自己心中的那些人和解。 因為你要做什麼? 你要對 ,“願一切眾生皆得樂及其因”,然後,坐在你面前的是誰? 你的敵人。 而你在想,“願他們都擁有快樂和快樂的因; 但是那個——從來沒有! 那是行不通的。 

所以,我們必須讓每個人都參與到我們的修行中。 這不是要逃避任何人或任何事。 因為無論如何,你會去哪裡與其他生物沒有關係的地方? 我們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那個宇宙中都有我們周圍的眾生,我們逃不掉。 所以,它真的是在向我們強調,在我們的精神修行中,我們正努力努力向有情眾生敞開心扉,同時產生智慧,使我們能夠極大地利益他們。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談論智慧和慈悲——我們正在努力培養的這兩個方面。 當我們念誦經文時,我們在想,我們正在帶領我們周圍的所有這些人產生這些想法,並與我們一起念誦這些念誦。 我發現這非常有幫助,尤其是包括那些我不喜歡的人,並想像他們通過背誦這些祈禱文來培養積極的心態。

在修道院,有一種做法是我們進行大量的跪拜,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常常想像整個美國國會和所有聯合國領導人都在我身邊。 因為,通常,我不了解你,但我並不總是喜歡我國家的政客,所以想像他們也向政府鞠躬對我很有幫助 和吟唱。 但我想如果有人告訴唐納德特朗普我在想像他向 ,他可能會發作。 但他真的需要低頭 . 是的? 好吧,所以,你可以把任何你想要的人放在那裡,想像他們創造了一些美德,培養了謙遜和信心。 

我們現在就做背誦,然後我們會直接進入一些無聲的 冥想. 在無聲的 冥想,首先掃描您的 身體 並釋放任何壓力。 然後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或者在上唇和鼻孔,觀察感覺,或者在你的腹部,觀察你腹部的起伏。 你正念的對像是呼吸。 你使用另一種心理因素,稱為內省意識,不時檢查你的正念是否在呼吸上,或者你是否被其他事情分心了。 如果你分心了,不要說,“哦,我又來了。 我太心煩意亂了,”只要注意到它,然後將你的注意力帶回呼吸上。 這有點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他跑了,你把他們帶回來,然後他們又跑了,你又把他們帶回來。 所以,如果你的注意力轉到別的地方,你就把它帶回來,它去了別的地方,你就把它帶回來。 最終,你的注意力開始停留在原地。 

動機

讓我們培養我們的動力。 回顧我們有成為完全覺醒者的潛能,讓我們懷著強烈的意願去利用這種潛能,根據它採取行動,發展和培養通往完全覺醒的道路。 懷著強烈的自信和能夠真正利益社會和眾生的強烈願望,讓我們發心去發展我們的心,讓它成為一個完全覺醒的心。 . 培養那種無私的意圖作為你參加靜修會和來到這裡的理由。

教授

我將在這裡使用一段經文,是傑尊確吉堅贊 (Jetsun Choekyi Gyaltsen) 寫的,他是為印度色拉傑寺編寫教科書的大師。 這是從他對一篇名為 明證莊嚴, 或者 阿毘沙彌耶羅,這是他們在修道院學習的偉大的主要文本之一。 我從在西藏文獻檔案館任教的格西索南仁欽,以及尊者 達賴喇嘛. 在寺院裡我教過它,我們已經閉關修持這本法本,四念處的修持,人們真的很喜歡這種修持。 這是與我們的 Theravada 兄弟姐妹分享的一種做法,所以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做法, 教導。 它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因為我們建立正念或理解, 身體,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思想,以及其他 現象.

正念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實踐 佛法. 我知道社會上普遍教授正念,但現在社會上普遍教授的正念與我們在佛教傳統中練習正念的方式有點不同。

你可以練習類似的技巧,但根據你的哲學觀點和動機,你得到的結果會大不相同。 所以,我認為,至少在我的國家,當人們做正念時,當心理學家和教練以及人們教導正念時,他們不是佛教徒,目的只是幫助人們放鬆而不是壓力太大。 然而,作為佛教徒,當我們修習它時,我們修習的是四正念,而不僅僅是呼吸的正念。 它是在避難所完成的 , 佛法, 和 僧伽,它是用 心願 離於輪迴。 而且,作為大乘修行者, 心願 成為圓滿覺悟的諸佛,能夠利益一切眾生。 我們正在用佛教的世界觀來修行,我們將要進入——佛教的世界觀,意思是聖賢的四諦。 我們也帶著空虛或無私的意識來做這件事,因為 終極本性 of 現象. 因此,根據所有這些其他因素,我們練習正念的方式變得獨一無二——這與常規社會中的做法不同。

文中的第一個大綱談到我們要觀察的對象,我們要將正念放在什麼上面。 在這裡,這是我們的普通 身體,普通的感受,我們的思想,和 現象 在一般。 

當我們談論 身體, 分為三種 身體. 一種是外在 身體,這意味著我們在環境中看到的、聽到的、嚐到的、觸摸到的、聞到的一切——所有這些物體——它也可以意味著物理 身體. 第二個是內部 身體,在我們的眼、耳、鼻、舌、和 身體,這使我們能夠將外部對象與意識聯繫起來。 那些感官力量是內在的 身體. 第三個是 身體 那是內在的和外在的,它指的是更大的感覺器官,它容納著微妙的感官力量,指的是我們的眼球和耳朵的機械裝置——馬鐙和錘子——以及那些更粗糙的感官對象。 

然後,關於感受——第二個目標——有三種感受:快樂、痛苦和中性。 有時我們翻譯不同,說快樂、痛苦和中性。 兩種翻譯的意思是一樣的。 在英語中,“感覺”這個詞有時被用來表示“情緒”。 在這裡,感受並不意味著情緒,它只是指愉悅、痛苦或中性的感受。 

那麼,第三個所緣,心,就是指我們的六種主要意識。 我們有視覺意識、聽覺意識、嗅覺意識、味覺意識、觸覺意識和意識——這六種。 每當我們有某種知覺或認知之類的東西時,我們就有了一個原始心,它是這六個心之一。 與它一起存在的還有心所,它們對那個心執行特定的功能。 所以在這裡,心,第三個對象,指的是主要的意識,和 現象 泛指一切非感受的心理因素。 這些心理因素包括情緒,但它們還包括,例如,意圖、注意力、專注力、智慧——心的各種不同方面。 我們想要製服其中的一些心理因素,因為它們會妨礙我們過上有道德的生活,並妨礙我們獲得靈性的證悟。 其他心所是非常善的,我們想要提升和增加它們,因為它們會幫助我們走上正道。

然後文本說那四個對象的原因(身體、感覺、思想和 現象) 是我們正念關注的所指對像是為了阻止幼稚的有情眾生(也就是我們)產生四種誤解。 現在你可能會說,“等一下,我不是一個幼稚的有情眾生。 我是成年人,我知道我在做什麼。” 好吧,與直接看到現實、不被表象所迷惑的艾莉亞眾生相比,我們就像小孩子一樣,什麼都誤解了。 

所以,我們可能需要在這裡改變我們的身份。 與其想“我是成年人,我負責”,不如想“我是初學者,我正在學習”。 只有當我們有謙虛的態度時,我們才能真正學到一些東西。 當我們很狂妄自以為什麼都知道的時候,當然就什麼也學不到了,這就成了我們的障礙。

我們試圖克服四種觀念。 第一個是 身體 作為身份的基礎或住所:“我”。 這意味著當我們想到“我”時,我們通常會想到我們的 身體 不知何故,“我”或“我”在這裡的某個地方,與這個有關 身體. 在我們死去的時候,在我們與此分離的時候 身體,我們的頭腦說,“我想要另一個,因為我想繼續存在。” 這使得 因果報應 成熟並推動我們進入下一次重生。 我們圍繞自己形成了很多身份 身體. 我們的種族身份取決於我們的膚色,我們的性別身份取決於我們擁有的器官,我們的民族身份取決於我們擁有這個 身體. 我們在某個年齡段的身份取決於我們 身體. 我們健康或生病的身份取決於 身體. 你明白我們有多看我們的嗎? 身體 並創造關於它的身份? 

但是當我們真正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那些身份都是我們的思想所構成的。 因此,例如,我們的民族身份——我們憑什麼說“我是歐洲人、我是德國人、我是俄羅斯人、我是美國人、我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我是中國人?” 我們這樣說的依據是什麼? 它以某種方式指的是我們的 身體. 但是當我們分析時,你能發現你的任何東西嗎? 身體 那是你的國籍? 我們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不是嗎? 但依據是什麼? 當你看著你的 身體,你能找到俄語嗎? 還是美國人? 還是法語? 還是馬來西亞人? 你能在你的某個地方找到它嗎 身體? 如果你看看你的 身體,你能找到任何屬於你的國籍嗎? 絕對沒有。 有點不可思議,不是嗎? 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的民族認同是如此重要,但它都是虛構的。 特別是如果你碰巧住在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的邊界附近,有時候你的民族認同就是這個,然後他們打仗,這一方贏了,那麼你的民族認同就是那個。 然後幾年後,它變成了這個。 你真的可以看到把這麼多注意力放在 身體,但這就是這種 冥想 正在幫助我們看到。 

然後是第二個——感受。 感覺是享受那種身份的基礎。 所以,感覺是我喜歡的或我使用的。 這是我對快樂、不快樂或中性的感受——我所體驗到的。 我們真的沉迷於我們的感覺。 因為我們都想體驗快樂和幸福,不是嗎? 我們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尋找它。 你有沒有註意到我們多麼努力地尋找幸福? 當你吃食物時,你的飯菜有幾種不同的菜餚,每一口我們都會在我們的勺子或叉子上放一定量的不同食物,我們認為這會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樂趣。 當你進來的時候,就像,“哦,我的座位在哪裡? 哦,那是我喜歡的坐墊嗎? 這把椅子舒服嗎? 為什麼有人得到比我更舒服的坐墊?” 閉關時我們抱怨什麼? “太熱了,太冷了。” 我們不喜歡這裡的食物。 “我的坐墊太軟了。 我的床太硬了。” 這一切都與快樂、痛苦和中性的感覺有關。 正確的? 你抱怨很多嗎? 我有博士學位。 在抱怨。 是的,我是抱怨的專家。 你需要抱怨什麼,問我。 因為我的心非常執著於這些感受,我只想要愉悅的感受,我不要不愉快的感受。 

觀察我們每天的行為,看看我們是多麼沉迷於愉快的感覺,以及我們是多麼討厭不愉快的感覺,即使是最小的不愉快感覺,也是非常有趣的。 我們在閉關時總是拿這個開玩笑,因為每次閉關,有人要關窗,有人要開,有人要中途。 特別是如果你正在做一個 口頭禪 撤退。 在會議期間,您不得從墊子上站起來。 有時房間裡太冷了,為了利益眾生,你偷偷走過去關上窗戶,希望沒人看到。 而你靜靜地坐下。 然後,五分鐘後,你旁邊的人太熱了。 他們覺得很不舒服,所以他們站起來打開窗戶。 然後你注意到它並且你很冷。 你會生氣。 你起身再次關閉那個窗戶。 然後你旁邊的人會非常生氣,因為他們不舒服,他們太熱了。 很快我們就有了一場世界大戰,一場小型世界大戰。 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與他人爭鬥的快樂和不愉快的感覺,導致我們對某些東西變得貪婪。 

所以,這是第二個誤解——感覺是我們使用和享受的,它們是我的感覺。 這裡的第三個錯誤觀念是頭腦是身份的現實。 換句話說,我們認為我們的思想就是我。 所以,“我”,這個人,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某個地方 身體,但是當我們想,“我到底是什麼? 我腦海。” 當我們想到下一世時,我們會想到我們的思想會繼續下一世,因為我們就是這樣。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表明他認為他就是他的思想,因為思想就是思想。 但我們不是我們的想法。 我們稍後會討論這個。

然後 現象——這裡指的是所有其他心理因素。 一些 現象 是我們身份中令人不安的因素,比如貪婪, 憤怒, 怨恨; 他們擾亂了思想。 然後是其他心理因素,如信心或信心、智慧、慈悲——這些東西是淨化我們身份的元素。 我們可能會問,“嗯,為什麼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 這是因為我們把所有這些事物都理解為本來存在的、獨立存在的。 另外,因為在我們生命的不同時期,我們會想,“我的 身體 是我,我的感受是我,我的思想是我,所有這些其他心理因素都是我。” 克服這四種觀念有助於我們不執著於“我”,執著於“我”。 

我們通常非常執著於這些,建立一個身份,然後想,“這就是我。 我必須保護我的 身體,我的感受,我的思想,我的精神因素——這就是我,我必須保護它。” 然後這種態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問題。 

我想我們會在這裡暫停。 也許你有問題和意見。

課程對象:: 說到的時候 身體,民族身份是虛幻的,但健康或不健康等事情屬於我們身體的特定特徵。 類似地,根據我們的種族身份,如果我的皮膚是黑色的,那麼我就是黑色的。

尊者圖登卓龍 (VTC): 是的,但這一切都存在於傳統層面上。 我們的問題是我們認為我們天生就是那樣。 例如,與其說“我不健康”,不如說“哦,我不健康,我的天哪! 這意味著我可能會在下週死去。 這很糟糕! 我必須去看醫生,我必須告訴我所有的朋友我病得很重。” 我們不停地談論我們的健康。 所以,你看,只有一個因素,然後我們的頭腦就對它進行了所有這些闡述。

與種族認同相同。 膚色就是膚色,沒什麼大不了的。 重要的是我們有皮膚,它是有目的的。 但是我們的迷惑心並不滿足於此,我們說:“這個膚色比這個膚色好”,“有這個膚色的人有這些才能,有那個膚色的人有那個才能。” ” 然後我們編造各種垃圾,我們對彼此有偏見,我們吵架。 依據是什麼? 基於構成我們皮膚顏色的化學物質。 所以,這就是我們在這裡得到的。

課程對象::如果我們放下或完全放棄自我感,我感,這個將要重生的我,那麼如果我們不接受,那麼我們修行的目的是什麼? 菩提心 考慮到?

VTC: 我不確定我是否理解。 我們正試圖放棄我的感覺,而你問如果我們不為了利益他人而修行,我們的修行有什麼用?

課程對象:: 問題的要點是,如果我們放開我,那還剩下什麼? 如果我已經不在了,我為什麼還要關心剩下的呢?

VTC:好的,有兩個我——存在的我和不存在的我。 存在的我只是通過依賴於 身體 和頭腦。 我們的問題是我們不滿足於僅僅通過指定而存在的我,我們認為有某種東西是真正的、真正的、固有的、獨立的,我。 但是當我們尋找這樣一個我時,我們找不到任何可以識別並說“就是它”的東西。 所以,那個具體的、可以說是比喻具體的“我”是不存在的。 我們需要做的是意識到它不存在。 我們之所以需要了悟這一點,是因為執著它會使我們生氣、執著、怨恨,並使我們束縛在輪迴中。 然而,當我們意識到那個具體的自我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存在時,仍然存在僅僅通過指定而存在的自我——那個存在。 

換句話說,我們存在,但我們並不以我們目前認為存在的方式存在。 我們正在努力做的是消除我們心中所有認為我們以所有這些錯誤方式存在的誤解和錯誤的執著。 因為所有的執著都是我們所有痛苦的根源。 這是一個微妙的點; 你真的需要考慮一下。

好吧,那就奉獻吧。 想想休息時間的教導。 因為教學只是一點點。 當你在休息時間思考它時,你會明白真正的意義 冥想 會話。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