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冥想大綱:附件

擺脫依戀的痛苦

手牽著手的情侶。
依戀認為想要的東西是永恆的、令人愉悅的、純粹的,並且本身就存在。 (圖片由 Cher Vernal情商)

什麼是附件?

附件 是一種心理因素,它誇大了一個物體、人、想法等的良好品質,或者投射了不存在的良好品質,然後希望並執著於該物體。 它認為想要的東西是永恆的、令人愉悅的、純粹的、自在存在的。

  1. 我執著於哪些具體的事物?
  2. 當我執著於那個人或事物時,我如何看待它? 它是如何出現在我眼中的?
  3. 如果那個人或事物以我所執著的頭腦出現的方式存在,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那樣看呢? 為什麼我有時對此有不同的感覺?
  4. 對那個人或事更現實的態度是什麼?

附件的缺點

  1. 它會滋生不滿和沮喪,因為我們不斷地想要更多更好。 這使我們無法享受我們所擁有的。
  2. 它使我們的情緒起起落落,取決於我們是否擁有我們所依附的東西。
  3. 它激勵我們縱容、操縱和策劃以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 我們行事虛偽,別有用心,破壞了我們與他人的關係。
  4. 它促使我們採取不道德的行為來獲得我們所依附的東西,從而傷害他人並增加我們自己的自我仇恨和內疚感。
  5. 它使我們浪費生命,追逐享樂,而這些享樂在我們死後都無法帶走。 與此同時,我們發展內在品質(例如愛、慈悲、慷慨、耐心和智慧)的潛力卻沒有得到開發。

執著與憤怒的關係

當我們對某事有強烈的執著時,如果我們得不到它,我們就會感到失望和憤怒,或者一旦我們擁有它,我們就會與之分離。 想想你生活中的一個例子。 然後檢查:

  1. 我為什么生氣? 我的期望和我的期望之間有什麼關係 憤怒? 我對它沒有或沒有的人、事或情況有什麼期望?
  2. 我的期望現實嗎? 是那個人或事物的問題,還是我認為這個人或事物具有他、她或它沒有的品質?
  3. 對那個人、事或情況更現實的看法是什麼? 這種新觀點如何影響我對那個人的感受和關係等等?

依戀與恐懼的關係

  1. 附件 讓我們害怕得不到我們想要或需要的東西。 找出你生活中因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而擔心或焦慮的例子。 然後檢查:
    • 我真的需要那些東西嗎? 如果我沒有得到它們,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 這可能發生嗎? 即使是這樣,我是否會完全沒有處理這種情況的工具,或者我可以做些什麼來有效地處理它?
    • 如果我放棄對那個人或事的執著會怎樣? 我的生活會怎樣?
  2. 附件 使我們害怕失去我們所擁有的。 認出你生活中屬於這種情況的例子。
    • 如果我失去了我所依附的東西,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有哪些內部工具可以幫助我處理這種情況?
    • 如果我放棄對那個人或事物的執著,那會是什麼感覺?
  3. 附件 導致相互依存的關係,並因害怕改變而留在有害的環境中。
    • 我執著的是什麼讓我停留在那種情況下?
    • 那是值得執著的東西嗎? 它真的和我一樣美妙嗎 附件 認為是嗎?
    • 如果我放棄對它的執著會怎樣? 我有哪些內部和外部工具可以幫助我處理這種情況?

依戀的解藥

培養的態度是一種平衡的態度:通過消除我們對事物的誇大和預測,我們可以更平衡地對待它們。 沒有執著和強迫,我們可以以健康的方式參與和關懷。

以下幾點供反復反思。 僅憑對它們的理智理解並不能產生阻止破壞性模式所必需的力量。 因此,通過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舉例說明來反复思考這些要點是有益的。

設定我們的優先事項

反思我們的死亡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看到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

  1. 想像一下你即將死去的情況:你在哪裡,你是如何死去的,朋友和家人的反應。 你對死亡有什麼感覺? 你在想什麼?
  2. 問問你自己:
    • 既然有一天我會死去,我的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
    • 我做了什麼感覺很好?
    • 我後悔什麼?
    • 在我活著的時候我想做什麼和避免做什麼?
    • 我能做些什麼來為死亡做準備?
    • 我生活中的優先事項是什麼?

對物質財產的依戀

  1. 想一想執著於這些事物的壞處。
  2. 想想你所依附的事物的短暫性。 試著接受變化是存在的本質,並且期望任何外部事物成為持久幸福的源泉是不現實的。 通過放手 附件,我們可以在它存在的時候享受它,在它不存在的時候放鬆。
  3. 即使我得到了這個,它會給我帶來永遠的幸福嗎? 它會解決我所有的問題嗎? 得到它會產生什麼新的問題?
  4. 考慮對象的不良品質。 這不會導致對人或事的負面看法,而只是讓我們對它採取更全面的看法,從而抵消不平衡的看法 附件. 感受從看到物體的本來面目中獲得的寬敞感。

附著在身體上

  1. 考慮不斷變化的性質 身體,從胎兒,到嬰兒、兒童、成人、老人。 請問我的 身體 長生不老?
  2. 是我的 身體 由純物質組成? 它天生就美嗎? 死後,我會怎樣 身體 變成? 值得被眷戀嗎?
  3. 有沒有什麼內在的本質是我的 身體? 我是我的嗎 身體?
  4. 我們必須照顧好我們的 身體,保持它的清潔和健康,因為它是我們寶貴的人類生命的基礎。 通過保護這個 身體, 有智慧與無智慧 附件,我們就能修行佛法,利益眾生。

對人的依戀

  1. 附件 和愛是不同的情感,儘管我們對某個特定人的情感可能是它們的混合體。
    • 愛一個人和依戀他或她有什麼區別?
    • 我的怎麼樣 附件 它對我產生的期望會干擾我愛這個人嗎?
    • 我是否真實地看待這個人? 他或她的壞習慣是什麼? 他或她的局限性是什麼?
    • 試著接受這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這樣你的 附件 會減少,你可以更愛他或她。
  2. 認為我和這個人的關係會永遠持續下去現實嗎? 這個人會長生不老嗎? 如果關係發生變化或此人去世,我是否必須變得沮喪或感到迷茫? 我如何處理變化帶來的悲傷? 我該如何感受和行動?
  3. 這個人是否有某種不可改變的本質——某種永遠存在並且永遠是他或她的東西?

依附於想法

我們常常堅持自己關於事情應該如何做的想法,堅持我們對他人是誰以及他們應該做什麼的看法,堅持我們對生活本質的信念。 當其他人不同意我們的想法時,我們就會感到沮喪。

  1. 當有人批評我的想法時,他或她是在批評我嗎?
  2. 僅僅因為我認為是正確的嗎?
  3. 如果我按照別人的方式做事會怎樣? 我怎樣才能擺脫對失去權力或被利用的恐懼? 如果我按照別人的方式做事,那一定會發生嗎?
  4. 如果我們看到其他人的計劃或想法有缺陷,我們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不是為自己辯護 意見. 想像一下,你會感到開放和毫無防備,堅定而清晰地對另一個人說話。

對讚揚、認可和聲譽的執著

  1. 表揚、認可或聲譽對我有什麼好處? 它們能預防疾病或延長我的壽命嗎? 他們真的解決了自我憎恨和內疚的問題嗎? 他們淨化我的消極嗎 因果報應 或者讓我更接近解放或啟蒙? 如果不是,為什麼要執著於他們?
  2. 讚美、認可和聲譽可能感覺不錯,但如果我們的 附件 對他們導致我們生氣、嫉妒或沒有安全感,從而做出消極的行為,那麼什麼是意義 執著 給他們?
  3. 想想他們創造的所有新問題。 其他人對我們的期望更高,因為他們不再現實地看待我們,而是理想化地看待我們。 因此,當我們犯小錯誤時,他們更有可能評判我們。
  4. 想像一下,你得到了所有你渴望得到的認可、讚揚和聲譽。 想像一下人們說出或承認了您曾經希望他們會說出的所有事情。 享受這種美好的感覺。 然後問問自己:“這真的會讓我永遠快樂嗎?

感激我們從別人那裡得到的善意

為了培養我們與所有其他人相互聯繫並從他們那裡得到很多善意的感覺,請思考:

  1. the help we have received from friends:我們從他們那裡得到的支持和鼓勵等。 附件,而是將它們視為人類善意的行為。
  2. 我們從父母、親戚和老師那裡得到的好處:他們在我們年幼時給予我們的照顧,保護我們免受危險,我們的教育。 會說話,是小時候關心我們的人、老師等努力的結果。我們現在所有的才能、能力、本領,都是我們教過我們、培養過我們的人。 即使在我們不想學習、不守規矩的時候,他們也繼續努力幫助我們學習。
  3. 從陌生人那裡得到的幫助:我們使用的建築物、我們穿的衣服、我們吃的食物、我們開車行駛的都是我們不認​​識的人製造的。 沒有他們在社會上的努力,我們就無法生存。
  4. 從與我們相處不好的人和傷害過我們的人那裡得到的好處:他們向我們展示了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並指出了我們的弱點,以便我們可以改進。 它們讓我們有機會培養耐心、寬容和同情心,這些品質對於沿著這條道路取得進步至關重要。

愛是希望他人獲得幸福的願望及其原因。 對於每一組人,想一想具體的人並為他們產生愛。 然後將這種感覺推廣到整個小組。

  1. 從希望自己幸福快樂開始,不是以自私的方式,而是因為你尊重和關心自己,將自己視為眾多有情眾生中的一員。 逐漸將此傳播給朋友、陌生人、難相處的人和所有眾生。
  2. 思考、感受、想像:“願我的朋友和所有對我友善的人擁有快樂及其因緣。 願他們遠離痛苦、困惑和恐懼。 願他們擁有平靜、平和和充實的心。”
  3. 對陌生人產生同樣的感受。
  4. 將這種感覺傳播給那些傷害過你或與你相處不融洽的人。 認識到他們做你認為令人反感的事情是因為他們正在經歷痛苦或困惑。 如果他們沒有這些,那該有多好。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