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自動生活與發自內心地生活

自動生活與發自內心地生活

尊者 Chodron 與修道院客人 Tanya 一起在外面散步。
我們可以做出明智的選擇,從而獲得我們所尋求的幸福。

每個人都想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很少有人花時間思考這意味著什麼。 我們的社會和家庭教會了我們某些 意見 並鼓勵我們朝著特定的方向前進。 受這些影響的製約,我們會順從,而不會停下來檢查在個人層面上對我們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讓我們看看社會化和從眾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問問自己,“什麼是幸福?”,研究替代路徑,質疑我們的想法,並審視我們美好的人類潛能,以便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引領到我們尋求的幸福。

社會化和從眾

雖然我們感覺自己是獨立的實體,可以獨立思考並掌控一切,但實際上我們是緣起的。 我們是許多原因的結果 條件 我們繼續受到其他因素的製約。 例如,我們已經受到家庭、學校系統、工作場所和朋友多年社會化的製約。 社會——我們是其中一部分的人類集合——制約了我們的行為、思維方式和身份。 我們很少停下來質疑這種條件反射。 相反,我們只是接受它並跟隨它。

例如,我們是否停下來思考我們在生活中的優先次序? 或者我們只是隨波逐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首要任務通常是做我們認為別人認為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常常努力成為我們認為別人認為我們應該成為的人,我們想要擁有我們認為別人認為我們應該擁有的東西。 沒有停下來思考什麼是人生的價值,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混亂中:跑這裡,跑那裡,做這個,做那個。 我們從來沒有找到任何真正的內心平靜,我們讓自己非常忙於做很多事情而不考慮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 就像在跑步機上蹦蹦跳跳的小老鼠或在森林裡奔跑的野火雞一樣,我們四處奔跑,覺得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很重要而且必不可少。 但是嗎? 我們說,“我必須做這個做那個。” 我們必須還是選擇? 就好像我們在旋轉木馬上,因為我們害怕下車,所以我們永遠不會下車。 我們不知道原地踏步是什麼感覺,一想到它就會急躁。 儘管在旋轉木馬上盤旋會讓我們感到胃部不適,但它很熟悉,所以我們堅持下去。 它並沒有帶我們去任何地方,但我們從未停下來質疑我們在哪里以及我們可能在哪裡。

如果我們不願意挑戰一些基本的 意見 我們對生活的看法,不是解放和開悟成為我們的重要目標,而是支付賬單和擁有良好的社交生活成為我們的重要活動。 為了支付賬單,我們必須去上班。 為了上班,我們必須買特定的衣服,開特定的車,因為我們必須投射特定的形象才能得到那種工作。 為了得到那些衣服和那輛車,我們有更多的賬單要付,所以我們必須去上班支付買這些東西的賬單,這樣我們才能去上班。 這樣做有意義嗎?

你忙著四處奔波,帶著你的孩子到處跑。 你想教你的孩子什麼? 像爸爸媽媽一樣過著亂七八糟的生活? 一直忙到沒時間看著親人的眼睛並感謝他們的存在? 您是否在教您的孩子探索世界並熱愛人與環境? 或者你是在通過你的行為教他們太忙和經常有壓力嗎?

我看著孩子們,他們從一節課到另一節課,從一個活動到下一個活動。 一切都已計劃好,他們承受著成功完成所有這些課程和活動的壓力。 因此,孩子們並沒有學會享受與他人相處並享受各種活動的樂趣,而是感到有壓力要成功,要成為最好的,要比別人更好。 忘掉做這項活動的樂趣,忘掉創造力,忘掉與人相處的樂趣——孩子們被教導去競爭並脫穎而出。 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受到重視和喜愛。 這張照片有問題,你不覺得嗎? 小時候,我們經常在後院的泥土裡玩耍。 我們不需要很多五顏六色的玩具。 我們用棍子和石頭建造東西,玩得很開心,而無需我們的父母花 1000 美元用我們厭倦的玩具把房子弄得亂七八糟。

那麼,您到底在教孩子什麼? 你讓他們 訪問 自己的創意? 或者你是在鼓勵他們注意自己的穿著,這樣他們看起來就和其他穿著名牌服裝的孩子一樣了? 然後,因為他們想和其他人一樣,所以他們想擁有 身體 穿孔和紋身。 你是在教你的孩子遵守社會認為他們現在應該成為的樣子嗎? 或者你在教你的孩子如何成為快樂的人? 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符合我們認為社會認為我們應該是真正的幸福嗎?

我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適度地遵從,而且在適當的程度上成為一個個體,我們就會快樂。 因此,我們都試圖以順從的方式成為個體。 或者我們都試圖以我們自己的方式從眾。 這是滋生焦慮的沃土。 我們努力保持正確的平衡,在擔心之間搖擺不定,“我太像人了。 我必須更加獨立,”和“我不適合其他人。 我想融入,但當我試圖融入時,我不喜歡自己是誰。” 夾在從眾和個性之間,我們塑造了這種自我懷疑 並教給孩子們。 從上學前班開始,孩子們就被教導要努力表現得像其他人一樣,擁有和其他人一樣的玩具,和其他人一樣看同樣的電視節目,同時要以一種從眾的方式做一個獨立的人。 難怪當這種不受控制和不合理的想法充滿我們的思想時,我們的內心會如此平靜。

我不知道這個“其他人”是誰,但我們似乎都想像他們一樣,儘管我們從不覺得自己足夠像他們。 我們似乎從不覺得自己適合。有趣的是,當我們了解似乎適合的人時,我們會發現他們也覺得自己不適合。我們需要放慢腳步並質疑我們如何過我們的生活。 什麼對我們很重要? 我們在為孩子樹立什麼樣的價值觀? 你希望你的孩子快樂。 他們將您視為幸福生活的典範,但您對幸福的真正含義了解多少? 您希望您的孩子能夠以富有成效的方式解決衝突,但要讓他們這樣做,作為他們的父母,您必須樹立適當行為的榜樣。 你的孩子將如何學會友善? 誰為他們樹立了仁慈、滿足和慷慨的榜樣? 既然孩子是通過榜樣學習的,我們就得調查自己是怎樣的榜樣。 在我們不足的地方,讓我們投入一些精力去學習和改造自己。

什麼是幸福?

幸福對你意味著什麼? 你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帶給你真正的幸福與平安? 或者你是否在努力活出你認為應該快樂做的事情的形象? 這會帶來成就感嗎? 你是別人的什麼樣的榜樣?

在我們矛盾的美國文化中,我們應該非常快樂,因為我們有合適的牙膏和最好的洗衣皂。 我們有汽車和抵押貸款; 我們幾乎擁有我們認為應該快樂的一切。 但是我們不快樂,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我們已經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一切來獲得快樂。 說你很痛苦並不是很“合情合理”。

另一方面,當我們和朋友聚在一起時,我們談論什麼? “我對此並不高興。 我的孩子這樣做,我的配偶那樣做,政府……政客……”我們總是向我們的朋友抱怨我們生活中的不對勁。 所以,我們很矛盾。

我們想說,“我是一個快樂的人”,但是當其他人看我們的生活時,他們會看到什麼? 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有趣話題。 當您的孩子觀察您的生活時,他們會看到什麼? 當你的朋友看你的生活時,他們會看到什麼? 我們是否以平靜愉快的方式度過生活? 還是我們總是焦慮、瘋狂、煩躁、抱怨,並試圖做太多事情來獲得快樂?

你的孩子見過你平靜嗎? 還是你總是很忙,東奔西跑? 當您說自己很放鬆時,您的朋友和孩子會看到您做什麼來放鬆? 這真的很有趣。 您是坐在電視機前上網衝浪,每天睡十四個小時,還是看恐怖片或科幻片? 你在喝酒還是吸毒? 當你說你正在放鬆時,你在做什麼? 當您應該放鬆時,您要向觀看的人傳達什麼信息? 如果你從不花時間放鬆,那你在做什麼? 您是否經常在電腦前發送電子郵件或在鍵盤上敲打報告? 當您放鬆時,您是專心致志地盯著 BlackBerry 屏幕還是通過發送短信來鍛煉拇指? 這就是你教給孩子的幸福形象嗎?

我們在生活嗎? 我們說我們想要平靜和快樂。 我們是否在做我們需要做的事才能獲得平靜和快樂? 或者我們會說,“哦,是的,我做事是為了快樂。 我正在加班加點,這樣我就可以買到我想要的車,因為那輛車會讓我開心。” 那輛車真的能讓你開心嗎?

一天,在訪問哈佛時,我與進行幸福研究的丹吉爾伯特博士交談。 他觀察了人們期望從物質對象(例如汽車)中獲得多少幸福,以及他們實際從中獲得了多少幸福。 他發現,我們認為我們將從某事中獲得多少快樂與我們實際從中獲得多少快樂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不知何故,我們從不學習,我們一直非常努力地工作,以獲得那些我們已經被社會化認為能帶來快樂的東西。 然而,當我們得到它們時,它們並沒有真正讓我們開心。 如果他們這樣做了,就沒有必要再買任何東西了。

幸福到底是什麼? 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快樂? 我們和平嗎? 或者我們只是過著無意識的生活,做著我們認為應該做的事? 如果我們不做我們認為別人認為我們應該做的事,我們是否擔心世界會分崩離析?

觀察我們如何過我們的生活及其背後的假設與循環存在的更大主題有關。 從更深層次來說,什麼叫輪迴? 這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我們所做的選擇有何關係? 我們為什麼要做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是為了讓我們的 身體 快樂的? 如果是這樣,這是什麼性質 身體? 這有可能嗎 身體 永遠快樂嗎? 如果答案是“否”,那我該怎麼辦? 有什麼替代方案 身體 像這樣並過著專注於四處奔波的生活,試圖為此帶來樂趣 身體?

替代路徑

這裡是高貴之地 八正道 和三十七種修行 菩薩 有東西可以提供。 兩者都提供了一種替代瘋狂生活和自動生活的選擇。 他們描述了我們在無明、煩惱和煩惱的影響下一次又一次地投生到這個不斷重複的問題循環中的解毒劑。 因果報應.

即使我們拼命想要快樂,我們也害怕改變。 我們對自己的習慣如此熟悉,以至於嘗試和改變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我們害怕,“我會成為誰?” 我們擔心,“如果我不回复每封寫給我的電子郵件,而人們對我感到不滿,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不跑來跑去讓自己成為最忙碌的人,我會成為誰? 如果我不覺得自己的生活不知所措,我可能不得不坐下來 幽思. 如果我坐下來 幽思,我將不得不看看我的頭腦有多瘋狂。 我不想那樣做。 我太忙了,沒空做那個!” 這就是我們讓自己陷入的循環。 雖然不舒服,但很熟悉。 因此,變化似乎具有威脅性。

花點時間考慮一下這種情況很重要。 弄清楚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質疑我們所做的事情,這樣我們才能照亮我們害怕改變的心靈角落。 這是您需要研究的領域 冥想:關於我自己以及我的生活方式,我想改變什麼? 改變會引發焦慮嗎? 我如何應對焦慮情緒? 也許我們會因為焦慮而焦慮。 也許我們因為不焦慮而變得焦慮:“如果我採取措施來消除焦慮,不再是一個如此焦慮的人,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全神貫注的頭腦在陷入自己的想法時是如此富有創造力。

有時候我們真的不得不自嘲。 受無明和煩惱影響的心以滑稽的方式思考。 例如,我們可能擔心不擔心:“如果我不擔心這個人,那就意味著我不愛他們。 我有什麼不放心的?” 真的嗎? 如果你愛一個人,你一定要為他們擔心嗎? 你不為他們擔心,是不是心狠手辣,不愛他們? 真的嗎?

我們相信這是真的,但它根本不是真的。 質疑是可怕的,“如果我不擔心這個人,我會是誰? 如果我不嘗試拯救所有人,我會成為誰? 我必須修復每個人的生活,確保他們一切安好。” 然後我們想知道,“也許我在干涉他們的生意,”但我們很快用“這沒有乾涉他們的生意”來抵消這一點。 我只知道什麼對他們最好。 既然他們無法管理自己的生活,那麼即使他們不要求,我也可以給他們建議。” 你明白為什麼說自滿的心是我們的敵人嗎? 它會扭曲任何事物,使自己成為關注的焦點,使自己變得重要。

當它這樣做時,我們可以嘲笑我們的思想嗎? 但願如此。 把自己看得太重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當我們想到這一點時,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或每個人的“救世主”或“控制者”或“先生”,這很有趣。 或“人氣小姐”會讓我們開心。

檢查我們所迷戀的行為,看看它們是否為和平與幸福創造了因,這非常有幫助。 讓我們看看我們自己的經歷,看看我們的行為是否會在現在或將來帶來好的結果。 如果他們不這樣做,那就讓他們走吧。

靜靜地坐下來,做一些反思,找出你的生活所基於的假設。 考慮到有一天你會死,想想生命中什麼是有意義的。 試著了解你巨大的人類潛能以及如何開發它。

質疑我們的想法

檢查我們的想法並問自己它們是否準確對於我們和我們周圍人的福祉至關重要。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毫無疑問的想法、假設和情緒(可能是錯誤的)就會支配我們的生活。 在檢查這些時,對自己友善和誠實很重要。 我們承認這些想法、假設和情緒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 我們不會責備自己,“我不應該這樣想。 我不應該有那種感覺。” 如果我們“應該”在自己身上,我們將無法進行準確的調查,因為我們會忙於壓抑或壓抑那些想法和感受。 我們只是將另一種想法或情緒粘貼到舊的想法或情緒之上,而沒有真正相信我們心中的新想法或情緒。 顯然那是行不通的。

首先要做的是區分思想和情緒。 我們會說諸如“我覺得他們不接受我”之類的話。 其實,這是一個想法。 我們可能會感到受傷或沮喪,但這是因為我們認為別人不接受我們。 我們怎麼知道他們不接受我們? 我們沒有。 我們沒有問過他們。 相反,根據他們如何看待我們或他們發表的評論,我們的思想構建了一個我們相信的故事。 一旦您聽到自己說“我感覺……”,就停下來並意識到您無法“感覺”到某事。 你在想。 同樣,我們說,“我感到被拒絕了。” 其實,被拒絕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感覺。 這是一種想法——我們認為有人在拒絕我們。

在我們隔離了我們正在思考的想法之後,下一步就是問問自己,“這是真的嗎? 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 問問自己,你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那個想法的有效性。 在這個時候看到我們真的不知道某件事是真的,真是令人吃驚; 我們假設它是基於一些站不住腳的證據。

我們經常陷入的一些想法是,“我是一個壞人”、“我不稱職”、“我是一個失敗者”、“我不夠好”。 這些自嘲的想法是我們擁有的一些最根深蒂固和最有害的想法。 當我們想到它們時,抑鬱、絕望和 憤怒 壓倒我們,很難看清楚。 這些想法會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健康、我們的人際關係、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精神修行。 有時很難辨別這些想法是否存在,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於思考它們,以至於它們構成了我們生活發生的舞台。

當我們注意到這些想法出現在我們不愉快的情緒背後時,我們必須停下來質疑它們:“我真的是個壞人嗎? 證明給我看!” 我們可能會開始列出我們犯過的各種錯誤,但我們一直在質疑,“那個錯誤會讓我成為一個壞人嗎?”

在藏傳佛教中,我們學習辯論,現在我們用同樣的技巧來檢驗隱藏在自卑背後的想法的有效性。 在辯論中,我們使用由主語、謂語和理由組成的三段論。 例如,在三段論中“聲音是無常的,因為它是原因的產物”,“聲音”是主語(A),“無常”是謂語(B),“因為它是原因的產物”是原因(C)。 為了使這個三段論為真,三個標準需要為真。 首先,主體在原因中; 換句話說,聲音是原因的產物。 其次,如果它是原因,它必須是謂詞。 也就是說,如果某物是因的產物,它一定是無常的。 第三,如果不是謂詞,就不是原因。 如果它不是無常,它就不是因的產物。 更簡單地說:

  • A是C。
  • 如果是C,那一定是B。
  • 如果不是B,就不可能是C。

現在讓我們把它應用到三段論“我是個壞人,因為我說謊了。” 我說的謊是真的。 但是說謊的人真的都是壞人嗎? 一個行為會使某人成為壞人嗎? 成千上萬的有害行為會使某人成為壞人嗎? 因為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 ,人怎麼可能是壞人呢?

“我是個壞人,因為這個人不喜歡我”這樣的想法呢? 不喜歡我們的人會讓我們成為壞人嗎? 有人不愛我們是否意味著我們有缺陷? 有人不喜歡我們或不愛我們與我們無關。 它是另一個人頭腦中的想法,正如我們所知,想法並不那麼可靠,而且經常變化。

我發現以這種方式挑戰我的想法非常有幫助。 它很清楚地告訴我,我的思維方式是錯誤的,如果一個想法不正確,我就放棄它。 繼續相信我們剛剛證明不正確的事情沒有任何意義。

以類似的方式質疑我們的情緒是有幫助的。 例如,假設我們不高興是因為我們在想,“那個人批評了我。” 這裡的三段論是“我很生氣,因為他批評了我”。 是的,他批評了我,但我一定要因為有人批評我而生氣嗎? 不,我可以選擇感受。 我不必生氣。 當我真的生氣的時候,我不得不不斷地問自己:“我為什么生氣?” 我的頭腦回答說:“因為他批評我。” 我回答說:“是的,他說了那些話,但你為什么生氣。” 我的心說,“因為他說我很蠢。” 我回答說:“是的,他是這麼說的,但你為什么生氣?” 換句話說,對於我的想法提出我應該生氣的所有原因,我質疑,“但為什麼我需要為此生氣?” 當我這樣做的時間足夠長時,我通常會發現自己很生氣,因為我想從那個人那裡得到她沒有給我的東西,或者我害怕那個人,或者我嫉妒。 那麼我也質疑這一點。 如果我足夠開放和有創造力,我可以下定決心,放手 憤怒. 有時我請朋友幫我理清腦海中的思緒和感受。

在這個質疑我們的想法和感受的過程中,善待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我們不高興而批評自己是沒有成效的。 許多人發現對他人友善比對自己友善容易得多。 善待自己,寬恕自己,將同情心延伸到自己身上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技能。 這需要取代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另一種“技能”——貶低自己、告訴自己我們一文不值或低人一等的技能。 善待自己就像任何其他技能一樣; 這是我們需要反复練習的事情。 善待自己並不是自私。 善待自己與自我放縱截然不同。 我們是有情眾生,在佛教中,我們努力對所有有情眾生懷有慈悲心,並為利益所有有情眾生而努力。 不能放過一個眾生說:“我要慈悲一切眾生,唯獨我自己!”

我們的人類潛能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巨大潛力。 由於我們天生不是這個或那個,我們不需要被束縛在對自己或世界的任何僵硬的概念化中。 相反,我們可以 訪問 我們的慈、悲、慈、喜、定、慧,並無限地擴展它們。 當我們從心流中完全消除無明並獲得解脫(涅槃)時,我們就真正自由了。 我們的良好品質可以發揮作用,而不會受到恐懼、自負和其他干擾情緒的阻礙。

但我們真正的目標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個人解放,而是要為每個人帶來最大的利益。 想一想——如果你溺水了,你的直接目標是自救,但你也希望其他人也能獲救。 我們不會覺得自己游到岸上然後放鬆而其他人淹死了。 我們覺得與他人的聯繫太緊密而無法做到這一點,因此,在我們的精神道路上,雖然實現我們自己的解放會很美妙,但不會完全令人滿意。

因此,我們想要獲得圓滿的正覺 ——也就是說,成為一個 我們自己——這樣我們才能為自己和所有人帶來最大的利益。 雖然對佛果的描述包含許多崇高和奇妙的品質,但這是開始了解佛陀狀態的好方法 就是想像一下永遠不要對任何人生氣會是什麼樣子,不管他們對你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 想一想:完全沒有恐懼不是很好嗎? 憤怒,防禦,傲慢,需要正確或獲勝? 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說或做任何事,我們的心將保持平靜和不受干擾。 不會有 憤怒 壓制; 它會全部蒸發。

同樣,看著任何生物並自發地感受到愛意並為他們祝福是什麼感覺? 這包括我們自己; 換句話說,以健康的方式真正關心我們自己以及所有其他人。 感覺與每個人都有聯繫並祝他們好運不是很好嗎?

這些是一些簡單的事情,可以想像一下,以便了解我們將在這條道路上前進的方向。 我們有可能真的變成那樣。 雖然我們不想相信煩惱情緒所想的一切,但我們確實想要相信我們的人類潛能。 我們可以相信它,因為許多其他人在我們之前已經證悟,他們可以為我們指明道路。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