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探索佛法

佛教世界觀簡介

大型佛像。
when we’re aware of what cyclic existence is and develop a sincere wish to be free from it, the motivation for our spiritual practice becomes quite pure. (Photo by 沃利·戈貝茨)

開始探索 了解我們所處的境遇,即所謂的“輪迴”(或梵文“samsara”),這對我們有所幫助。 對輪迴、輪迴的起因、作為替代的涅槃以及通往和平的道路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將使我們能夠欣賞其他佛法教義。

如果我們渴望解脫和覺悟,我們需要知道我們想要解脫什麼。 因此,有必要了解我們的現狀及其原因。 這對於任何深度的精神實踐都是至關重要的。 否則,我們的修行很容易被人劫持。 附件 以及對從長遠來看沒有重大意義的事情的焦慮。 我們的思緒很容易分散到擔心親友、傷害敵人、提升自己、害怕衰老過程,以及無數其他圍繞著我們自己今生幸福的擔憂上。 然而,當我們覺知什麼是輪迴,並發願從輪迴中解脫——即棄絕輪迴的苦境及其因緣——時,我們修行的動機就會變得相當清淨。

循環存在

什麼是輪迴或輪迴? 首先,是在無明、煩惱、煩惱的影響下,一次又一次地投生。 因果報應. 輪迴也是我們現在生活的五種身心蘊,也就是我們的

  1. 身體;
  2. 快樂、不快樂和冷漠的感覺;
  3. 對象及其屬性的區分;
  4. 情緒、態度和其他心理因素; 和
  5. 識——知道色、聲、香、味、觸的五種感官意識,以及思維、禪定等的心識。

簡而言之,基礎——我們的 身體 心——我們在上面貼上“我”的標籤是輪迴。 輪迴不代表這個世界。 這個區別很重要,否則我們可能會錯誤地認為,“放棄輪迴就是逃離世界並去往永無止境。” 然而,根據 , 這種思維方式不 放棄. 放棄 是關於放棄痛苦或不滿意的情況及其原因。 換句話說,我們想放棄 執著身體 以及在無明、煩惱和煩惱的影響下產生的心 因果報應.

我們的身體

我們都有一個 身體.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有一個 身體 以及為什麼我們如此強烈地認同我們的 身體? 你有沒有想過是否有其他選擇 身體 會變老、生病和死亡? 我們生活在一個消費社會之中 身體 被視為一件美妙的事情。 我們被鼓勵花盡可能多的錢來滿足這種需求和樂趣 身體.

我們被社會化以尊重我們的 身體 以某些方式,通常根據其物理特性。 因此,我們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 身體的皮膚, 身體的生殖器官,以及這個年齡 身體. 我們的身份與此息息相關 身體. 此外,我們每天所做的很多事情都與美化和給予樂趣有關 身體. 我們在這些活動上花費了多少時間? 男人和女人都會花很長時間照鏡子,擔心自己的容貌。 我們關心我們的外表以及其他人是否覺得我們有吸引力。 我們不想顯得蓬頭垢面。 我們關心我們的體重,所以我們注意我們吃的東西。 我們關心我們的形象,所以我們會考慮我們穿的衣服。 我們考慮我們的哪些部分 身體 隱藏以及炫耀或顯示哪些部分。 擔心頭髮變白,我們染了它。 即使我們還年輕,頭髮還沒有變白,我們也希望頭髮是另一種顏色——有時甚至是粉紅色或藍色! 我們擔心有皺紋,所以我們使用抗衰老護膚品或接受保妥適治療。 我們確保我們的眼鏡是每個人都戴的時尚類型,我們的衣服符合當前的時尚。 我們去健身房,不僅是為了鍛煉身體 身體 健康,但也要將其塑造成我們認為其他人認為我們的樣子 身體 應該看起來像。 當我們外出就餐時,我們會仔細研究餐廳的菜單,思考哪道菜會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樂趣。 但是又擔心它太肥了!

你有沒有想過人們花多少時間談論食物? 當我們去一家餐館時,我們會花時間思考菜單,詢問我們的朋友他或她要吃什麼,並詢問服務員有關食材和哪道菜更好吃。 食物上桌時,我們正在和我們的朋友談論其他事情,所以我們不會品嚐每一口。 吃完之後,我們會討論這頓飯好不好吃,辣不辣,辣不辣,涼不辣。

我們非常專注於提供這個 身體 樂趣。 我們睡的床墊一定要恰到好處,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 我們希望我們的房子或工作場所處於合適的溫度。 如果溫度太低,我們就會抱怨。 如果天氣太熱,我們就會抱怨。 甚至我們的汽車座椅也必須完全符合我們的喜好。 如今,在某些汽車中,駕駛員座椅和乘客座椅的加熱元件不同,因此坐在您旁邊的人的溫度可能為 68°F,而您的溫度可能為 72°F。 有一次我坐在車裡,感到身下有一種奇怪的熱感,我想知道是不是車出了問題。 我問我的朋友,他解釋說每個座位的個性化加熱是最新的功能。 這個例子表明我們多麼渴望哪怕是最微小的快樂。

我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努力使我們的 身體 一直都很舒服。 然而,這是什麼 身體 實際上? 根據我們的觀點, 身體 可以根據生物、化學和物理模型以不同的方式考慮。 當然,我們的體力下降 身體 進入組件塊可以無限期地繼續; 無法在理論上或其他方面建立一個基本或必要的單位。 最終,在大大降低的水平上, 身體 本身就受到質疑。 是個 身體 主要是物質還是空間? 在原子層面上,人們發現它主要是空間。 當我們深入調查時,這到底是什麼性質? 身體 我們堅持如此堅定,我們堅持,我們認為是“我”或“我的”? 它是無數的可還原物質,它們構成了一定的空間並在各種層次上發揮著作用。 這就是我們的全部 身體 是。 換句話說,它是一種緣起現象。

我們身體的真實情況

什麼是 身體 做? 首先,它誕生了,這可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當然,大多數父母都期待有一個孩子。 然而,分娩被稱為勞動是有原因的——生孩子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分娩過程對嬰兒來說也很艱難。 他或她被排擠出去,然後在屁股上受到重擊並在眼睛裡滴水而受到歡迎。 儘管醫生和護士出於同情而行事,但嬰兒不了解情況,仍在哭泣。

我們在母親子宮中受孕後的那一刻,衰老就開始了。 儘管我們的社會崇拜年輕人,但沒有人能保持年輕。 每個人都在衰老。 我們如何看待衰老? 我們無法阻止衰老過程。 我們知道如何優雅地老去嗎? 當我們發現自己處於衰老狀態時,我們是否有能力與我們的思想一起工作? 身體? 佛法可以幫助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擁有快樂的心,但我們常常忙於享受感官享樂而無暇修行。 那麼當我們的 身體 年紀大了,不能享受那麼多的感官享樂,我們的心變得沮喪,生活似乎沒有目的。 多麼可悲的是,有這麼多人有這種感覺!

我們的 身體 也會生病。 這也是一個自然過程。 沒有人喜歡疾病,但我們的 身體 無論如何都會生病。 此外,我們的 身體 通常以某種方式感到不舒服。 生、老、病之後,會發生什麼? 死亡。 雖然死亡是擁有一個生命的自然結果 身體,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 然而,沒有辦法避免死亡。

另一種理解方式 身體 與其副產品有關。 我們的 身體 基本上是一個排泄工廠。 我們做了很多事情來清潔我們的 身體.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 身體 一直很髒。 它做什麼? 它會產生糞便、尿液、汗液、口臭、耳垢、粘液等。 我們的 身體 不散發香水,是嗎? 這是 身體 我們崇拜和珍惜, 身體 我們努力使外觀好看。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情況。想想這個讓人不舒服,所以我們盡量避免去看這個現實。 例如,沒有人喜歡去墓地。 在美國,墓地被設計成美麗的地方。 綠草如茵,鮮花盛開。 在加利福尼亞這樣的墓地裡有一個藝術博物館和公園,所以你可以在星期天下午去墓地野餐,看看藝術。 這樣,您就不會記得墓地是我們安放屍體的地方。

人死後,我們給他們化妝,讓他們看起來比生前好看。 我上大學的時候,我朋友的母親去世了,我去參加了她的葬禮。 她長期患癌,身體消瘦。 殯葬師對她進行防腐處理做得非常好,參加葬禮的人評論說她看起來比他們很久以來看到的還要好! 我們如此忽視死亡,以至於我們不知道如何向我們的孩子解釋它。 我們經常告訴孩子們,他們死去的親人睡了很長時間,因為我們不明白什麼是死亡。 死亡太可怕了,我們無法思考,也太神秘了,無法解釋。

我們不喜歡我們的身體經歷的這些自然過程,所以我們盡力避免去想它們或讓它們發生。 然而,一旦我們有了 身體. 想一想:我是否想繼續生活在這種狀態——一種我與生俱來的狀態? 身體? 我們可能會說,“好吧,如果我不是天生就有這種 身體,我不會活著。 這導致了另一罐蠕蟲。 活著意味著什麼? 這個自以為活著的“我”是誰? 還有,如果我們現在的生活不盡如人意,什麼樣的生活會讓我們更加滿足??

心的不圓滿本質和我們的存在

我們的衰老 身體 生病和我們混亂的心本質上是不滿意的。 這就是 dukkha 的含義——一個梵文術語,通常被翻譯為“痛苦”,但實際上意味著“本質上不令人滿意”。

雖然我們 身體 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樂趣,有一個 身體 在無知和無知的影響下 因果報應 不盡如人意。 為什麼? 因為我們現在的 身體 不能給我們持久或安全的幸福或和平。 同樣,一顆無明的心在本質上是不如意的。

我們的頭腦有 自然,但現在 自然是模糊的,我們的心被無知所迷惑, 附件, 憤怒,以及其他令人不安的情緒和 扭曲的觀點. 例如,我們試圖清晰地思考,然後我們睡著了。 當我們試圖做出決定時,我們會感到困惑。 我們不清楚使用什麼標準來做出明智的選擇。 我們不清楚如何區分建設性和破壞性行為。 我們坐下來 幽思 我們的思緒到處亂跳。 我們不能做兩三次呼吸而不讓心分心或昏昏欲睡。 是什麼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 總的來說,我們是在追逐我們依附的對象。 或者我們正在計劃如何摧毀或擺脫我們不喜歡的事物。 我們坐下來 幽思 而是計劃未來——我們去哪裡度假,我們想和朋友一起看什麼電影,等等。 或者我們被過去分心,一次又一次地重演我們生活中的事件。 有時,我們試圖重寫自己的歷史,而有時我們會陷入過去,感到絕望或怨恨。 這些都不會讓我們快樂或給我們帶來滿足感,不是嗎?

難道我們要在無明、煩惱、染污的影響下,一而再、再而三地投生嗎? 因果報應 這讓我們採取 身體 和心性有哪些不如意? 還是我們想看看是否有辦法擺脫這種情況? 如果是這樣,我們必須考慮其他類型的存在——那些我們不執著於某個事物的存在 身體 和受苦惱影響的心, 因果報應. 是否有可能擁有一個純粹的 身體 離於無明、煩惱和煩惱的清淨心 因果報應 那導致重生? 如果是這樣,那是什麼狀態,我們如何才能達到它?

花點時間想想這個。 看看你目前的情況,問問自己是否希望它繼續下去。 如果你不想繼續下去,是否可以改變? 如果有可能改變,你會怎麼做? 這些問題是本期的主題 的第一個教導——四聖諦。

無明:一切苦難的根源

了解輪迴的境遇是不如意的,我們追究它的因:無明、煩惱、 因果報應 他們生產。 無明是誤解事物存在方式的心所。 這不僅僅是關於 終極本性. 相反,無明積極地誤解了存在的終極模式。 鑑於人和 現象 因緣而存在,無明將它們把握為有自己的內在本質,從它們自己的一邊存在,並在它們自己的力量之下。 由於無明的無始潛伏,人和 現象 對我們來說本來就存在,而無明主動地把錯誤的表象當成真的。

當我們把握一切的本然存在 現象,讓我們審視我們的自我,“我”,特別是因為這種執著是最糟糕的麻煩製造者。 關於我們的 身體 而心——我們稱之為“我”的東西——似乎有一個非常堅實和真實的人或自我或“我”在那裡。 無明相信這樣一個自在存在的人,如它所顯現的那樣存在。 雖然這樣一個本然存在的“我”根本不存在,但無明卻把它當作存在。

這是否意味著根本沒有“我”? 不,傳統的“我”是存在的。 所有人和 現象 僅僅通過依賴於被貼上標籤而存在 身體 和頭腦。 然而,無明不明白“我”只是從屬地存在,而是建構了這個獨立於一切而存在的大我。 這個獨立的“我”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那麼真實,儘管它根本不存在。 這個大我是我們宇宙的中心。 我們竭盡全力滿足它的需求,保護和照顧它。 擔心不好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充滿了我們的思想。 因為讓我高興的東西會阻止我們看清事物。 將這個真實的“我”與其他人進行比較會產生壓力。

我們認為我們存在的方式——“我”是誰——是一種幻覺。 我們認為並感覺到那裡有一個大“我”。 “我想過得開心點。 我是宇宙的中心。 我,我,我。” 但是我們斷定一切的這個“我”或自我是什麼? 它是否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存在? 當我們開始調查並觸及表面時,我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一個真正的自我或靈魂似乎存在。 然而,當我們追尋它究竟是什麼的時候,它非但沒有變得清晰,反而變得更加模糊。 當我們尋找的東西實際上是我們內心無處不在的“我”時 身體 和思想,甚至與我們分開 身體 記住,我們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這個“我”是什麼。 在這一點上唯一的結論是承認不存在一個堅實的、獨立的自我。

我們在這裡必須小心。 雖然我們認為存在的固有存在的“我”並不存在,但世俗的“我”卻存在。 約定俗成的“我”是名義上存在的自我,通過僅僅依賴於 身體 和頭腦。 這樣一個“我”出現並發揮作用,但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在自己的力量下獨立存在。

通過看到人或人都沒有固有的存在 現象 通過反复熟悉這種理解,這種智慧將逐漸消除執著自性存在的無明,以及無明的種子和潛伏。 當我們生起了解實相的智慧——即本性空性——看到實相對立面的無明就會自動被壓制。 當我們如實了解事物時,誤解它們的無明就會被拋在一邊。

以這種方式,無明從根本上被消除,因此它永遠不會再出現。 當無明滅盡時,由無明所生的煩惱也被切斷; 就像樹被連根拔起時,樹枝會倒塌一樣。 就這樣 因果報應 由煩惱所產生的不再產生,因此,輪迴的苦也停止了。 簡言之,斷無明即滅煩惱。 通過消除煩惱,創造和成熟 因果報應 使輪迴重生終結。 當重生停止時,苦也停止了。 因此, 證悟空性的智慧真路 那帶領我們脫離苦海。

要生起修行涅槃之道的精進,我們必須先敏銳地覺知輪迴的苦性。 在這裡很明顯 沒有談論痛苦,所以我們會變得沮喪。 感到沮喪是沒有用的。 思考我們的處境及其原因的原因是我們會做一些建設性的事情來擺脫它。 思考和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我們不知道在煩惱和煩惱的影響下意味著什麼 因果報應,如果我們不理解擁有一個的後果 身體 和心被無明和煩惱所控制,那麼我們就會讓位於漠不關心,而不會做任何改善我們處境的事情。 這種漠不關心和不知情的悲劇在於,痛苦不會在死亡時停止。 循環存在在我們的未來生活中繼續存在。 這是非常嚴重的。 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說是為了讓我們不會發現自己在下一世不幸地重生,在這一世沒有機會學習和修持佛法。

如果我們忽視我們在輪迴中的事實,並通過尋求金錢和財產、讚美和認可、良好的聲譽和感官享樂,並通過避免它們的對立面而沉浸在今生的快樂中,當我們會發生什麼死? 我們會重生的。 在那次重生之後,我們將在無明、煩惱和 因果報應. 從無始以來,我們一直在這樣做。 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據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在輪迴中。 我們出生於極樂道和極苦道,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切。 我們已經無數次這樣做了,但目的是什麼? 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了? 我們以後要不要一直這樣無休無止地生活下去?

當我們看到輪迴的實相時,內心的某些東西使我們動搖,我們變得害怕。 這是一種智慧的恐懼,而不是驚慌失措的恐懼。 這是一種智慧的恐懼,因為它清楚地看到我們的處境。 此外,這種智慧知道還有一種方法可以替代輪迴的持續痛苦。 我們想要真正的幸福、滿足和和平,這些不會隨著變化而消失 條件. 這種智慧的恐懼不只是為了給我們的苦貼上創可貼,讓我們的痛苦消失。 身體 再次讓心情舒暢,這樣我們就可以繼續忽略這種情況。 這種智慧恐懼說:“除非我做一些嚴肅的事情,否則我永遠不會完全滿足和滿足,也不會充分利用我的人類潛能,或者真正快樂。 我不想浪費我的生命,所以我要修行滅苦之道,找到安穩的安寧,安寧將使我能夠利益眾生而不受自身局限的束縛。”

新生

這種解釋隱含著重生的概念。 換句話說,不只有這一生。 如果只有這一世,當我們死的時候,輪迴就結束了。 那樣的話,就沒有修道的必要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 我們的心必然有因。 它不是憑空產生的。 我們說現在的心是前世心的延續。 我們死後會發生什麼? 這 身體 和心靈分開。 這 身體 是由物質構成的。 它有它的連續體,成為一具屍體,在自然界中進一步分解和循環。 心是清明和覺知的。 頭腦不是大腦——大腦是大腦的一部分 身體 是物質。 另一方面,頭腦是無形的,本質上不是物質的。 它也有一個連續體。 清明和覺知的相續延續到另一個生命。

頭腦是我們所有有意識的方面。 意識的存在與否是屍體與活人的區別。 我們的心相續無始無終地存在,並將繼續無止境地存在。 因此,我們需要關注這個連續體所採取的過程。 我們的幸福取決於我們的想法。 如果我們的心被無明所污染,結果就是輪迴。 如果心充滿智慧和慈悲,結果就是證悟。

因此,重要的是要思考我們在輪迴中的處境。 使我們很難看清自己處境的其中一件事,就是今生的表像如此強烈。 在我們的感官中出現的東西似乎如此真實、如此緊迫和具體,以至於我們無法想像其他任何事情。 然而,一切看起來以其自身、真實和固有的本性存在的事物,並不以其出現的方式存在。 事物看似一成不變,實際上卻在不斷變化。 事實上,本質上不如人意的事情似乎是幸福。 事物看起來是獨立的實體,但它們是相互依賴的。 我們的心被表象所欺騙和欺騙。 相信虛假的現像是真實的,使我們看不到真正的輪迴,並阻止我們培養使我們擺脫輪迴的智慧。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