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批評菩薩的壞處

批評菩薩的壞處

hadakshari Lokeshvara 在金布上。
既然我們不知道誰是菩薩誰不是,我們不應該批評任何人。 (攝影者 沃利·戈貝茨 )

回答學生關於我們批評菩薩時會發生什麼的問題。

辱罵或批評菩薩或大乘是非常有害的。 菩薩為利益眾生而工作,所以如果我們干涉 菩薩的善行,我們真的是在干涉對他人有益的事情。 貶低和批評一個 菩薩 為他或她為所有有情眾生和我們自己所做的好事製造障礙 菩提心 利他主義將因此而遭受損失。

如果我們想成為菩薩,做那些利益他人的利他行為,批評我們利他行為的榜樣會阻止我們變得像他們一樣。 我們需要尊重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就不會成為它。

靈性導師經常教導我們,因為我們不知道誰是 菩薩 誰不是,我們不應該批評任何人。 在幫助我們抑制判斷態度方面,這是非常好的建議。 但是,可能會出現一個疑問: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對他人的不道德或有害行為保持沉默? 例如,如果我看到約翰欺騙哈利,我是否應該忽略它,因為也許約翰是一個 菩薩? 如果我指出約翰的不道德行為,我是否冒著製造負面影響的風險? 因果報應 並阻礙我自己的成長 菩提心?

或者,如果我在街上看到兩個人打架,一個人毆打另一個人,這是否意味著我不應該干預,因為也許其中一個是 而他只是用這些猛烈的行動來製服別人的心?

我把大師們告訴我們的東西帶到了極端,提出這些問題。 在我參加的一次會議上,尊者評論說:“在教義中,我們談論不批評任何人,因為我們不知道誰是 菩薩 誰不是。 所以據我了解,約翰可能是 菩薩.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不應該批評他。 但從約翰欺騙哈利的角度來看,我必須指出約翰的有害行為,因為它們傷害了另一個人。”

尊者在說這句話時,對我們心中的想法和我們在世界上的行為方式做出了微妙的區分。 在我們看來,我們可能認為約翰是 菩薩,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會從內心深處不尊重他。 但是,從他的行為的角度來看,以及這些行為如何表現在世界上並影響他人,我們指出它們並解釋它們是有害的。 在這樣做時,我們將人與他或她的行為區分開來,而不是評論人的價值,而是評論他們的行為。 此外,我們提醒注意有害行為不是因為我們生氣,而是因為我們對相關雙方都有同情心。 約翰的欺騙哈利不僅傷害了哈利,也傷害了約翰,因為他積累了負面 因果報應. 對兩個人都有同情心,我們會盡我們所能來糾正這種情況。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