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沉默

談到沉默

2015 年文殊菩薩和大威德金剛冬季閉關期間的一系列教法和簡短會談的一部分。

  • 靜修期間保持沉默的目的
  • 沉默地看著我們的舊交往
  • 檢查說話的動力
  • 閉關中的沉默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 騰出一些空間來檢查我們創造的身份,開始拆除它們
  • 在向另一個人提出問題之前研究和冥想我們的問題的好處

談到沉默(下載)

我想談談靜默,因為靜默是閉關的關鍵部分。 人們常常對沉默感到有點緊張,或者他們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們認為這意味著關閉並且不與其他人交流。 有時在家庭中,如果餐桌上一片寂靜,這意味著某人真的很生氣,很快就會發生爆炸。 然後你來到這裡,你所有與沈默的舊聯繫都像“某人瘋了......他們不友好......他們不喜歡我......我無法溝通......”。 所有這些不同類型的先入之見都來了。

我認為重要的是要確保這裡的沉默不是因為任何這些事情。 這是因為我們來這裡的目的都是為了審視自己,淨化我們的思想,做一些密集的工作,當我們說很多話時,我們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尤其是當我們說話時,我們創造了一種個性。 我們談論我喜歡什麼,我不喜歡什麼,我去過哪裡,我和誰有關係,我的關係中的問題,我有什麼樣的職業,等等。 我們只是創造瞭如此多的身份和如此多的觀點(當然,我們不認為是觀點,我們認為它們是我們的真實身份),然後我們將它們告訴其他人。 當我們試圖真正檢查我們內心的那些觀點和那些自我認知時,這對我們的大腦毫無幫助。 冥想 並真正問自己,“這些是真的還是假的?”

保持沉默為我們自己提供了一種心理空間,我們不需要創造一個身份來說服其他人,或者一個身份來說服自己,或者一個身份來鞏固。 我們真的讓自己擺脫了必須創造這種身份,所以在我們的 冥想 我們可以檢查我們已經創建的大量身份,並嘗試拆除其中的一些。 所以沉默對我們有益。 這也有利於其他人,因為其他人也在嘗試做這種內部工作,通過保持沉默,我們尊重他們 冥想 實踐。 因為如果我們聊天或開始談論這個和那個,我們不僅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還會分散其他人的注意力。 沉默是出於自尊和對他人的尊重。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說話 在所有. 你知道,“那壺開水快要倒在某人身上了,佐帕,你保持沉默,所以,你知道……” 我的意思是,來吧。 因此,當出於安全原因需要時,我們當然會交談。 但我們只是想真正...... 它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來看待這種無時無刻不在談論的動力。 我總是想添加我的意見。 不管怎麼說,我想添加我的觀點,我想添加我的故事,我想留下一個印記。 就像......不這樣做是什麼感覺? “他們怎麼會知道我的存在? 如果我不能提供意見,我怎麼會認為我是一個聰明人呢?” 好的? 因此,讓我們停下來,真正監控自己說話的動機,以及說話對“我”的構建有什麼作用,是非常有趣的。 並問自己,我們說話的動機是什麼? 有多少是給我的,有多少是給別人的? 對方真的需要聽我說的話嗎? 因此,這是一個真正停下來觀看並提出這類問題的好機會。

當然,當我們有教法時,我說:“有什麼問題嗎?” 那麼問一個問題就好了。 或者當我們有一個討論組時。 但有時甚至看我們的問題,因為有時所有這些問題都會彈出,我們傾向於而不是去思考它們並嘗試自己回答它們,或者去圖書館並在書中查找答案,“嗯,我'只要問別人,然後他們會告訴我答案,我不需要考慮它,我不需要自己研究它......“ 沒有想到也許自己思考它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並且研究它也是,如果我們必須投入一些精力,我們可能會更好地記住答案。 然而,如果我們只是依靠別人告訴我們答案而不必自己考慮,那麼我們通常不記得了,以後我們會再次問同樣的問題。 因為我們得到了答案,所以我們把它寫下來,然後我們就忘記了。 我們沒有考慮。 因此,即使有問題出現在我們面前,也要稍微考慮一下。 把它們寫下來,但在你的 冥想. 在休息時間去看看其中一本書,如果你能找到答案。 或者收聽其中一個在線講座,嘗試找到答案。 如果您仍然找不到答案並且您已經考慮了一段時間,那麼請提出一個問題。 但這對我們自己研究事物以及尊重他人的時間來說可能是一些非常好的實踐。 所以這樣做是件好事。

有很多人給我寫私人問題,我不得不做出決定,要么寫書,要么回復電子郵件,但我沒有時間同時做這兩件事。 所以有些人,你知道,我可能會回答一兩個問題,然後他們每隔幾天就會發送一個問題。 我可以說他們根本沒有考慮我給出的答案。 他們也沒有在提出問題之前考慮過這個問題。 所以我通常不回答。 然後有趣的是他們通常會忘記它。 因為有一天這個問題突然出現,他們想“哦,好吧,我會得到這樣的即時答案”,但第二天他們就忘記了。 然而,如果你真的在冥想,你想為某件事找到答案,它會一直留在你身邊,你會思考它,然後你以這種、那種方式和另一種方式看待它。 然後當你問一個問題時,你的問題背後有一些想法。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