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真正的願望和阻力

真正的願望和阻力

繼續靜修就像檢查排毒。

J 的來信

尊敬的土登秋卓尊者,

我跌跌撞撞地想要向您表達佛法對我的重要性,同時承認我已經幾個月沒有勇氣參加我的日常修行了。 然而,沒有什麼比與 Ven 一起朝聖的想法更讓我的心歌唱了。 Robina 或讓自己沉浸在 佛法 和你一起靜修三個月。 我最渴望這兩件事。 同時,它們也是我最害怕的兩件事。

所以我在這裡,面對成癮的兩個方面: 和厭惡。 我總是在某種程度上擺脫這種兩難境地,即想要我全心全意渴望的東西,同時又準備好戰鬥到死,以免讓我害怕或厭惡的東西離我太近。 通常,在某種基本層面上,我渴望的和我害怕的是一回事。 從某個角度來看,自我毀滅和覺醒看起來是一樣的。 當無我的廣闊體驗綻放時,受限的、迷惑的自我就會死去。 或類似的東西。 但在我有直接的覺醒體驗之前,我追求的只是一些漂亮的圖畫和美好的承諾,就像我追求任何其他癮一樣。 所以我越來越痛苦地意識到我有多少是出於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和厭惡,甚至在我的實踐中,在我的一舉一動中,嵌入的成癮行為是多麼的深沉。 我播下癮的廣袤風景被稱為無明,我躺在那片風景中,遺忘是我的日常水源。 我不知道、不關心、不想知道或關心的一切都會自動被推到我的意識之外。 保持遺忘需要很大的努力,但習慣非常強大,我永遠不應該低估它。

繼續靜修就像檢查排毒。 它可以淨化、滋補,但我知道用汗水排出所有毒素的過程會讓我跪倒在地。 輪迴,帶著它所有的暴力、美麗、悲傷和戲劇性,是一種巨大的癮。 儘管它們具有破壞性,但我自己的自我、優越感、傲慢和自以為是是令人上癮的壓倒性藥物。 所以我在這裡,我的一部分全心全意地想要放下針頭、瓶子、槍,走到另一邊。 沒什麼大不了。 就這樣放棄一切,靜靜的睜開眼。 而我的另一部分正在有力而痛苦地抓住和 執著 它的每一個上癮。 每個癮君子的內心深處都相信,沒有癮君子的生活是不可想像的。 大腦的這一部分非常善於否認疾病的嚴重性,也善於發明理由和方法來延續這種習慣。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很清楚自己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成為凡人並試圖同時醒來真是太可怕了。

然而我看到無數來自各個靈性學校的學生和老師都踏上了這條道路。自從人類存在以來,似乎在每個部落和文化的核心,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新生的渴望,渴望與某種「神聖恩典」交流,體驗自己的不可分割性來自對聖、仁、空的服務。佛教徒不是說這種渴望是我們人類的一部分嗎() 自然? 然而,你不會說輪迴的本性是錯誤地試圖通過追求世俗的享樂來滿足這種渴望嗎?

所以 說有苦。 這是痛苦的根源。 但好消息是有補救措施。 這是藥品。 棘手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鼓起力量、勇氣和信念,讓我們能夠選擇一天接一天服藥,無論如何。 如果我可以一次選擇一天,而不去想 誓言戒律 作為包含億萬年的生命,但就在今天,就在這一刻,盡我最大的努力,那麼也許這將有助於軟化頑固上癮的哦,準備好戰鬥的心。

你知道,在所有這些話的背後只是一個簡單的願望,希望在佛法中從我到你在心靈層面上建立聯繫。 感謝您給予我們所有人的鼓勵、支持和指導。 我不確定我在問什麼——也許只是為了你的耐心和引導我前進。

J.

尊者圖登卓龍的回應

親愛的 J.,

我很欣賞你信中的誠實和謙遜。 幾乎每個真誠地接近佛法的人都會遇到你所描述的如此準確的情況——真誠的精神願望和對實現它們所需要做的事情的強烈抗拒。 在我執的習慣中,我們甚至把開悟之路變成了一場內戰。

如何擺脫這種困境呢?一件事就是將成癮稱為成癮。不是責備,不是戰鬥,而是簡單地帶著自尊和對自己的關心來注意到,「這是我的抵抗形式 附件 再次出現。我以前曾無數次沿著這條路走。我去過那裡,做過那件事,不想再去那裡了。”所以我們按下暫停按鈕,呼吸,然後回到我們富有同情心的動機。

或者正如一名學生所說,“只要繼續出現就可以了。”出席教誨、閉關、 冥想 會議。 不要認為你必須是什麼特別的人或做任何偉大的事,只要得到你的 身體 在那裡,您的思想將完成剩下的工作。 這裡可能需要一些自律。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自己想出的東西。 如果其他人——也許是我們的佛法老師——能給我們很好的輕鬆自律當然會很好,但這就像要求別人為我們睡覺,這樣我們就會感到休息得很好。 有些事情我們只需要自己做。

我發現想到我的想法是鼓舞人心和充滿活力的 精神導師、諸佛、菩薩都經過了他們的努力來幫助我。 沉悶,Dharmically 愚蠢的我。 但他們不放棄。 他們看到了一些潛力並繼續嘗試指導我。 也許我應該善待自己,感謝他們,並按照他們的指導做出回應。 因此,我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推動。 當我們體驗到我們推動自己去做的練習的好結果時,這本身就為下一步和下一步提供了動力。 這就像複利——一點點的佛法快樂在增長和增長。

你在佛法中,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