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一起工作的婦女

2009年國際佛教僧伽教育大會報告

2009年國際佛教僧伽教育大會合影
世間佛教女眾,以佛陀所傳智慧慈悲精神,潛心教育培養佛學人才。

你如何慶祝尊貴的佛法老師的生日? 在這種情況下,烏印比丘尼法師的弟子們組織了為期兩天的國際法會。 修道院的 教育之後是為期兩天的寺廟之旅。 由伽耶基金會和龍山寺組織,於 30 年 31 月 2009 日至 400 日在台灣台北舉行,會議吸引了 XNUMX 人。 他們參加了來自 XNUMX 個國家的 XNUMX 位演講者的演講,每次演講後都有一位受訪者的評論和聽眾的提問。 一些演講者是比丘尼(比丘尼),其他人是大學教授。 話題從台灣女佛教徒的歷史到台灣各地佛學院目前提供的教育課程不等。 他們還談到了越南、韓國、馬來西亞、台灣和印度喜馬拉雅地區的尼姑教育,以及印度的藏族尼姑、上座部尼姑和西方佛教尼姑的教育。

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先生在歡迎辭中指出

僧伽 在每個時代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台灣的佛教,經過各位尼姑幾十年的辛勤努力,才有今天的美好成果。 ,致力於教育和培養佛教人才。

作為一個從未聽過政府領導人提及佛教的美國人,聽到一位受人尊敬的民選政府官員公開讚賞佛教及其追隨者,這讓我感到多麼震驚!

無印法師在主旨演講中評價道,“佛法是覺悟的教育”,並指出當代的兩大缺陷。 修道院的 教育:

  1. 一種片面的方法,過於關注個人和她的個人教育 冥想,並且沒有足夠的關注 僧伽戒律 (修道院的 代碼); 和
  2. 課程過於狹窄,需要擴展以不僅包括佛教哲學,還包括 冥想,還有社會上研究的其他學科,以便 僧伽 將更好地具備利益他人的善巧方法。

她還提出了佛教尼姑教育的四個主要價值觀:

  1. 以全人教育、以人成佛為目標的整體方法 身體. 這種教育包括 三項高等培訓 持戒、定力、智慧,以及構成不可或缺的基本訓練的三十七種覺悟和聲。
  2. 參與終身學習,從自我教育開始,延伸到產生無私的意圖 菩提心 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所學來利益他人,特別是引導他們走上完全覺醒的道路。
  3. 以四種方式傳法,以擁抱傳統,同時振興傳統,然後將其傳承給下一代。 這四者分別是:a) 通行之道:心胸開闊,尊重個體差異;b) 究竟諦之道:覺知一切境遇、現象的緣起;c) 個人之道:因地制宜。個人在特定地點和時間的需要,以及 d) 對治方法:用佛法來對抗眾生身體、精神和精神上的不適。
  4. 組織和管理比丘尼僧伽 戒律 使他們成為一個持久的血統。 我們需要彼此合作以回應時代的需要,並為未來的佛法修行和保存做好準備。

第二天的會議以菩提比丘的演講開始,他前一天在美國錄​​製了視頻並放到網上供我們觀看。 一個美國人 在上座部傳統中,他談到了“當今的比丘尼教育:將挑戰視為機遇”。 他首先概述了傳統佛教的目的 修道院的 教育:了解和理解 的教法,轉化我們的性格和行為,發展智慧以了解真實的本質,並教導和指導他人。 自從 僧伽 現在存在於不同於當時的社會 的時代,也需要通過高等教育獲得的學術知識。 佛教學術教育的目的是以客觀的方式傳遞有關佛教存在的文化、文學和歷史背景的信息,以敏銳我們的批判性思維,並將佛法的本質與它所呈現的文化形式區分開來. 雖然只關注佛教的學術知識是不明智的,但堅持 僧伽 只有傳統教育。

通過將學術方法與傳統方法相結合,我們可以兼得兩者之長。 以實踐為導向的傳統方法將滿足我們的精神需求,而學術方法將使我們能夠了解其他佛教教義,並與科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生物倫理學家和其他知識分子進行對話。 這 僧伽 還將獲得成為領導者的技能,應對戰爭、貧困、種族衝突和全球變暖的危險。

他最後提到了與比丘尼特別相關的挑戰和機遇:過渡到後父權文化,並作為受過教育的女僧人承擔新的、更重要的角色。

為期兩天的會議充滿了演講和有趣的討論。 台灣很多尼姑庵都有佛學院,沙彌和比丘尼在裡面修學五年左右。 自 2004 年以來,台灣政府已承認其中許多佛學院所頒發的學位可與大學學位相媲美,這擴大了比丘尼在學業後可以幫助他人的可能性。 我們聽說了佛光山、法鼓山、光明佛學院的教育項目。 這些組織都始於七十年代後期,發展至今已有數百名比丘尼,除光明寺外,其餘兩所也有比丘。

在台灣,至少 75% 的 僧伽 是女性。 尼姑們知識淵博、能力出眾,通過弘法、輔導、做福利、開辦佛教電台、電視台等積極服務社會。 因此,他們受到社會的尊重。 一位外行人對我說,在正式場合 修道院的 尼姑走在比丘身後或坐在比丘身後的情況,在俗人看來,她們是平等的。 雖然少數台灣比丘尼對性別問題直言不諱,但大多數都不是。 事實上,正是會議上的男教授告訴修女們她們應該將女性研究納入她們的課程!

對我來說,置身於眾多比丘尼之中是一種鼓舞人心的經歷。 有一天,無印法師請我們幾個人出去吃飯。 想像一下,看到五十個比丘尼走上地鐵自動扶梯,走在台北的街道上!

一些共同的主題出現在幾個會議報告中。 也許最突出的是現代的僧侶如何平衡佛法教育和佛法教育? 戒律, 將教義付諸實踐 冥想,並通過教學、諮詢和提供福利服務來滿足社會的需求? 眾生的性情和興趣各不相同,佛教團體如何滿足眾生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什麼會吸引年輕一代出家?他們獨特的教育需求是什麼? 在演示期間和休息時間一起討論這些問題是創造性地集思廣益回答這些問題的第一步。

會議上的外行志願者很棒。 他們面帶微笑,心情愉快,關心參與者的任何需求。 我感謝了一些志願者,並評論說他們如此努力工作是多麼快樂,他們回答說,他們認為為參與者服務是一種榮幸,與比丘尼在一起是一種榮幸 僧伽.

法會結束後,主辦方盛情邀請外國比丘尼進行為期兩天的寺廟遊覽。 我們首先參觀了法鼓山和慈濟文化教育中心。 繼續前往嘉義,在安徽佛教中心,我們受到在路上排成一排的在家人的熱烈歡迎,他們唱歌和拍手。 我被要求對正在舉行的懺悔儀式的 400 名參加者做一個簡短的佛法開示。 我們在祥光寺過夜,在那裡我們參觀了圖書館和學院校園。 中央學院院長兼教授奉岳法師 僧伽 在韓國的大學,我都進行了佛法開示。 奉岳尊者以她的人生故事作為教誨,鼓勵我們無論面對什麼障礙都要堅持修行,我談到了乾擾 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的佛法修行中的原因,以及如何通過思索他人的善意來消除它。 然後,每一位來訪的比丘尼都為學院的弟子們提供了忠告。 最後,無印法師的開示令我們印象深刻。 她以坦誠直接的方式問我們:“作為比丘尼,你們想要什麼?” 和“是什麼阻礙了你?” 並鼓勵我們實現我們的佛法願望。

午餐後,我們前往陽輝佛教中心,再次受到熱烈歡迎,並參觀了這座因其創新建築而多次獲獎的市中心。 晚上在桃園附近一個可愛的鄉村隱居地祥光山寺度過。 第二天早上,那裡的修女們帶我們參觀了她們的香草和菜園,我們沉浸在 寧靜 氣氛。 然後,風 因果報應 再次帶我們走向不同的方向,帶著我們所學和共同分享的一切,以便我們可以將其分享給我們遇到的人。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