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創造財富

創造財富

  • 解釋 法會
  • 物質和非物質財富
  • 害怕沒有東西和慷慨作為反作用
  • 缺乏朋友、愛或欣賞
  • 通過給予來認識自己的財富
  • 通過設定適當的動機來擴展您的思維
  • 主觀財富觀

今天我想談談 法會 我今天早上所做的,是為了開光那些空雕像和所有的 zung, 口頭禪 卷,所有不同的材料和小雕像,擦擦和我們放在雕像裡面的香。 稍微談談這個,因為明天我們將填充雕像。

基本上在 法會 你在做的是,首先我們把雕像本身拿走,將它們溶入空性,把它們做成大威德金剛,做成 供品,然後它們溶解回雕像的形式。 所以這代表了 , 與大威德金剛。 然後是 口頭禪 法卷化空,復現阿彌陀佛,故語 . 我們做 供品 和請求等等,然後它們溶解並成為 口頭禪 勞斯萊斯。 然後所有其他物質和事物都融入空性,出現在毘盧遮那,所以這就是 身體,我們又做了 供品 和請求,而 Vairocanas 溶解並成為所有其他物質。 然後有一些 供品 [聽不清]誰是財神,還有 Ganapati,誰是財神。

在最後兩個……那些是我真正想談論的,因為當你做 法會 你在想像各種財富的到來,而不是一貧如洗。 而我們通常的態度是把財富看成是物質財富。 我在亞洲看到人們喜歡 Zambhala 和 Ganapati 的修持,還有財寶瓶和所有這些東西。 美國人也是,你知道,西方人也是。 因為他們認為,“好吧,我會發財的。”

但是當我做 供品 和咒語等等,我在想這不僅僅是物質財富。 你需要養活自己的物質財富。 願每個人都免於沒有他們所需要的物質的痛苦。 但也不要害怕沒有它。 所以我在想,很多關於恐懼是如何控制我們的。 我們可能擁有足夠的東西,但我們的心卻感到貧乏。 我們心中有一種貧窮感,所以我們變得緊張,我們變得恐懼。 我們變得吝嗇,不想分享我們擁有的物質。 然而,財富的真正因果因是布施。 所以你可以這樣做 法會 隨心所欲,但如果你不布施,如果你沒有布施的動機,這些本尊能幫助你什麼? 如果你只是做 供品 以世俗的動機向本尊尋求一些物質財富,他們能做什麼?

我是這麼想的。 然後我也在想,你知道,很多人在愛情方面感覺很差。 人們想要愛,他們在愛方面感覺很差,在擁有朋友、伴侶方面他們感到很差。 我們都需要它。 所以貧窮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東西,它是愛的貧窮,或者欣賞或接受的貧窮等等。 但又一次想到,當我們想到“哦,我沒有足夠的愛、認可……”時,我們變得非常緊張,就像我們沒有物質的時候一樣,我們會關閉。 但真正的原因再次是慷慨大方。 因此,如果我們感到缺乏朋友或愛,最好的方法就是慷慨大方,成為他人的朋友,給予他人關懷、關愛和愛。

我在想這個因果是怎麼來的(向外張開雙臂),但是我們這樣回應一種缺乏感(向內合攏雙臂),這會產生與我們想要的結果完全相反的結果。 所以我們不僅需要朋友、愛和物質,我們還需要佛法教義,我們需要佛法老師,我們需要 僧伽,我們需要佛法朋友。 再說一次,擁有所有這些東西的原因是什麼? 它不是坐在那裡然後說“哦,我沒有。 為什麼這些教法、老師等等,都不出現在我的面前呢?” 而是再次創造 條件 通過組織活動和邀請老師,或者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幫助出版佛法書籍。 幫助將教義傳播出去,就像在網站上工作的人一樣。 因此,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其他人接觸到佛法,從而成為我們接受佛法教義和擁有佛法老師的原因。 因此,我們對上師的服務成為未來擁有佛法上師的原因。

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我真的在想:“好吧,我們有貧窮和匱乏的感覺。 我們對此的反應是抓住更多,感到害怕和吝嗇,從而創造更多 因果報應 有那種缺乏。 而業力的原因恰恰相反,它給予你想要的東西。 這很奇怪,因為當我們給出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我們意識到實際上,我們確實擁有一些東西。 當你慷慨時,就像,好吧,我並不富有,但我有一些物質上的東西可以給予。 當我們給予他人愛、感情、關懷和欣賞時,是的,我有。 我有一個重視這一點的想法。 事情是,當我們給予它時,我們自己就更有能力接受它。 當我們幫助教法成長和傳播時,當我們為我們的老師提供服務時,當我們努力學習佛法和出版書籍並做這樣的事情時,我們就是在創造事業……。 你知道,那時我們並沒有完全沒有這些東西。 我們實際上擁有一些東西,通過對我們擁有的東西慷慨解囊,我們創造了擁有更多東西的原因。

這就是我在想的,尤其是 [聽不清] 和 Ganapati 的那些實踐,關於財富,有很多種財富,以及我們如何真正為不同種類的財富創造事業。 以及我們如何敞開心扉才能獲得我們所獲得的財富。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承認它,我們阻止它,我們覺得不值得……所以所有這些都變成了很多反思,所以我想我今天要和你分享。 然後明天我們將實際提供所有這些 把這些東西,這些東西,給佛像,然後再祈請諸佛菩薩,住到佛像裡面,成為聖物,來啟發我們,讓我們能夠積德,真正在生活中認真對待佛法。 .

[回應聽眾] 所以這是擁有正確動機的一部分,一種純粹的動機。 你給予這些東西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業力結果,而是因為你真的希望其他人擁有它們。 所以你真的必須有適當的動機。

話雖如此,我必須說,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發現當我的行為改變時,外部環境也會改變。 所以就 對其他人的關心和感情等等,在這一生中確實會回來。 我的意思是,你有這樣的動機:“願它在來世發生,我正在布施,以造福所有有需要的人。” 就像你做受受法一樣 冥想. 但有時你確實會得到結果,因為你可以看到當你成為一個更有愛心、更善良、更開放、更容易接受的人時,人們會被你吸引。 即使在這一生。

我自己也知道自己在物質上非常吝嗇,所以我出家的頭幾年在物質上真的非常困難。 在印度沒有錢到這種地步,真的,因為你沒有足夠的錢買衛生紙而配給你的衛生紙。 即使在歐洲,也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取暖費,因為我們都必須在修道院裡自己支付取暖費。 所以只是有一天坐在那裡說,哇,你知道,我所遭受的這種物質上的痛苦……有一次我不得不去看醫生,他要我在醫院過夜,但我沒有,因為我沒有有足夠的錢。 所以這些事情。 然後我說,好吧,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吝嗇造成的。 如果我現在看看我的行為,我會繼續吝嗇。 吝嗇並不是——你知道我沒有太多東西可以給予。 但是我有吝嗇的態度。 所以付出多少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態度。 所以我坐下來,就我的行為與自己進行了長時間的佛法談話,然後說,看,如果你想要改變,那麼你就必須改變。 因為你沒有遵循因果法則。 所以後來我開始真正推動自己變得更加慷慨,然後我們看到這一生,我的意思是,現在我什麼都不缺了。 所以我現在不是為了動機而做的,但有一些—— 因果報應 作品。

[回應聽眾]你說你想要真正的動機是為了來世,為了圓滿覺醒而創造功德,但你知道你在今生確實會得到一些結果,或者你可以——你不必,不一定,但你可以——然後這會給你一種確認和信念,例如,慷慨大方是有效的。

[回應聽眾]就是這樣。 當我們布施時,所有對貧窮的恐懼都會消失,因為當我們布施時,我們的心確實會變得更加開闊。 當我們給予時,我們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哦,太少了,如果我放棄了,我就得不到了。” 你只是想像很多,你有一個世界觀,沒有固定的餡餅,但每個人都足夠。 這會徹底改變你的態度。 這再次改變了你對情況的看法和體驗。 所以當你有一顆寬廣的心和一顆慷慨的心時,那顆心就不是恐懼的心。 以及吝嗇和恐懼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 無論是物質方面的,還是愛與感情方面的,教義方面的,隨便你怎麼說,無論我們覺得自己缺乏什麼。 因此,擁有與恐懼相反的廣闊思想。 因為恐懼是什麼? (緊緊地指著自己)那是恐懼,不是嗎? “要抓住一切,保護我。” 膨脹是,“哇,有很多。”

而“很多”純粹是主觀的。 在這個國家,人們擁有這麼多,但他們卻感到貧窮。 我記得從印度回來和我的一些朋友在一起。 他們有孩子,但他們都有工作。 我們開著他們的車去餐館吃飯。 不是一家昂貴的餐廳,只是一家普通的餐廳。 路過照相館——那是人們擁有膠卷的時代。 擁有所有這些東西。 我的意思是,我剛從印度回來……有自己的車,有一套漂亮的公寓。 出去吃飯。 有照片。 還有足夠的衛生紙。 當我們開車去那裡時,他們告訴我他們有多窮,他們有多窮。 我當時想,嗯? 你知道? 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難。 貧困是一種精神狀態變得如此明顯。 這不是你所擁有的。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