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第1章1

第一章“菩提心的利益”系列教义的一部分,来自寂天菩萨的 菩萨生活指南, 举办 大北佛教中心净土营销,新加坡。

佛潜能

  • 设定动机
  • 佛教世界观:我们的 潜力
  • 我们如何知道解脱和圆满证悟存在?

指南 菩萨生活方式:佛教世界观(下载)

放弃痛苦,而不是放弃快乐

  • 为了让我们走上正轨,我们需要有 自由的决心 从循环存在。
  • 没有 放弃,心胸小,只想到今生
  • 放弃,我们不会陷入日常生活的“戏剧”中
    • 我们想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转化为道路
    • 我们看到, 戒律 和我们想要如何生活的指导方针,因为它们引导我们走向解放,而不是“应该”

指南 菩萨的生活方式: 放弃 (下载)

第 1 章,第 1 节

  • “的孩子们 =
  • 努力完成我们承诺要做的事

指南 菩萨的生活方式:第1节(下载)

问答

指南 菩萨的生活方式:问答(下载)

培养听法的积极动机

让我们培养我们的动力,首先要记住这个聆听的机会的宝贵 的教导。 不管前世的我们是谁,都创造了很多正能量 因果报应 好让我们今生有机会遇见佛法,聆听佛法,修习佛法。

我们不想浪费这个机会。 我们想明智地使用它。 最好的方法是培养 菩提心 或成为一个完全开明的利他主义意图 为了我们自己和所有人的利益。

即使看起来我们离圆满觉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培养发心和把精力放在圆满觉悟的方向上仍然是值得的。 想一想。

然后睁开你的眼睛,从你的 冥想.

佛教世界观(续)

我们如何知道解脱和圆满证悟是否存在?

当我们培养 菩提心 动机,这是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的本书第一章的主题,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利益所有众生而获得圆满的证悟。 有时我们的脑海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开悟存在?”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们说要以正觉为目标,可是正觉究竟是什么? 我们怎么知道它存在?

什么是圆满觉悟?

圆满证悟是一种心境,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已经净化了心中所有的烦恼态度、所有的负面情绪和所有微妙的污点。 因此,一方面,开悟是净化了所有需要净化的东西,另一方面,开悟是培养了所有需要培养的美好品质。

开悟有这两种品质——完全舍弃所有要舍弃的东西,以及完全证悟一切要证悟的东西。

在藏语中,“开悟”一词是 姜秋. 意思是净化。 鲢鱼 有“增加”之意。 因此这个词 姜秋 表示这两种觉悟的功德,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污垢都已经清净,所有的善功德都已经实现,无量增长。 这就是开悟。

开悟是可能的,因为我们有佛的潜能

现在问题来了:“我怎么知道我能开悟? 我的意思是,我只是坐在这里有点老。 我每天去上班。 我晚上回家。 我会生气。 我有 gehechtheid. 我很无知。 就像在天空中的某个地方,但我只是有点老了。 那你说我开悟是为了什么?”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

在佛教中,我们谈论 潜能,我们思想的那个方面,使我们成为一个完全开悟的人。 一方面, 终极本性 我们的想法是它摆脱了固有的存在。 这意味着头脑没有固有的污点。 另一方面,我们的心拥有可以无限发展的所有美好品质的种子。 在此基础上,我们说我们可以开悟。

天空中有云的类比

经常用云彩来比喻天空。 天空很开阔,很纯净,没有阻碍。 那就像 终极本性 的头脑。 但是随后乌云遮住了天空,你看不到天空。 云如无明, 愤怒gehechtheid 以及污染我们思想的自私或自我吸收。

云有时可能会遮住天空,但它们不是天空的一部分,可以移除。 同样地,我们心中的烦恼状态可能会覆盖我们的清净本性,但它们不是它的一部分,可以被移除。 这是个好消息。

自尊或自信的有效基础

对我们有一些了解 自然是自尊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基础,因为 潜在或 大自然永远无法从我们身边消失。 它是心性的一部分。 没有办法摧毁它。 它总是会出现。

这意味着永远有希望。 这意味着我们总是有理由对自己充满信心。 即使我们犯了错误,即使我们搞砸了,那些错误的行为和导致它们的烦恼心理状态就像遮天蔽日的乌云。 它们可以被移除,留下心的纯净本性。

如果我们的自信是建立在拥有 自然,那么我们将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一些非常美妙的事情。 我们将永远拥有那种希望和信心。 如果我们将自信建立在某种短暂的品质上,那么我们的自信会在一段时间后崩溃。

例如,如果我们把自信建立在年轻和健康的基础上,我们还能年轻健康多久? 它不会持续我们的一生,是吗?

如果我们把自信建立在受过良好教育和知识渊博的基础上,那么我们知识渊博、思维清晰的头脑还能持续多久? 当我们变老时,我们会失去记忆事物的能力。 我们失去了清晰思考的能力。

如果我们把自信建立在有一份好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是否要从现在开始工作到八十岁? 我们不会永远拥有一份好工作。

如果我们把自信建立在短暂的、生起灭去的事物上,我们将无法长期保持自信。 但如果我们有我们的感觉 自然,那么无论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我们是困惑的还是我们的 身体 生病或健忘是因为我们年老或刚被解雇——我们仍然有一个对自己有信心的基础,因为我们知道心的本性是清净的,并且有可能成为一个完全开悟的人存在总是在那里。

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有自尊问题。 我们通常指望别人告诉我们我们很好,告诉我们我们很棒。 我们想获得晋升和证书。 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得到外部确认我们是好人,那么我们就会喜欢自己并对自己有信心。

实际上它不是那样工作的。 对自己的信心必须来自内心。 它必须来自一些稳定的品质,例如 自然或 潜在。

既然人人都有佛性,就不能说谁是恶人就不管他

此外,当我们了解 潜在的是,我们将意识到我们永远不能说任何人都是邪恶的。 尽管我们可能不喜欢某个人,但我们不能只是注销他们然后说:“哦,那是一个邪恶的人。 把他扔出窗外! 我不管他。” 为什么我们不能那样做? 因为他们有 自然。 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完全开悟的人。

我认为这对我们有非常强烈的影响,因为它迫使我们对每个人产生尊重。 无论我们是否喜欢某人,无论我们是否同意他们的政治观点,无论我们认为他们是罪犯还是好人,无论一个人的行为如何或他们是什么,我们都不能说他们是邪恶的。 我们必须有一种尊重感,因为他们有能力成为一个完全开悟的人。

这个很重要。 它使我们舒展。 它挑战我们。 我们必须向别人敞开心扉。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在监狱工作。 许多人有这样的想法,“这些人是罪犯。 他们是社会的败类。 把它们扔掉。 把他们关在监狱里扔掉! 我们社会不需要这种人。” 但你不能那样做,因为他们也有 自然。 我们不能把它们注销并扔掉。 他们甚至可能比我们先开悟。 没有理由自大。

以这种方式,我们敞开心扉,开始了解他人。 了解 大自然给了我们宽恕他人的理由,因为我们看到他们身上有一些积极的东西。 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深入思考时,如果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 天性,每个人都有一些好的品质,我们怎么能对人生气呢? 我们的依据是什么 愤怒 有效吗? 如果每个人内心都有这种纯净的本性,我们会生谁的气呢? 它使 愤怒 看起来有点可笑,不是吗?

记住这一点很有帮助,尤其是当您的思想变得有判断力时。 我们的头脑可能非常有判断力,不是吗? 看看我们的小念头:“那个人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他们为什么穿成这样?” “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把头发分错了。” “他们的袜子不相配。”

我们可以继续下去。 我们可以找到关于某人的任何事情来评论和批评他们。 正确的? 我们可以整天只是靠在椅背上思考关于每个人的负面想法。 每个人都是多么愚蠢,他们知道的不多,他们无能,他们粗鲁,他们不体贴,他们是这样的,他们是那样的……。

结论是什么? 好吧,如果他们的一切都那么糟糕,我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因为我是唯一剩下的! [笑声] 这种思维方式不会让我们很开心,是吗? 当我们坐在那里对人有消极的想法时,我们实际上并不是很开心。 另一方面,当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的 自然而然地放下这些消极的想法,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快乐,我们就能看到人的潜力。 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潜力时,我们也可以在他们犯错时原谅他们。

同样,当我们犯错时,我们也可以原谅自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有 潜在。

佛陀与我们之间没有无法弥补的隔阂

与其他宗教不同,在佛教中,我们是谁和成佛的目标之间没有无法弥补的差距。 在有神论宗教中,人类与神圣存在之间存在鸿沟——上帝或造物主或任何你称之为存在的东西。

在佛教中,没有那样无法弥补的缺口。 相反,它是一个连续体。 换句话说,因为我们有 潜能,我们可以净化我们的心,培养我们的良好品质,成为一个 . 有很多佛,有一天我们会加入 俱乐部并成为一员。

为什么解脱和开悟是可能的

当尊者 达赖喇嘛 谈论为什么解脱是可能的,或者当他谈论 潜力,他谈到了两个具体的事实。

心是明光的本性

首先是心是明光的本性。 那就是说,基本的本性,心的基本实体,是能够认知所缘的。 还记得我昨天在谈论那个,我将心定义为清晰和了解吗? 头脑具有这种知道的本性。 它是发光的,它是有意识的。 因此,它具有感知一切的能力。 它有某种纯度。 心性是明光,说明解脱是可能的原因,因为我们有无障碍地了知一切所缘的潜能。 现在我们的心是模糊的。

障碍是外来的

这导致解脱成为可能的另一个原因,即这些障碍是偶然的。 换句话说,它们是暂时的。 它们不是头脑的本性。

昨天我谈到了无知, 愤怒gehechtheid-The 三种有毒的态度. 这些是阻止我们的心从轮回中解脱的三个主要障碍。 这三个是基于错误的概念。 它们基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原则。 它们是不稳定的,因为无明认为事物是固有存在的,具有独立的本性。 但是当我们分析,当我们探索,当我们 沉思,我们意识到没有任何东西具有独立的性质。 一切都是依赖的。

如果无明执取事物是独立的,但它们的本质是依赖的,那么无明就是错误的。 当我们的智慧如实看待事物并视事物为依存时,它就有力量或能力抵消无明,因为无明误解了事物。 随着智慧的增加,以及我们能够将它牢记在心的时间越来越长,无明就会逐渐被根除,因为它有一个错误的基础。 然后有一天,无明可以完全消除。

当无明被消除时, gehechtheid愤怒 没有根。 如果你连根拔掉一棵树或一株有毒的植物,树枝就无法生长。 同样地,如果我们从心中去除无明,那么怨恨、懒惰和其他烦恼就不会生起。 它们从脑海中消失。 剩下的就是心的清明和知性。 因此,我们可以获得解脱并成为完全证悟的众生。

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你还记得的话,我昨天在讲为什么要先了解佛教的世界观。 这是它的一个重要元素。 正如我之前所说,它对我们自己的自尊和我们尊重所有其他生物的能力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轮回有什么不好?

当我们的心被烦恼遮蔽时,我们就处于轮回或轮回的状态。 它被称为“循环存在”,因为我们从一个生命循环到另一个生命。 我们出生又死亡,出生又死亡,一次又一次。 为什么? 这是由于无明的力量, 愤怒gehechtheid因果报应 或我们受他们激励而采取的行动。 作为普通的有限众生,我们处于这些痛苦的心态和 因果报应 他们创造的。 这就是使我们一次又一次重生的原因。

我们可能会说:“我为什么要停止再生? 我的意思是生活有点美好。”

好吧,如果我们考虑一下,也许此时此刻我们并没有经历任何极度的痛苦。 但是体验痛苦的可能性就在我们的身体里 身体 现在,不是吗? 任何有 身体 那从来没有痛苦过? 我们的 身体 就其本质而言,它会生病。 它可能会受伤。 这可能很痛苦。 它变老了。 它死了。 即使我们现在可能还好,但仍有可能遭受非常严重的痛苦。 最终它会来的。 避免疾病和衰老的唯一方法是先死。 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是吗? 没有人想要那个。

整个事情的解决方法实际上就是不以轮回开始,因为如果我们不以这种有血有肉的方式轮回 身体 会变老、生病和死亡,那么我们将不会遇到生命中出现的所有其他问题。

你会说,“如果我没有 身体? 如果我不在这里出生,我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经常出现是因为我们的头脑非常有限。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 自然。 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潜力。 如果我们看到我们拥有这种明净的心性,并且我们的心没有本性存在,我们就会看到,如果我们生起如实了知的智慧,并且我们消除了无明, gehechtheid愤怒,那么——我的天哪——我们将经历怎样的解脱! 什么样的 极乐 我们会体验!

还记得昨天我让你想一想,如果无论别人如何对待你,你都不再生气,那会是什么感觉? 那不是很好吗? 知道你可以去任何地方,你可以和全世界的任何人在一起,他们可以对你说任何话,即使是最残忍、可怕、侮辱性的事情,而且你不会生气,这难道不是很好吗? 那不是很好吗?

你可以看到,如果你能够消除无明, gehechtheid愤怒,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不要以为如果你停止生、老、病、死,就什么都不会发生,生活就会很无聊。 事实上,你会变得更快乐,感觉非常幸福。

阿罗汉果或解脱

如果我们消除无明, gehechtheid愤怒因果报应 导致重生,然后我们达到称为阿罗汉果或解脱的状态。 我们可以留在 冥想 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在空虚或现实中停留。 我们有一个非常微妙的 身体精神体 我们可以留在那 冥想 非常幸福。 那是一个层次的灵性觉悟。

圆满开悟

Shantideva 的这篇文章谈论的是更高层次的灵性觉悟——一个人的圆满觉悟。 . 在那种情况下,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们已经消除了一切要消除的东西——所有的烦恼和烦恼——我们已经实现了所有的美好品质并无限地发展它们。 因为我们的悲心如此之大,所以我们可以自愿示现于世间来利益他人。 这也给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快乐。 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有意义,因为我们可以极大地利益他人,并带领他们走向解脱和证悟。

解放或启蒙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不要认为当你获得解脱和开悟时,你会变得像一根木头上的凸起然后消失。 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你变得非常有活力,完全无所畏惧,因为你不怕生、老、病、死。 你已经超越了他们。 你不怕得不到你想要的。 你不怕有问题。 你不怕与你喜欢的东西分开。 你不害怕所有这些,因为所有的因——烦恼——已经从心中净化了。 有很多 极乐 和幸福。

而且是一种稳定的幸福。 不是有好朋友带来的幸福,也不是工作加薪带来的幸福。 不是那种不稳定的幸福。 它是一种一旦你获得它,就再也没有任何理由失去它的东西。 它会一直存在。

当我们想,“这是我生命的潜力。 这就是我可以实现和成为的东西,”那么我们对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就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没有抑郁的余地

当我们以非常普通的方式看待事物时,我们会想:“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 我能达到什么? 好吧,我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并赚钱。 我可以结婚生子。 我可以做一些社会工作。” 但归根结底,总有死亡,不是吗?

但是,当我们认为自己可以超越轮回,将慈悲和智慧灌注到我们的心中,以至于我们变得伟大的时候。 极乐 从显化在这个世界上帮助所有其他人,然后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有意义和有目的。 它也给了我们很多能量,因为我们看到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生活做一些非常好的事情。 当我们有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时,就没有抑郁的机会。

昨天有人在问答环节问到如何应对抑郁症。 在这里我们看到,当我们对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有了很好的认识时,就没有沮丧的余地。 只有当我们的思想非常狭隘并且我们只是以非常世俗的方式看待事物时,抑郁才会来临。 但是,当我们放眼长远,当我们拥有远大的愿景,当我们拥有崇高的人生目标时,抑郁症又会出现在哪里呢? 它没有! 没有空间了。

菩萨——立志成佛的伟大众生——永远不会沮丧。 那不是很好吗? 这是以开悟为目标的另一个好处——再也没有沮丧的余地。

放弃或决心获得自由

为了让我们走上正轨,我们需要有 自由的决心 从循环存在。 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第一步,因为如果我们没有 自由的决心 从轮回中,我们永远不会自由。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果我们没有任何 心愿,我们永远不会做任何事情。 所以我们需要有 心愿 为了解放,然后我们就有机会实现它。

本篇 心愿 为了解放或 自由的决心 也被称为 放弃. 现在人们听到这个词“放弃” 他们被这个词推迟了,“放弃 听起来很可怕!” 实际上 放弃 不是藏语的一个很好的翻译。 藏语有一定脱离苦难的意思。

如果你确实使用了“放弃”,你必须清楚你要放弃什么。 我们正在放弃痛苦、痛苦和不满。 你不想放弃那些吗? 还是想永远停留在不满意的状态?

当您听到“放弃,”不要想,“那意味着我必须放弃生活中的所有乐趣。 我必须放弃让我快乐的一切。” 那不是的意思 放弃. 你不是在放弃幸福; 你在放弃痛苦。

这种感觉 放弃, 这个 自由的决心 是我们精神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我说的,这是让我们在佛法中前进的基本要素。

如果我们没有出离心,我们将继续为我们的问题责怪他人

如果我们没有 放弃,发生的事情是我们将继续为我们的问题责怪他人。 当我们有 放弃 或者 自由的决心 从循环存在开始,我们正在为自己的生活和发生的事情承担责任。 我们知道我们可以抵消烦恼。 我们知道我们是对自己的幸福负责的人。 所以当我们有这个 自由的决心 or 放弃,我们不再将我们的问题归咎于他人。 这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因为我们不会总是因为我们的问题而责怪别人。

我们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的专业人士,不是吗? “我为什么不开心? 因为这个人做了这个,那个人做了那个。” “这是我丈夫干的!” “是我老婆干的!” “我的孩子做到了!” “每个人都太可怕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很痛苦!”

我们总是责怪别人。 我们从责备他人中得到什么? 它有什么改变吗? 你早上起床心情不好,脾气暴躁,只想抱怨,所以当你看到你的家人时,而不是说“早上好!” 你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你为什么不那样做? 或者当你看到你的孩子时,你会变得像军队中的教官一样,一直向他们发号施令,因为你把你的痛苦归咎于他们。

我们从这种行为中得到了什么? 我们只会变得更不快乐,不是吗? 责备别人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甚至当我们批评他们,甚至当我们给他们所有关于他们应该如何改变的绝妙建议时,他们仍然不会这样做。 所以最好放弃责怪别人,承担责任,然后才有机会真正改变我们的经历。

没有解脱的决心,我们就没有修行佛法的动力

没有 自由的决心,我们修持佛法的动力会很小,因为我们会分心,一直忙于改善我们在轮回中的生活。 只要我们把快乐和痛苦看成是外来的,我们就会分心:“哦,如果我能把这块布折成另一种方式,那会很好,我会很快乐。” “如果我能以更好的方式重新安排它,我会很高兴。” 我们总是分心,因为我们试图让我们在轮回中的生活好一点。 “如果我能找到另一份工作就好了。” “如果我能再找一个男朋友(或女朋友)就好了。” “如果我能住在不同的地方就好了。”

以这种方式思考并不能使我们的生活快乐。 它不会改变任何东西。 它的作用是完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真正通过修持佛法来创造快乐之因。 而如果我们有 自由的决心 从轮回中,我们有很多修行的动力。 当然,我们练习得越多,我们就会越快乐。

当我们出离心时,我们就不会陷入日常生活的“戏剧”中

拥有的另一个优势 自由的决心 是我们不会陷入日常生活的所有戏剧中。 我们每天都有自己的戏剧,不是吗? 谁是我们剧中的明星? 我!

当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我妈妈常叫我“Sarah Bernhardt”。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莎拉伯恩哈特是谁。 后来我才知道莎拉·伯恩哈特是无声电影女演员之一,她对一切都非常戏剧化,总是有那么多的感觉,一切都很重要。 我想我一定是那样的。 我现在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可以像那样。 就好像我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件大事。 人们可能在伊拉克死去,人们可能在苏丹挨饿,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的同事今天没有对我说“早上好”。 那是国难当日!

我们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变成了生活中的大戏。 为什么? 因为我们没有 自由的决心 从循环存在。 我们只是围绕着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转来转去,因为我们的心胸太小了。 我们的心只是在想我。 整个众生大千世界,我们却只想着我。 即使作为一个个体,我们也有非凡的生命,包括前世和来世。 我们是谁跨越了多个生命周期。 但是,当我们处于 Sarah Bernhardt 阶段时,我们只是关注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它有多可怕。 我们给自己造成了如此多的痛苦!

而如果我们只是放下轮回并渴望解脱,我们就不会陷入所有这些琐碎的戏剧中。

当我们出离心时,我们非常渴望改变我们的行为

拥有的另一个好处 放弃 或者 自由的决心 就是那时我们非常渴望将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转化为创造幸福因的事物。 我们要将每一个行动转化为解脱和证悟的事业。 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个小行动都具有不可思议的潜力,因为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解脱的事业。

例如,如果我们渴望摆脱轮回,我们就想尽可能多地创造正向潜能或功德。 所以到了吃饭的时候,我们停下来提供食物。 我们做一点 冥想 在我们吃饭之前。 然后吃成为觉悟的因。

如果我们不认为我们生命的目标是解脱和开悟,我们如何对待食物? 和动物一样。 它看起来不错,我们很快就把它吃光了。 我们可能会用筷子或勺子和叉子吃饭,但头脑有时就像动物的头脑,不是吗? 我们得到食物; 我们甚至不能坐在餐桌旁吃它; 我们一边走回餐桌一边开始吃。 我们只是像饿狗一样潜入食物中。 当我们那样做时,我们并没有利用我们的人类潜能。

当我们有 心愿 为了解脱,那么即使是吃东西这样的小行为也可以成为证悟之道的一部分。 甚至给你洗澡 身体 如果你在洗澡时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它可以成为启蒙的因。 你以为水是智慧甘露,你洗去的污垢和气味是负面的 因果报应 以及扭曲的精神状态。 当你在沐浴时这样想时,沐浴就会成为解脱之因。

洗碗成为解脱之因,因为你可以把肥皂和海绵想象成智慧和慈悲,它们正在清洗你自己和其他有情众生心中的污垢。 当你洗碗或洗车时,你会这样想。 然后它成为解脱因。 然后家里的每个人都想洗碗,因为每个人都说,“哇! 我可以创造如此多的积极潜力。 我可以通过洗碗来创造解脱和觉悟的永恒快乐因。 走开妈妈! 爸爸走开! 我去洗碗!”

因此,通过处理生活中的小事,你的整个生活都会发生改变。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做一些事情只是为了完成它们,“我只是想完成它,这样我就可以继续做其他事情了。” 但那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 想想看。

从我们的“待办事项”列表中划掉任务是我们生活的目的吗?

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列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现在生活非常忙碌的时候,都会列出我们每天必须做的每一件事。 那么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呢? 把事情从我们的清单上划掉。 我们培养这样的想法:“我只想完成这件事,然后把它从我的清单上去掉。 然后我想完成它并将其从我的列表中删除! 而且,把它从我的名单上去掉!” 那么,你人生中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把事情从你的清单上划掉。 在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摆脱清单上的苦差事的地方生活是什么样的方式? 那不是活下去的方式,是吗?

当我们有 自由的决心 从轮回中,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将所有这些杂务转化为证悟之因,只需改变我们在做这些杂务时的思维方式。 然后当我们做家务时,我们在场。 当我们做这些家务时,我们就生活在此时此地。 我们有很好的动力。 我们怀着善意思考。 我们正在发展智慧。 我们正在改变我们看待这种情况的方式。 一切都成为证悟之道,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有意义,非常愉快和快乐。 我们的生活比仅仅从清单上划掉家务更有意义。

所以你看,与 放弃是, 自由的决心,有太多的好处。

出家时,我们珍惜自己的戒律

开发的另一个好处 放弃 是当我们采取 戒律,例如 五戒 or 菩萨 誓言 or 修道士 戒律,它们成为我们珍惜的东西,因为我们看到我们的 戒律 帮助我们放弃做我们并不真正想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采取 五戒—不杀人、偷窃或从事不明智的性行为或撒谎或吸食酒精、烟草、香烟和非法药物等麻醉品—如果您有此 自由的决心 脱离轮回,因为你了解你的 性,那么放弃这五种行为是你想要做的事情。 你看你的 戒律 作为防止执行这些您无论如何都不想做的操作的保护措施。 那么就拿 戒律,以 誓言, 带来如此多的善良和快乐, “我想带 戒律

而如果我们没有这个 自由的决心 并且由于我们头脑中的混乱,然后我们的 戒律 可能变成禁闭,“哦! 我有这个 戒律 (不要服用麻醉剂),所以我不能出去喝酒。 哎呀,我希望我没有那个 戒律,因为我很喜欢今晚出去喝醉。 酒是快乐的源泉!” 正确的? 我们一生中有多少次认为醉酒是幸福的源泉? 很多次! 但他们是吗? 当你喝酒和吸毒时会发生什么? 你的生活一团糟,不是吗? 它变得一团糟! 你所有的关系都变得非常混乱。

我告诉过你我在监狱工作。 与我打交道的囚犯,几乎每个人在犯罪时都喝醉了。 我常常想,如果他们没有喝醉,他们会做出让他们入狱的行为吗? 因为当我们陶醉时,我们就会失去控制,最终会做出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我们有 自由的决心 从循环存在,那么 戒律 变得如此有价值和如此有意义,它们不再被视为限制,而是被视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丰富的事物和我们想要赖以生存的事物。

所以你看,当我们拥有所有这些优势时 放弃 的痛苦,当我们有 自由的决心 从无知, gehechtheid愤怒 和所有的 因果报应 导致轮回重生。 培养这种想要脱离轮回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章 觉醒精神的好处

我现在将进入正文。 昨天我谈到了寂天的传记,我们正在研究的书是: 指南 菩萨 生活方式.

A 菩萨 是一个有意成为 他对每一个众生都有平等的爱和慈悲。 Shantideva 写了这本指南,谈论菩萨如何过他们的生活。 我们要研究那个,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菩萨,像他们一样过我们的生活,因为他们的生活是如此有意义。

本书共十章。 在今年的这一系列会谈中,我们将完成第一章,我的想法是希望每年我都能回到新加坡并开始新的章节,最终几年后,我们将完成全文。 你现在得到的只是第一章,在我回来之前你还有整整一年的修炼时间。 但我会考考你,所以你最好多练习。

顶礼膜拜

第一行说,“Om Homage to the ” 那部分不是寂天所写。 那是译者写的。 西藏人想表明他们所有的经文都源自印度佛教。 他们希望能够将材料追溯到那烂陀传统。 记得我昨天谈到那烂陀,伟大的 修道士 古印度的大学? 西藏人真的想表明藏传佛教的源头是印度的佛教传统。 于是他们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译一本书,都要按照 三个篮子 它所属的教义。

的教义被称为 大藏 或者 三个篮子,意思是三部教义。 第一个是 戒律 或者 修道士 纪律。 二是经篓。 第三个是 阿毗达磨 篮子。 当他们翻译属于 戒律 篮子,为了表明它的真实性,它来自印度,他们向 ,无所不知的,因为 戒律 文字谈了很多 因果报应 而且只有 理解 因果报应 并且功能齐全。

是经文时,礼敬诸佛菩萨。 当它是一个 阿毗达磨 文本,向文殊菩萨致敬。

这里写着“Om Homage to the ”,但它不是 戒律 文本。 是经文。 [虽然它说“”]其实是指诸佛菩萨,因为它是在向我们展示大乘经典的基本主题。

诗歌1

现在让我们来看第一节。 这是寂天说话,他说:

恭敬礼拜具足法身者及其子女及一切值得供养者,我将简明简明地呈献善逝子女戒律指南。

这是一首悼词。 寂天正在顶礼善逝。 “善加多”是佛的别称。 它被翻译成“一个去了 极乐”,因为 有人去了 极乐 出于我之前描述的原因。

向善逝致敬,向那些逝去的人致敬 极乐 拥有法身的人。 法身指的是众生的遍知心。 . 这种无所不知的心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了解所有存在的头脑。 另一方面是那颗心的空性。 它是那颗心的真正止息。

记得昨天我说涅槃是心的空性,没有某些障碍吗? 法身的一个面向是没有障碍的心的空性。 法身的另一面向是无所不知的无所不知的心 现象.

“善逝具有法身。” 这是我们的目标。 这就是我们想要成为的。 我们想实现我们的 自然。

我们“连同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值得尊敬的人”向他们致敬。 当我们谈论孩子们的时候 ,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里有一堆小孩子到处乱跑。 “的孩子们 ”指菩萨。

为什么菩萨被称为“世间子弟” ? 在古代文化中,孩子通常会继承父母的职业。 孩子将被视为具有潜力和训练的人,可以变得像父母一样并承担他们父母的职业。

A 菩萨 就像一个“孩子的 ”在那一个 菩萨 正在练习所有 菩萨 行动并将他们的行为建模为完全开明的行为 这样有一天他们可以成为一个完全开悟的人 . 可以这么说,总有一天他们会接替他们父母的工作。 这就是我们礼敬诸佛及其子女的原因,因为 他的孩子或菩萨有一天会成佛,具有同样的法身心,同样的利益众生的能力。

然后寂天说:“我将根据经典简明扼要地介绍善逝儿童的戒律指南。” 他正在阐明他的意图,他正在做出作曲的承诺。 作为一个伟大的 菩萨 他自己,当寂天做出承诺时,他会信守诺言。 这节经文是他撰写这篇文章的承诺。

努力完成我们承诺要做的事

当我们承诺某事时,它会给我们很大的能量来完成它,特别是如果我们重视我们做出的承诺。 我认为这是我们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情。 我们是否轻率地做出承诺,然后不兑现? 我们是否会说:“是的,我会那样做。 我向你保证我会做到这一点,”然后在最后一刻说,“哦,抱歉,我很忙。”

我们是否承诺要帮助别人,然后却变得懒惰并编造一些借口? 还是我们做出承诺,就像我们拿五分钱一样 戒律 放弃某些行为,然后我们将我们的不良行为合理化,这样我们就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事,即使我们知道它违反了 戒律?

如果寂天在这里对我们作出承诺并向我们作出承诺,那么他也在通过他自己的例子向我们展示做出承诺,做出承诺很重要,并且努力兑现我们的承诺和承诺很重要。

当然,有时会发生我们无法控制的情况,我们无法履行诺言或承诺。 然后我们去给对方解释。 但我们在做出承诺和承诺之前应该仔细考虑,并重视我们的话,以便其他人可以信任我们。

我这么说是因为最近我看到很多人只是说,“是的,我保证。 我保证。 然后一周后,他们完全在做另一件事。 我们不应该那样。 我们应该像寂天。 他做出了这个承诺,并写下了全文。

问答

观众: 你谈到了有神论宗教和佛教之间的区别。 你会如何处理诸如谁创造了我们这样的问题? 换句话说,谁创造了思想和 身体?

尊者图登卓龙(VTC): 只是这样问问题,“谁创造了我们?” 这是假设有人创造了我们。 我不认为这是提出问题的正确方式。 当您以这种方式提出问题时,您就是在限制答案,因为您是在假设有人创造了我们。 实际上没有人创造我们。 我们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思想的力量、通过我们自己的行动的力量或 因果报应.

那么有人会说,“谁创造了宇宙?” 没有人创造了宇宙。 不要继续假设有人创造了宇宙。

如果你看看科学,科学就是在做研究,试图辨别这个宇宙的起源。 科学和佛教相处得很好。 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科学正在探究宇宙的起源。 那么这个宇宙的起源是不是所有存在的开始呢? 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这个宇宙必须来自原因。 即使有黑洞和大爆炸,也都是有原因的。

每件事都有一个先于它的原因。 你不能说一切存在都有一个最初的原因。 也许这个宇宙在某一时刻出现,在另一时刻消失,但将会存在,而且已经有许多宇宙。 一切存在都没有第一个开始。 不可能有,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取决于它之前的原因。

如果有人说:“万物存在必有第一个开始!” 然后你说,“很好。 去找吧!” 试图找到所有存在的第一个开始就像试图找到数轴的终点。 还记得数学课上的数轴吗? 中间为零,一侧为负数(-1、-2、-3 等),另一侧为正数(+1、+2 等)。 数轴的任一方向是否有尽头? 没有尽头。

如果有人说数轴必须有尽头,你对他们说什么? 你说,“好吧,没关系。 你可以这么想。 但祝你找到它好运!” 如果有人说“万物皆有本源”,也是一样的。 好吧,你当然可以相信。 祝你好运!

观众: 谈到天堂和地狱。 我们如何验证这些领域是否存在?

职业训练局: 如果我们看自己的心理状态,你有过地狱般的心理状态吗? 你是否曾经处于极度精神痛苦的状态? 我们都经历过这些状态。 你能想象这种精神状态以身体形式表现为 身体 和你生活的环境? 那就是地狱界。 它只是那种精神状态的物理表现。

你是否曾经处于一种难以置信的愉悦状态? 大量的感官愉悦向你袭来? 采取那种精神状态并想象它表现为 身体 一个环境,那就是天界。

只要看看你自己的心和它的能力,我们就可以了解心可以创造什么样的境界。

观众: 有人告诉我,我们可以有很多老师,但只有一个根 领袖. 我将如何识别我的根 领袖? 我会有什么感觉?

职业训练局: 在佛教中,我们确实可以有很多老师。 我们通常有一位或有时两位甚至三位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老师。 有时,这是第一个让我们走入佛法的人,第一个启发我们走这条路的人。 有时,我们的根本上师是其佛法教义对我们的心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人。

我们是选择老师的人。 我们也是决定我们的根本老师的人。 我们不必给自己施加压力来试图弄清楚他是谁,而只是那个人,当他们教导佛法时,它会如此强烈地打动我们,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强烈,这通常是我们称之为我们的人根 领袖.

观众: 我有问题 愤怒. 我怎样才能每天练习除了 慈心 冥想?

职业训练局: 好吧,这是关于如何处理的另一个 Dharma 话题 愤怒. 所以我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并建议你拿我的书 工作愤怒. 我的书抄袭了我们正在学习的这本书——寂天的第六章 指南 菩萨 生活方式. 我的书是 100% 抄袭的,但它有一个很好的来源 指南 菩萨 生活方式. 所以如果你有困难,你可能会发现这很有帮助 愤怒.

观众: 阿姨身体不好,经常生病。 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我的职业发展并不顺利。 我可以为我们三个人代祷吗? 它要多少钱?

职业训练局: [笑声] 不花钱。 是的,您可以提出代祷请求。 我们舍卫城寺的人将在12月2006日(XNUMX年)卫塞节应人们的要求做祈祷,所以你可以报名,我们一定会为你做祈祷。 我们不收取任何费用。 这是我认为的美之一 教义:凡事随心所欲,出家人的生活是布施的生活,付出我们所做的一切。 因此,我们希望做的是激励其他人支持我们的生活,并接触到他们内心的慷慨感,并以慷慨为乐。

观众: 我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 我觉得有一种精神附在我身上 身体 导致我经常胃痛和胸痛。 我曾尝试通过念诵来摆脱这种精神,但我认为它仍在我的体内 身体. 我该怎么办?

职业训练局: 我建议做的是 慈心 冥想。 做 冥想 关于慈爱,并将你的慈爱特别指向精神。 与其对伤害我们的其他众生怀有仇恨、恶意的心,不如培养一颗慈悲心,真诚地祝福他们。 这适用于人类以及任何种类的精神。 产生一颗爱的心是非常有效的。

我记得很多年前有一次我的心情有点低落,我情绪低落,心情不是很愉快,也没有什么好的理由,我有一种感觉,“哦,也许有某种外界干扰,某种精神什么的。” 我不知道有没有。 我心里有那个念头。 所以我开始做的是对那个灵魂产生慈爱。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但我只是说,“好吧,如果有人认为他们会通过伤害我而快乐,那么那个人就会遭受很多痛苦,无论他们是一个精神或一个人。”

所以我试着为他们生起慈爱。 有这个 冥想 称为索取与给予 冥想 我们想象承担他人的痛苦并给予他人我们的快乐。 我这样做了 冥想 也。 然后整个坏心情就消失了。 整件事就这样消失了。 所以我不知道,但它有效。 所以试试吧。

观众: 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有两种 现象:条件和 无条件 现象?

职业训练局: 是的。 有条件的 现象 是那些由原因和 条件 所以它们生起灭去,它们是无常的。 无条件的 现象 是不依赖于原因而存在的事物,并且 条件. 它们是永久性的。 它们不一定会永远持续下去,但它们不会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观众: 有条件的 现象 喜欢 身体 和心是无常和苦的,而有条件的 现象 就像解脱一样,涅盘和开悟是永恒的。 这是正确的吗?

职业训练局: 这里我们必须澄清一些事情。 我们的思想和 身体 是无常的。 而且因为它们被污染了 现象——他们被无明的力量所污染, 因果报应——因此他们的本性是痛苦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无常的。 仅此一点并不能使他们在自然中受苦,因为诸佛的智慧是 无常现象 但它肯定不是痛苦的本质; 它本质上并不令人不满意。

人的智慧 因缘而生。 它起作用了。 的智慧 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但它是永恒的。 它永远不会停止。

某些东西是有条件的这一事实并不会使它不令人满意。 这是事实,它是由无明和 因果报应 这使得它本质上不能令人满意。 这和昨天讲四印的时候有关系。

解脱是恒常的,涅槃也是恒常的,因为它们都是离于无常的心本有的空性。 gehechtheid. 但启蒙更多的是指我所理解的一种存在状态。 所以我不确定你会说证悟是常的还是无常的,因为证悟有两个方面。

开明的心或无所不知的心 是无常的。 它是因缘而生 条件. 虽然它是永恒的,但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但是法身或遍知心的另一个面向,是一个法身的止息或涅槃。 的思想——那个方面是永久的。

观众: 我说所有有条件的和 无条件 现象 是空的真实存在?

职业训练局: 是的。

观众: 所有类型 现象 是空的,没有自有的存在。 因此,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是因果关系 条件.

职业训练局: 这里我们要做一些细化。 是的,所有 现象 没有真实的存在,因此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但不是所有的 现象 取决于原因和 条件 因为永久 现象 不依赖于原因和 条件。 只要 无常现象 的事。

观众: 觉悟也是空的吗?

职业训练局: 是的。

观众: 原因和原因是什么 条件 导致启蒙?

职业训练局: 原因和 条件 是我们在这本书中学习的一切, 指南 菩萨 生活方式。 所有这些 菩萨 实践是我们正在创造的真正成为 .

观众: 请解释“无条件设立的区域办事处外,我们在美国也开设了办事处,以便我们为当地客户提供更多的支持。“

职业训练局: 它并不意味着不依赖于因和 条件. 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上的相互依存。 条件。 永恒的 现象 在具有部分的意义上和在存在的意义上取决于构思和标记它们的思想,它们也是相互依存的。 当我们到达第九章时,我们将更多地讨论这个问题。

观众: 我们如何修习无常? 通过日常反思? 会不会只是理解而不是实现?

职业训练局: 我们如何修习无常? 我认为每天记住“是的,我是无常的。 我在周围看到的所有这些世俗事物都起作用——它们也都是无常的。 它们都在生灭、生灭。 因此没有理由去执着任何东西。” 不断地记住那是修习无常的好方法。

同样,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当我们看到自己执着于某样东西、执着于某样东西时,“我想要这个! 我需要这个! 我必须拥有它!” 那么在那个时候观察我们所执着的事物并问问自己它是否无常是非常好的。 如果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那就没有什么值得执着的了。 这种反思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放下我们的 gehechtheid 对事物。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我们的 愤怒 因为有时候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认为我们生气的人或事是永久性的,“某某这样说。 他们是一个可怕的人。 他们永远不会改变!” 我们认为它们是永久性的。 如果我们记得人是因因而生, 条件 此外,然后我们看到他们将要改变。 所以我们不必总是生他们的气。 我们也会看到我们自己的 愤怒 可以换。

另一种反思方式 愤怒 是反思我们自己的死亡和我们不会永远活着的事实。 当我们这样做时,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非常明确地确定我们的优先事项。 当我们有明确的优先事项时,我们的头脑就会如此清晰和舒适。 我们知道我们想做什么,因为它很重要。 我们知道我们不重视什么,我们将把什么放在一边,这样即使人们迫使我们做某事,我们也不会受其影响。 我们不会感到如此不安全,因为我们事先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们的优先事项是什么,而且我们非常清楚。 所以 冥想 在无常上,尤其是我们自己的死亡可以以这种方式非常有效。

冥想和奉献

花点时间回到我们心中的快乐,因为我们能够听到佛法,因为我们能够与许多其他人分享佛法。 想一想从思想中产生的快乐 像我们今天所做的那样的潜力或考虑 自由的决心 的循环存在。

当我们想到我们有幸有机会听到这些教法并与他人分享时,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作为个人和团体创造了多么积极的潜力。

让我们把所有积极的潜能奉献出来,把它送入宇宙。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从你的心放射出的光芒,射向四面八方,触及一切众生,并使他们的心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

我们发出我们积极的潜能,连同我们的祈祷和奉献,通过我们的积极行动,愿每个人都能看到他们拥有 自然。

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并实现他们的 自然,去除所有障碍。

愿一切众生证得正觉。 愿他们都成为善逝,那些去了 极乐. 愿他们都拥有法身心。

愿今夜听法一事,能为一切众生,成就一切善果。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