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我真正的信仰是善良

我真正的信仰是善良

一個女孩寫作的照片:沒有善舉再小也不會浪費。
正如我們喜歡被友善對待一樣,其他人也一樣。 (攝影者 分裂)

5 年 1999 月 1992 日,佛法友誼基金會的許多成員很高興聆聽仁欽康卓秋傑在中心的開示。我想你可能想更多地了解這位非凡的人,所以想分享我在 XNUMX 年 XNUMX 月對她的採訪。

西藏流亡政府噶倫(部長),前西藏婦女協會會長,尊者的小姨子 達賴喇嘛, 仁欽一直是 TWA 為幫助印度的西藏難民社區而開展的眾多社會福利項目背後的靈感和能量。 在其他項目中,西藏婦女協會正在建立日託中心,用藏語為兒童印刷故事書,促進衛生和環境清潔,照顧老人和病人,並為新近的難民修女建立新學校和修道院. 仁欽拉曾擔任衛生和內政部長,並在過去七年擔任教育部長。 儘管她取得了成就,但她的謙虛、謙遜和對他人的感激之情閃耀著光芒——一個將修行融入生活的好榜樣。 我和仁欽相識多年,很高興能與她更深入地討論她的社會佛教哲學。 標題, 我真正的宗教是仁慈, 是尊者的引述 達賴喇嘛 很好地表達了仁欽的態度……


尊者圖登卓龍(VTC): 佛教徒對社會服務的態度是什麼?

仁欽康卓秋傑 (RKC): 佛教賦予它重要的地位。 在佛法修行中,我們訓練自己忘記自己的需要,注意他人的需要。 所以當我們從事社會服務時,我們是在走這條路 顯示。 雖然我是居士,但我相信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出家。 當我們分析原因時,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個 修道院的 使一個人更容易為人類服務:一個人放棄簡單地為自己的家庭服務而為人類家庭服務。 大多數外行人都忙於自己家庭的需要。 然而,我們可以認識到我們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需求是相同的,因此想要為他人的福利而努力。 因為他們有專業技能,外行人通常更了解如何提供幫助。 問題是沒有多少人選擇這樣做。

職業訓練局: 但是我們在藏區並沒有看到很多僧人從事社會服務工作。

RKC: 確實如此。 我們住在西藏的時候,在 1959 年成為難民之前,我們沒有社會服務組織或機構。 我們有為他人謀福祉的理念,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付諸實踐。 比如在西藏,如果一個乞丐來到村子裡,幾乎每個人都會給一些東西。 如果有人生病了,情況也類似:所有的鄰居都幫忙。 這是因為我們是佛教徒。 在那些日子裡,人們不會想到為村外的一群陌生人組織社會福利項目。 然而,給予的概念一直存在。 這是首先需要的。 然後,如果一個人照此行事,其他人就會效仿。

對於 1959 年前西藏的藏人來說,第一份好工作是照顧 僧伽, 獻給寺院。 現在我看到藏人在印度和西方的變化。 人們開始考慮捐錢教育貧困兒童和建造醫院。 捐贈的概念已經存在於我們的文化中,現在由於西方人的榜樣,人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捐贈新方向。 雖然西藏在物質上落後,但它以自己的方式自給自足。 家庭單位很強大; 同一家庭或同一村莊的人們互相幫助。 人們基本上是快樂和自給自足的。 人們很少會看到無家可歸的人或生病無人照顧的人。 家庭和村莊設法幫助自己的人民,因此沒有產生大規模開展社會福利項目的想法。

1959年流亡後,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們一無所有,每個人都需要幫助,所以人們參與到為自己的家庭獲取所需的東西,卻無法幫助別人。 現在,藏人做得好的地方,他們又在製造 供品 到修道院和學校。 藏人有先幫助自己家人或村里人的習慣。 但換個角度看,這很好。 一個從你附近的東西開始,然後放大它。 如果我們不幫助身邊的人,以後就很難將我們的慷慨傳播到更大的群體。 但我們藏人確實需要擴展和更普遍地思考。 這是發生這種情況的肥沃土壤:尊者 達賴喇嘛 以這種方式指導我們,如果我們更多地討論它,那麼我們的社會服務就會擴大。 但是,如果現在沒有人採取行動,那麼未來就什麼都不會增長。

職業訓練局: 您是否認為自己是現在正在採取行動的人之一,是這個方向的領導者?

RKC: 並不真地。 我認為有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並以自己的方式提供幫助。 我們需要聚在一起,把我們的能量聚集在一起。 我可以把自己算在那些現在想開始做某事的人中。

職業訓練局: 是什麼讓您有動力從事社會服務?

RKC: 這不是我自己想到的。 尊者如此教導。 有時我們就像嬰兒,他用勺子餵我們。 他的教導和他如何生活的榜樣讓我覺得我必須為別人做點什麼。 我的丈夫,尼亞里仁波切,非常實際,從他那裡我學到了行動而不是說太多的重要性。 尊者的靈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並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 其實,這顆種子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種在我心裡了。 它長大了,我開始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我在藏族家庭的成長經歷為我播下了善待他人的種子。 此外,尊者是仁慈的活生生的榜樣。 我沒有做任何偉大的事情,但是這兩個因素——我的家庭教育和尊者的榜樣——讓我有可能做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職業訓練局: 請分享更多有關您的成長經歷如何影響您的信息。

RKC: 我媽媽起了很大的作用。 她沒有受過良好教育,也沒有老練。 她踏實踏實,心地善良。 有時她說話尖刻,但沒有人那麼在意,因為我們知道在她的內心深處,有一顆善良的心。 在西藏東部康區我們家的儲藏室裡,我母親保留了一部分 糌粑 (青稞粉,西藏的主食)留給乞丐。 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乞丐沒有糌粑了,她會很不高興。 她確保總有一些可以捐贈。 每個來的乞丐,不管是誰,都得到了一些。 長滿瘡的人來我們家,她就放下手頭的工作,替人清洗傷口,敷藏藥。 如果來我們村的旅客病重不能再遠行,她會讓他們住在我們家,直到他們康復到可以離開為止。 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女兒住了一個多月。 鄰居家的孩子生病了,不管白天黑夜,她都會去幫忙。 我的母親非常慷慨,給有需要的人提供食物和衣服。 如果我今天做任何有價值的事情,那是因為我母親的榜樣。 我的一位阿姨是一名修女,她每年都會從修道院來我們家住一段時間。 她很善良,非常虔誠。 我認為我目前對修女項目的奉獻源於她。 她的修道院是如此美麗和安靜。 這是我小時候最喜歡跑的地方。 我會在她的房間里呆幾天。 她製作了美味的太妃糖和凝乳——味道完全不同。 或許這就是我如此熱愛修女的原因吧! 雖然我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要出家,但我一直很尊重和喜歡尼姑。

職業訓練局: 尊者說了什麼特別啟發了你?

RKC: 他不斷地提醒我們,所有眾生都是一樣的。 正如我們喜歡被友善對待一樣,其他人也一樣。 停下來想像一下有人對你很好。 覺得。 如果你能把那種快樂給別人,那不是很好嗎? 所以我在努力。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自己想要快樂的願望,然後再認識到其他人也一樣。 這樣,我們就會願意給予和幫助他人。 我們必須首先確信某事,然後才能真誠地行動。 當我們自己體驗快樂,然後看到其他人也一樣時,它會激發我們付出。

職業訓練局: 怎樣才能不排斥、不執著,讓自己感受來自他人善意的快樂呢?

RKC: 這是非常可悲的:有時人們會感到快樂並想為自己保留它。 他們不想與他人分享或放棄。 但幸福就是幸福,不管是誰的。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幸福長久,就必須與他人分享。 試圖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保持我們自己的幸福實際上會讓我們更加恐懼和不快樂。 如果用燈罩蓋住燈泡,只有那一小塊區域會亮,但如果取下燈罩,整個區域都會亮。 我們越是試圖為自己保留美好的事物,我們的快樂就越是減少。

職業訓練局: 有些人害怕分享。 他們覺得如果他們給予,他們將不會有安全感,他們不會快樂。

RKC: 除非一個人有勇氣,否則很容易有這種感覺。 它來自我們的無知。 然而,當我們嘗試時,我們的經驗會說服我們,然後我們分享和給予的意願就會增強。

職業訓練局: 為了幫助他人,我們必須首先能夠評估他們的需求,然後準確地確定優先級。 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RKC: 我們所有人都希望能夠在一天之內解決每個人的問題。 但這是不可能的。 這不實用。 我們沒有時間、金錢或環境來這樣做。 現實一點很重要。 例如,如果某人家裡幾乎什麼都沒有,而我們沒有能力購買他們需要的一切,那麼我們必須思考,“讓他們繼續前進最重要的是什麼?” 並嘗試安排。 我們不需要給他們最好的質量,最昂貴的東西。 人們需要耐用且健康的東西。 給他們一些會寵壞他們的非常昂貴的東西是不明智的,因為當那個東西壞了,他們將無法再得到如此優質的東西,他們會不高興。 儘管我們願意提供最好的,但我們必須首先確定這是否可行。 如果有人嚐到了好東西的滋味,但後來又買不起了,那對他們來說就更難了。

為了能夠幫助他人,我們首先必須嘗試了解他們的處境,如果可能的話,我們自己也要親身體驗。 例如,總是住在五星級酒店並在城鎮周圍乘坐出租車的人永遠不會知道坐在德里的炎熱道路上是什麼感覺。 了解他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時與他們合而為一,與他們平等交談。 首先,我們需要培養一種純粹的幫助動機,試著對他們產生善意的感覺。 然後我們需要與他們是一,就是到他們的水平。 大多數幫助者認為自己高於他們所幫助的人。 然後向他們尋求幫助的人想要取悅他們並且並不總是坦率地談論他們的情況。 與他們合而為一意味著與他們同在:“告訴我你的問題,以便我們一起解決。 我沒有任何特殊的力量或能力來改變你的處境,但我們可以一起做到。” 我們不應該以“我是幫助者,你是接受者”的態度接近人們。 雖然很難,有時甚至不可能將自己與我們所幫助的人平等對待,但以這種方式逐漸訓練自己是很重要的。 一旦我們做到了這一點,其他人就會把我們當作他們中的一員,並會像朋友一樣與我們交談。 然後我們可以了解並優先考慮他們的需求。

職業訓練局: 為了利益他人,我們需要讓自己離開。 我們需要擺脫將自己視為幫助者的狀態。 有哪些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

RKC: 當別人不承認我們是來幫助他們的人時,那是最好的。 因此,在我們自己的心中,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到,我們和其他人在希望快樂和避免痛苦方面是平等的。 痛就是痛,不管是誰的痛,我們都要設法消除它。 如果我們這樣想,就不會因為我們在提供幫助而認為自己很特別。 相反,我們會像幫助自己一樣自然地幫助他人。 當我們與他人在一起時,有時我們可能不得不偽裝自己,以免出現“大救星”的樣子。

職業訓練局: 我們要如何抵消因幫助他人而產生的驕傲?

RKC: 我們必須不斷地讓自己退縮,因為我們有陷入這樣或那樣的想法的危險,以及向別人吹噓我們做了這個或那個。 當我十三歲的時候,我在學校的老師教我們“驕傲在秋天來臨之前”。 我想像自己在懸崖邊上,摔倒了,再也爬不起來了。 這有助於我記住自我毀滅的驕傲。

職業訓練局: 幫助他人的另一個要素是能夠準確地評估我們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我們應該怎麼做?

RKC: 這可能很困難:有時我們高估自己,有時我們低估自己​​。 所以對我來說,最好是不要過多考慮自己的能力。 我只是看看我的動機並繼續前進。 如果我們不斷評估自己和自己的能力,那麼它就會成為一種自我關注的形式。 它成為一個障礙。 有時一個問題似乎是巨大的。 如果我看整個情況,可能會覺得力不從心,我可能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但是,如果我認為“我會盡我所能”並開始行動,那麼事情似乎就會逐漸水到渠成。 我開始時沒有太多期望,並希望最好。 問題可能很大,我可能想解決整個問題,但我不向其他人承諾這樣做。 我從沒有承諾的小事做起,然後慢慢來,為更大的事情留出空間。 那樣的話,就不會存在我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然後又不得不退出的危險,讓自己和其他人失望。 我從小就是這樣保守的。 我傾向於小心翼翼,從小處著手,為成長留出空間。 我不知道想要跳進去並開始做大事是什麼感覺。 甚至在我上學的時候,我的朋友們都說我太謹慎了。 當我們參與一個項目時,我們會知道它的可行性,除非我們在看待它時粗心大意。 在承諾和行動之前仔細考慮是很重要的。 我們要仔細考慮,但如果我們考慮太多,它就會成為問題。 我們必須在做出承諾之前評估我們的能力,但如果我們評估太多,我們將永遠不會採取行動,因為情況似乎太過難以處理。

職業訓練局: 但是,如果我們根本不思考,情況最初也可能看起來難以處理。 如果我們稍微想一想,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

RKC: 確實如此。 如果我們總是認為我們可以承擔任何事情,那麼我們就有可能沒有清楚地評估事情。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總是因為害怕無法完成而對事情說不,那麼我們就有可能無法動彈。 我們需要理性思考,然後行動。 隨著我們的繼續,我們將更多地了解我們的能力。 我們需要在項目開始前和項目結束時評估我們的能力,但我們應該避免那種讓我們癱瘓的持續自我評估。

職業訓練局: 您在參與社會服務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您是如何應對的?

RKC: 碰巧有人尋求幫助,我希望提供幫助並決定這樣做,後來才知道我幫助了並不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因此,我遇到的一個困難是向一個人提供幫助,而這些幫助本可以用於幫助更需要幫助的其他人。 有時我會盡力確定如何幫助某人並做我認為最好的事情。 後來我才知道,這種幫助並沒有受到讚賞。 那個時候,我一定要問自己,“我是在幫助別人,還是在幫助自己?” 我必須檢查我最初的動機,看看它是否純粹。 如果是,那麼我會對自己說:“我已經盡力了。 那人有沒有感激都無所謂。” 很難聽到我試圖幫助的人說:“我想要這個,而你給了我那個。” 有後悔我們努力的那一部分是積極的,從而拋棄我們的美德的危險。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很難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因為我們沒有千里眼。 所以我們只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按照我們的理解去做。 幫助別人時有時會出現的另一個困難是:一旦我決定了幫助某人的最佳方式,我怎樣才能讓那個人同意讓我幫助?

職業訓練局: 這難道不是在強迫別人幫忙嗎?

RKC: 當我們確定某事是有益的時,即使那個人反對,我們也不必被嚇倒。 例如,一些新來的西藏人不習慣經常洗澡,也不願意洗澡。 在西藏沒有必要經常洗澡,但印度的氣候不同。 如果我們讓他們洗澡,那麼他們會通過自己的經歷看到我們的建議是有益的。 一位剛從西藏來的尼姑患有肺結核。 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正確診斷,她變得非常瘦。 最後我們得知她患有結核病並給了她藥。 到時候吃東西就很痛苦了。 但是儘管她在呻吟,我們還是不得不強迫她吃東西。 起初她罵我們,但正如醫生所料,她越吃越不痛。 尊者正在授時輪金剛法 引發 當時在印度的另一個地方,她非常想參加。 我不得不拒絕,因為她仍然太虛弱。 她很沮喪。 我向她解釋說:“如果你活得夠久,你就會明白我為什麼這麼說。” 因此,當我們確定我們的建議是正確的時,即使相關人員最初不同意,我們也必須繼續執行。

職業訓練局: 如果我們在評估情況時無意中犯了錯誤,後來發現我們的建議是錯誤的怎麼辦?

RKC: 然後我們從我們的經驗中吸取教訓,並儘量不再這樣做。 我們記得事先與人們交談,看看他們需要什麼,並在開始之前進行檢查,但沒有必要為犯了錯誤而感到內疚。 苛刻地評判自己會適得其反。 我們從經驗中學習。 沒有別的辦法。 我們需要對自己有一些耐心。

職業訓練局: 你如何平衡社會服務與佛法修行?

RKC: 我真的不做任何正式的佛法修行。 我對佛法的理智理解是有限的。 我承認。 但我對佛教有堅定的信念。 我以以下方式簡化了佛法以適應我自己的無知:我非常相信佛法的保護力量 三寶 (,佛法, 僧伽),但除非我值得保護,否則他們幫不了我。 所以我必須盡我最大的努力得到他們的一點幫助,然後請求它。 我和我丈夫討論這個。 他說外面沒有保護,我們必須通過觀察因果、法則來保護自己 因果報應. 我同意這一點,因為對 還不夠。 我們必須通過放棄破壞性的行為並進行建設性的行為來使自己值得幫助。 此外,我們的祈禱必須真誠無私。 尊者和 理解每個人,但除非我們為一個好的理由祈禱,否則我覺得我們沒有權利打擾他們。 那是我的宗教修行:觀察因果關係並向尊者和度母祈禱。 你如何真正區分社會服務和一般的佛法修行? 我發現佛法實踐和社會服務之間沒有區別。 如果我們以良好的動機幫助他人,那麼他們也一樣。 這樣我就不需要記住很多祈禱文和經文!

職業訓練局: 需要培養哪些品質才能持續幫助他人? 我們怎樣才能變得勇敢和堅強?

RKC: 我們必須減少自我參與,但這有點棘手。 在我們的層面上,自我就像一輛卡車:沒有它,你將如何運載東西? 我們還不能分離我們的自我。 考慮有害的方面 以自我為中心 有助於減少它,但我們不應該期望自己是完美的。 除非我們承認我們有自我——我們有無知, 附件憤怒——那麼我們就會不斷地與自己發生衝突。 如果我們說:“自我是完全不可取的。 如果涉及到任何一點自我,我就不應該行動,”那麼我們就根本無法行動,什麼也沒有發生。 因此,我們必須接受我們的不完美並採取行動。 當然,當自我帶我們去旅行時,我們內心深處是知道的,我們必須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擔憂。 自我越少,我們感覺越好。 自我可以潛入我們的動機; 它們很難分開。 因此,一方面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動機盡可能純粹並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同時檢查是否涉及自我,然後減少或消除它。 我們不應該走極端,認為我們的動機是完全純粹的並且像推土機一樣行事,或者認為我們的動機完全是自我而根本沒有行動。 我們常常可以從我們行動的結果中看出我們的動機是多麼純粹。 當我們三心二意地做某事時,結果是一樣的。 我們的動機越純粹,我們的工作成果就越好。

為了繼續幫助別人,我們必須避免灰心。 有時我們會灰心,因為我們的期望太大。 當事情進展順利時我們會非常興奮,而當他們不順利時我們會非常失望。 我們必須記住,我們處於輪迴之中,問題是可以預料的。 這樣,無論生活中發生什麼,我們都可以保持更加平衡。 此外,重要的是不要過於雄心勃勃,認為我們應該是最好的,做最多的。 如果我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我們就會更加滿足,也不會陷入自我貶低的境地,這既不現實,又會阻礙我們發揮潛能。 因此,我們應該盡可能地保持良好的動力並專注於好的事情。

單擊此處了解有關西藏尼姑計劃的更多信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