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業力合作

與業力合作

一個女人的背影伸出她的手試圖捕捉她面前的光線。
業力是通過身、語、意三門創造的。 (攝影者 謝達妮)

王麗儀在馬來西亞接受采訪

黃麗義 (WLN): 今天早上我們將談論 因果報應,一個出現在佛教徒之間很多對話中的話題。 期限 ”因果報應”以多種不同方式使用。 請定義什麼 因果報應 是。

尊者圖登卓龍(VTC): 因果報應 是行動,意志的行動; 也就是說,有意而為的行動。 在哲學方面,一些佛教學校定義 因果報應 作為意向的精神因素。 別人這麼說 因果報應 是意圖,但也是出於該意圖所做的行為——我們所說的或我們所做的(我們的身體和語言行為)。

無線網絡: 如何 因果報應 創建?

職業訓練局: 因果報應 是通過三扇門創造的: 身體、言語和思想。 這是我們有意識地做、說和想的。 如果我們沒有意圖地行動,那麼就沒有 因果報應 創建。 行為是善的(善巧的)、不善的(不善巧的)還是中性的,主要取決於意圖。 可能還有其他緩解因素,但行動的主要價值及其將產生的效果取決於我們的動機。

有些人相信 因果報應,但他們對善巧、不善巧或中性行為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有些人認為動物祭祀是好的 因果報應 因為它取悅了神靈,但從 的觀點,是否定的 因果報應,在這種情況下是因為它是出於無知。 有些人相信人們創造的越來越好 因果報應,所以自動重生會比前一個更好。 但根據佛教,如果我們創造消極的 因果報應 而其中一粒種子在死亡時成熟,人們可能會在不幸的重生中出生。 在輪迴中,我們可能會大幅上升或下降,這取決於什麼 因果報應 我們創造並在死亡時成熟。 即使在一天之內,我們也創造瞭如此多的行動。 重生的到來並不是我們所有的總和 因果報應,但取決於哪些特定的業力種子在死亡時成熟。

無線網絡: 據說在 馬吉瑪尼卡亞 我們所有人都是自己的繼承人 因果報應。 那是什麼意思?

VTC:我們體驗我們所創造的結果。 換句話說,沒有一個外部存在、創造者或宇宙管理者決定我們的體驗。 比如說我們投生為什麼,生前經歷了什麼,出生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習慣,都是因為 因果報應. 我們的思想是創造者。 我們的意圖會激發我們的行動,而這些行動會產生影響。 因此,我們是自己的繼承人 因果報應.

因為我們為自己的未來創造因,所以我們有責任。 如果我們想要快樂,我們必須創造快樂的因; 沒有其他人可以為我們做這件事。 既然我們不想受苦,就要捨棄苦因。 因此,這將我們的生活責任直接放在我們身上。 我們不會祈求神賜予我們恩惠和好運。 這取決於我們創造我們想要體驗的原因。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祝福。 如果我們的幸福和痛苦取決於一個外在的存在,我們將完全受那個存在的擺佈。 但由於因果法則是真實的,我們可以通過意識到我們現在創造的原因來影響我們的未來。

無線網絡: 有時人們會想到 因果報應 作為命運。 如果我們現在的生活完全受過去行為的製約或控制,那麼 因果報應 被認為是宿命論的,我們的經歷被認為是預先確定的。 這個對嗎?

職業訓練局: 因果報應 並不意味著預先決定。 事實上,法律 因果報應 表示相反。 這 教授緣起或緣起,在其中他解釋說所有運作的事物都取決於多種原因和 條件.

如果人們想到 因果報應 以簡單的方式,他們將其誤解為預定; 但 因果報應 沒那麼簡單。 事實上,據說只有一個人的無所不知的心 可以完全解釋任何特定事件的所有不同原因。 這 說試圖了解的全部工作原理 因果報應 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他稱之為“四大不可思議”(catu acintayani)之一。

當人們最初被教導 因果報應,可以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來解釋:如果你殺人,你就會被殺;如果你偷,人們就會偷你的東西。 之所以給出這樣一個簡單的解釋,是因為它符合初學者的理解水平。 但這還不是對 因果報應.

任何行動都有很多組成部分。 比如有動機,有對象,有做事的方式,有沒有重複做,有沒有清淨。 所有這些 條件 影響一個的力量或弱點 因果報應. 此外,在我們的心流中,有許多不同的業力種子,因為我們做了很多不同的行為。 這些業力種子要成熟,取決於 合作條件 以及在它們成熟的特定生命週期中發生了什麼。

如果我們殺死或傷害某人,我們就會為自己的痛苦創造因。 這絕對是真的。 但業力印記究竟如何成熟取決於許多因素 條件. 例如,如果我們這樣做 純化 實踐中,它可能根本不成熟或可能以非常微弱的方式成熟。 所以它的結果不是預先確定的。

除了因果的作用, 因果報應 及其結果,在物質世界中有因果的作用。 在這裡,也可以給出因果關係的簡單解釋,但如果我們更深入地看,事情就會復雜得多。 例如,我們說木頭是這張桌子的原因。 但是仔細一看,裡面還有釘子等元素。 此外,桌子的最終產品取決於設計它的人、製造它的地方、製造它的人、木材生長的地方以及許多其他因素。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那裡發生了很多事情。 同樣,因果關係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

無線網絡: 如果一個人出生在一個不幸的環境中,例如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我們解釋這是由於過去的不幸 因果報應. 我們努力做更多的好事 因果報應 今生為了保證我們有更好的重生。 這樣生生世世追求幸福對嗎?

職業訓練局: 有人說:“那些人窮,是因為他們的行為不好; 因此他們在道德上是低人一等的。 我們不應該試圖改善他們的處境,因為那會干擾他們 因果報應. 相反,他們應該接受處於較低階層,並努力創造積極的行為,以便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變得富有。”

這是對美團的誤解 的教義被用來保持不健康的政權掌權並鎮壓下層階級。 這不是對佛法的正確理解。 首先,沒有人應該受苦。 我們不能說人們因為受苦而在道德上低人一等。 的確,人們創造了他們經歷的原因,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應該受苦。 在佛教中,當人們受苦時,我們不會評判或批評他們。 苦難不是對我們所作所為的懲罰; 這只是一個結果。 快樂不是獎勵; 這是我們的好結果 因果報應. 這只是一個結果。 我們是否體驗到快樂或痛苦與受到懲罰或獎勵無關,也與道德上的低劣或優越無關。

無線網絡: 那麼苦難就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如果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看待它的方式來改變它,情況就會改變。 這是正確的嗎?

職業訓練局: 正確的。 當我們經歷消極的結果時 因果報應,我們訓練自己思考,“我有這個問題很好,因為我的負面 因果報應 正在消耗。 這個 因果報應 可能會導致在悲慘的重生中持續很長時間的可怕痛苦。 我很高興它現在正在成熟,因為我可以承受相對較小的痛苦。 因為這 因果報應 圓滿了,現在我在道上進步會更容易。” 我們習慣了這種思維方式,並以此建立了承受痛苦的人格力量。 這種思維方式適用於佛教徒,但我不建議告訴不了解的人 因果報應 像這樣練習。 他們很容易誤會。

同樣,當我們體驗到快樂時,我們不應該自高自大,認為自己在道德上高人一等,值得快樂。 幸福是我們自己好的結果 因果報應,所以我們應該創造更多好的 因果報應 如果我們想繼續獲得有利的結果。 我們的幸福應該被用來激勵我們以建設性的方式行事。

有人說,當一個人在受苦時,我們不應該干涉或幫助,因為我們是在“干涉他們的生活”。 因果報應” 那是完全錯誤的。 例如,如果有人被車撞了,躺在馬路中間流血,你會不會走過來說,“這太糟糕了。 這是你壞的結果 因果報應. 如果我帶你去急診室,我會干擾你的 因果報應. 所以我會讓你坐在那裡流血。” 這很荒謬,不是嗎?

每當有機會幫助某人時,我們一定要幫助。 畢竟,那個人也可能創造了 因果報應 獲得幫助!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創造了 因果報應 自己接受幫助。 我認為在有機會直接幫助時自私地無視他人的困境是 因果報應 (行為)使我們在未來經歷痛苦。

我們不應該告訴窮人他們窮是因為他們 因果報應; 因此他們不應該要求或期待公平的工資。 這是富人用來壓迫窮人的一種扭曲。 如果一個窮人工作,他們應該得到和其他人一樣多的錢。

無線網絡: 通常我們不會反省 因果報應 除非不幸的事情發生在我們或我們所愛的人身上。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反思這一重要規律呢?

職業訓練局: 我們經歷的一切都受到我們的影響 因果報應,我們以前的身體、語言和心理行為。 當我們不開心時,我們總是會問:“為什麼是我?” 但是當我們快樂的時候,我們從不說,“為什麼是我?”! 我們從不質疑我們做了什麼來獲得幸運的環境。 相反,我們仍然陷於自私之中,並認為:“我想要更多!” 我們不認為我們必須為幸福創造原因。

當我們整合這個學說 因果報應 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會想:“我過去做了什麼樣的行為來帶來這種快樂和利益?” 比如在馬來西亞,吃飽喝足,社會繁榮。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做了什麼來創造生活在這樣一個地方的原因? 事情不會無緣無故發生。 您過去通過慷慨大方創造了財富的事業——通過 僧侶生活的必需品,通過 窮人的食物。 通過布施的實踐,我們創造了出生在我們有財富和足夠食物的地方的事業。

這種理解應該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擁有的好運並非憑空而來。 它來自我們自己的慷慨,如果我們想繼續體驗這樣好的結果,我們應該繼續慷慨。 我們用它來激勵自己做善事,而不是把我們的好運視為理所當然,自私地認為別人應該為我們服務並給予我們更多。 同樣,當我們遇到問題時,與其生氣或將我們的不幸歸咎於他人,不如理解:“過去,我自己的 以自我為中心 導致我傷害或忽視他人。 現在,我正在經歷我自己行動的結果。”

另一個例子是我們被批評的時候。 仔細一看,我們必須承認,我們都曾批評過別人,為什麼我們被批評時會如此驚訝呢? 而且,我們都說了別人背後的話,為什麼別人在背後說我們的時候,我們會那麼氣憤呢? 當我們因某人的惡意八卦而受到傷害或造成不便時,我們應該提醒自己:“這是我造成的主要原因。 責怪別人是沒有意義的。 我要耐心地忍受這種痛苦。 另外,既然不喜歡這樣的結果,以後就得注意不要再造因了。 因此,我會非常小心地使用我的演講。 我會盡量避免傷害他人或破壞他人聲譽的惡意八卦。”

無線網絡: 是的,這使理解的法律 因果報應 很實用。

職業訓練局: 正確的。 然後,無論我們在做什麼,無論我們處於什麼情況,我們都會認識到這是我們正在創造的時間 因果報應. 例如,現在在這次採訪中,我們正在創建 因果報應. 當你去工作時,你創造 因果報應. 當你和家人在一起時,你創造 因果報應. 當我們有這種覺知時,我們就會小心翼翼地說話或做事。 我們注意我們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惡意態度或貪婪思想,我們就會花時間糾正我們的思維方式。 我們對煩惱情緒使用解毒劑,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我們不這樣做,煩惱情緒和態度就會激發負面行為。 這個覺知和監控我們的心、對付負面情緒、增強我們有益的情緒和現實態度的解毒劑的過程——這就是佛法的修行。 我們訓練自己在生活的每一刻都這樣做,而不僅僅是當我們跪在一個人面前時 圖像,不僅僅是當我們靠近 修道院的,但我們一直這樣做。 我們要為我們的經歷負責。 我們為它創造因。

稍微不同的是,我想指出與法律相關的程度不同 因果報應 及其作用。 剛開始的時候,一個人往往比較自我關注,看 因果報應 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 換句話說,“我布施是為了來生富有。” 這種人的態度,就像是在為自己的來世做生意。

這在許多佛教儀式中非常普遍。 例如,我在 Danas 注意到,每個人都希望他們的食物由 或修女,因為他們想要好的 因果報應.

我在吃飯時注意到了這種態度 僧伽,這讓我很難過。 有的人推:“吃我的飯,因為我要功德。” 他們認為,如果 修道院的 吃他們的食物,他們就得到功德,但如果他或她不吃,他們就沒有功德。 這是錯誤的。 正是慷慨行為本身創造了價值。 沒關係,如果 修道院的 吃了一大碗你提供的食物,一口,或者一個都不吃。 你樂於布施,你的慷慨行為是善巧的 因果報應.

很高興人們尊重 因果報應. 這為他們未來的生活創造了財富因。 雖然這反映了對 因果報應,他們提供的仍然很好。 這比 以獲得良好聲譽或特殊恩惠為動機。 至少這些人有信仰 因果報應; 他們有一些很好的動機。 但我們應該努力超越對自己精神價值的把握。 也就是說,我們想要慷慨,因為慷慨是我們修行的一部分; 因為我們以慷慨為樂,而慷慨可以幫助其他眾生。 我們慷慨是因為我們渴望解脫和開悟。 因此,讓我們培養這種動機,而不是僅僅為了在未來的重生中獲得財富。

雖然布施的行為可能是一樣的,但當它被涅槃的願望所驅動時,它就會導致涅槃。 如果是出於動機 心願 對於完全開悟,同樣的行為將導致完全開悟。 這就是為什麼我強調我們的動機是創造的關鍵因素 因果報應.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不斷提高動機的質量。 我們不只是在尋求美好的未來生活,而是在尋求解脫和證悟。

無線網絡: 我們創造 因果報應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 我們如何確保我們只創造好的?

職業訓練局: 最主要的是要意識到我們的想法和感受。 這將決定我們的意、語、身行為是善巧的還是不善巧的,是善的還是不善的。 我們必須意識到,“是什麼促使我這樣做?” 我的想法或感覺是什麼? 例如,你為什麼要去上班? 你每天工作這麼多小時,但你的動力是什麼? 你為什麼做這個?

無線網絡: 也許是為了錢。

職業訓練局: 好吧,如果那是你的想法——“我要去工作賺錢”——那麼你花在工作上的那些時間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的控制之下,不是嗎? 你所做的一切辛勤工作只是為了今生的幸福——只是為了為自己和你所愛的人賺錢。 這是貪婪完成的。

這並不意味著你不應該去上班。 相反,您應該改變上班的動機。 而不是帶著貪婪的心態去工作,讓你的工作變得消極 因果報應,你改變了你的想法。 你想,“是的,我需要去工作,因為我需要在社會上謀生和生存,並養家糊口。 但我也將努力為他人提供服務。 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夠造福於社會和個人,他們的生活會因為我的努力而變得更好。” 如果你在工廠工作,想一想,“我們製造對人們有用的東西。 我祝愿這些人一切安好。 我工作是為了讓他們的生活更幸福。” 如果你在服務行業工作,想想,“我的工作有益於其他人。 我想為社會和地球的福祉做出貢獻,這就是我要工作的原因。” 還要想,“我將努力造福我工作場所的人們。 我希望我的同事、老闆或員工快樂。 通過開朗、合作和負責任,我會讓他們的生活更輕鬆、更愉快。” 如果你擴大你的動機範圍,那麼你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就變成了佛法修行。

無線網絡: 然後我們的工作就會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積極的心理印記。

職業訓練局: 是的。 如果你發現你忽略了你的工作對他人的潛在好處,而只是專注於在年底獲得你的薪水支票和大筆獎金,那麼你就會嘗試改變你的思維方式。 每當我們重蹈覆轍,我們都必須抓住自己,改變態度。 一個有益的做法是每天上班前,花一兩分鐘想一想,“我正在為他人服務——客戶、消費者、病人。 我正在努力造福社會,幫助人們,包括我工作場所的人們。 我想在我的工作場所營造良好的氛圍,因為這很重要。” 如果你這樣做,你會更快樂,並在一天結束時感到更滿足。 和你一起工作會更愉快,你會和別人相處得更好。 你會創造積極的 因果報應 那會帶來幸福。

你與其他生物一起工作,所以要關心他們的福利並產生幫助他們的動力。 如果你每天早上有意識地這樣想,很快它就會成為你真正的動力。 如果你不斷地創造這個印記,“我來這裡是為了讓我的同事、我的客戶和社會受益”,那麼你就會對工作中的人更好。 你會尊重他們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 你會誠實可靠,因為你重視其他有情眾生。 這實際上使我們這一生更加繁榮。 但我們的動機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這一生的繁榮。 我們的動機實際上是更高的動機——他人的利益。

無線網絡: 參加閉關後,我感到很有修行的靈感,但在開始工作幾個月後,我的態度開始改變,閉關時的喜悅消散了。

職業訓練局: 這就是為什麼當你從閉關回來繼續每天練習如此重要的原因。 繼續有意識地產生良好的動機,以 幽思 on 慈心 (慈愛),與你的思想一起工作。 這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靜修的好處的全部關鍵。 每天注意你的動機,並有意識地產生愛、同情和利他的動機,成為一個 為了一切眾生的利益。 這讓你的閉關體驗和佛法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鮮活。

無線網絡: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 我們過去創造的?

職業訓練局: 我們都犯過錯誤並造成負面影響 因果報應,所以提純這些非常好。 在西藏傳統中,我們談到 四個對手的力量. 第一個是對我們的錯誤感到後悔。 遺憾與內疚不同。 後悔是有智慧的心,它意識到我們犯了錯誤,但我們不會喋喋不休或糾纏不休。 我們不會陷入告訴自己我們有多糟糕的境地。 相反,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犯了一個錯誤,並且悔恨不已,我們後悔了。

第二個對手的力量是恢復我們心目中的關係。 當我們做出破壞性行為時,通常與有情眾生或聖人有關—— 三顆寶石 或我們的 精神導師. 我們有害的動機和行為影響了我們與他們的關係,因此我們通過對他們產生建設性的態度來恢復這種關係。 在關係到 三顆寶石,我們 避難 在他們中。 如果我們的惡行是與其他有情眾生相關的,我們就會通過生起愛、慈悲和 菩提心 為他們。 如果可能的話,向我們傷害過的人道歉也是好的。 但是,如果這個人已經不在人世,如果與他們聯繫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痛苦,或者如果他們還沒有準備好見我們,那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在我們看來,我們已經修復了這種關係,現在希望他們一切都好。

第三種對手的力量是不再犯的決心。 這是一個強有力的決議,以避免在未來採取行動。 如果我們能如實說出那句話,我們可能會決定永遠放棄該行動。 或者我們可能會承諾非常注意在對我們來說現實的特定時間段內不這樣做。

四是進行某種補救行為。 這包括製作 供品三顆寶石; 印刷佛法書籍; 在寺廟、修道院或佛法中心服務; 對窮人和有需要的人的慈善; 在社會上做志願者工作; 沉思; 鞠躬; 吟唱著的名字 ,以及任何其他種類的善行。

四個對手的力量 削減我們消極的力量 因果報應. 如果我們很快證得涅槃,它根本就不會成熟。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它將在只持續很短時間的輕微痛苦中成熟。

無線網絡: 您是否為每一個負面行為系統地做某事?

職業訓練局: 我們可以做 四個對手的力量 對於每一個負面行為,或者我們可以為我們所有的一般負面行為做這些。 每天結束時,最好回顧一下我們在這一天的表現。 我們分別對每一個負面行為感到遺憾, 避難,並為我們可能傷害過的任何人產生愛和同情。 然後我們下定決心在未來避免這些行為並進行某種善行。 如果我們每天都這樣做,我們晚上會睡得很好,第二天早上醒來時會很高興,而不是充滿遺憾或不適。

無線網絡: 能不能改變別人的業力印記,或轉移到一定程度?

職業訓練局: 我們不能改變別人的 因果報應 就好像我們從他們腳上拔出一根刺一樣。 然而,我們可以影響、引導和教導他人。 然後他們就能淨化自己的負面 因果報應. 如果其他人可以消除我們的負面情緒 因果報應是, 他早就這麼做了,因為他有如此多的同情心。 然而,沒有人——甚至連 ——可以帶走我們的 因果報應,我們的建設性或破壞性行為。 這是因為 因果報應 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思想力量創造的。 這 教導和引導我們,使我們知道如何放棄消極行為並創造積極行為。 但我們是必須這樣做的人。

美國有句諺語,“你可以把馬牽到水邊,但你不能讓它喝水”。 例如,我們的老師指導我們 因果報應 每時每刻。 他們解釋瞭如何放棄消極 因果報應 並創造積極的。 但是他們無法控制我們是否聽聞教法、記住它們或將它們付諸實踐。 這完全取決於我們。

無線網絡: 我們能否創造 條件 一個人的業力印記成熟還是不成熟? 例如,當有人生病時,我們做祈禱和 幽思 on 慈心.

職業訓練局: 是的,當我們 幽思 on 慈心 對於生病或生病的人 供品 為了代表他們,我們創造了 條件 為了別人好 因果報應 成熟。 在這裡,我們在 合作條件——水和肥料。 但這取決於那些人來播種。

無線網絡: 你說我們可以超越 因果報應。 你什麼意思?

職業訓練局: 這是指脫離輪迴,獲得解脫。 四聖諦中的第二聖諦是苦集。 這是指處於無明的控制之下, 憤怒附件因果報應 我們在他們的影響下創造。 所以超越 因果報應 涉及超越 三種有毒的態度 無知, 憤怒附件.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證悟空性(無我),因為這種了解真實存在方式的智慧會切斷無明的誤解。 當無明被克服時, 附件, 憤怒以及其他因無明而生起的煩惱,在我們的心中不再存在。 因此,我們無需創建 因果報應 這使我們束縛在循環存在中。 超越 因果報應 包括培養獲得必殺技或開悟的決心,以及實踐和實現這一目標的能量。

無線網絡: 我們能在一生之內做到嗎?

職業訓練局: 如果我們堅持不懈地精進修行,那麼在這一生中就有可能證得涅槃。 它也可能需要許多生命。 立志在此生證悟,但不要指望如此! 這意味著我們渴望在一世證悟,並產生喜悅的精進,以此來創造因果。 但我們並沒有自私地執著於那個目標。 也就是說,我們不會不耐煩地問:“我怎麼還沒開悟呢?” 或“我離開悟有多近?” 相反,我們在走向啟蒙的過程中感到快樂。

無線網絡: 你說那個 提到 因果報應 作為四大不可思議之一。 那我們是不是還要費心去想一想呢?

職業訓練局: 我們絕對應該考慮一下! 我們可以理解 因果報應 在某種程度上,但僅 可以完全理解所有的複雜性。 例如,你和我坐在一起聊天。 只有一個 清楚地知道我們前世的每一個具體原因,在我們今天的相遇中成熟。 許多人的 因果報應 參與了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你的,我的,可以從這次採訪中受益的人。 只有一個 非常清楚所有這些細節。

儘管如此,我們這些有限的眾生還是可以理解一些事情的 因果報應,值得我們思考 因果報應 及其結果。 例如,我們坐在這裡討論佛法這一事實表明,在過去的某個時候,我們積累了正能量 因果報應. 我們的人身是前世遵守道德紀律的結果。 今天早上我們吃早飯的事實表明我們做了一些慷慨的行為。 我們選擇談論佛法,因為我們培養了對佛法的信心 三顆寶石 在過去。 我們可以籠統地理解導致現在正在發生的事件的一些業力原因,但我們不知道我們每個人哪一世積累這些原因的所有細節,我們是如何做到的,以及如何這 合作條件 為這些因在這一刻成熟而聚在一起。 只有 可以知道這些細節。 但是我們知道一般原則,思考它們對我們有好處。

無線網絡: 這足以讓我們更接近啟蒙嗎?

職業訓練局: 了解一般原則非常重要,因為它使我們能夠開始辨別什麼是善巧的思想或情緒,什麼是不明智的。 然後我們可以更有意識地選擇我們的行動,而不是自動生活。 但是,遵守法律 因果報應 其果效不足以開悟。 它是我們可以培養其他帶來圓滿證悟的美德和智慧的必要且有價值的組成部分。

無線網絡: 我們是否創造 因果報應 我們什麼時候做夢?

職業訓練局: 這取決於我們醒來時如何看待我們的夢想。 比如,你夢見自己傷害了別人,但是當你醒來的時候,你連做夢都感覺不好,後悔。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負 因果報應 是從夢中創造出來的。 但如果你醒來時想,“嗯,我報復了,對這個夢感覺很好。 我希望我真的能傷害這個人,”然後你創造消極的 因果報應.

或者假設你夢見自己變得美麗 供品, 佛法, 和 僧伽 醒來後,你想,“那有什麼用? 我應該在夢裡把它們留給自己!” 那就不行了 因果報應 是在夢中創造的。 但如果你醒來時想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夢,並且你渴望實現 供品 像這樣-然後是積極的 因果報應 已創建。

無線網絡: 有時我發現自己在噩夢中吟唱。 我在創造 因果報應?

職業訓練局: 當你做噩夢並且 避難 當你在做夢的時候,那很好。 它表明佛法的力量已經在微妙的層面上進入了你的心。 此外,醒來時沒有揮之不去的不愉快感覺。

無線網絡: 關於我們如何開始與我們的合作夥伴的任何最終想法 因果報應?

由於決定行動價值的主要因素是動機,因此最好以以下方式訓練我們的心。 每天早上醒來時,想一想:“今天最重要的是我不會因為我的言行而傷害任何人。” 我們將其作為那天的積極動力。 其次,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盡我所能利益眾生。” 然後我們想:“我要修行 菩提心-The 心願 為了利益所有眾生而獲得完整的證悟——並將我的精神目標牢記在心。”

早上產生這三個想法將使我們的思想處於積極狀態。 然後嘗試在一天中定期記住它們。 例如,每次你在紅燈時停下來,回到這三個念頭。 我們越記得這些想法,它們就越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並會改變我們的行為。 當我們有這些動機時,我們將在一天中從心中的那個空間行動起來變得更加專注。 我們會更加認真 因果報應 我們創造並將能夠更快地停止我們的負面行為,並克服阻礙我們創造積極行為的懶惰。

無線網絡: 非常感謝尊者分享如此實用 佛法 供我們在日常實踐中應用。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