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放棄婚姻生活

Vaidurya 雜誌採訪尊者 Chodron

土登秋卓尊者開心地笑著走著,身後走著的丹曲尊者也笑著。
讓我們的心從執著中解脫出來,才能帶來真正的喜悅與平靜。 因此,佛法修行很重要。 (攝影者 舍衛城)

維杜里亞: 你如何描述你成為修女之前的婚姻生活?

尊者圖登卓龍 (VTC): 我很幸福地嫁給了一個律師。 他在一個為窮人提供法律援助的組織工作,所以我們在服務工作方面有相似的價值觀和興趣。 雖然我的生活看起來不錯,但我仍然有許多屬靈的問題,猶太教-基督教傳統無法以合理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 造物主上帝的想法對我來說是不合邏輯的,我已經不再相信上帝了。 但我仍在努力弄清楚生活的意義。 我知道這與利益他人有關,但仍然覺得我的人生道路不明確。 我們結了婚已經三年了,那時我們遇到了佛法,成為了佛教徒。

維杜里亞: 回想起來,您認為您從婚姻生活中獲得/學到了什麼? 結婚後加入修道會和沒有結婚經驗就加入修道會有什麼區別嗎? 你是否因此而對出家生活有不同的看法?

VTC:我擁有一切——一個慈愛的丈夫、舒適的生活、一份我喜歡的教師職業、一個美滿的家庭和許多朋友。 這個經驗很清楚地告訴我,在輪迴中找不到持久的快樂。 儘管我很富裕,但我內心覺得,“這一切有什麼用? 當我死去時,我將不得不與所有人和所有事物分離。 生活必須比這更多; 必須有一些具有深遠價值和意義的東西。”

因此,當我出家時,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出家是什麼,並沒有感到失落。 當然, 附件 仍然徘徊不去,但當它生起時,我只記得在我出家之前我已經擁有了輪迴所能提供的一切,而擁有我們所執著的東西並不能帶來滿足。 解放我們的思想 附件 才是真正的快樂與和平。 因此,佛法修行很重要。

婚姻生活的經歷也告訴我,媒體在電影、電視和廣告中宣傳浪漫的方式完全是幻想。 現在很多人對婚姻抱有誇大和錯誤的期望,結果帶來很多失望,後來不是離婚就是悲慘的婚姻。 人們期望另一個人能夠滿足他們所有的需求和願望。 這不可能! 婚姻應該建立在友誼和真誠希望對方發展良好品質,包括精神品質的基礎之上。 從長遠來看,尋求浪漫和性的快感只會導致痛苦。

維杜里亞: 在你的一篇文章中,“你正在成為什麼? 美國和尚的故事”,您說:“雖然很多人可以過居士修行,但我看到對我來說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因為我的煩惱太強,我太缺乏自律。 對我這種性格來說,任命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許多在家佛教徒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煩惱。 您是否也建議採用相同的練習方法?

VTC: 因人而異。 出家生活並不適合所有人。 對於某些人來說,成為一名優秀的居士更好。 每個人都必須自己決定。

維杜里亞: 能夠做出出家的決定似乎並不容易,很可能需要很大的決心。 你認為你最強大的動力是什麼?

VTC:作為 在得到建議後,我沉思了寶貴人生的價值和稀有性,以及無常和死亡。 我清楚地意識到,如果我以一個在家人的身份生活並執著於我的一切,我的心就會被競爭、嫉妒、傲慢和敵意所淹沒。 有了這些情緒,我會製造出如此多的負面情緒 因果報應 這就是我下輩子會遇到的事情。 若因我的煩惱而 因果報應,我下輩子投生到下界,會有那麼多的苦難。 我無法幫助自己,更不用說對其他人有好處了。 另一方面,如果我拿走並保留 誓言,我會捨棄那麼多惡行,積累功德,調伏我的心,培養我的善功德。 儘管少數人可能對我今生的出家感到不滿,但在來世,我將能夠帶給他們和更多的人更多的快樂和更好的快樂——來自修道的法樂——通過發展我自己在精神上。

維杜里亞: 離開當時的丈夫出家是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和過程? 幸福的婚姻生活會讓這個決定變得更加困難嗎?

VTC: 對我來說,做出這個決定並不困難。 我很清楚什麼是最好的。 我覺得幸福的婚姻生活使它變得更容易,因為我沒有痛苦婚姻的情感創傷可以恢復,也沒有試圖逃避糟糕的處境。 相反,我的目標是讓我自己和他人在許多生命中長期受益。

我丈夫很和善,沒有阻止我。 他也沒有給我製造障礙。 為此我非常感謝他。 他在理解和支持我的精神目標的同時,也感到:“哦,不,我愛的人要走了!” 雖然對他來說很困難,但他用佛法幫助他處理他的 附件. 現在我們偶爾在法會上見面,很友好。 他老婆對我很好。

維杜里亞: 想加入教團的人如何應對配偶的反對?

VTC: 仁慈、耐心和同情心。

維杜里亞: 對於有孩子(青少年及以下)的人,除了管理他們的反應外,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責任感,甚至是離開孩子的內疚感?

VTC: 有小孩的人詢問出家的時候,我一般會建議他們等到孩子至少滿18歲再出家。 在少數例外情況下,很明顯父母已準備好出家,孩子的情況也沒有問題。 但是,父母一般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孩子還小的時候,這 附件 可能會在他們的實踐中製造障礙,除非他們在出家前對情況有很多清晰的頭腦。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