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自私

扭轉自私

回應一篇文章的兩次談話中的第二次 “紐約時報” 大衛布魯克斯題為“利他主義​​的力量”。

  • 附加金錢獎勵(或要求)善意行為的影響
  • 經濟鏡頭和道德鏡頭
  • 我們如何才能接觸到我們與生俱來的善良

第 1 部分可以在這裡找到: 最合作的生存

我想繼續昨天開始的文章。 它來自大衛·布魯克斯 (David Brooks) 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講述了利他主義的力量。 他在談論我們的社會是如何建立在我們天生自私的觀念之上的,但有很多證據證明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在他談論的部分停了下來,如果你有一個 18 個月大的嬰兒,有人掉了東西,嬰兒會伸手去撿起來,然後像成年人一樣迅速地把它還給別人,表明有一些同情和一些希望提供幫助。 有趣的是,如果你給孩子一份善良的禮物,這實際上會降低他們未來提供幫助的傾向,我覺得這很有趣。

然後他繼續說:

當我們根據自私的假設建立學科和社會制度時,我們就錯過了很多時候驅動人們的動機。

非常真實。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期望人們自私,你實際上可以粉碎他們向善的傾向。

這現在有很多相關性,不是嗎?

Samuel Bowles 在他的書中提供了大量示例“道德經濟學” 例如,以色列海法的六家日託中心對在一天結束時遲到接孩子的父母處以罰款。 遲到的父母比例翻了一番。”

這不是很神奇嗎? 當你必須支付罰款時,遲到的父母人數增加了一倍。

在罰款之前,按時接孩子是對老師的體貼。 但在罰款之後,出現來接他們的孩子變成了一種經濟交易。 他們對友善感到不那麼內疚。

很有趣,不是嗎? 當您將其轉變為經濟交易而不是您所做的事情時,因為您正在通過對他人禮貌與他人建立聯繫。

2001 年,波士頓消防局局長結束了他所在部門的無限制病假政策,並規定了每年 15 天的限制。 超過限額的人會被扣薪。 突然間,為城市服務的道德規範被功利主義的有償安排所取代。 在聖誕節和新年請病假的消防員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十倍。

這不是很神奇嗎? 當你讓它變得經濟時,人們就會失去善良,失去道德,失去工作中的部分誠信。

為簡化起見,人們可以使用兩個鏡頭來看待任何情況:經濟鏡頭或道德鏡頭。

當你引入經濟激勵措施時,你會促使人們通過經濟視角來看待他們的處境。 你沒有遵循他們對互惠、服務和合作的自然偏見 [他們對此的自然動機],而是鼓勵人們進行自私的成本效益計算。 他們開始問,“這對我有什麼好處?”

通過喚起經濟動機,你往往會得到更糟糕的結果。 想像一下,如果雙方都說“我想從中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婚姻會發生什麼。 這樣的婚姻前景不會好。

我們的許多承諾,無論是專業的還是公民的,都是這樣的。 要成為一個好公民,要成為一個好工人,你常常必須對某個群體或理想做出無私的承諾,這將幫助你度過那些艱難和令人沮喪的公民工作的時期。”

道德承諾。 善意的承諾——利他主義的承諾——包括與他人建立聯繫,經歷困難,成為你支持和支持你的團體的一員。 經濟上的事情,我們靠自己。 “花這麼多錢,我一個人要付出這麼多,關我什麼事?”

無論你是為學生服務的老師,還是為國效力的軍人,亦或是喜歡同事的文員,道德動機都遠比經濟動機強大。 僅引起財務鏡頭的安排只會把一切都搞砸。

大家知道,在西方的佛法方面,很多佛法中心都覺得要收費才能收支平衡。 而且我認為,通過收費,他們正在阻止人們看到佛法,以及他們與中心的關係,作為發自內心的東西,這是他們作為一個人的正直的一部分,將他們與他人聯繫起來,使他們能夠成為善良和慷慨,而不是 給你教法,你感到振奮,這是一種金融交易,每個人都在做生意,沒有人創造任何功德,你與團體沒有聯繫。 事實上,你認為這個團體和組織是一個挑戰,因為他們一直在提高費用,也許你不能繼續參加,因為你付不起那麼多錢。 它使你與群體疏遠。 我認為成為一個團體的一員是美國大多數人想要的。 當他們來到中心時,我所看到的是人們,他們想要感覺自己屬於某個地方。 他們不屬於他們以前的教會,他們想要感覺自己可以屬於他們的佛法中心。

1776 年,亞當·斯密 (Adam Smith) 將資本主義定義為一種獲取私人利益並將其組織起來以產生普遍繁榮的機器。

這是我們都學到的,還記得嗎?

幾年後,美國的創始人創造了一種民主結構,以採取私人派系競爭,並通過制衡將其轉變為協商民主。 兩者都依賴於對人性的低調而堅定的看法,並試圖將私人的惡習變成公共的美德。

我們的政治制度建立在每個人都自私的基礎上。 我們的經濟體系建立在每個人都自私的基礎上。 然後,資本主義的憲法和“規則”據稱提供了緩和因素,因此私人自私可以以某種方式帶來公共美德。

然後你想知道為什麼美國人彼此合作如此困難。 我們國家賴以建立的個人主義,這讓我們很難……如果我們不同意 一切 在一個小組中,我們只是不打算打球。 這一切都必須是我們的方式,或高速公路。

但那時候,有很多機構促進道德視角來平衡經濟視角:[所以在 18 世紀有]教堂、行會、社區組織、兵役和榮譽準則。

從那時起,引發道德鏡頭的機構已經萎縮,而操縱激勵的機構——市場和國家——卻在擴張。”

這不是真的嗎? 甚至媒體也是建立在“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這一觀念之上的。 你看報紙上文章的標題,看雜誌的名字,一切都假設每個人都只是在照顧自己。 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們鼓勵這樣做。

現在,經濟、功利主義思維已成為我們進行社會分析和看待世界的正常方式。

我只是在想特朗普所說的支持我們與他們簽訂了 70 年書面協議的盟友,現在他覺得沒有必要繼續這些協議。 沒有像“我們做出了承諾”這樣的道德感。 相反,他說他們需要支付他們應得的份額。 沒有意識到,如果我們信守承諾,它實際上可以穩定世界並防止許多軍事衝突。 整個視圖...... 怎麼了?

我們已經結束了一個不那麼合作、不那麼信任、不那麼有效、也不那麼可愛的社會。

這就是我們在修道院試圖扭轉的局面。 這就是我們試圖扭轉的局面。

通過假設人們是自私的,通過基於自私的優先安排,我們鼓勵了自私的心態。 也許是時候顛覆古典經濟學和政治學了。 也許是時候建立能夠利用人們對行善的自然渴望的機構了。

我認為這就是肯尼迪聲明背後的原因:“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 希拉里在她的獲獎感言中鼓勵的是:“我們都必須做出貢獻並共同努力。” 但我們都被灌輸和受制於所有這些其他垃圾,所以我們需要在精神實踐中做很多工作,並且當我們與其他人交談時作為個人集體,以克服這種認為我們都是自私的觀點只是照顧我們自己。

想像一下那會是什麼感覺……這很好 冥想 去做。 你知道,當我們想像自己是觀音菩薩或任何佛陀時,我們會試著想像成為那個人會是什麼感覺 . 所以這將是自我生成過程的一部分,只是對社會、對團體、對重視我們的聯繫、重視每個人的幸福的個人做出承諾的感覺。 想像一下,將我們自己從這種深深埋藏在我們腦海中但非常活躍的先入之見中解放出來會是什麼感覺,它說我們必須首先照顧好自己。 擺脫它會是什麼樣子?

我認為當我們成為佛陀之一的“神聖尊嚴”時,這是我們在與他人的正常日常互動中試圖想像的樣子和行為方式的一部分。 不要假設我們周圍的每個人都只顧自己,不想貢獻,而是會利用我們,剝削我們,等等。

這並不意味著您放棄街頭智慧,您只是無條件地信任每個人。 我的意思是,我們必須保持我們的街頭智慧,這很重要,但要離開那個空間,利用其他人的善良和正直。

第 1 部分可以在這裡找到: 最合作的生存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