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今日比丘尼教育

視挑戰為機遇

年輕的尼姑在念經。
根據律宗的規定,新出家的僧尼必須在上師的指導下生活數年,在此期間他們學習佛陀教義的基礎。 (攝影者 蒂姆吳)

在台灣台北舉行的 2009 年佛教僧伽教育國際會議上發表的論文。

佛教從一開始就與教育密切相關。 教育在佛教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因為 教導說痛苦的根源是無知,是對事物本質的迷惑理解。 對佛教來說,人通過培養智慧走解脫之路,這是通過系統的教育計劃獲得的。 這 向世界傳達他的信息是一個過程 指令 熏陶. 我們經常在經典中讀到,當 開示,“他以佛法的開示來教導、鼓勵、啟迪和喜悅”會眾。 這 的教學被稱為 -瓦卡納, “ ” 話是要被聽到的。 在的情況下 的話語,揭示解放真理,他們應該被仔細聆聽、反思和深刻理解。

根據本 戒律,新出家的僧人和尼姑必須在他們老師的指導下生活幾年,在此期間他們學習佛教的基礎知識 的教學。 這 的話語經常描述教育進步的五個不同階段:

A 是一個學過很多東西的人,他把所學的東西牢記在心,重複它,用智慧去檢驗它,用洞察力深入它。

前三個階段與學習有關。 在裡面 那個時代,沒有書籍,學佛必須親近博學的上師,細聽他們的教導。 然後人們必須將它牢記在心,記住它,將它深深地印在腦海中。 為了讓教法在腦海中保持新鮮,人們必須通過大聲背誦來重複、複習它。 在第四階段,人們檢查意義。 在第五階段,也就是這個過程的高潮,一個人以洞察力穿透它,一個人親眼看到真相。

古典佛教教育的目標

佛教在任何地方生根興盛,歷來都強調學習和學習的重要性。 在印度,在佛教歷史的黃金時代,佛教寺院發展成為吸引全亞洲學生的主要大學。 隨著佛教傳播到不同的亞洲國家,其寺院成為學習和高雅文化的中心。 村廟是年輕人讀書識字的地方。 大寺院制定了嚴格的佛學研究計劃,研究、討論和辯論佛經和哲學。 然而,在悠久的佛教歷史中,佛法的研究總是受佛法目標的支配。 佛教的老師大多是僧人,弟子大多是僧人,學習是出於對佛法的信仰和虔誠。

古典佛教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1. 首先是簡單地了解和理解文本。 佛教是一個 書籍的宗教, 很多書:直接從人口中傳下來的經文 或他的大弟子; 聖賢、阿羅漢、菩薩的說法; 佛教哲學家的論文; 評論和子評論和子子評論。 每個佛教傳統都誕生了一個裝滿書籍的圖書館。 因此,傳統佛教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學習這些經典,並將它們用作理解佛法含義的鏡頭。 的教學。
  2. 學習文本是自我修養過程的一部分。 因此,佛教教育的第二個目標是 改造自己. 在古典佛教中,知識與科學家或學者獲得的事實知識有很大不同。 世俗學者旨在客觀知識,這不取決於他的性格。 科學家或世俗學者可能不誠實、自私和嫉妒,但仍能為他的領域做出傑出貢獻。 然而,在佛教中,知識旨在塑造我們的性格。 我們學習佛法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一個品行端正、品行正直、有道德的人。 因此,我們使用我們學到的原則來改造自己; 我們努力使自己成為適合教導的“器皿”。 這意味著我們必鬚根據 戒律 和紀律。 我們必須訓練我們的心來克服精神上的煩惱。 我們必須塑造我們的品格,成為善良、誠實、誠實和富有同情心的人。 佛法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實現這種自我轉變所需的指導方針。
  3. 在此基礎上,我們轉向有關個人洞察力和智慧的教法。 這將我們帶到古典佛教教育的第三個目標: 發展智慧,對事物真實本質的理解,那些永遠真實、永遠有效的原則。 無論是 出現在世界上或不出現; 是否 教或不教,法始終如一。 一個 是發現佛法、真實法則並向世界宣揚它們的人。 我們自己必須走這條路,親自證悟真理。 真理只是本質 現象,生命的真實本質,它被我們隱藏在我們面前 扭曲的觀點 和錯誤的概念。 通過理順我們的 意見,端正我們的觀念,修養我們的心,我們就能證悟真理。
  4. 最後,我們運用我們的佛法知識——通過學習、修行和證悟而獲得——去教別人。 作為出家者,我們有責任引導他人走上通往幸福與和平的道路,以促進他們自身道德的方式教導他們 純化 和洞察力。 我們學習佛法既是為了利益世界,也是為了利益自己。

學術學習的挑戰

隨著我們進入現代,傳統的佛教教育模式遇到了來自西方學術學習模式的深刻挑戰。 西方教育並不尋求促進精神目標。 一個人不會為了在解脫的道路上前進而在西方大學註冊佛學研究的學術課程。 學術佛學研究的目的是傳播和獲得關於佛教的客觀知識,從文化、文學和歷史背景中理解佛教。 學院式的佛學研究將佛教變成了一個脫離學生內在精神生活的客體,這與傳統的佛學學習模式背道而馳。

佛學研究的學術方法對傳統佛教提出了挑戰,但這是我們應該接受和應對的挑戰。 我們可以採取兩種不明智的態度來應對這一挑戰。 一是背離和拒絕佛教的學術研究,完全堅持傳統主義的佛教教育方法。 傳統主義教育可能使我們成為博學的僧尼,能夠在傳統佛教文化中有效發揮作用; 然而,我們生活在現代世界,必須與接受過現代教育並以現代方式思考的人交流。 通過採取嚴格的傳統主義方法,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就像剃了光頭、身著藏紅花長袍的恐龍。 我們會像拒絕現代科學——例如地質學和進化論——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一樣,因為它們與對聖經的字面解釋相矛盾。 這無助於促進佛法的接受。

另一種不明智的態度是拒絕佛教教育的傳統目標,並遵循學術模式,將對佛教的客觀認識作為我們教育政策的全部目的。 這意味著我們放棄了我們在接受時所做的宗教承諾 誓言 作為僧侶和尼姑。 採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我們成為博學的學者,但也可能使我們成為懷疑論者,認為佛教只是我們學術生涯進步的階梯。

採取中間道路

我們需要做的是採取“中間道路”,將傳統佛教教育的最佳特點與現代佛學學術方法的積極價值結合起來。 傳統佛教教育的正面價值是什麼? 當我討論傳統佛教教育的目標時,我已經處理過這個問題。 簡而言之,傳統的教育方式是為了讓我們能夠修身養性,發展智慧,深入了解佛法,協助引導他人,從而為佛法的傳承做出貢獻。 .

現代學術方法的積極價值是什麼? 在這裡,我會提到四個。

  1. 學佛對我們有幫助 將佛教理解為一種歷史和文化現象. 通過對佛教歷史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佛教是如何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它如何應對印度的文化和社會力量 的時間; 它是如何通過智力探索和應對不斷變化的歷史而演變的 條件. 我們還看到,隨著佛教傳播到不同的國家,它必須如何適應它紮根的土地上盛行的社會規範、文化和世界觀。
  2. 這個歷史回顧可以幫助我們 更清楚地理解佛法的本質與佛教為了融入環境而必須穿的文化和歷史“服裝”之間的區別. 就像一個人可能會根據季節改變衣服,但仍然是同一個人一樣,佛教在一個國家傳播到另一個國家,它保留了佛教的某些特徵,同時調整了它的外在形式以適應當時流行的文化。 因此,通過研究佛教歷史和佛教哲學的不同流派,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佛法的核心,什麼是中心的,什麼是外圍的。 我們將了解為什麼佛教教義在特定情況下會採取這種形式的原因 條件; 我們將能夠區分佛教的哪些方面適用於特定情況,哪些反映了佛法的究竟、不變的真理。
  3. 佛教學術研究 提高我們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所有現代學科的獨特之處在於沒有任何事情應該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前提。 所有的假設都值得質疑,每個知識領域都應該仔細和嚴格地檢查。 傳統的佛教教育通常強調毫無疑問地接受經典和傳統。 現代學術教育邀請我們去爭論每一個佛教信仰、每一個文本、每一個傳統,甚至那些本應來自 他自己。 雖然這種方法可能導致毫無結果的懷疑,但如果我們堅持對佛法的奉獻,現代教育的紀律將增強我們的智慧,就像鋼刀在火中淬煉一樣。 我們的信念會變得更強大,我們的智慧會變得更敏銳,我們的智慧會更明亮、更有力。 我們也將更好地使佛法適應當今時代的需要,而不損害其本質。
  4. 佛教的學術研究也促進 創造性思維. 它不僅傳遞客觀信息,而且常常不止於批判性分析。 它更進一步,鼓勵我們對佛教歷史、教義和文化的不同方面發展創造性的、獨到的見解。 佛教學術研究的目的是使我們能夠對佛教歷史演變的因果因素有新的認識,辨別不同佛教宗派所持有的教義之間以前未被發現的關係,發現佛教思想的新含義和新的應用。解決哲學、心理學、比較宗教、社會政策和倫理學等當代領域問題的佛教原則。

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洞察力的相互作用實際上是佛教本身在其漫長歷史進程中的演變方式。 每一個新的佛教學派都會從對早期佛教思想的批評開始,揭示其內在的問題,然後提供新的見解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因此,佛教的學術研究可以促進創造性成長、創新、探索和發展的同一過程,這導致了佛教在其所有地理和歷史範圍內的巨大多樣性。

佛教教育與傳統的相遇

這讓我想到了下一點。 自從佛教離開印度以來,不同的佛教傳統在佛教世界的不同地理區域蓬勃發展。 以佛教為代表的早期佛教 上座部 學派,曾在南亞興盛。 早中期 大乘 佛教傳到東亞,產生了天台、華嚴、禪宗、淨土宗等適合東亞人思想的新宗派。 和後期 大乘 佛教與 金剛乘 傳播到西藏和其他喜馬拉雅地區。 幾個世紀以來,每個傳統都與其他傳統隔絕開來,自成一個世界。

然而,今天,現代的通訊、交通和書籍製作方法使來自每個傳統的學者有機會研究所有主要的佛教傳統。 當然,每個傳統本身就是一生的學習,但隨著不同佛教地區人們之間聯繫的日益緊密,任何課程 修道院的 教育應該讓學生接觸其他傳統的教義。 這將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佛教的多樣性及其在歷史上的轉變; 其豐富的哲學、文學和藝術遺產; 以及它對不同文化中的人產生深遠影響的能力,這取決於他們自己的重點。 或許是一個完整的程序 修道院的 教育將使僧侶和尼姑有機會在另一個佛教國家的寺院或大學度過一年,就像大學生經常在國外度過大三一樣。 學習和修習不同的佛教傳統將有助於拓寬他們的心胸,讓他們了解佛教的多樣性及其共同核心。

這種相遇可能會改變當代世界佛教本身的面貌。 它可能會導致交叉施肥甚至混合形成,從而從不同流派的綜合中出現新的佛教形式。 至少,它將作為一種催化劑,鼓勵人們更多地關注自己傳統中通常未被重視的方面。 例如,與南方的相遇 上座部 佛教激發了人們對蜥蜴的興趣, 阿毘達磨 在東亞佛教中。 什麼時候 上座部 佛教研究 大乘 佛教,這可以激發對 菩薩 理想中的 上座部 傳統。

融入現代世界

我們和尚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我們是現代世界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修道院的 教育應該教會我們如何與世界相處。 從一開始,佛教就一直與它所處的文化打交道,試圖根據佛法改造社會。 由於寺院往往坐落在遠離日常生活喧囂的安靜地方,我們有時會以為佛教教我們背棄社會,但這是一種誤解。 作為出家人,我們不應該忽視我們對生活在世上的人的義務。

今天,我們的責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 隨著人類學會掌握自然界的物質力量,我們自我毀滅的能力突飛猛進。 核能的發現使我們能夠製造出只需按一下按鈕就能消滅整個人類的武器,但人類自我毀滅的威脅仍然更加微妙。 世界貧富兩極分化更加嚴重,貧困人口陷入更深的貧困; 在許多國家,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數十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每天只吃一兩頓微薄的飯菜。 貧困滋生怨恨,加劇社區緊張局勢和種族戰爭。 在工業化世界,我們肆無忌憚地燃燒我們的自然資源,污染環境,讓空氣中的碳含量超過它所能承受的範圍。 隨著地球氣候變暖,我們面臨著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支持系統的風險。

作為佛教徒,我們必須了解當今世界的各種力量,並了解佛法如何保護我們免於自我毀滅。 我們需要學習計劃,即使是僧侶,也需要超越狹隘的佛學研究,讓佛教僧尼做好應對這些全球性問題的準備。 佛教教育的核心當然應該強調學習經典佛教傳統。 但是,這種核心教育應該輔之以涵蓋佛教可以為改善世界狀況做出重大貢獻的其他領域的課程。 這些將包括世界歷史、現代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倫理學、衝突解決和生態學等學科,甚至可能包括經濟學和政治學。

當今世界,作為佛教僧尼,我們有義務高舉佛法的火炬,照亮生活在黑暗中受苦的人們。 為了發揮這個作用,佛教教育必須讓我們了解世界。 佛教教育的這種擴展可能會引起嚴格的傳統主義者的反對,他們認為僧侶應該將自己局限於佛學研究。 他們可能會指出,佛經甚至禁止僧侶討論諸如“國王、大臣和國家大事”之類的話題。 但我們必須認識到,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與人類進入的時代截然不同的時代。 出生於。 佛教的興盛在於它與人類事務保持相關性,而要保持其相關性,我們必須了解當今人類面臨的巨大問題,並了解我們如何利用佛法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這將需要對傳統的佛學研究計劃進行嚴格而徹底的修訂,但這種革新對於佛教發現其當代意義至關重要。

比丘尼的挑戰與機遇

我們當代情況的一個方面值得在關於佛教尼姑教育的會議上特別提及,那就是女性在當今世界的作用。 眾所周知,大多數傳統文化,包括那些佛教興盛的文化,都是以父權為主。 儘管 他本人提倡婦女地位,但他在男權時代生活和教學,因此他的教義不可避免地要符合那個時代的主流觀點。 一直到現代都是如此。

然而,在當今世界,女性正在擺脫男性主導的世界觀的束縛。 她們享有與男性相同的權利,並且在人類生活的幾乎每個領域都扮演著更積極的角色,從法律和醫學等專業到大學職位,再到擔任總統和總理的國家領導職務。 沒有 懷疑 這種“女性的重新發現”也將對佛教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一些女性已經成為傑出的學者、教師和佛教領袖。 失去比丘尼戒的幾個傳統已經恢復了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所有形式的佛教都將擁有繁榮的完全比丘尼社區。

是時候讓女性從活生生的佛教傳統中的次要角色中脫穎而出,與男性並肩作為教師、詮釋者、學者和活動家。 這適用於修女,也適用於居士,甚至可能更是如此。 但提高女性地位的關鍵在於 修道院的 生活和在家生活一樣,就是教育。 因此,比丘尼必須達到與他們的比丘兄弟同等的教育水平。 僧伽. 他們應該獲得佛教教育各個領域的能力——佛教哲學、文化和歷史,以及佛教在現代社會問題中的應用。 我真誠地希望這個匯集了來自不同傳統的佛教尼姑和教育工作者的會議將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我感謝大家的關注。 願你的祝福 三寶 和你們在一起。

比丘菩提

Bhikkhu Bodhi 是美國上座部佛教僧侶,在斯里蘭卡受戒,目前在紐約/新澤西地區任教。 他被任命為佛教出版協會的第二任會長,並編輯和撰寫了幾本以小乘佛教傳統為基礎的出版物。 (照片和生物由 維基百科)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