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西方對修道院的需求

西方對修道院的需求

在這些採訪中,由來自 學佛網, 尊者圖登秋龍回答了有關她的生活以及在 21 世紀成為一名佛教徒意味著什麼的問題。

從歷史上看,寺院一直是佛法的寶庫,無論是就人而言,還是就佛經和佛像而言,都是人們可以前來修行的空間。

所以寺院和出家的作用就是體現佛法,學習佛法,修行佛法,教導佛法,使佛法能在後世流傳。 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單靠一個人是做不到的。

例如,如果我是一名外行老師,如果人們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或者他們感到痛苦或需要一些特殊的教導,如果他們來到我家按門鈴說:“你能幫幫我嗎?” 也許我會抱著一個嬰兒,會有一個正在哭鬧的小孩,我的丈夫會在身邊,我不得不說,“對不起!”

而在寺院裡,世界上的人們都知道,當他們需要輔導、需要教導、想閉關、需要靈感時,他們可以去那裡。

通過擁有那個物理位置,即使是不來這裡的人也會受益。 我們收到了很多從未來過這裡的人的電子郵件,他們說:“感謝您的存在。 知道當今社會有人在有意識地培養愛、慈悲和智慧,這讓我很受鼓舞。”

人們非常感激知道在一個地方有一群人正在這樣做。 這給了他們對世界的希望和靈感。

另外,我認為寺院在很多方面都充當著社會良心的角色。 因為這裡有一群人。 我們過著簡單的生活方式。 我們不做生意,賣東西,買東西。 我們的經濟是慷慨的經濟。 我們自由地給予,人們向我們捐款,他們自由地給予。

所以它問社會,試圖賺錢的整個事情真的有意義嗎? 這些和尚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不做愛,也不天天看網飛,怎麼會幸福?! 然而我們看著他們,他們是快樂的人。

所以它讓一般社會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什麼是幸福的真正原因? 試圖通過爬上公司階梯、獲​​得更多財產、來這裡做這做那、擁有一件又一件異國情調的事情,以及無數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來尋找幸福,但有些人沒有這些,而且他們很高興。 那個怎麼樣?

所以這讓我們產生疑問。 僅僅通過寺院中僧侶的存在,它就提出了對物質商品的需求,對現代生活已經成為的一切的需求的問題。

還有寺院,至少有很多,我不能代表所有的寺院,努力成為對環境友好的地方。

人們來到這裡,他們說:“我以為我回收了很多東西,但我看看你們的所作所為,你們幾乎沒有扔掉任何東西!” 他們出來真的感覺,哇,在回收和再利用方面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我們盡量不要開車太多。 而不是只是,好吧,我想要這個在商店裡,出去開車,或者我想去這里或那裡,出去開車,我們試著把很多差事放在一起,然後人們在必要的時候出去.

所以它也向社會提出了這個問題,關於我們如何對環境更友善,我們在生活方式中真正能做些什麼?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