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出家受戒

好處和動機

準備受戒的書的封面。

系列文章發表為 準備按立,一本由圖登卓龍法師編寫的小冊子,可免費分發。

我們的心是我們快樂和痛苦的創造者,我們的動機是我們行動及其結果的關鍵。 因此,接收動機 修道院的 任命是非常重要的。 當我們深入思考輪迴的弊端時,我們的心中就會生起擺脫它並獲得解脫的決心。 做到這一點的方法是練習 三項高等訓練: 道德、專注和智慧。 為了培養將我們從輪迴中解脫出來的智慧,我們必須能夠專注。 否則我們將無法 幽思 以持續的方式空虛。 培養定力需要我們制伏心中明顯的煩惱態度。 通過平息我們因這些令人不安的態度而引起的粗俗言語和身體行為,可以為這樣做奠定堅實的基礎。 倫理——按照 戒律——是協調我們的身體和語言行為的方法,從而抑制粗暴的煩惱態度。 認為我們可以忽略我們的壞習慣以及它們如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但仍然通過冥想來發展精神認識是錯誤的。

道德紀律挑戰我們在日常互動中踐行佛法,即整合我們在生活中的體驗 冥想 進入我們與他人和環境的關係。 道德的高級訓練是通過接受和保持各種類型的 Pratimoksa 之一來發展的 誓言: 外行 發誓 與五個 戒律 或其中一個 修道院的 誓言: 新手 發誓 (sramanara/sramanerika) 與十 戒律, 或完整的 發誓 (比丘/比丘尼)。 對於女性,在新手和完全戒之間有一個中間戒(shiksamana),有六個附加規則。 因為西藏沒有比丘尼傳承,求此出家的婦女必須到中國、韓國或越南的上師那裡請求。

由於有不同層次的出家,而且每個連續的層次都需要更多的正念和覺知,因為受戒的數量增加了。 戒律,建議循序漸進,而不是立即接受完全的受戒。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將能夠適應每個階段所需的承諾。 有時在人們對佛法和出家的熱情中,他們很快就接受了圓滿的出家。 然而,經驗表明,這可能會很困難,有些人會感到不知所措。 循序漸進的方法可以建立堅實的基礎,並隨之而來持續和快樂的練習。

立戒容易,守戒難。 如果我們真誠地想終生出家,就必須在出家前培養強大的發心,並在出家後不斷地培養牠。 不深入思考輪迴的弊端,出家的動力就會薄弱, 戒律 看起來有很多“應該”和“不應該”。 在這種情況下,保持 戒律 會顯得很累。 然而,當我們意識到這個人的生命的珍貴和稀有,以及我們達到更高精神狀態以利益他人的潛力時,然後按照與 戒律 是一種快樂。 相比之下,家庭、事業、人際關係和快樂的幸福被認為是不令人滿意的,我們對它們的興趣也相形見絀。 我們有一個遠大而崇高的精神目標,這讓我們有勇氣去經歷人生和佛法修行的起起落落。 擁有這個長期的目標和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佛法修行的穩定性,使我們能夠在受戒後保持戒律。

輪迴的弊端是多方面的:除了生、病、老、死之外,活著的時候,我們還面臨著所求得不到的,所愛的離不開,遇到不順心的情況。 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由我們內心的煩惱態度和行為造成的(因果報應) 他們加油。 作為一家之主,我們必須為家人做很多事情。 我們很容易發現自己處於必須創造負面情緒的境地 因果報應 通過說謊或欺騙。 我們被各種干擾所包圍:媒體、我們的職業和社會義務。 煩惱的態度很容易生起,而積累積極的潛能則更難,因為我們的生活忙於其他事情。 我們面臨著尋找合適的生活伴侶的困難,然後是維持這段關係的困難。 一開始是沒有孩子的問題,後來是養孩子的問題。

作為一個 修道院的,我們從這些分心和困難中獲得了更多的自由。 另一方面,我們也有很大的責任。 我們已經決定要更加覺知,而不是根據我們腦海中出現的任何衝動行事。 起初,這可能表現為缺乏自由,但實際上這種意識使我們擺脫了壞習慣及其造成的困難。 我們自願選擇保留 戒律,因此我們必須放慢腳步,注意我們的行為,並明智地選擇我們的言行。 如果我們認為我們可以採取相反的行動 戒律 以後再簡單的淨化,就好像現在可以喝下毒藥,以後再吃解藥一樣。 這種態度或行為會傷害我們。

但是,當我們無法保持自己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認為我們是壞人 戒律 完美。 我們採取的原因 戒律 是因為我們的意、語、行沒有調伏。 如果我們已經完美了,我們就不需要採取 戒律. 因此,我們應該盡力按照 戒律,但是當我們的不安態度太強烈,情況變得更好時,我們不應該氣餒或以不健康的方式批評自己。 相反,我們可以應用解毒劑來淨化和恢復我們的 戒律,並確定我們希望如何在未來採取行動。 這樣我們就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成為更強大的修行者。

作為僧侶,我們代表 三顆寶石 給別人。 人們會因我們的行為而受到啟發或勸阻學習和修行佛法。 例如,如果他們看到僧侶對他人友善並樂於合乎道德地生活,他們會嘗試做同樣的事情。 如果他們看到僧侶行事魯莽和大聲或操縱他人以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可能會對佛法失去信心。 當我們珍惜 三顆寶石 並珍惜其他眾生,然後為他們的利益而負責任地行事是一種快樂。 在我們煩惱的態度很強烈,我們尋求自己當下的快樂和利益的那些時候,我們看到 戒律 作為沈重和壓迫。 在那個時候,重要的是要重新培養出家的動力,並記住要按照 戒律 有益於自己和他人。

如果我們成為一個 修道院的 對解脫之道有堅定的信念,願意堅持和麵對我們的問題,對自己的潛力有信心,對自己和他人有耐心,我們將能夠快樂地過長久的出家生活。 然而,如果我們想要出家是因為我們有一個過聖潔生活的浪漫想法,或者尋求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解決我們的個人或財務問題,我們將不快樂 修道院的 因為我們所尋求的不會實現。 通過了解我們的心在保持戒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們看到保持 Pratimoksa(個人解脫) 戒律 不僅使我們的言行平和,而且使我們的心平靜。

加入僧團

出家不僅關乎有道德地生活,它關乎成為一個特殊社群的一員,即佛教徒 僧伽, 僧侶們堅持 戒律 和校長設立的 . 這是一個由實踐者組成的良性社區 的教導和協助他人 避難. 作為成員 僧伽 我們專注於培養四種特殊品質:

  1. 當有人傷害我們時,我們盡量不以傷害回應;
  2. 當有人對我們生氣時,我們盡量不做出反應 憤怒;
  3. 當有人侮辱或批評我們時,我們盡量不以侮辱或批評來回應;
  4. 當有人虐待或毆打我們時,我們盡量不進行報復。

這是行為 修道院的 應該努力發展。 這些的根源是慈悲。 因此,精神社區的主要品質源於同情。

的最終目標是建立 僧伽 是為了讓人們獲得解脫和開悟。 明確的目標是創建一個和諧的社區,使其成員能夠沿著這條道路前進。 這 戒律 Pitaka 說這個社區應該致力於:

  1. 身體和諧:我們和平相處;
  2. 溝通和諧:少有爭吵、爭執,一有發生,我們就補救;
  3. 精神和諧:我們相互欣賞,相互支持;
  4. 和諧中 戒律: 我們有相似的生活方式並按照相同的方式生活 戒律;
  5. 和諧中 意見: 我們有著相似的信念;
  6. 福利和諧:我們平等地使用和享受給予社區的東西。

這些是我們作為一個社區共同生活的理想環境。

西藏傳統中西方僧侶的現狀

說出家上師應該像父母照顧孩子一樣照顧弟子,幫助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必需品,以及佛法教義。 然而,由於種種因素,其中之一是藏人是一個難民社區,這並不是西方人出家的普遍情況。 在出家之前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西方人在出家時面臨著特殊的挑戰。 如果在出家前,我們意識到出家後可能面臨的挑戰,我們就能更好地預防或解決可能出現的困難。

目前成立的很少 修道院的 西方的社區。 因此,我們通常沒有共同體可以一起生活,或者我們與在家人一起生活在一個中心,也許與一兩個其他僧侶一起生活,或者在僧侶和尼姑混合的社區中。 我們經常被期望在經濟上自給自足。 這增加了出家生活的壓力,因為如果一個人不得不穿上居士服,在城市裡與非佛教徒一起工作,可能會失去出家的動力和願景。 因此,我們建議在出家之前清償我們可能擁有的所有金融債務,並尋求恩人或其他支持方式。 在教育方面,通常很少有關於如何作為一個人生活的指導或培訓。 修道院的,我們中的許多人必須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與其他僧侶建立遠距離的友誼,並對自己負責。 因此,在出家之前,明智的做法是與指導我們的精神導師建立良好的關係,並找到我們可以生活和接受的有利環境。 修道院的 我們需要的培訓和佛法教育。

修道院的 在亞洲的社區,我們與亞洲僧侶在文化、語言、禮儀和習慣上是分開的。 在藏族寺院生活很困難,因為那裡經常人滿為患,西方人面臨簽證問題和疾病。 生活在西方佛法中心,我們經常被要求長時間工作以服務我們的老師和公眾。 雖然這樣做是有益的,但我們需要在服務、學習和實踐之間取得平衡。 如果我們不與其他僧侶生活在一個社區中,有時會遇到孤獨的困難。 如果我們在情感上與在家修行者過於親密,就有可能分心並失去出家的目的。 因此,我們面臨著承認並學會處理我們的情緒的挑戰。 西方社會經常將任何傳統的僧侶視為寄生蟲,因為他們似乎不生產任何東西。 我們必須有堅強的頭腦和明確的目標,以防止不必要的 懷疑 當我們遇到別人不了解我們的目的時產生的 修道院的 生活。

受戒的好處

我們的指導方針 戒律 當我們全身心地投入修行,而不是對佛法只有理智或偶然的興趣時,提供就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出家者,我們簡化的生活方式使我們能夠知足,並讓我們有時間以深入和堅定的方式發展我們的修行。 我們將變得更加正念,並克制自己不因追隨我們無休止的需求和慾望而陷入困境或誤入歧途。 我們將提高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 我們將有辦法處理我們的問題,不再被迫對我們厭惡的事情做出強烈反應。 與其衝動行事,不如正念我們的 戒律 將幫助我們在進行操作之前先進行檢查。 我們會發展出更大的寬容,不會在不健康的關係中被感情糾纏,也會對他人有更大的幫助。 人們通過生活在有利的環境中變得更平靜、更健康、更滿足 戒律 創造。 通過按照 戒律,我們將成為一個有道德和值得信賴的人,從而變得更加強大和自信。

維護我們的 戒律 使我們能夠淨化負面的商店 因果報應 並創造巨大的積極潛力(功德)。 這是未來獲得更高輪迴的基礎,這樣我們才能繼續修行佛法,最終獲得解脫和證悟。 住在 戒律 將保護我們免受傷害,並通過我們柔和的行為,我們居住的地方將變得更加和平和繁榮。 我們將成為知足常樂的個人的榜樣,成為能夠以健康的方式合作並解決問題的社區的榜樣。 我們的心會平靜安寧; 我們將不再被我們的壞習慣所驅使; 和乾擾 冥想 會較少出現。 我們會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在未來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 的教法和修行的有利條件,我們將成為彌勒的弟子 .

生活在符合 戒律 直接有助於世界和平。 例如,當我們放棄殺戮時,所有與我們接觸的眾生都會感到安全。 當我們放棄偷竊時,我們周圍的每個人都可以放鬆,不用擔心自己的財產。 生活在獨身生活中,我們更誠實地與他人交往,不受人與人之間微妙和不那麼微妙的遊戲的影響。 當我們承諾說實話時,其他人可以信任我們。 這樣,每個 箴言 不僅影響我們自己,也影響與我們共享這個世界的人。

拉姆林 陳默, 更高的道德訓練被描述為通往所有其他美德實踐的階梯。 它是一切佛法修行的旗幟,是一切惡行和不幸重生的破壞者。 它是治療惡行疾病的良藥,是在輪迴艱難道路上行走的食物,是消滅煩惱態度敵人的武器,是一切善功德的基礎。

天真清崎

Tenzin Kacho,原名 Barbara Emi Kiyosaki,出生於 11 年 1948 月 3 日。她與父母 Ralph 和 Marjorie 以及她的 1985 個兄弟姐妹 Robert、Jon 和 Beth 在夏威夷長大。 她的兄弟羅伯特是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 在越戰時期,羅伯特走上了戰爭的道路,而她在家族中廣為人知的埃米則開始了她的和平之路。 她就讀於夏威夷大學,然後開始撫養她的女兒 Erika。 惠美想繼續深造,修行藏傳佛教,於是在艾麗卡十六歲的時候成為了一名尼姑。 她於 XNUMX 年由達賴喇嘛尊者出家。她現在的出家名是 Bhikshuni Tenzin Kacho。 六年來,丹增曾擔任美國空軍學院的佛教牧師,並擁有那洛巴大學的印藏佛教和藏語碩士學位。 她是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的 Thubten Shedrup Ling 和長灘的 Thubeten Dhargye Ling 的客座教師,以及托倫斯紀念醫療中心家庭健康和臨終關懷的臨終關懷牧師。 她偶爾住在印度北部的 Geden Choling Nunnery。 (資源: Facebook)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