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善待自己

相應部 3.4

一群青少年鞠躬
Photo by 舍衛城

在舍衛城。 拘薩羅王波謝那地坐在一旁,對世尊說:“尊者,在此,當我獨自隱居時,我的心中生起這樣的念頭:‘現在誰把自己當作親愛的,誰把自己當作敵人?' 然後,尊貴的先生,我想到:‘那些從事不當行為的人 身體,言語和思想將自己視為敵人。 即使他們可能會說,“我們自視親切”,他們仍然把自己當作敵人。 是什麼原因? 由於他們自願,他們對待自己的方式與敵人對待敵人的方式相同; 因此,他們將自己視為敵人。 但那些從事良好行為的人 身體,語意視自己為親。 即使他們可能會說,“我們視自己為敵人”,但他們仍然視自己為親人。 是什麼原因? 由於他們自願,他們對待自己的方式就像親愛的人對待親愛的人一樣; 因此他們把自己當作親愛的。'”

“原來如此,偉大的國王! 原來如此,大王!”

(該 然後重複帕謝納迪王的全部陳述並添加以下詩句:)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當成親愛的
人不應與惡為伍,
因為幸福來之不易
做錯事的人。

當一個人被終結者抓住時(死亡)
當一個人拋棄人類狀態時,
什麼可以稱為真正的自己?
去的時候帶什麼?
接下來是什麼
像影子一樣永不離去?

功與惡皆有
一個凡人就在這裡做的事:
這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這個去的時候帶走;
這就是接下來的內容
猶如影子,永不離去。

故應行善
作為未來生活的收藏,
功德是對眾生的依托
(當它們出現時)在另一個世界。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創始人。 據信,他主要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紀之間的某個時間在印度東部生活和教學。 佛陀這個詞的意思是“覺悟者”或“覺悟者”。 “佛”也被用作一個時代第一個覺醒者的稱號。 在大多數佛教傳統中,釋迦牟尼佛被認為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至尊佛陀。 佛陀在他所在地區常見的沙門(出離心)運動中教導了一種介於感官放縱和嚴厲禁慾之間的中道。 後來,他在印度東部地區如摩揭陀和寇薩拉等地任教。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主要人物,他的生平、言論和戒律在他死後被總結並被他的追隨者背誦。 他的各種教義集以口頭傳統流傳下來,並在大約 400 年後首次致力於寫作。 (生物和照片由 維基百科)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